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不應被“飯圈”化
“一跳成名天下知”,如果用來形容奧運跳水冠軍全紅嬋的國民關注度絕不為過。
作為中國奧運史上最年輕“三金王”,她的家鄉廣東省湛江市邁合村,也站上了風口,全紅嬋家如今已成為邁合村的打卡“景點”。
近日,全紅嬋回村看望家人,卻被各種圍觀打擾,相關視頻出現在各社交平台。視頻顯示,人群在全紅嬋家門口長久不散,有的飛無人機航拍、有人架起手機直播、拍照,呼喚全紅嬋出來和大家打招呼,甚至有旅行社推出“全紅嬋老家一日遊”項目。
9月14日,中國新聞周刊在現場看到,全紅嬋家門口已設置圍欄,並有“禁止直播、禁止無人機航拍、保持安靜、不許大聲喧嘩”的警示牌。圍觀的人群裏有帶孩子來打卡的家長,甚至遊學團,還有從各地來的遊客。他們或是粉絲,或是單純地為了發個“冠軍朋友圈”,也有不少人是為了給自己的賬號引流。
麵對長時間的圍觀,全紅嬋的父親非常無奈,他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我不知道怎麽說。”
誰在圍觀全紅嬋
邁合村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麻章鎮,從湛江西站行駛約三公裏,便可到達邁合村村口。
與沿途其他村不同,邁合村村口立著帶有奧運五環標識的村牌,以及全紅嬋在巴黎奧運會奪冠的海報立牌,前來拍照打卡的人絡繹不絕。據村民介紹,五環村牌自全紅嬋幾年前在東京奧運會奪冠後便有了。
9月14日晚上10點,一位剛抵達邁合村的家長,在得知時間太晚不建議再進村的消息後,還是讓孩子站在立牌前合影,“多難得的機會,以後都可以寫進作文裏。”
9月14日是全紅嬋回家的第三天,前來圍觀的人熱情不減,晚上7點開始,他們就高舉著手機對著全紅嬋房間,期待她當日的首次露麵。
全紅嬋和爺爺向圍觀者打招呼。圖/趙雨萌攝
“哇全紅嬋!嬋寶!下來下來!”全紅嬋抱著親戚家的小孩走進二樓一間房,隨後全紅嬋和妹妹走出一樓,歡呼聲再次響起,人們目光緊隨,蜂擁向前,生怕錯過最清晰的鏡頭。當她進入一樓的房間後,人群中一個頗有經驗的圍觀者說,“可以走了,她要食飯啦。”
一位來自廣東茂名的50多歲的粉絲,手捧一束玫瑰花,在人群中格外醒目。當得知不能親手把花遞給全紅嬋,她惋惜不已,“好喜歡她,比賽都有看,就想過來看下冠軍的真人”。
另一位湛江本地的母親薑鈺,趁著中秋假期,帶著兩個孩子來見他們的偶像。當全紅嬋從房間出來一閃而過,孩子們激動不已,“媽媽我看到嬋寶了!”
薑鈺說,“看一下就好了,不要去影響人家”。奧運會比賽孩子們場場不落,受全紅嬋的鼓舞,她準備給兒子報遊泳班,先從遊泳學起。對於是否要走專業跳水道路,薑鈺則說舍不得。
帶孩子來學習奧運精神的家長不占少數,也有家長表示想給孩子沾沾喜氣。有村民透露,此前還有老人特意來抓一把全紅嬋家門前鳳凰樹的葉子,帶回家祈求好運。
曲晴則是帶著孩子來陪自己追星。9月15日下午,邁合村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當全紅嬋抱著一個小孩走出二樓房間,曲晴舉著手機高呼,“全紅嬋你好,請看下來!”
突然,曲晴聽到有人高喊“走去後門了!”她立刻扔下傘,舉著手機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跟上人群來到全紅嬋家的後門。由於跑得快,她搶到了第一排。雨勢漸大,曲晴卻目不轉睛,她將鏡頭放大,嘴裏不停說著“人呢人呢?”
