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成這樣了,我為什麽還不去炒股票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最近幾天,A股長的很瘋,我自己不炒股,但我有一位前同事兼朋友炒,想當年上班的時候他就經常感歎什麽“一入股市深似海”,說A股是緬A。前段時間大盤跌破2700點,他更是發誓,說自己手上的股票如果能解套,他一定洗手不幹了,留下錢,安安穩穩過日子。

這不前兩天,股票大漲了嗎?我就發短信問他。

我問,你解套了嗎?他說解套了。

我說那你把股票賣了嗎?他說沒有。

我說你為啥不賣呢?不是之前已經決定了嗎?

他很為難,說眼下把股票賣了錢,也沒有更好的投資渠道。眼看著下一輪通脹馬上就來了,血汗錢放在銀行裏那麽貶值,他不甘心。

然後我就沒再說什麽了,因為確實如他所言,我給不了更好的建議。

我身邊很多不炒股票的朋友喜歡嘲笑股民“金魚記憶”記吃不記打——你們“緬A”“上了3000點我就金盆洗手”等等口號這才喊了多久?怎麽一個10%漲上來,馬上就全忘了,不僅不金盆洗手,甚至還有不少要把棺材本都貼進去,瘋狂加倉呢?

其實您要理解股民,他們也難。

看看我這位朋友就知道到了,他絕對不是不聰明,也不是知識麵不廣闊,我關於金融投資的很多基礎知識是他最早普及給我的。但是一旦到了自己投資的時候,他的表現依然還是跟所有備受嘲笑的股民一樣。

為什麽?

因為關心則亂。

他在股票市場上投入了相當比例的積蓄,更因為我們普通人投資渠道的匱乏——這一輪牛市,誰都能看得出來,來自對貨幣流通量的釋放,那麽放水的另一個副作用必然是貨幣的通脹,錢不值錢了,那就要找個地方去避險。可是現在這個時候買房子好像有點那個,那就隻能投給股市了。

但你說他是貪心麽?我覺得倒也不是,他隻是珍惜自己用勞動換來的血汗錢,希望這些資產能夠受到這個世界的尊重。

可是,真的是“關心則亂”。我那位朋友“漲到xxxx點就解套離手”的想法,永遠隻是個夢。而炒股則一直將會是一個讓他焦慮、痛苦的事情——股票跌了的時候他哀嚎,漲了的時候他也未必開心,而是焦慮、算計。

我自己是不炒股的,因為我大學的時候看過經濟學家塔勒布的一本書,名叫《隨機漫步的傻瓜》,書中為了呈現長期投資的價值,舉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

說,假設有一個非常棒的投資組合,年回報的期望值是15%,波動性為10%。通過計算,可以得到在任何一年,賺錢的概率是93%。_

但在這個假設下,如果把時間尺度放短,情況就出現了變化。要在一年內實現93%的賺錢概率,每個季度勝率僅為77%即可。再縮短一下,我們僅需要54%每天的勝率,即可達成目標。如果再把時間尺度縮短成分和秒,勝率僅為50.17%和50.02%即可。

這意味著,即使一年下來盈利的可能性高達93%,但如果每分每秒都在看行情,那賠賺的概率幾乎是相同的。如果一天看8小時行情,那每天有241分鍾愉快,239分鍾難過。_

再考慮到人承受損失時的難過程度要遠高於賺錢時的快樂程度,那麽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即便是一個超級優質,有九成概率讓你年收益率達到15%的股票,如果你當個職業股民,每分每秒都盯著股市看,你這一輩子依然會過得相當痛苦。

而且參考我那位朋友的案例,股票跌了的時候他不舍得割肉,漲回來的時候他又覺得此時賣了換成現金跑不贏通脹。那他入的哪裏是股市啊,這分明是佛教裏說的阿鼻地獄,讓他永劫無間的這麽受苦。

這就解釋了真正炒股好的人,一般都有兩種特質,要麽超級有錢,要麽特別佛係,要麽有錢加佛係,做好研究之後,他們可以把錢投到其選定的股市裏,人家搞的是投資而不是炒股,不會盯著大盤天天去看,跟巴菲特一樣,期望的是長期收益。

當然我們這些普通的草民百姓想這麽淡定也淡定不起來,父母看病、孩子上學,自己還想買房買車、周末下個館子,處處都要用錢,而錢就那麽一點,今天打開大盤,一看今天買的股票又跌了多少,再一想有這錢還不如給愛人買件漂亮衣裳,帶全家去哪兒哪兒玩一趟呢?亦或者這一個月的996又白上了……

前麵說過了,你如果分分鍾看盤,股市給你的痛苦就一定遠大於快樂。而天天看盤計算盈虧恰恰是可本小利薄的小股民被迫養成的習慣。

因為富人炒股是投資、是玩兒,是財產九牛一毛的均勻配置,還有職業經理人為他們代勞。升鬥小民們反而在股票上寄托了太多財富增值的夢想,還要花自己的時間精力去在股市上博弈。

這想想其實挺奇怪的,你在日常生活中下個象棋、打個王者榮耀,都知道業餘的幹不過專業的,本小的幹不過本大的,到了股票市場這種玩真金白銀的地方,卻相信自己能撿漏?

