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胃癌,我也胃癌,14歲兒子又是胃癌!”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41歲的胡女士(化名)年輕的時候腸胃功能就不好,在父親因為胃癌離世後才去做了一次胃腸鏡。一查就發現胃竇有一處2厘米的病變隆起灶,醫生懷疑是早期胃癌。

聽聞浙江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潘文勝主任醫師是“內鏡高手”,經驗豐富,胡女士就從外地來杭求醫。潘文勝經過細致的檢查評估,為她做了內鏡下黏膜剝離術。

這是一種通過內窺鏡,將位於黏膜層的病變組織完整地切除的微創手術,創傷小,恢複快,風險小,對操作醫生的經驗和技術要求極高。

一個多小時的手術很順利,進一步病理檢查,也證實了是早期胃癌。術後評估,胡女士已經達到了治愈性切除,她非常感激潘文勝,不僅手術是微創的,恢複很快,出院後定期複查胃鏡就行了。

潘文勝主任在為患者檢查

出於信任,術後複查時,胡女士又帶著14歲的兒子明明(化名)來做胃鏡。“孩子在備考,壓力太大偶爾出現胃痛,我有點擔心,我爸胃癌,我也胃癌,我兒子會不會也有問題啊?”

在胡女士的懇求下,潘文勝也給明明做了胃鏡。結果,真的發現孩子的胃竇大彎處有個1-2厘米的中央凹陷病灶。一般的醫生看到可能就認為是普通炎症,但是潘文勝敏銳地發現腫物的細微差別,“考慮這黏膜層的早期胃癌,我當即就對病變進行了活檢,病理送檢後,證實了這是早期胃癌,並進行了胃鏡下微創手術。”

胡女士感到幸運,病變還處於早早期,手術後孩子就恢複了健康,也不用放化療,生活和學業完全不受影響。但是,她也有些疑惑,才十幾歲的孩子,也沒有出現任何症狀,怎麽也會得胃癌?是遺傳導致的嗎?

潘文勝表示,胡女士兒子的情況隻是個例,不能說明胃癌是遺傳性疾病,大部分胃癌患者依然是散發病例。“臨床上確實有一個家族中有多個胃癌或者其他消化道腫瘤病例聚集情況,但這究竟是遺傳,還是由於共同的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引起的,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研究定論。”

潘文勝說,胃癌成因複雜,涉及遺傳、環境、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等多方因素。有家族史是胃癌的一個高危因素,對比普通人而言,有家族史的人發生惡性腫瘤的概率要高,也是胃癌早篩的重點人群,平時更要重點關注胃部健康。

胃癌早期幾乎沒什麽症狀,等到出現不適大多是晚期,因此,早發現早治療,對患者治愈率和生存率有極大影響。潘文勝提醒,建議有胃癌家族史、幽門螺旋杆菌感染,或者患有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的高危人群,每1-2年做一次胃鏡檢查;非高危人群建議45歲以上就要開始做胃鏡,如果沒有基礎胃病的,可以每3~5年做一次。

查看評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