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最新警告:短視頻算法會“吃掉”孩子的大腦
文章來源: 穀雨星球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大家好,我是卷卷兔。
毫無疑問,手機沉迷問題已經成為席卷全球的一場流行病,連成年人都無法自拔,每天在社交網站和短視頻APP中耗費著大量時間,想停又停不下來。
對於本來就缺乏自控力的青少年來說,手機更是猶如不斷散發致命魔力的許願瓶,成癮危害更是難以預計。
英國精英私校伊頓公學出台新規,隻允許學生用老款諾基亞,禁止使用智能手機。
事實上,從兩三年前短視頻開始風靡全球,就已經引起了家長的警覺。連馬斯克,都對自己的孩子下了「禁令」。
他們的擔憂不是多餘的。最新的研究發現:年齡越小,就容易越迷上短視頻。
加上大腦負責自控的模塊需要25歲才發育成熟,青少年極其容易早早被短視頻的算法「吃掉」大腦:
看短視頻和玩老虎機這種賭博行為一致,激活的都是和大腦中成癮行為相關的部位,導致專注力和記憶力受損。
外媒甚至挖出了短視頻公司的內部文件,稱算法會刻意將有害的內容推送給孩子,吸引成癮,造成無法控製的影響。
■人們手裏的牌子上,笑容燦爛的女孩賽琳娜就曾被判斷重度手機成癮,才11歲的她就吞藥自殺,她媽媽聯合100多名家長對社交媒體公司提起了訴訟,認為有毒的算法故意引誘青少年陷入成癮循環
早在年初,我們就發布了這篇文章《馬斯克的最新警告:短視頻算法會吃掉孩子的大腦》,短短時間內就得到了50餘萬的閱讀。
甚至引發了現象級對短視頻反思:
無數自媒體乃至主流媒體都使用了我們提到的研究,借用此標題進行二次傳播。
成千讀者也在後台分享了自己和孩子被短視頻算法困擾的真實感受,但是或許因為影響力太大了,文中提到的某中文短視頻軟件頻頻找來要求刪文,隻能無奈同意。
然而,刪除了文章,也沒法掩蓋短視頻成癮危害的事實。
今天,我們將文中短視頻app模糊處理後重新發文,望在正值刷短視頻沉迷的假期,引起更多人的警覺。
■被刪掉的文章截圖,有不少號抄襲洗稿導致第二次發布後無法申請原創。
「我們這是在給大腦下毒」
也許你已經從很多地方看到「刷短視頻損害大腦」這樣的結論了,但具體如何損害,可能不是每一個人都清楚。
2021年一篇發表在神經科學領域頂級期刊Neuro
Image的論文,曾登上世界各大新聞網站的頭條,因為這是第一項對正在觀看短視頻的大腦進行影像掃描的研究。
而且,這個研究的幾位作者來自浙江大學,大腦被掃描的30位被試學生也是浙大的。
這個研究很有意思。
首先,研究者用20個問題的問卷,調查了這30位年輕人的短視頻使用情況,確定他們的依賴程度。
接著,就讓30名被試在大腦監測的情況下,開始刷視頻。還不是隨便刷視頻,研究者給每個人準備了兩類,都長達6分鍾:
第一類被稱為GV,相當於你剛剛注冊短視頻APP,還一個視頻都沒刷過,算法完全不知道你喜好什麽,就按照大眾喜好推薦短視頻,非常隨機。
第二類叫做PV,相當於你已經刷了很久,算法對你的喜好一清二楚,能精準推送你喜歡的個性化短視頻,比如我平時愛看小貓小狗、美妝運動,這次要刷的PV就都是相關內容。
那麽,人們在刷短視頻時,大腦發生了什麽變化呢?
