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北京普娃,資產2千萬,父母逼我高考

北京普娃,資產2千萬,父母逼我高考

文章來源: Letsight 於 2024-12-05 00:38:2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國際教育到底是投資,還是逃離內卷的出路?

?

對於一些家庭而言,國際教育無疑是一種長遠的投資。他們希望通過為孩子提供更廣闊的視野、更先進的教育理念,以及與全球接軌的機會,為孩子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另一方麵,越來越多的家庭認為高考把孩子壓得喘不過氣來,國際教育可以提供一條通往名校的“輕鬆的捷徑”。

到底,我們在選擇國際教育的背後,究竟是追求孩子的未來發展,還是試圖逃避眼前的壓力?

1

資產2千萬,非得高考嗎?

最近,一則帖子引發了熱議,一名學生表示,自己的成績中等,家庭擁有2000萬的資產,但父母依然堅持要他參加高考,寧願花幾十萬給他補習。

?

他坦言,補習對他來說幾乎沒有作用,如果能考上一個好學校,他當然不想考慮出國。

但從現實角度看,若不能通過高考進入理想的學校,倒不如走國際教育路線。

這番話引發了網友的廣泛討論,有人評論:2000萬就想走國際路線,想得太簡單了!

有人粗略估算,至少需要500萬的預算,才能勉強支撐得起整個國際教育的開銷。

甚至有評論直接指出:在北京,2000萬也就是一套普通的房子,如果資產不能變現,想要支撐國際教育的開銷,還是有很大難度。

甚至有評論提到,A9家庭(即擁有超過一億元人民幣資產的家庭)的同學,都在老老實實高考。

發帖的學生顯然是抱著希望能通過國際教育進入更好的學校,但大部分的評論並不支持這一選擇,反而是“勸退”的聲音居多。

很多網友提出,按照目前的就業形勢,花幾百萬留學回來不知道多久才能賺回,還不如直接花掉這些錢。

2

培養一個國際生1200萬

那麽問題來了,如果連家產2000萬的學生都在被“勸退”,選擇國際教育,究竟要準備多少錢?

前段時間,一位江浙媽媽在帖子中表示,家裏經營著年收入上千萬的工廠,然而在國際教育的道路上,依然感到力不從心。

她算了一筆賬:

僅僅是孩子的國際學校學費,每年就需要30萬元左右,再加上20萬元的特長班和夏校費用。

隨著年級的增長,參與競賽的費用每年又要10萬元左右。再考慮到申請費用、語言考試費用等,幾乎每個階段都需要額外的投入。

到了大學階段,僅學費和生活費每年就需100萬元,總共四年下來,這些開銷便已達到400萬元。

全部算下來,1000萬的預算看似充裕,但在國際教育的各項支出麵前,依然遠遠不夠,最後不得不再追加200萬。

根據2023年國際學校信息平台(International Schools Database,ISD)的統計數據,全球國際學校費用排行榜顯示,中國的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四座城市排名前十。

其中北京排名第2,上海排名第3,深圳第7,廣州排名第9。

在北京,國際學校的學費中位數為36,799美元/年,而頂級國際學校的學費可以達到40,337美元/年(約合29.25萬元人民幣)。

上海的情況類似,學費中位數為33,777美元/年,頂級學校的學費為44,710美元/年(約合32.39萬元人民幣)。

看似每年20-30萬元的學費,對於擁有2000萬資產的家庭來說似乎不算什麽。

但別忘了,這隻是學費的一部分,而且僅僅是其中一階段的費用。

對於有意走國際教育路線的家庭來說,從幼兒園階段開始的規劃已經是一個長期的資金投入。

一些國際學校和外籍幼兒園中的學費介於25萬元至29萬元之間。

如此一來,孩子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整個國際教育周期,費用已經“滾雪球”般地膨脹。

根據粗略估算,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的學費,總額大約在500萬至800萬元之間;

如果從初中階段開始上國際學校,學費則在150萬元至300萬元之間;

而僅僅選擇高中階段就讀國際學校的費用,也在65萬元至100萬元之間。

這些費用僅僅是學費而已,還沒有考慮到學生參與各類國際學術競賽所需的花費。

例如,世界學者杯(WSC)、ASDAN模擬商賽、哈佛大學模擬聯合國(HMUN China)、美國數學競賽(AMC10)、袋鼠數學競賽等,都會涉及到培訓費、私教費以及各種其他開支。

這些附加費用,往往是家庭教育投入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但這都隻是在還沒有真正留學時所需要的費用。

