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無人問津的茶葉店,為什麽能掏空中年男人的私房錢?

無人問津的茶葉店,為什麽能掏空中年男人的私房錢?

文章來源: 風味星球 於 2024-12-05 00:39:4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的確沒怎麽看見這種茶葉店倒閉的。”

實習小妹妹,給小組工作群轉了篇揭秘《路邊的茶葉店到底是誰去》的文章。最近我們加班給客戶做2024年度實體餐飲經濟報告,因為環境實在不景氣,大家氛圍很喪。實習妹妹的轉發雖不在報告範圍內,卻挑起了同事們的興趣。

對呀,在隨處可見“旺鋪轉租”的今年,這些看似從沒顧客出入的茶葉店,怎麽就能做到“歲月靜好”呢?

文章說,主要是因為這些店並不靠銷量,而是高檔茶葉背後的圈子。那些平日動輒喝幾千幾萬塊茶葉的大佬,日常很需要一個能彰顯自己身份的私密空間。看到這些描述,我腦海裏幾乎立刻出現了前陣子刷到的《再見愛人》裏,楊子的身影:

“1999年的老岩茶。”

“是1999年的,老岩茶。”

“來,喝茶喝茶。”

去年還有個熱搜片段,是李亞鵬參觀楊子家,兩個茶友相互在言語中,攀比著自己喝過的好茶,後者把自家最頂級的寶貝,價值一個億的茶具拿出來介紹;前者則拿出起了自己珍藏的70年代白茶,分析其價值也上了幾萬。兩位意得誌滿的中年成功人士,不需要燈光和特效,短短幾分鍾,就把茶桌變成了經濟大講堂的舞台。

職場近十年,我也曾出入過一些茶葉店兼茶館。它們大多外表不起眼,內裏卻別有洞天:精致古樸的裝潢,梨花木茶桌,紫砂茶具,名家題詞的“寧靜致遠”“天道酬勤”牌匾是標配。穿著中式旗袍的小妹溫聲細語,而主持這些茶局的人,或多或少有些楊子的影子:對名貴的茶葉如數家珍,對不懂的小白(比如我)有長者般的教育渴望。在他們的世界,懂得欣賞高價值的茶,能嚐出細枝末節裏的香氛差異,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是否有“慧根”的基礎。他們對後生真正認可的表達,也不是獎金或鼓勵,而是給你“坐上這個茶桌,喝到上萬的一口茶”的資格。

老實說,我不太喜歡這種氛圍。

我是四川人,我身邊每個長輩,一年四季全天候茶不離手,我也算是個在茶館裏長大的川娃子:我家樓下的茶館裏,二爹翹著二郎腿,嗑著瓜子,跟我爸聊天放空,是童年裏最熟悉的記憶。所以我理應是最不討厭進茶館喝茶的人,卻分明觀察到,進入職場後,我對“茶局”產生了生理性抵抗。

究竟是什麽時候開始,“去茶館喝茶”在我這兒成了一個貶義詞?

我二爹是個非常喜歡喝茶的標準四川男人。

一個在最普通超市就能買到的不鏽鋼茶杯,在他牛仔褲的背後褲兜裏忠心耿耿。不管是在開家長會的正式場合,還是遠上新疆務工的田野裏,他一直茶不離手,在每年僅有數次的見麵中,那個不鏽鋼杯必然還在褲兜越戰越勇,最多不過塗層剝落,又鏽了一些。

峨眉山產的竹葉青算是二爹喝茶最堅持的講究了,我曾替他換過茶水,快到二兩的茶葉擠滿了杯壁,茶葉已經泡發得有些發白變形。他偶爾也會不好意思,說這幾塊錢的茶葉耐泡,然後牛飲一口,接著“呸”出些茶葉子,順手遞過來新年紅包。喝完就把茶杯往垮到變形的褲兜一塞,瀟灑離去。他喜歡去山的那邊“血戰到底”(打麻將),常常是在通宵後醒來才想起,杯子又丟在走親戚的人家裏。但他永遠是笑嗬嗬的表情:“哦豁,我那茶杯又忘了。”

