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相親角,漸漸成為了中國當代城市的奇觀,父母在這裏社交,年輕人來這裏獵奇。
每座城市的相親角也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在一向被視為最富裕地區的江浙滬,相親角都是一番什麽景象?ELLEMEN從上海出發,在一天內,體驗了三個不同城市的相親角文化:
坐最早的高鐵來到杭州萬鬆書院,已經是周六上午9點半。作為杭州最大的相親角,萬鬆書院隻有每周這個時段才開放相親集市,在門口一公裏處就開始變紅的地圖路線,預示著公園裏摩肩接踵的人群。
剛走幾步,杭州相親角特有的“大廠氣質”就從身邊的對話中彰顯。有位阿姨拉著個年輕女孩,“你是93年5月的哦,我兒子也是。”緊接著,又誠實地補充道,“其他的都還好,他就是......頂上頭發稍微稀少一點。對,現在人工作壓力蠻大的。”
一對穿著講究、明顯精心打扮過的中年夫妻,麵前立著一個支架,小心地夾著女兒的“相親簡曆”。感受到了旁邊打探的目光,叔叔開口問道,“你們老家是哪的?”
“老家山東濟南的。”對麵的阿姨回。
“嗯。你孩子身高多高?1米81, 95 年的?哦這個蠻優秀的,”他接著問,“你們住山東還是杭州?”
“我們住在山東。”
“哦......那這真是美中不足了。我們要找的肯定是男生的爸爸媽媽都在杭州的。”
跟其他城市的相親角不同,來萬鬆書院的年輕人不少,其中不乏積極“自薦”的。走在路上,你總能感覺到側後方時不時打量的目光,接著就有男生上前搭話,“姐妹,我96的,你幾幾年的?認識一下。”
互通信息後,對麵知道我並不在杭州工作,隻是過來“碰碰運氣”,他表示了極大的不理解,但最後還是好心“提醒”我,“我跟你講紮心一點的話,因為杭州挺大的,大家連異區戀都不願意呢。”
這時,一位激動哥突然從身後閃到我麵前,“多大年齡美女?加微信了解一下,我國外回來的。”
我被他突如其來的問候驚到,趕緊說自己不在杭州工作,就是來隨便看看,激動哥立刻隨機應變,“我也不在杭州工作,你在哪?上海?我在上海普陀區的啊,做進出口的,95年。你在上海哪個區?你是留學生吧?哪個地方回來的?英國?美國?日本?”
我還在思考到底要回答哪一個問題,激動哥緊接著就要加我的微信,“沒關係,我們加個好友認識認識。你沒通過哎,通過一下。加上了嗎?”拉扯半天,我還是在激動哥的注視下通過了好友申請。
旁邊看熱鬧的阿姨注意到我一臉錯愕,向我解釋,“哎呦,這裏的男孩子都很主動的,小姑娘自己來肯定是要被問的,你加也不是、不加也不是。”
樹叢裏的相親告示,也確實在證明這一點。在不少男方的征婚單上,“誠心上門”四個大字格外顯眼,也有明確寫明“想落戶女方家”“父母同意本人做贅婿”等等信息。85後、95後都有。
走著走著就看到一個自薦的男生,“我在xx大廠做設計,就是這些年收入有點低,但今年應該要好起來了。”被問到的阿姨頻頻點頭,扶了一下眼鏡,在手機上邊做記錄邊問,“你父母都在徐州是吧?你身高有多少?杭州有房嗎......”
一圈逛下來,終於遇到了另外一個自己來的女生,問她今天的收獲如何,她說自己是杭州本地的獨生女,因為線上交友時總能遇到想不勞而獲的“撈男”,於是就想來線下看看熱鬧。半天下來,她對相親角有些無奈。“太難了,我現在就想找一個杭州180+,有工作不白嫖,還有頭發的。”
正說著,我們在臨近出口處看到一個目測185+,打扮精神的男生,她非常主動地向前搭訕,自我介紹了一番,又問起對方的工作和年齡,把今天習得的話術說了個遍。
那個男生聽完後點了點頭,“哦,你加一下我助理,說一下需求,我們機構專門為杭州的潮男潮女牽線,有合適的我們給你介紹哈。”
到達桂花公園的下午兩點,公園正在翻新裝修,不時施工的噪音勸退了一部分嫌棄吵鬧的中老年人,但還是有不少家長聚集在一起,站在相親告示板前閑聊。
桂花公園對相親信息實施統一管理,征婚信息由工作人員登記,並統一掛放,這讓公園的相親角看起來十分規整:左側十幾個架子,專門放置婚介公司提供的信息,右側十六個架子,男女各一半,按照藍色或粉色的紙麵區分。
統一管理的另一個好處是,來相親的人的信息是經由證實過的,除了身高體重年齡民族等基本信息,現住址、職業、個人資產以及年收入都清清楚楚地打印在傳單上。相比之下,個人優勢和擇偶標準則被一兩句帶過:“獨生子/女”“原生家庭”“三觀正”,希望另一半“學曆匹配”“誠心結婚”“工作穩定”。
但這些告示,多數都是由父母張貼出來的,傳單上的聯係方式也是家長的電話。一位常來相親角的阿姨說,“唉,我都不敢拍照,拍了也沒用,家長聯係上了,到孩子那裏也搞不定的。哎呦頭痛。”