最近加州大學又宣布對2025-26的非本州本科生收取的附加學費上漲9.9%,即增加3,402美元,達到37,602美元,再加上基礎學費,總學費攀升至52,536美元。

不出意外,很快我們就會看到其他美國大學學費漲價的消息。

近年來,也有一些相對更具性價比的留學選擇逐漸崛起。

例如,德國、法國、日本、新加坡、中國香港和馬來西亞等小眾留學目的地,近年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留學家庭。

除去教育質量得到認可外,這些地區的留學費用也相對較低。比如,日本公立大學的年留學費用大約為15萬元,新加坡公立大學的學費則在18萬至21萬元之間。

新加坡國立大學2024-2025本科學費

這些小眾留學目的地的學費和生活成本相對較低,但同樣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和廣泛的國際交流機會。

無論選擇哪條教育路徑,資金的合理規劃和投入都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堅定選擇國際教育這條路,就必然要做好充分的資金準備,確保在留學過程中不會被“斷供”。

3

國際教育不是逃避路線

從另一方麵來看,走國際路線有錢就夠了嗎?

無論是申請美國、英國的大學,還是其他國家的頂尖學府,光有錢並不夠。

托福、雅思、SAT、ACT等標準化考試成績,國際學術競賽的獎項,甚至是各類課外活動的參與,這些都是進入名校的“硬通貨”。

國際教育路徑對於學生的要求通常是多方麵的,除了成績,學生還需要具備較強的領導力、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平平無奇的課業成績和毫無特色的綜合表現,遠遠無法滿足申請頂尖大學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留學的準備並非是臨時抱佛腳的事。

大多數準備走國際教育的家庭,往往從孩子初中甚至更早的階段就開始規劃,提早進行語言培訓、參加各類課外活動和競賽,以此來積累必要的申請材料。

如果帖子中這位學生已經處於高二或高三年級,那就相當於錯過了黃金準備期。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在短時間內達到頂尖大學的要求,難度可想而知。

雖然我們常常說國際教育是“逃離內卷”的選擇,但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準確。

國際教育的競爭,和國內高考的競爭本質上並沒有太大區別。高考競爭激烈,學生隻能在文科理科的框架內奮力拚搏。

在國際教育的賽道上,孩子們同樣需要“卷”,不過這種“卷”並非是單純的成績競爭,而是基於興趣、特長和個性化發展的卷。

這種卷既考驗家庭的教育規劃能力、也考驗家庭的資產,更考驗孩子的綜合能力。

而且國內大學通常是“嚴進寬出”,高考幾乎是最難的一關,一旦考上大學,後續的學習壓力相對較小。

而國外大學,尤其是英美頂級學府,采取的是“嚴進嚴出”的模式。

即使學生能夠順利通過申請,進入到這些名校,未來四年如何在“學術高壓鍋”中持續保持優秀,如何在高強度的課程和項目中脫穎而出,依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近年來,像哈佛、耶魯、斯坦福等頂級大學已經對一些不符合學術要求的學生進行“清退”。

哈佛51名本科生,在2021-2022學年因學業表現不佳而被勸退。

不僅如此,還有149名學生將在學校接受“學術緩刑”

進入名校的門檻雖然比高考寬鬆,但在校後的高強度學術要求往往讓很多學生感到不堪重負。

走國際教育路線並非意味著避開學術壓力,它隻是轉化了競爭的方式和形式。

抱著逃避的態度選擇國際教育,最後必然會指向失敗。

無論是把國際教育看作投資,還是看作逃避路徑都不恰當。歸根到底家長和學生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興趣與優勢來做出最優選擇。

這都需要我們慎重、理性地規劃,而不是拍腦袋的決定。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一夜醒來後院沒了!洛杉磯千萬豪宅一夜變成危房
“大又美法”實施 部分中產美國家庭不用再交聯邦稅
萬斯:政府寧願關門 絕不給非法移民免費醫療
加州男子將性犯罪者折磨致死!自稱“感到很快樂”
埃及內政部通報:失聯6天中國女孩被捕,原因是...