在為數不多,能遇見小輩的場合,他也不會詢問我們“期末考得怎麽樣”、“有沒有進步”。對於他風餐露宿的打工生涯,他總是報喜不報憂。他吃過的苦很多,但不會端著茶杯跟我們講述前半生,甚至有時會虛心打聽:“你們年輕人都喝的那個什麽喜茶,有空也帶我喝一次唄。”

說起喝茶,四川人是有足夠資格驕傲的。尤其男人,煙都可以不是必需品,但茶卻是最大的儀式感和尊重,倒退回二十年,在水泥馬路都尚未鋪平的大巴山,雪夜行路,即便家境再簡陋的人家,也會主動熱情地詢問“吃飯沒有,我去做點”,同時會立即起身去燒開水,給被凍僵了的行人泡茶,示以最大的尊重和關懷。

“來人泡茶是規矩”,這是九十多歲的爺爺從我記事起就言傳身教的禮數,這種尊敬不囿於輩分,不管來者是同輩還是小輩,他都會去從木頭櫃子裏翻找出一包封口裹緊的袋裝茶,朝杯子裏抖得滿滿的,讓來人趁熱趕緊喝上兩口。

在我接觸到的四川人世界裏,茶從來不複雜,不玄虛,不過是踏實過日子的陪伴而已。老虎灶上幾排燒得焦黑的茶壺永遠在沸騰,續一杯茶,莫管泡的是老三花或素毛峰,都是各自的妙,房梁漏下來的、綿綿的光籠罩在後腦勺,隔桌長椅上的老人在半躺著打過時的長牌,四川人就著一壺茶,就把時光拉得更長了。

我鄰居的叔叔則是另一種愛喝茶的四川男人。

他抽煙打牌喝酒都不沾,唯有喝茶,數十年如一日地成癮。每天下午兩點,他會打不動地出現在嘉陵江邊上的茶樓,揣上一個搖粒絨,坐在陽光剛好不刺眼的位置,不停地續那口碧潭飄雪。等到下午,再不慌不忙地去接孩子、買菜回家做飯。在我還沒被允許擁有手機的學生時代,我會用他當人肉鬧鈴,判斷下午上學是否會遲到。他出發,我就要出發。他隻要還在家裏,我上學就一定還來得及。

叔叔這類的四川人,半生泡在茶館。他們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到茶館要碗茶,掃走起床氣。尤其在陰天或冬天碰上罕見的大太陽,即便手上再十萬火急,也要抽出時間,衝向露天的壩子,喝一杯茶,享受這難得的自在。

喝的,自然是四川傳統的蓋碗茶。蓋碗是喝這種茶的形式,一坐一蓋碗,開水無限量供應,具體茶品則豐儉由人:從2塊錢自帶茶葉的開水費,到30塊錢的碧螺春;從精致的圍爐煮茶、道茶到花茶、素茶都可選擇;從印著招牌的專用茶具到竹編開水瓶、竹椅,看中哪個隨意拿哪個;便宜的茶水自己續,貴的茶可以享受茶博士的服務表演。當然了,一邊喝茶,還可以一邊享受擦鞋、采耳、修腳、剃頭。

在我看來,四川人喝茶有種獨我自樂的灑脫。上到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下到最簡陋的鄉野居所,一切都可以為喝茶讓步。就連道觀、寺廟、娘娘廟這種嚴肅的場合裏都設有茶園,等到11點吃過齋飯,又能繼續坐一下午。它們不講究麵積、也不過分考究。一間矮屋、幾排桌椅、煙火氣十足,相熟的茶客、鄰居們在這裏遛鳥、養鴿、賞竹、聽戲、看茶道…… 避風港裏的男人們,在最熟悉的人與人之間直抒胸臆,舒展眉頭。

成都雙流彭鎮的百年觀音閣老茶館,舊牆甚至早已煙熏火燎,飽經風霜,一排排熱水壺顏色品相層次不齊,不刷油漆的竹桌椅肆意的擺放,但這就是四川人追求的天然。而且,誰說這裏不能泡那些真正頂級的岩茶白茶呢?也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自帶茶葉。再貴的滋味,到這裏隻要2元,可以坐上一整天。

