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考技校“落榜”,30年後發現被冒名頂替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上了技校的‘張愛蘭’的入學登記編號,與我當年的準考證編號一致。‘落榜’後我當了多年的臨時代理老師,後來也被清退了,最後無奈打零工……”一直以為自己1993年初中畢業考技校沒被錄取,卻在30餘年後發現疑似當年被他人冒名頂替上了學,山東臨沂的張愛蘭女士再也無法平靜,她向多個部門反映,希望追究冒名頂替者以及當年參與操作這一切的所有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獲悉,當地多部門成立了專項調查組,相關負責人稱一定會客觀公正處理此事。12月3日,記者從當地官方了解到,當事人已承認冒名頂替事實。

女子考技校“落榜”,30年後發現被冒名頂替

發現端倪:

聽別人閑聊、辦社保業務發現同名人“張愛蘭”,懷疑自己當年被冒名頂替

張愛蘭是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人,今年49歲。上世紀九十年代,考中專技校當“正式工”還被不少農家出身的學生青睞,初中畢業的張女士也選擇了報考技校。

“1993年我報考了郯城技工學校,學得還可以,但考試以後一直沒有收到通知書,我就以為沒考上。”張愛蘭介紹,從那以後,她就放棄了學業,雖然年紀尚幼,但仍無奈地選擇了就業。

直到2003年,她聽人無意中說起過郯城技工學校1993級有個叫張愛蘭的學生,是頂別人名上的學,“我當時說我就叫張愛蘭,也是1993年報考了郯城技工學校,不會是頂的我吧?那人一聽就閉口不談,含糊說她也是瞎猜的。”張女士說,當時她的心裏就埋下了自己被人冒名頂替的疑慮,但由於當時消息比較閉塞,覺得無從查起,想著可能是重名,沒有再追問。

時間到了2024年,張女士某一天到當地政務大廳辦理社保業務,聽工作人員說係統裏有兩個張愛蘭,遂詢問到另一個張愛蘭的工作單位係當地一家著名的企業,了解到這些後,張愛蘭就進一步打聽到了對方的電話。

張愛蘭介紹,2024年9月5日她打通了對方的電話,開門見山表明自己身份,詢問對方冒名頂替自己上學的事,“那女的連說她不是頂替我的,語無倫次”,對方的表現讓她更加確定事件的真實性。次日,張愛蘭直接找到了對方所在單位紀委反映此事,工作人員通知對方前來當麵對質,但對方以各種理由推脫始終沒出現,“最後公司紀委跟我說,由於我反映的這個張愛蘭不是黨員,所以他們無法受理。”

此後,張愛蘭進一步了解到,另一個“張愛蘭”原籍是郯城縣廟山鎮某村,也姓張,是上技校後才改名“張愛蘭”的。

深入調查:

“上了技校的‘張愛蘭’招錄信息編號,咋與我當年的準考證編號一致?”

“既然公司說管不了,我就找公安機關報案。”張愛蘭稱,2024年9月6日,她前往郯城縣公安局北關派出所報案,但該所以過了法律時效為由拒絕立案,也未出具不予立案告知書。隨後她又到西關派出所報警,該所稱應該去受害人所在地報警。

“無奈之下,我打110報警,舉報廟山派出所戶籍警疑似違規幫他人修改戶籍信息導致我被冒名頂替,這個舉報被轉到了郯城縣公安局督查科。”張愛蘭說,9月11日,督察科回複稱,經查,另一個“張愛蘭”係1995年通過廟山派出所申請把原名改成張愛蘭,並未注明其原名為曾用名,然後把戶口遷移到郯城技工學校。

“她是在1995年才正式改成我的名字的,那她1993年又是怎麽入學的呢?”張愛蘭說,這讓她和家人很納悶,但隨後結合警方的調查回複以及另一個“張愛蘭”的同學講述,她才知道了大概情況。

“我們在戶政大隊親眼見過當年另一個‘張愛蘭’的戶籍信息,是在她本名後麵添加了別名‘張愛蘭’,然後去上的學。”張女士說,至於她究竟是如何以別名“張愛蘭”成功報名,她還曾到郯城縣技工學校(現已並入臨沂電子科技學校)谘詢此事,但校方稱學校合並後當年的檔案材料丟失,無從查證。

張女士稱,在她的多次反映中,當地成立多部門組成的調查組。日前,調查組一名工作人員向其展示了一份技校上報人社局的山東省1993年技工學校錄取新生簡明登記表,其中有“張愛蘭”的招錄信息,區別是家庭住址與張女士不一樣。蹊蹺的是,該登記表中“張愛蘭”的報名號“02232”與張女士一直收藏著的準考證編號完全一致。



山東省1993年技工學校錄取新生簡明登記表



張女士一直收藏著的準考證編號“02232”

“調查組的工作人員說這個準考證很重要。”張女士說,至此,她基本確認,另一個“張愛蘭”造假身份信息,頂替她的入學資格和學籍上了郯城縣技工學校,並在1995年又通過當地派出所偷梁換柱把別名改成正式名字,同時把原名刪除不在曾用名位置顯示,然後經郯城縣人社局分配到了那家企業工作至今。

提出質疑:

“她冒名頂替上技校,究竟是通過誰操縱了這一切?”