最終她也沒等來第一手視頻。
一位恰好在路口蹲點的“粉絲”李芳,拍到了第一手視頻。
由於後門圍堵的人太多,全紅嬋在安保人員及親戚朋友護送下,抱著小孩一路奔跑上了車。有圍觀的人試圖拉住她,全紅嬋擔心擠到懷中的孩子,嘴裏喊著“別動”。
李芳正好拍到了這個畫麵,還沒等她緩過神來,她便被從後門追來的粉絲們迅速圍住,要求她分享視頻,“要不大家今天都白來了”。
眾人不停催促她加好友、麵對麵建微信群、分享群二維碼,還不斷有人伸出手幫她操作手機,她想走卻走不了,有人感慨,“你這是第二個全紅嬋啊”。
粉絲正“幫助”李芳發送原視頻。圖/趙雨萌攝
一旁的曲晴還不忘提醒,“不要亂發到社交平台,就發在群裏自己用”,大家紛紛表示認可。但這段視頻隨即出現在各社交平台,被瘋狂轉發。
見粉絲們如此“瘋狂”,來打卡發朋友圈的裴航不太理解。他在湛江市區打工,趁中秋假期和朋友一起來打卡全紅嬋家。裴航坦言,自己是崇拜和欣賞全紅嬋的,但還算不上“粉絲”,他隻希望能幸運地遠遠看一眼全紅嬋,“湊個熱鬧嘛,發個朋友圈吹吹牛啦!”圍觀眾人紛紛樂開了花,“都是一樣啦。”
在全紅嬋家門前,同樣立有一塊巴黎奧運奪冠海報“朋友,歡迎您”,這裏成為村裏第二個拍照打卡地。家門前已全部設置了圍欄,而且還樹立了四塊警示牌,“文明打卡,不要喧嘩”“禁止網絡直播”“保持安靜,不許大聲喧嘩”及“禁止無人機航拍”,顯得格外矚目。
全紅嬋家門前的警示牌。圖/趙雨萌攝
連日來在全紅嬋家直播的人已經很少見到。現場維持秩序的工作人員表示,如果看到有人在此直播或飛無人機,會第一時間禁止。
鄧盈是湛江當地一家房地產公司銷售,自巴黎奧運會後,她便不定時在全紅嬋家門口直播。全紅嬋回家當天她也在現場直播,後來因禁止她便再未直播,“現在平台也會采取措施(禁播)。”
鄧盈坦言,希望通過直播全紅嬋家獲取高流量,增加粉絲數,從而讓更多人看到自己銷售的房源,以增加交易。
中午12點,一位村民在街上舉著手機直播,他不想去全紅嬋家門口直播,擔心影響他們休息,“流量不重要,不靠這個賺錢,身為邁合村人,關鍵是分享給外地朋友看。”
中國新聞周刊走訪發現,全紅嬋家門外的小吃一條街上還有商販直播,主要以招攬生意和網上售賣為主,並未過多提及全紅嬋,當有評論留言問及相關話題,商販們則建議不要問這類問題。
“今天又賣了9000元啊”
在蟬聯兩屆奧運冠軍後,全紅嬋的關注度達到新高潮,邁合村為此人流暴漲。
全衡信清楚地記得,村裏的小吃街攤位是一點點變多的。蟬聯冠軍後,遊客開始變得絡繹不絕,攤位也明顯增多,逐漸在全紅嬋家門前形成了小吃一條街,中午和晚上飯點一般為人流高峰。
攤位和人流變多後,為不影響村民正常休息,村裏立了溫馨提示牌:自8月26日起,每晚21時不再對外開放,21時30分攤販開始收檔,以便村裏開展衛生清潔工作。“邁合村歡迎各位遊客朋友選擇合適的時間來打卡及遊玩”。
走進這條約200米長,最多時有110個攤位的小吃街,可以看到除了有當地特色的蝦餅、甘蔗汁等,還有售賣全紅嬋同款奧運五環墨鏡,以及因全紅嬋而全網爆火的小烏龜擺件。
“冠軍拿捏,五環魅力,鏡在眼前,10元一副”,全增度是最早一批發現奧運五環墨鏡商機的攤主。刷到全紅嬋在巴黎戴這款墨鏡的帖子後,全增度立馬從網上下單,果然迅速成為這條街的爆款商品,“高峰時一天可以賣200多副,還有的攤主一天能賣500多副!”
今年8月,全紅嬋在巴黎奧運奪冠後的一周內,“人流量達到峰值”,全增度記得,那時他攤位前“站滿了人,站都站不穩”,9月各地開學後,人流量明顯下降,全紅嬋回家這幾日,人流量又顯著回升。
在小吃一條街,還有一個明星產品便是被全紅嬋帶火的小烏龜擺件。全文馨抓住了“小烏龜對對碰”的流量,5元2個的“小烏龜”深受小朋友喜愛,8月人流量最多時,一天可以賣出約200個。
全文馨售賣的“小烏龜”和五環墨鏡。圖/趙雨萌攝
同樣售賣烏龜產品的還有全征函,不過她賣的是16元一個的“龜蜜”,這是源於她在看央視采訪節目中,主持人送給了全紅嬋和陳芋汐一對烏龜和蜜蜂玩偶,寓意閨蜜。全征函發現了商機立刻網購批發,僅記者停留的片刻,這款“龜蜜”便賣出了3個。
食品攤販也賣得不錯。全衡信的攤位是賣烤乳豬的,今年5月他在市區的早餐店經營不善關業後,8月他也加入了村裏的擺攤隊伍,“生意好時,賺的錢一天可以買五頭乳豬,一天能賺1000塊!差時收入也能買兩三頭。”
對於村裏建議晚上9點半收檔,可能會影響營收,全衡信表示理解,“影響多少還是有,但大家也要休息,她在家多幾天,人流量也多點,要吵得她休息不好,她到時候出去了(走了)”。