別誤會,四川男人也不是異類,他們一樣很少在家裏,也不愛去讓人不自在的辦公室,“下午嘛,找個茶樓坐一下”,也是四川男人的口頭禪。不同的是,他們不管談生意談事情還是寒暄感情,都不愛搞排麵。這或許是四川人生來熟絡,少了生硬的規矩感。再加上茶樓服務員沒有優雅的小姐姐,多半是老板的親戚,來續水時,嘴唇上往往還粘著兩瓣瓜子皮沒來得及吐 —— 但在四川,沒人在意這種“怠慢敷衍”。等到飯點,把茶杯底座放在椅子上,也是四川人心領神會的暗號:“吃飯去了,莫忙收(先別收)。”

去年回家,我家隔壁的茶樓還在,但鄰居的叔叔卻因意外落下了殘疾。上門拜訪時,我以為他會一蹶不振,但他卻說,好在還能出門喝茶發呆曬太陽,就是最大的安慰。茶給了四川男人生活的底氣,而非居高的傲氣。

直到出了四川,我才知道,外麵世界的茶館,並不如四川這般輕鬆閑適;茶桌上的男人,也不都如四川男人這般悠然自在。

前不久一次工作拜訪,男老板熱情地將我邀請到辦公室茶桌旁,“厚德載物”四個書法大字,掛在茶桌正上方的懸梁上。他讓我一定嚐嚐他珍藏的極品大紅袍,拿起茶壺就開始燙杯,倒茶,緊接著,他將腿翹到天靈蓋,開始了長達兩個小時的個人秀 —— 從百家講壇、地攤文學裏的撫今追昔,到抖音視頻裏中美貿易戰和戰爭形勢分析,最後還在我的專業上“換位思考”,說如果他是我,他會如何做我的工作,並要“考考我”記得他說的多少,說這是過來人的“指點迷津”…

整個喝茶的過程,我都忍不住地出神。我在想,眼前的這個老板,當初愛上喝茶的原因是什麽?真的是牌匾上的“厚德載物”麽?還是他或許也曾經希望通過茶,來緩解焦慮的生意場,獲得生活裏的片刻平靜?那頓茶局的結局也在意料之中,我被再次挪進執行組,因為說話過於“直爽”,被對方老板判定“不懂規矩”。

四川的朋友或許有共鳴,在成長過程中,如果我們小孩子想要,是隨時可以上茶桌喝上兩口的。這導致即便在喝茶這種近距離直麵長輩的場合,我很少有過緊張或不適。即便話題討論,也往往樸素坦誠 —— 四川男人遵守著“管你啥事,管我啥事”的鐵律,提醒自己不冒犯、不越界,更不屑於在茶桌上壓製別人來找社會認同。

也許四川男人也會麵對楊子的中年困境,但他們卻用了耿直率真和低調自謙的茶,與人生做了和解。人生在世難免沾上油膩,四川男人卻把油膩留在廚房的案板,和係在腰間的卡通兔紅圍裙上,轉身就是一身清爽,啜一口泡得略略發澀的茶,怨句“這茶這次沒好”,所有人間細碎就飄逸沉浮而去。

兩萬塊一餅的老白茶固然有它的風味和價值,但讓人對這茶滋味發出由衷讚歎的,有沒有可能其實不在那些風雅高端茶館裏?瀟灑地把茶葉帶來四川茶檔大舞台,不經意不刻意地用搪瓷茶杯喝上一口,悲喜自渡後記得不要過多的言語和感歎,低調沉默散發出的那份自信,或許已能獲得更多黃聖依們,發自肺腑的仰視。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4)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心態已經崩了!在中國,逆市房東不如狗
1次是悲劇 4次是模式…於朦朧非首例 這人被反複提及
美拋“美台芯片五五分”震撼彈!台灣的時間到了
狗血!CEO偷情女下屬被捉奸後續:巨富丈夫當晚也…
川普政策促人才流失 85位美國頂尖科學家轉向中國




