吃了“保胎藥”後卻流產?近日,河南43歲的孫女士就遭遇了這件事。
據媒體報道,孫女士懷孕後,在當地一家醫院開了保胎藥,三副藥後孫女士卻大出血流產。調出藥方後,孫女士及家人發現保胎藥中含有“當歸”,質疑醫生開錯藥,“當歸會引起宮縮,孕婦都是禁止吃的。”孫女士說。
當事醫院回應稱,藥房沒有問題,也沒有用到國家藥典中提到的孕婦禁忌藥,開藥前孫女士的胎兒狀態就不好,出現問題後也在積極麵對。據最新消息,孫女士已起訴該家醫院,法院也在溝通協商中。
隨著事件不斷升溫,引發了網友對保胎藥物使用和流產風險的討論,“當歸”也成為熱搜關鍵詞之一。對此,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婦產科副主任、中醫婦產科專家
周婷介紹,當歸入藥時分為當歸頭、當歸身和當歸尾,不同部位的藥理性質不同。臨床中當歸身運用得較多,有補血和血之效,相對當歸尾來說,當歸身的活血效果較弱,所以常被添加進保胎藥方中。古籍中,用於保胎的胎元飲和當歸芍藥散中都添加了適量當歸身,“但當歸量不會太大,一般在5~10克左右。”
經查詢,2015年版《中國藥典》中,孕婦禁用、忌用和慎用的中藥,其中也並沒有發現當歸,說明當歸也並不屬於孕婦禁用、忌用和慎用的中藥。
高齡產婦流產的常見原因
對於高齡產婦流產的常見原因,周婷表示,一般與卵巢功能減退有關。
據了解,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是24周歲到29周歲,32周歲以後生育能力出現下降,尤其是到了35周歲以後,流產的概率顯著增加。40周歲以後自然懷孕機會明顯降低,流產概率是正常人的兩倍以上。隨著年齡的增加,高齡孕產婦卵巢功能下降導致卵子質量下降,一方麵不容易懷孕,另一方麵懷孕後容易出現流產。
另外,卵巢功能減退後,胚胎畸形的風險也會相應增高,也會增加早期流產的幾率。“超過35歲,有生育意願的女性就要重點關注卵巢功能。”周婷表示,近年來接診過不少40歲及以上的孕婦,部分孕婦早期就已經出現先兆流產傾向,“所以我們建議女性在孕前對卵巢儲備、性激素進行監測,看是否有卵巢功能的衰退和黃體功能的不足,這些對懷孕都是有影響的。”
另外,如果母體有子宮問題,例如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肌瘤或息肉、子宮畸形、曾接受多次人工流產手術而導致子宮腔內粘連等,胚胎就會不易著床,並且影響胎兒發育,也可能有較高的流產或早產概率。
周婷提醒,預防不良妊娠,是需要從備孕期就開始的“工程”。在備孕前3-6個月,夫妻雙方要到醫院進行孕前檢查,對孕前存在的危險因素進行醫學評估,對於不宜妊娠的情況,要嚴格避孕。對於超過35歲的女性來說,則還要進行健康狀況評估。
備孕時需要注意飲食,部分食物對孕婦不安全,例如不要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肉類;如果有喝咖啡的習慣,每天不要飲用超過1杯或2杯;少吃油炸類及醃製類食品;確保飲食衛生。同時,避免不利因素的影響尤為重要,尤其是煙酒危害、環境因素、藥物致畸等。
為了優生優育,避免出生缺陷和胚胎停止發育等不良妊娠結局的出現,女性要做孕前檢查,尤其高齡女性,做孕前檢查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