據張女士稱,在其維權過程中,郯城縣公安局戶政大隊負責人曾明確表示當年公安部門僅是幫另一個“張愛蘭”添加了別名,就被技工學校順利錄取,更大的責任應該是學校。

“實際上,我們覺得,但凡有一個環節夠嚴謹,也不會出現冒名頂替。”張女士說,首先,當年的錄取通知書都是發到村上的,如果冒名查實,那麽自己的通知書為何沒有到達自己所在村,而是被他人領取,究竟問題出在哪裏?

張女士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和《公安部關於啟用新的常住人口登記表和居民戶口簿有關事項的通知》(公通字[1995191號)的有關規定,我國公民常住人口登記表、居民戶口簿上登載的“曾用名”項目和戶口遷移證上登載的“別名”項目均應填寫為公民過去在戶口登記機關申報登記並正式使用過的姓名。“根據這個規定,如果當年公安機關擅自在冒名頂替者戶籍信息上添加別名‘張愛蘭’已涉嫌違法。”

再次,張女士認為,盡管當年技工學校的相關檔案材料丟失,但用一個曾用名就能順利報名入學,也實屬匪夷所思。

“冒名頂替者的惡意是主要的,但究竟是誰操縱了這一切?”張女士及其家人疑問重重。

人生交換:

“落榜後曾當臨時代課老師,為生計還打過零工”

“目前看來,盡管調查組尚未通報具體結果,但基本事實應該是坐實了。”張女士說,前不久,曾有中間人受托找到她,表達了基本事實已經查實,但希望他們隻追究冒名頂替者,不要追責擴大化的意思。然而,即便目前種種證據和跡象表明,冒名頂替真的存在,但對於張女士及其家人來講,被人頂替上學仍是殘忍的,“那樣的話,我當年的美好人生等於被人硬生生奪走了、替換了”。

張女士丈夫張先生介紹,妻子是一個很努力上進的人,在1993年考完技校後,她沒能等到錄取通知書,就一直以為自己沒考上。當時因為剛初中畢業,還不到步入社會的年齡,她就參加了校外培訓班學習。

學完之後,妻子回到老家,應聘到當地一所小學任臨時代課老師,在那幾年裏,妻子雖然年輕,但工作負責認真,通過自學與實踐相結合,曾經將所帶的班級成績帶到全縣排名第二的高度,隨後被調到當地中心小學任教,並在1995年到1999年多次榮獲縣級優秀教師稱號,且在任教期間講課比賽曾獲得過縣級一等獎、市級一等獎、市級優秀教學成果獎等。

然而,即便是這麽優秀的老師,由於她是臨時代課老師身份,隨著開展臨時代課老師清理工作,張女士最終還是被辭退了。“之後我還短時間打過工,後來就一直沒再工作。”張女士遺憾地說。

“如果我當年上了技校,憑我的努力一定有更好的工作與生活。”說起這些,張女士心中五味雜陳。據他們了解,另一個“張愛蘭”在技校畢業後入職的那家知名企業是當地的一家國企,而這在上世紀90年代來講,則是頗為光鮮的人生。

相關回應:

當事女子已承認冒名頂替,官方稱將依法依規處理

據張女士介紹,在她多方舉報後,郯城縣當地多部門於2024年8月上旬即成立調查組,專項對此事進行調查。“目前過去幾個月了,說是已完成調查,但調查組仍一直說由於案情複雜,需要進一步仔細研究調查,所以結果遲遲沒出來。”

日前,就張愛蘭的反映情況,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曾聯係到涉事校方,一名陳姓老師直接拒絕了記者的采訪。記者多次嚐試聯係另一個張愛蘭但均未成功。隨後,記者聯係到郯城縣紀委監委,但未能獲得關於此事的有效信息。

“我們還在調查之中。”調查組成員之一的郯城縣委組織部一名部門負責人表示,他將向有關部門匯報此事,隨後做出回應。

11月22日,郯城縣公安局也就此事做出正麵回應,“相關的調查確實仍在進行中。”該局一名負責人表示,當事人提出一名現任局領導曾是當年操作修改戶籍信息的戶籍民警,涉嫌違法。這位負責人表示,經調查,該局領導當年是在此事發生幾個月後才調到廟山派出所的,所以與此事無關。

對於該事件的調查期限和冒名頂替者如何處理的問題,郯城縣委宣傳部一名部門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督促並落實調查的進行,盡快給出調查結果,“如果存在冒名頂替,將嚴格依法依規進行處理,未來一定客觀公正地給當事人一個滿意的結果。”

“他們調查已經有結果了,那個張愛蘭已經承認冒名頂替了。”12月2日,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從當事人張女士處了解到,時隔多日後,調查組已於11月30日正式對她公布了結果,“他們說那個張愛蘭已經親口承認並簽了字,但調查組暫時不能給書麵結果,說未來我們走法律程序時,他們可以提供相關調查結果。”張女士稱,調查組還稱,對相關責任人的處分意見也都和涉案人員談完了,“有的責任人被調查後,還打電話辱罵我們”。

隨後,記者從當地官方證實了這一說法,一名調查組成員單位的負責人表示,進一步調查和案件處理正在進行當中。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