24小時討論排行

萬斯:政府寧願關門 絕不給非法移民免費醫療
清華大學爆重大醜聞!多名師生帶遊客入校牟利被逮
川普召集全球800位將領講話 美媒:不能線上辦嗎
YouTube將支付特朗普2200萬美元 了結法律糾紛
中國“世界最高橋”正式通車 懸空於625米
川普炫耀24K純金裝飾 網吐槽:根本平價賣場貨噴漆
教堂槍案疑犯:入伍4年獎章拿手軟 兒重病難負擔
黃仁勳“中國隻差美國幾納秒” 他是中共影響代理人?
加州男子將性犯罪者折磨致死!自稱“感到很快樂”
台積電內部掀赴美工作潮 員工打工為名實另有所圖
伊朗400公斤濃縮鈾被發現了 以總理:我知道在哪
中國留學生回國探親期間被捕 疑涉“危害國家安全”
美情報:中國正迅速擴充商業渡輪船隊 為侵台做準備
埃及內政部通報:失聯6天中國女孩被捕,原因是...
中國人才K簽證,動了你的奶酪?
吸引外國人才的K字簽證是好東西,但趕上了最差的時機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無人問津的茶葉店,為什麽能掏空中年男人的私房錢?

風味星球 2024-12-05 00:39:45


“的確沒怎麽看見這種茶葉店倒閉的。”

實習小妹妹,給小組工作群轉了篇揭秘《路邊的茶葉店到底是誰去》的文章。最近我們加班給客戶做2024年度實體餐飲經濟報告,因為環境實在不景氣,大家氛圍很喪。實習妹妹的轉發雖不在報告範圍內,卻挑起了同事們的興趣。

對呀,在隨處可見“旺鋪轉租”的今年,這些看似從沒顧客出入的茶葉店,怎麽就能做到“歲月靜好”呢?

文章說,主要是因為這些店並不靠銷量,而是高檔茶葉背後的圈子。那些平日動輒喝幾千幾萬塊茶葉的大佬,日常很需要一個能彰顯自己身份的私密空間。看到這些描述,我腦海裏幾乎立刻出現了前陣子刷到的《再見愛人》裏,楊子的身影:

“1999年的老岩茶。”

“是1999年的,老岩茶。”

“來,喝茶喝茶。”

去年還有個熱搜片段,是李亞鵬參觀楊子家,兩個茶友相互在言語中,攀比著自己喝過的好茶,後者把自家最頂級的寶貝,價值一個億的茶具拿出來介紹;前者則拿出起了自己珍藏的70年代白茶,分析其價值也上了幾萬。兩位意得誌滿的中年成功人士,不需要燈光和特效,短短幾分鍾,就把茶桌變成了經濟大講堂的舞台。

職場近十年,我也曾出入過一些茶葉店兼茶館。它們大多外表不起眼,內裏卻別有洞天:精致古樸的裝潢,梨花木茶桌,紫砂茶具,名家題詞的“寧靜致遠”“天道酬勤”牌匾是標配。穿著中式旗袍的小妹溫聲細語,而主持這些茶局的人,或多或少有些楊子的影子:對名貴的茶葉如數家珍,對不懂的小白(比如我)有長者般的教育渴望。在他們的世界,懂得欣賞高價值的茶,能嚐出細枝末節裏的香氛差異,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是否有“慧根”的基礎。他們對後生真正認可的表達,也不是獎金或鼓勵,而是給你“坐上這個茶桌,喝到上萬的一口茶”的資格。

老實說,我不太喜歡這種氛圍。

我是四川人,我身邊每個長輩,一年四季全天候茶不離手,我也算是個在茶館裏長大的川娃子:我家樓下的茶館裏,二爹翹著二郎腿,嗑著瓜子,跟我爸聊天放空,是童年裏最熟悉的記憶。所以我理應是最不討厭進茶館喝茶的人,卻分明觀察到,進入職場後,我對“茶局”產生了生理性抵抗。

究竟是什麽時候開始,“去茶館喝茶”在我這兒成了一個貶義詞?

