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歌手和藝術,某種程度上也是尊重自己
據媒體報道,12月6日,伍佰and China
Blue搖滾歌劇《成功之路》上海站演出現場,部分觀眾因誤解該場演出為伍佰個人演唱會而高喊退票,並於中場休息及散場後聚集在劇院大廳要求退票。12月7日,票務平台大麥向已購票用戶發送短信提醒演出內容,並延長了退票時間。
這一幕,乍看之下令人感到十分吃驚。伍佰現場演出的氣氛有多麽熱烈,是眾所周知的,甚至社交媒體上還流傳著“伍佰演唱會不用自己唱”的段子,怎麽還會有人高喊“退票”?
原來,《成功之路》是一部搖滾歌劇,由伍佰自編自導自演,起用新人飾演主要角色。全劇共26首歌曲,皆由伍佰包辦詞曲創作,他本人演唱或參與演唱的歌曲有12首。換言之,這並不是伍佰的個人演唱會,伍佰當然也不可能全程參與演出。
那麽,是不是主辦方事先沒有把情況介紹清楚呢?已有要求退票的觀眾在社交平台表示,是自己在購票前沒有看清楚,“買之前沒做功課,原來是歌劇,不是大合唱的演唱會”。可見,硬要把這場演出定性為“誤導”,恐怕也站不住腳。
目前,平台向已購票用戶發送短信,對演出內容作出提醒,該場演出“是伍佰導演、編劇的有故事情節、有其他演員共同表演的搖滾歌劇,不是伍佰的個人演唱會”。南京站的購票頁麵也用紅色字體新增提示:“本節目為音樂劇,非伍佰個人演唱會,請閱讀詳細頁介紹,謹慎購買。”
這些及時推出的人性化措施有利於保障消費者的權益,並可能避免其他消費者再“閉眼下單”。相信一場不大不小的“烏龍”風波,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消散。但此事留給我們的思考,卻不應該止於此。
公開資料顯示,《成功之路》於2023年在台北首演後,近期將在上海、南京、成都等城市展開巡演,演出場地均為劇院。就此而言,高喊“退票”的觀眾,可能是喜愛伍佰的粉絲,但似乎對他又缺乏了一些基本了解。
作為歌手,伍佰是成功的,伍佰對藝術的追求,顯然也不局限於演唱會舞台。在演唱事業之外,他還涉足攝影、電影等多個領域:曾出版五本攝影書籍,展現他對生活和藝術的獨特觀察視角;曾在多部電影和電視劇中擔任主演或配角,如《順流逆流》《征婚啟事》等。
為什麽伍佰的歌詞看上去樸實無華,卻總能直擊人心?為什麽伍佰的形象並不算“帥氣”,但他的藝術魅力卻能打動人心?他的創作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人性的真實麵貌,所以,要真正去理解伍佰,就應該看到那個舞台形象背後的伍佰,讀懂他的藝術追求。
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明明辦演唱會更賺錢也更輕鬆,為什麽伍佰偏偏要“自討苦吃”,去創作曲高和寡的“搖滾歌劇”。盡管他已不再年輕,但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仍然在探尋更多的可能性。不管搖滾歌劇的形式是不是能得到觀眾和粉絲的認同,但這份勇氣無疑是值得讚賞的。
那麽,出於對伍佰的喜愛而“誤入”劇場的觀眾,高喊退票行為本身是否又違背了這種讚賞?所以,這場風波帶來的更大啟示或許是: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去喜愛一個明星?是喜愛他或她的高顏值,他或她在銀幕上、舞台上光鮮亮麗的形象,還是真正學會如何從藝術層麵上欣賞、從人文價值上認同?說到底,尊重歌手和藝術,某種程度上也是尊重自己。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