24小時討論排行

美防長講話:嚴批“肥胖將領” 蓄鬍不專業 不爽就離職
清華大學爆重大醜聞!多名師生帶遊客入校牟利被逮
YouTube將支付特朗普2200萬美元 了結法律糾紛
川普召集全球800位將領講話 美媒:不能線上辦嗎
突襲將軍大會 全場靜默對待 川普:想鼓掌就鼓掌哈
中國國產客機C919交付大幅延宕 疑引擎采購遭遇困
川普炫耀24K純金裝飾 網吐槽:根本平價賣場貨噴漆
美財長收到短信:剛救助阿根廷 米萊就賣中國大豆…
中國人才K簽證,動了你的奶酪?
加州女被警察暴力逮捕短暫昏迷 獲賠1700萬美元
特朗普曬辦公室24K黃金裝飾,稱外國領導人看了"驚歎不已"
吸引外國人才的K字簽證是好東西,但趕上了最差的時機
Costco新規“黃金1小時” 拿金卡被擋門外 兩派戰翻
中國在東海岸部署先進導彈:威懾台灣,對抗美國影響力
中國爆人潮 高鐵機場塞爆!“聰明人已提前出發”熱搜
美情報:中國正迅速擴充商業渡輪船隊 為侵台做準備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北京普娃,資產2千萬,父母逼我高考

Letsight 2024-12-05 00:38:25

國際教育到底是投資,還是逃離內卷的出路?

?

對於一些家庭而言,國際教育無疑是一種長遠的投資。他們希望通過為孩子提供更廣闊的視野、更先進的教育理念,以及與全球接軌的機會,為孩子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另一方麵,越來越多的家庭認為高考把孩子壓得喘不過氣來,國際教育可以提供一條通往名校的“輕鬆的捷徑”。

到底,我們在選擇國際教育的背後,究竟是追求孩子的未來發展,還是試圖逃避眼前的壓力?

1

資產2千萬,非得高考嗎?

最近,一則帖子引發了熱議,一名學生表示,自己的成績中等,家庭擁有2000萬的資產,但父母依然堅持要他參加高考,寧願花幾十萬給他補習。

?

他坦言,補習對他來說幾乎沒有作用,如果能考上一個好學校,他當然不想考慮出國。

但從現實角度看,若不能通過高考進入理想的學校,倒不如走國際教育路線。

這番話引發了網友的廣泛討論,有人評論:2000萬就想走國際路線,想得太簡單了!

有人粗略估算,至少需要500萬的預算,才能勉強支撐得起整個國際教育的開銷。

甚至有評論直接指出:在北京,2000萬也就是一套普通的房子,如果資產不能變現,想要支撐國際教育的開銷,還是有很大難度。

甚至有評論提到,A9家庭(即擁有超過一億元人民幣資產的家庭)的同學,都在老老實實高考。

發帖的學生顯然是抱著希望能通過國際教育進入更好的學校,但大部分的評論並不支持這一選擇,反而是“勸退”的聲音居多。

很多網友提出,按照目前的就業形勢,花幾百萬留學回來不知道多久才能賺回,還不如直接花掉這些錢。

2

培養一個國際生1200萬

那麽問題來了,如果連家產2000萬的學生都在被“勸退”,選擇國際教育,究竟要準備多少錢?

前段時間,一位江浙媽媽在帖子中表示,家裏經營著年收入上千萬的工廠,然而在國際教育的道路上,依然感到力不從心。

她算了一筆賬:

僅僅是孩子的國際學校學費,每年就需要30萬元左右,再加上20萬元的特長班和夏校費用。

隨著年級的增長,參與競賽的費用每年又要10萬元左右。再考慮到申請費用、語言考試費用等,幾乎每個階段都需要額外的投入。

到了大學階段,僅學費和生活費每年就需100萬元,總共四年下來,這些開銷便已達到400萬元。

全部算下來,1000萬的預算看似充裕,但在國際教育的各項支出麵前,依然遠遠不夠,最後不得不再追加200萬。

根據2023年國際學校信息平台(International Schools Database,ISD)的統計數據,全球國際學校費用排行榜顯示,中國的北京、上海、深圳和廣州四座城市排名前十。

其中北京排名第2,上海排名第3,深圳第7,廣州排名第9。

在北京,國際學校的學費中位數為36,799美元/年,而頂級國際學校的學費可以達到40,337美元/年(約合29.25萬元人民幣)。

上海的情況類似,學費中位數為33,777美元/年,頂級學校的學費為44,710美元/年(約合32.39萬元人民幣)。

看似每年20-30萬元的學費,對於擁有2000萬資產的家庭來說似乎不算什麽。

但別忘了,這隻是學費的一部分,而且僅僅是其中一階段的費用。

對於有意走國際教育路線的家庭來說,從幼兒園階段開始的規劃已經是一個長期的資金投入。

一些國際學校和外籍幼兒園中的學費介於25萬元至29萬元之間。

如此一來,孩子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整個國際教育周期,費用已經“滾雪球”般地膨脹。

