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小知識:慶祝國慶也是來自西方文化
小知識:慶祝國慶也是來自西方文化
文章來源: 風靈 於
2024-10-02 19:08:3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風靈
近些年,一到聖誕節之類的“洋節日”,就有不少人嚷嚷著要抵製,理由是要抵製西方文化。但其實,不僅聖誕節,元旦、五一節、兒童節、三八節等等都是來自於西方,甚至慶祝國慶也是來自西方的文化。
國慶日的英文為“National
Day”,由“national”(國家的)和“day”(日子、節日)組成,直譯為“國家的日子”,即指一個與國家密切相關具有代表意義的日子。現代很多國家都有固定的國慶日,是國家統一和民族認同的重要象征。
中國古代雖然也有國家慶典,但並非每年都舉行,通常是特殊的情況下才舉辦。慶典一般圍繞皇帝、朝廷以及重大事件展開,主要包括皇帝登基大典、皇帝壽辰、慶祝軍事勝利和一些國家重大事件,如遷都或修成重要工程之類。即使是皇帝壽辰,也不是每年全國上下都大肆慶祝,很多時候隻是皇家慶典,主要是朝臣、貴族和皇室成員參與。這些都不是現代意義上的國慶日。
近代西方以前的王權時代,也沒有國慶日即National Day 的概念。比如在舊製度(Ancien
Régime)時期,法國是一個君主製國家,國王是國家的象征,不需要像現代國慶日那樣的節日來慶祝國家的成立或統一。和古代中國類似,舊製度下,法國的節慶主要與宗教節日和皇室慶典相關,如國王的加冕典禮、皇室婚禮、皇族的生日、軍事勝利等。這些慶典活動不是為了紀念國家,而是為了鞏固王權和展現皇室的威嚴與榮耀。
現代意義上的國慶日傳統,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當時是獨立運動、革命和現代民族國家的形成時期。
美國是最早設立國慶日的國家之一。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簽署,標誌著美國從英國殖民統治下獨立。美國的獨立日慶祝活動從獨立後早期就開始舉行,並逐漸發展為國民最重要的節日之一。美國獨立日成為了國慶日的典範,鼓舞了後來許多國家的獨立運動和現代國慶日的設立。
法國的國慶日“巴士底日”是紀念1789年7月14日的巴士底獄起義。這一事件是法國大革命的重要象征,代表了推翻舊製度、建立共和製的曆史轉折。巴士底日1880年被正式定為法國的國慶日,並成為紀念民主、自由和共和國的象征。
在拉丁美洲,許多國家在19世紀初相繼從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統治中獨立。這些國家設立了自己的國慶日,紀念獨立宣言或決定性戰役。例如,墨西哥的國慶日定在1810年9月16日,紀念獨立戰爭的開始;阿根廷的國慶日是5月25日,紀念1810年的五月革命。
19世紀,隨著民族國家的興起,許多歐洲國家在獲得獨立或確立現代國家製度後,也開始設立國慶日。比如,挪威的國慶日是5月17日,紀念該國1814年通過了憲法;希臘的國慶日是3月25日,紀念1821年希臘獨立戰爭的開始。
英國因其曆史原因,沒有國慶節。其國家形成是一個長期演變的過程,不是由某個獨立或建國事件所決定的,所以沒有一個具體的日期來紀念這樣的曆史時刻。
原屬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國慶節是 7月1日,以前稱為“Dominion Day”(自治領日),紀念
1867年7月1日《英屬北美法案》(British North America
Act)通過,標誌著加拿大作為聯邦正式成立。這部法案將新不倫瑞克省、新斯科舍省、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統一為一個聯邦,並確立了加拿大自治領(Dominion
of Canada)的基礎。1982年,加拿大國會通過立法,將“自治領日”正式更名為“加拿大日”(Canada Day)。
而同樣曾為英國殖民地的澳大利亞,國慶日是 1月26日,稱為 “Australia Day”(澳大利亞日),紀念
1788年1月26日英國第一艦隊在悉尼灣登陸並正式建立了英國在澳大利亞的殖民地。
西方這種國慶日的傳統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引入中國。1912年,中華民國正式成立,將國慶日定為每年的10月10日,稱為“雙十節”,以紀念1911年10月10日爆發的武昌起義,這場起義是推翻清朝統治、建立中華民國的開端。而現在中國的國慶日是10月1日,是因為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來10月1日就被正式確定為中國的國慶日。
可見,“國慶”作為西方曆史文化的產物,傳入中國滿打滿算也就一百多年。當然這不稀奇,因為連“民族國家”,“國家主權”“獨立”之類概念也都是來自西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