我二爹是個非常喜歡喝茶的標準四川男人。

一個在最普通超市就能買到的不鏽鋼茶杯,在他牛仔褲的背後褲兜裏忠心耿耿。不管是在開家長會的正式場合,還是遠上新疆務工的田野裏,他一直茶不離手,在每年僅有數次的見麵中,那個不鏽鋼杯必然還在褲兜越戰越勇,最多不過塗層剝落,又鏽了一些。

峨眉山產的竹葉青算是二爹喝茶最堅持的講究了,我曾替他換過茶水,快到二兩的茶葉擠滿了杯壁,茶葉已經泡發得有些發白變形。他偶爾也會不好意思,說這幾塊錢的茶葉耐泡,然後牛飲一口,接著“呸”出些茶葉子,順手遞過來新年紅包。喝完就把茶杯往垮到變形的褲兜一塞,瀟灑離去。他喜歡去山的那邊“血戰到底”(打麻將),常常是在通宵後醒來才想起,杯子又丟在走親戚的人家裏。但他永遠是笑嗬嗬的表情:“哦豁,我那茶杯又忘了。”

在為數不多,能遇見小輩的場合,他也不會詢問我們“期末考得怎麽樣”、“有沒有進步”。對於他風餐露宿的打工生涯,他總是報喜不報憂。他吃過的苦很多,但不會端著茶杯跟我們講述前半生,甚至有時會虛心打聽:“你們年輕人都喝的那個什麽喜茶,有空也帶我喝一次唄。”

說起喝茶,四川人是有足夠資格驕傲的。尤其男人,煙都可以不是必需品,但茶卻是最大的儀式感和尊重,倒退回二十年,在水泥馬路都尚未鋪平的大巴山,雪夜行路,即便家境再簡陋的人家,也會主動熱情地詢問“吃飯沒有,我去做點”,同時會立即起身去燒開水,給被凍僵了的行人泡茶,示以最大的尊重和關懷。

“來人泡茶是規矩”,這是九十多歲的爺爺從我記事起就言傳身教的禮數,這種尊敬不囿於輩分,不管來者是同輩還是小輩,他都會去從木頭櫃子裏翻找出一包封口裹緊的袋裝茶,朝杯子裏抖得滿滿的,讓來人趁熱趕緊喝上兩口。

在我接觸到的四川人世界裏,茶從來不複雜,不玄虛,不過是踏實過日子的陪伴而已。老虎灶上幾排燒得焦黑的茶壺永遠在沸騰,續一杯茶,莫管泡的是老三花或素毛峰,都是各自的妙,房梁漏下來的、綿綿的光籠罩在後腦勺,隔桌長椅上的老人在半躺著打過時的長牌,四川人就著一壺茶,就把時光拉得更長了。

我鄰居的叔叔則是另一種愛喝茶的四川男人。

他抽煙打牌喝酒都不沾,唯有喝茶,數十年如一日地成癮。每天下午兩點,他會打不動地出現在嘉陵江邊上的茶樓,揣上一個搖粒絨,坐在陽光剛好不刺眼的位置,不停地續那口碧潭飄雪。等到下午,再不慌不忙地去接孩子、買菜回家做飯。在我還沒被允許擁有手機的學生時代,我會用他當人肉鬧鈴,判斷下午上學是否會遲到。他出發,我就要出發。他隻要還在家裏,我上學就一定還來得及。

叔叔這類的四川人,半生泡在茶館。他們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到茶館要碗茶,掃走起床氣。尤其在陰天或冬天碰上罕見的大太陽,即便手上再十萬火急,也要抽出時間,衝向露天的壩子,喝一杯茶,享受這難得的自在。

喝的,自然是四川傳統的蓋碗茶。蓋碗是喝這種茶的形式,一坐一蓋碗,開水無限量供應,具體茶品則豐儉由人:從2塊錢自帶茶葉的開水費,到30塊錢的碧螺春;從精致的圍爐煮茶、道茶到花茶、素茶都可選擇;從印著招牌的專用茶具到竹編開水瓶、竹椅,看中哪個隨意拿哪個;便宜的茶水自己續,貴的茶可以享受茶博士的服務表演。當然了,一邊喝茶,還可以一邊享受擦鞋、采耳、修腳、剃頭。

在我看來,四川人喝茶有種獨我自樂的灑脫。上到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下到最簡陋的鄉野居所,一切都可以為喝茶讓步。就連道觀、寺廟、娘娘廟這種嚴肅的場合裏都設有茶園,等到11點吃過齋飯,又能繼續坐一下午。它們不講究麵積、也不過分考究。一間矮屋、幾排桌椅、煙火氣十足,相熟的茶客、鄰居們在這裏遛鳥、養鴿、賞竹、聽戲、看茶道…… 避風港裏的男人們,在最熟悉的人與人之間直抒胸臆,舒展眉頭。