“小姑娘自己來的?幾幾年的?”這時有人注意到我,在一眾叔叔阿姨的場麵裏顯得格格不入。
旁邊正在高談闊論的大爺掃了我一眼,立刻說,“小姑娘一看就是讀書人。這個媽媽好的哎,你要聽聽我的,現在一個好婆家多難找啊,跟這種阿婆是絕對好。”他伸手指了指旁邊一個阿姨。
阿姨雖然被誇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也跟著強調,“那要找到我兒子真的是很有福氣的,我兒子屬於那種暖男型的,一米八。”
大爺接著對阿姨說,“我給你講,這個女孩,你放心,她比較通情達理,我一看就知道,而且她比較穩重,很多時候會為老公著想。你要聽我的,我看一眼麵相就知道。”阿姨趕緊拉住我,向我介紹她在xx國企的兒子,“我們在這邊買了房子,這段時間正在裝修呢,所以我兒子這段時間也比較忙。”
一路看下來,在90後的傳單裏,年薪在6萬-20萬元的人占絕大多數,似乎和網傳的人均富二代有些差異。有個專業紅娘湊過來,翻出她打印好的“戰績簿”,向我展示,“我做了十幾年,成功了幾百對了,我指的是結婚了的,知道吧?”她邊翻邊說,“這些人條件都很好的,你不要看他們年薪有的還不到十萬,那都是體製內的。這邊相親的,隻要是本地人,那都是家裏好幾套大平層的。”
“哎呀這個條件看起來不錯的,”旁邊另一位阿姨從一排告示中挑中了一個,說“你看,人家特意寫了自己成績優異,還獲得過國家級一等獎。”
在一旁看了好久的年輕男孩幽幽地開口,“成績優異不代表什麽的。我也成績優異,你看我有女朋友嗎?”
被嗆了一口的阿姨立馬回過頭來打量了一下這個小夥子,“研究生倒確實遍地都是了。現在我們那種破單位,進來的年輕人居然都沒有編製。不過你這個外表還行啊,要求不要太高就可以。”
男生立馬回,“還要求呢?我不是蘇州本地的,都是人家嫌我,哪有我嫌人家的份。”
大爺哦了一聲,一副了然於胸的樣子,接著又問,“那你這邊有房子嗎?”
“買。娶老婆,那誰不買?肯定買,但不是現在。我同事買在園區,已經虧了快一百萬了。”
在後來的談話中,年輕男生告訴我,他是落戶在蘇州的北方人,每隔一兩個月就會來桂花公園公園看看,一方麵是挨不過父母輪番的催婚,另一方麵,自己奔三了確實有些婚戀焦慮。“又要人有大房子,又要年薪高,外地人身上哪有這樣的好事?”
輾轉回到上海人民公園,已經是下午四點多。剛經曆了兩周的台風天,第一個放晴的周六,公園裏的人格外多,其中不乏來看熱鬧的年輕人,甚至還有不少外國遊客。
比起在其他兩個相親角看到的相對平衡的男女比例,人民公園的相親角看起來嚴重性別失衡,路過7、8張女生的“相親簡曆”,才有一兩張男生的傳單。
也許是近兩年人民公園相親角的遊客確實太多,家長們對出現在公園裏的年輕人,更多是觀察,不像在其他兩個相親角一樣一窩蜂地圍堵過來。ELLEMEN在四年前曾親自在人民公園擺攤,這裏有爺叔表示,自己已經能分辨哪些是來看熱鬧的,哪些是“真心找對象的”。
剛進公園沒多遠,一位看上去是80後、戴著帽子的大哥湊過來自報家門,“小姐姐你多大?我給自己找。”得知我的年齡後,大哥很識趣地不再將我視為他的潛在發展對象,而是以“過來人”的身份為我“指點迷津”。
“我每周都要來的,有些阿姨看我都是老熟人了。這幾年這的相親簡曆卷得厲害,有很多女博士,從國外回來的,就想在上海找對象,不可思議了。”大哥環視了一下四周的傳單,再一次跟我強調,“這邊真的有很多特別優秀的女生,年薪百萬的,還有空姐啊......”
“隻要是在上海工作,條件應該都不差。”大哥非常熱情地提醒我,“你可以和這裏麵的上海阿姨深度交流一下,看看她們的要求和當下的年輕人對愛情的需求匹不匹配,這個東西很好玩的。”
不過,轉了一圈下來,我實在是沒有看到為90後兒子相親的上海本地阿姨,80後和“新上海人”倒是不少。一位爺叔盯住路過的年輕女生,問她“願不願意到國外去生活”,因為他88年的兒子如今還在美國讀核物理博士,雖然美國華人也有相親群,但爺叔認為“在外麵(國)找難度太大”。
除了相親簡曆的通貨膨脹,和失衡的性別比例,爺叔阿姨們對自己孩子另一半的要求,和四年前相比幾乎沒什麽差別:985名校/藤校海歸、工作體麵、高薪、有購房能力/老家有房,而有違傳統婚姻製度的一切在這裏都是行不通的,比如丁克。
“來這裏的人目的都一樣,都想找到人生另一半,但最終幻覺都會破滅,相親角成功率很低很低,”一直跟著我的帽子哥深沉地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