結果發現,當我們刷到為我們特別定製的PV時,大腦中獎勵係統的某些部位會被激活。而且,這個部位的神經元釋放多巴胺(一種在大腦獎勵中心發揮作用的神經遞質),我們會得到一種幸福或欣快的感覺。
也就是說,算法不斷為我們送上愛看的短視頻時,我們會覺得被好好款待了,從大腦到身心都充滿了舒爽的感覺。
「我們有無窮無盡的即時快樂,這在人類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國外已經有了專屬名詞「Tiktok brain」,用來形容短視頻沉迷的大腦
人一旦品嚐到多巴胺的美妙感覺,就會周而複始地持續追求更多,花更長的時間刷視頻。
曾經有個研究短視頻的神經科學家說,為了研究她下載了一個TikTok ,注冊為新用戶,並開始觀看裏麵的 15 秒短視頻。
「一個小時後,我重新浮出水麵,搖了搖頭,想知道我的下午去哪兒了。我第一次刷視頻就上癮了」。
一旦視頻停止,多巴胺就會停止。
而我們那已經適應了高度多巴胺釋放的大腦,就如同在最高處戛然而止的過山車,心情一落千丈,繼而就可能開始出現抑鬱和焦慮症狀。
就這樣,你的大腦被短視頻劫持了。
而成癮會導致額葉皮層的結構萎縮,讓大腦縮小。2018年另一項研究發現,每天使用智能手機超過 7
小時的 9-10 歲兒童的大腦會出現可見萎縮。
如果你的孩子也愛刷視頻,不妨回想一下:
當我們喝令孩子必須放下手機去學習時,他們是否同樣無法停止?或在被搶走手機後急躁不安,即便坐在了書桌前也一個字都看不進去?
國外的技術專家給了一個形象比喻:「就像我們讓孩子們住在糖果店裏,然後我們告訴他們不要理會所有的糖果,吃一盤蔬菜」。
為了守衛多巴胺,有的孩子藏起手機,等家長睡了在被窩裏摸黑看,視力急劇下降家長卻毫無察覺。
還有孩子,被媽媽強行收走手機之後氣急敗壞,對媽媽拳打腳踢,失去理智。
我很不希望用「下蠱」這個詞來形容孩子,但擁有「短視頻大腦」的孩子,正如被人工智能下了蠱一樣,很難從光怪陸離的虛擬世界中拉回來。
有網友在讀了研究之後表示脊背發涼:「我們這是在給自己和孩子的大腦下毒」。
■前段時間一個男孩因為媽媽搶走了手機,而在地鐵站暴打媽媽,甚至把媽媽按在牆上鎖喉,後來被民警拉開
「現在的孩子連5分鍾的題目都無法思考」
10秒的短視頻就能引爆上百萬的流量,一遍遍在男女老少的手機裏傳播,反倒是單片40分鍾以上的紀錄片、電視劇、電影,並沒有令人癡迷到停不下來的程度。
為什麽短視頻是在這幾年越來越火?
先看一組數據:
YouTube 上大約 94% 的前貼片廣告在前5 秒後不久就會被跳過。
TikTok調查的用戶中有近50%表示,超過1分鍾的視頻是「有壓力的」。
我們小時候30秒的廣告是常態,如今大多數廣告最多隻有15秒。
沒錯,人們的專注時常越來越短了——
有數據證明,2000年時,人類的平均注意力持續時間是12秒,20年後的今天已經下降到8秒。
而短視頻的出現,恰好迎合了這個注意力短暫的大環境,又進一步縮短了我們所剩無幾的專注力。
有人調查後發現,2022
年早些時候,Tiktok曾推出了長達10分鍾的較長視頻格式,但營銷人員意識到,超短視頻仍然是年輕觀眾最吸引人的內容類型。
於是這兩年,Tiktok視頻的最佳長度大約在21-34秒之間。
更令人擔憂的是,對於正在讀書,將用人生前18年不斷學習、考試和升級打怪的孩子來說,僅僅十幾秒的專注力,帶來的是災難級別的後果。
正如前段時間我看到的一則來自高中老師的肺腑心聲:現在的孩子連5分鍾的題目都無法思考了。
更有國外的一位大學教授感歎,當她問起學生「畢業後的五年計劃是什麽」時,學生們看著他,就像他瘋了一樣:
「五年計劃?你在說什麽,這就像一個億萬年!他們甚至無法將五年計劃概念化,他們隻能想到幾十秒、幾分鍾和幾天以後的事。」
專注力太差的孩子,記憶力也有可能受到牽連。
斯坦福大學的一個科學家小組就做過一個實驗,他們招募了80名年輕人,讓他們做了一些記憶任務。
他們發現,任務早期時如果大腦不專注,那麽記憶任務完成度也會不好。
此外,科學家還發現那些專注力不好的人,往往都是重度媒體多任務處理者。比如,一邊聊著微信,一邊刷著視頻,同時背景音裏還放著音樂。
之前就有許多研究表明,重度媒體多任務處理與短期和長期記憶的減少,以及多動症、走神、衝動,和入睡困難相關。
我們將這些結論連起來,仿佛已經可以勾勒出沉迷短視頻的連鎖反應——
人手幾部電子產品,每台設備裏N個消磨時間的APP,每天大量時間貢獻給刺激好看的短視頻,損耗著僅剩一點的專注力。
而我們的孩子,就在用以秒為單位的專注力和記憶力,應對每節40分鍾的課,和未來十幾年的升學生涯。
算法背後危險的「兔子洞」