還是關心則亂。

股市對小股民來說是個逆向許願機,你越寄希望於它,它越不讓你如願。

《紅樓夢》裏說“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股市在心理上極容易誘導股民做到前者,卻在機製上天然阻止你做到後者。所以它對投注太多的人來說,天然是一個易進難退的棘輪機構。

股市是一個馬太效應濃厚的地方,投資歸根結底是有錢人的遊戲。哪怕我知道在即將到來的通脹時代,存款要陰跌,要貶值,我依然相信存款。因為我知道我的資產、我的心態都不支持我這個時候入場去玩股票。

錢被通脹洗掉,所蒙受的損失,就當我花錢買個內心的清淨好了。

有那個算計得失的功夫,我還不如多看兩本書,多做一點思考,寫幾篇文章。讀者朋友看了覺得好,打賞了我就掙點,這是我的勞動所得,花起來省心,閑來寫副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我對生活的要求不高,能省心,能安心,就好。

談到釋放貨幣流通量,或者通俗的點說放水,眼下好像是個全球的趨勢。你看美聯儲那邊此刻也在這麽幹,所以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最近還漲了,重回了6時代。

當然,實際上,放水本身並不能持久的利好經濟,它更像是醫學上搶救心髒驟停的病人時用的那種“電除顫”,刺激你一下,看看能不能讓心髒恢複跳動。

而股票能不能長期維持牛市,歸根結底要看經濟的走勢,經濟能否健康發展,又是萬變不離其宗,要看那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

一曰投資,無論政府投資還是民間投資,有沒有意願和資金來投,負債表情況怎樣,投進去的項目又能不能產生收益,或者至少是收益預期。

二曰消費,老百姓手上有沒有錢,通脹來了以後工資會不會跟著漲,以及比較關鍵的,未來醫療、教育、養老等等開支能否獲得更完善的兜底和保障,這樣有了錢以後才能敢花。發達國家社會福利保障相對完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培育消費,解決後顧之憂,讓平民階層最大程度的釋放消費力。但建立這樣一套係統所需要花費的精力、投入的成本、以及如何避免這個再分配過程中幾乎必然產生的腐敗問題,都是任務艱巨而耗時漫長的。

三曰出口,過去三十多年我們國家在這一點上做的非常出彩,是實現經濟有效增長的最強勁動力。這一方麵得益於我們國家自身與改革開放相配套的外交、經濟戰略非常得當,另一方麵也未嚐不是趕上了冷戰結束後全球化的東風。

而未來,出口能否恢複強勁的勢頭,這不僅僅取決於我們自身的努力,也要看全球化的窗口是否還能重新開放。

總之,投資、消費、出口,釋放流通量其實相當於火花塞給發動機點火,但最終能不能把發動機啟動起來,還是要看這三個發動機缸的啟動會不會順暢。

我是衷心期望這次啟動能夠順暢的,或者說的官方一些,我衷心的唱響經濟的光明論。

理由無他,因為作為一個自由職業了這麽長時間的人,我希望自己能守著自己的存款安心生活。我那位前同事前不久也離職了,到底是自己離職還是被單位“優化”掉的,他不好意思說,但這個年紀、眼下的行情、他工作是不太好找。所以他現在也希望能在股市賺一點錢,補貼家用。

這讓我想起了前兩天看到另一位朋友張明揚兄寫了一篇文章,叫《人人都在硬撐》,他是個很有才、寫書很好的作家,如今也到了家裏花一百塊錢要報備的程度,我看了以後總有些感歎,並兼自嘲,因為我也一樣。

隻是我覺得,越是囹圄的時候,越應該謹慎,不要去碰那些自己原本就不熟悉的投資,會讓你的存量資產加速消融。

當然,我相信隻有股市能起來了,經濟能好了,我們這些人才都能過上更有希望、更幸福的生活。

歸根結底,我們都是一條船上的人,我們都希望航船能駛過風雨。

拉拉雜雜的說了這麽多,也不知道大家能否從這篇閑聊中有所得。

結尾還是發個願吧——無論炒股還是不炒股、買房還是不買房的人,說到底,其實我們本無區別,大多數普通人想的都如那位朋友一樣,想在風雲起伏中保住自己的勞動所得,讓自己辛苦工作所凝結成的成果得到應有的尊重。

願我們都能如願。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