成都雙流彭鎮的百年觀音閣老茶館,舊牆甚至早已煙熏火燎,飽經風霜,一排排熱水壺顏色品相層次不齊,不刷油漆的竹桌椅肆意的擺放,但這就是四川人追求的天然。而且,誰說這裏不能泡那些真正頂級的岩茶白茶呢?也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自帶茶葉。再貴的滋味,到這裏隻要2元,可以坐上一整天。

別誤會,四川男人也不是異類,他們一樣很少在家裏,也不愛去讓人不自在的辦公室,“下午嘛,找個茶樓坐一下”,也是四川男人的口頭禪。不同的是,他們不管談生意談事情還是寒暄感情,都不愛搞排麵。這或許是四川人生來熟絡,少了生硬的規矩感。再加上茶樓服務員沒有優雅的小姐姐,多半是老板的親戚,來續水時,嘴唇上往往還粘著兩瓣瓜子皮沒來得及吐 —— 但在四川,沒人在意這種“怠慢敷衍”。等到飯點,把茶杯底座放在椅子上,也是四川人心領神會的暗號:“吃飯去了,莫忙收(先別收)。”

去年回家,我家隔壁的茶樓還在,但鄰居的叔叔卻因意外落下了殘疾。上門拜訪時,我以為他會一蹶不振,但他卻說,好在還能出門喝茶發呆曬太陽,就是最大的安慰。茶給了四川男人生活的底氣,而非居高的傲氣。

直到出了四川,我才知道,外麵世界的茶館,並不如四川這般輕鬆閑適;茶桌上的男人,也不都如四川男人這般悠然自在。

前不久一次工作拜訪,男老板熱情地將我邀請到辦公室茶桌旁,“厚德載物”四個書法大字,掛在茶桌正上方的懸梁上。他讓我一定嚐嚐他珍藏的極品大紅袍,拿起茶壺就開始燙杯,倒茶,緊接著,他將腿翹到天靈蓋,開始了長達兩個小時的個人秀 —— 從百家講壇、地攤文學裏的撫今追昔,到抖音視頻裏中美貿易戰和戰爭形勢分析,最後還在我的專業上“換位思考”,說如果他是我,他會如何做我的工作,並要“考考我”記得他說的多少,說這是過來人的“指點迷津”…

整個喝茶的過程,我都忍不住地出神。我在想,眼前的這個老板,當初愛上喝茶的原因是什麽?真的是牌匾上的“厚德載物”麽?還是他或許也曾經希望通過茶,來緩解焦慮的生意場,獲得生活裏的片刻平靜?那頓茶局的結局也在意料之中,我被再次挪進執行組,因為說話過於“直爽”,被對方老板判定“不懂規矩”。

四川的朋友或許有共鳴,在成長過程中,如果我們小孩子想要,是隨時可以上茶桌喝上兩口的。這導致即便在喝茶這種近距離直麵長輩的場合,我很少有過緊張或不適。即便話題討論,也往往樸素坦誠 —— 四川男人遵守著“管你啥事,管我啥事”的鐵律,提醒自己不冒犯、不越界,更不屑於在茶桌上壓製別人來找社會認同。

也許四川男人也會麵對楊子的中年困境,但他們卻用了耿直率真和低調自謙的茶,與人生做了和解。人生在世難免沾上油膩,四川男人卻把油膩留在廚房的案板,和係在腰間的卡通兔紅圍裙上,轉身就是一身清爽,啜一口泡得略略發澀的茶,怨句“這茶這次沒好”,所有人間細碎就飄逸沉浮而去。

兩萬塊一餅的老白茶固然有它的風味和價值,但讓人對這茶滋味發出由衷讚歎的,有沒有可能其實不在那些風雅高端茶館裏?瀟灑地把茶葉帶來四川茶檔大舞台,不經意不刻意地用搪瓷茶杯喝上一口,悲喜自渡後記得不要過多的言語和感歎,低調沉默散發出的那份自信,或許已能獲得更多黃聖依們,發自肺腑的仰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