如果短視頻對孩子的大腦、專注力、記憶力的影響,是埋在冰山下,需要很久以後才能被察覺到,那麽下麵的這些影響,或許是更加快速、直接且致命性的——
就像讓孩子跳入一個特別定製的「兔子洞」,迷人而危險。
2021年,有人匿名將一份叫做《Tiktok算法101》的內部文件提供給了《紐約時報》,揭示了這款世界上最成功的短視頻APP是如何讓人上癮的。
文件中直白地寫道,為追求公司增加日活用戶的終極目標,對提供給用戶的視頻內容流,它選擇性地優化了兩大密切相關的指標:留存率,即用戶是否回訪,以及「訪問時長」——
這款APP希望你停留得越久越好。
如何做到?就是提供越來越多你愛看的,甚至那些你明知不該看,但內心依然想偷偷看的內容。
這個算法裏還有一個簡略的視頻評分公式,推薦係統會根據這個公式給所有視頻打分,並將得分最高的視頻反饋給用戶。
P點讚*V點讚+P評論*V評論+E播放時長*V播放時長+P播放*V播放。
所以,我們的停留時長、點讚、評論信息,都可以將喜好暴露無遺,讓算法精準捕獲。
曾有調查Tiktok算法的第三方組織人員說:「TikTok似乎在檢測興趣方麵比任何其他平台都快,非常了解用戶的欲望和興趣」。
《華爾街日報》曾經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在Tiktik創建了100多個機器人賬戶,給它們編程了不同的興趣,但是沒有用任何輸入的字眼把興趣透露出來,隻是通過視頻的暫停、播放動作來表達。
他們發現,對於任何一個全新的賬號,Tiktok提供的都是各種各樣的熱門的視頻,沒有特定主題。接下來,推薦的視頻開始極力迎合用戶喜好,甚至出現審查更少,甚至「令人不安」的內容。
一些賬戶最終迷失在危險的「兔子洞」中。
從 10 月初到 12 月初,TikTok 的算法為《華爾街日報》的機器人提供了超過 32000
個減肥視頻,比如建議每天隻吃300卡路裏,用喝水代替正餐,或在暴飲暴食之後吃瀉藥。
報告發布後,Tiktok官方表示已刪除這些內容,不過《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道中,依然有女孩在觀看大量Tiktok減肥視頻後患上厭食症,身體狀況糟糕到了必須去醫院治療的程度。
一個沉迷於此的女孩說:「這讓你覺得,我不是在自我毀滅,這就是給我的東西」。
■這篇報道讀起來觸目驚心,推薦家有女兒的朋友讀一讀
有人說,Tiktok在揭示欲望方麵,甚至比人們自己還厲害,「這款APP對內心的透視能力宛如X光」。
Tiktok發言人說,允許用戶通過點擊「不感興趣」來屏蔽某些內容,也會定期提醒用戶休息。
但問題是,一個拿著手機獨自刷視頻的孩子,大腦的自控力還沒有發育到成熟的程度,當他看到一個個危險又迷人的內容時,真的會主動停下來?
相信所有家長都對答案心知肚明。美國的一位算法專家說:
「這種係統意味著觀看時長才是重點。它的算法是為了讓人上癮,而不是給人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孩子每看一條視頻,TikTok就會獲得一點關於他的信息。幾個小時內,它的算法就能測出他的音樂喜好、他的外形喜好、他是否抑鬱、是否藥物上癮還有其他許多敏感信息。
其中一些信息很可能會對他自己造成不利。可能被用來向他精準投放內容,或是讓他更沉迷於這個平台」。
由算法驅動的短視頻信息流,幾乎藏在所有視頻網站、社交媒體的頁麵中。
在如此之強的上癮機製之下,刷短視頻的人隻會越來越多,越來越低齡化。
這讓我想起,馬斯克在2023年不同的兩個場合中發出的警告:
「我從來不用Tiktok。它的算法完全靠AI驅動,會讓你一直盯著屏幕,我覺得AI在探究我的思想,這讓我很不舒服」。
「人工智能可能意味著人類的終結。這項技術會帶來“生存風險”,因為這將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麵對比自己更聰明的東西」。
誰也無法預料到,未來的10年、20年這個世界會發展成什麽樣,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過早被耗盡專注力和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將很難勝任任何學習和工作。
這將是關乎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存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