根據粗略估算,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的學費,總額大約在500萬至800萬元之間;

如果從初中階段開始上國際學校,學費則在150萬元至300萬元之間;

而僅僅選擇高中階段就讀國際學校的費用,也在65萬元至100萬元之間。

這些費用僅僅是學費而已,還沒有考慮到學生參與各類國際學術競賽所需的花費。

例如,世界學者杯(WSC)、ASDAN模擬商賽、哈佛大學模擬聯合國(HMUN China)、美國數學競賽(AMC10)、袋鼠數學競賽等,都會涉及到培訓費、私教費以及各種其他開支。

這些附加費用,往往是家庭教育投入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但這都隻是在還沒有真正留學時所需要的費用。

最近加州大學又宣布對2025-26的非本州本科生收取的附加學費上漲9.9%,即增加3,402美元,達到37,602美元,再加上基礎學費,總學費攀升至52,536美元。

不出意外,很快我們就會看到其他美國大學學費漲價的消息。

近年來,也有一些相對更具性價比的留學選擇逐漸崛起。

例如,德國、法國、日本、新加坡、中國香港和馬來西亞等小眾留學目的地,近年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留學家庭。

除去教育質量得到認可外,這些地區的留學費用也相對較低。比如,日本公立大學的年留學費用大約為15萬元,新加坡公立大學的學費則在18萬至21萬元之間。

新加坡國立大學2024-2025本科學費

這些小眾留學目的地的學費和生活成本相對較低,但同樣提供了多元化的教育和廣泛的國際交流機會。

無論選擇哪條教育路徑,資金的合理規劃和投入都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堅定選擇國際教育這條路,就必然要做好充分的資金準備,確保在留學過程中不會被“斷供”。

3

國際教育不是逃避路線

從另一方麵來看,走國際路線有錢就夠了嗎?

無論是申請美國、英國的大學,還是其他國家的頂尖學府,光有錢並不夠。

托福、雅思、SAT、ACT等標準化考試成績,國際學術競賽的獎項,甚至是各類課外活動的參與,這些都是進入名校的“硬通貨”。

國際教育路徑對於學生的要求通常是多方麵的,除了成績,學生還需要具備較強的領導力、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平平無奇的課業成績和毫無特色的綜合表現,遠遠無法滿足申請頂尖大學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留學的準備並非是臨時抱佛腳的事。

大多數準備走國際教育的家庭,往往從孩子初中甚至更早的階段就開始規劃,提早進行語言培訓、參加各類課外活動和競賽,以此來積累必要的申請材料。

如果帖子中這位學生已經處於高二或高三年級,那就相當於錯過了黃金準備期。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在短時間內達到頂尖大學的要求,難度可想而知。

雖然我們常常說國際教育是“逃離內卷”的選擇,但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準確。

國際教育的競爭,和國內高考的競爭本質上並沒有太大區別。高考競爭激烈,學生隻能在文科理科的框架內奮力拚搏。

在國際教育的賽道上,孩子們同樣需要“卷”,不過這種“卷”並非是單純的成績競爭,而是基於興趣、特長和個性化發展的卷。

這種卷既考驗家庭的教育規劃能力、也考驗家庭的資產,更考驗孩子的綜合能力。

而且國內大學通常是“嚴進寬出”,高考幾乎是最難的一關,一旦考上大學,後續的學習壓力相對較小。

而國外大學,尤其是英美頂級學府,采取的是“嚴進嚴出”的模式。

即使學生能夠順利通過申請,進入到這些名校,未來四年如何在“學術高壓鍋”中持續保持優秀,如何在高強度的課程和項目中脫穎而出,依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近年來,像哈佛、耶魯、斯坦福等頂級大學已經對一些不符合學術要求的學生進行“清退”。

哈佛51名本科生,在2021-2022學年因學業表現不佳而被勸退。

不僅如此,還有149名學生將在學校接受“學術緩刑”

進入名校的門檻雖然比高考寬鬆,但在校後的高強度學術要求往往讓很多學生感到不堪重負。

走國際教育路線並非意味著避開學術壓力,它隻是轉化了競爭的方式和形式。

抱著逃避的態度選擇國際教育,最後必然會指向失敗。

無論是把國際教育看作投資,還是看作逃避路徑都不恰當。歸根到底家長和學生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興趣與優勢來做出最優選擇。

這都需要我們慎重、理性地規劃,而不是拍腦袋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