8月,看到村裏人流量日益增多,陳建濤決定開辦村裏第一家飯店。開店僅一個月,正好趕上全紅嬋奪冠風口,店裏每天客流量一直不錯,高峰時每天有2萬人來邁合村,進入9月客流量下降,全紅嬋回來這兩日,客流量又提升,“今天又賣了9000元啊”,陳建濤激動地說。
對於收檔時間,陳建濤也很支持,“她既是冠軍,也是個小女孩,應該理解她”,現在他的店晚上8點半準時收攤,“再來人我們也不營業”。
雖然是中秋節假期,但除了小吃一條街很熱鬧外,村裏非常安靜。這裏老人居多,說當地雷州話。村裏僅有一所邁合小學,便是全紅嬋母校。大多數孩子都在鎮上或其他地方讀書,家長多在外地打工。
全文皓平時在市裏讀高三,中秋假期,他在家門口幫奶奶擺攤,賣當地特色小吃葉塔餅。全文皓介紹,村裏人平常不會走小吃街那條路,可以走其它路進村。
他記得,全紅嬋東京奧運會奪冠前,村裏沒有路燈,晚上黑漆漆的,都是靠村民家裏的燈照著路。
奪冠後村裏幾乎每個巷道都通了路燈,前年村裏主要道路也由水泥路變成瀝青路,村民生活更加便利。雖然喜歡熱鬧,但他仍希望晚上村子可以恢複寧靜,“這裏老人居多,村民一般也睡得早,有相關限製後,確實能更好保障村民休息。”
29.9元一日遊,還送兩盒月餅
各類旅遊團也看到了商機。
9月15日上午,中國新聞周刊在村口遇到了遊學團。該遊學團行程中包括全紅嬋母校、村委會、小吃街、全紅嬋家門口,以及村裏宗祠等,一位導師帶領隊伍參觀講解。
據現場隨隊的一位負責人介紹,他們團隊已舉辦遊學活動達90多場,每站地點不一樣,這次是來全紅嬋家,共12組家庭參加,最小的孩子5歲,成人收費80元,兒童則免費,“這次報名人數明顯比以前多,大多都是奔著全紅嬋來的”。
遊學團在邁合小學門前打卡。圖/趙雨萌攝
除了遊學團,8月多家旅行社曾推出過“全紅嬋老家遊”,或湛江一日遊,其中將全紅嬋家作為賣點,近期則鮮少推出或取消了該線。
齊賁所在的旅行社曾在8月推出138元/人的湛江一日遊,全紅嬋老家是其中一站。齊賁表示,隻做了10天左右,之後就不能做了,“全紅嬋回家後圍觀人員已經嚴重騷擾到她”,現在旅行團不能組織去村裏,隻能遊客自行前往,“旅行團過去都要報備的,我們也沒必要蹭這個熱度,直接賣其他線也一樣。”
許瓊的旅行社暫時沒有再推出全紅嬋老家一日遊的計劃,“現在沒有計劃,之前我做了好多,走了10台車啦,以後什麽時候做再說。”
翻看許瓊的朋友圈,中國新聞周刊發現,最近一次推出158元/人的類似線路是在9月4日,行程包括參觀湛江月餅工廠送五仁金腿月餅、逛寸金公園、打卡赤坎老街,到邁合村打卡等,團內基本為中老年人。
邁合村是湛江一日遊其中一站。圖/許瓊朋友圈
中國新聞周刊隨機走進湛江赤坎區的一家旅行社內,提出中秋是否有“全紅嬋老家一日遊”項目時,業務經理楊凡連連擺手表示,現在沒有大團了,8月時大團多,現在去可以包小車,
9月開學後基本都沒人去了,現在遊客刷到那些視頻,又開始去了。
楊凡表示,導遊其實也不知道如何介紹邁合村,“很多東西也是從網上看的”。
“8月曾推出過幾次29.9元購物團,共有近萬人參加,基本是中老年人,上午拉到購物點,下午去邁合村逛半小時就回來,還送雞鴨或兩盒月餅。”楊凡稱,“後來做這個的太多了,旅遊局都給查了,我們就沒搞了。”
中國新聞周刊從當地文旅部門了解到,文旅部門已加強對赴邁合村觀光旅遊團隊的監管,近期每天派出工作人員到邁合村口,對乘坐大巴車前來觀光旅遊的團隊積極引導、耐心勸說,希望他們不要幹擾運動員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文明有序開展旅遊行程。
全紅嬋家指路標已撤掉
9月16日中午,中國新聞周刊在邁合村村委會見到村支書全南山時,他的手機一直響個不停。
這是全紅嬋兩年來第一次回鄉,這幾日全南山顯得格外忙碌。因無人機航拍及深夜聚集全紅嬋家直播等問題在網上引發熱議,全南山也感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幾天人流量最多時,一天有14000多人”。
網上流傳的視頻裏,有多架無人機在全紅嬋家門外拍攝,夜晚,有人在全紅嬋家樓下大喊讓她下來跟大家打招呼,全紅嬋隻得無奈地出來回應,讓大家早點回去休息,次日一早又被圍觀聲吵醒。
全南山介紹,全紅嬋剛回村的那兩日,門口聚集的基本是附近村民,上班前或下班後趕來,“她回家那天下午,一架無人機就在她家上空盤旋,巡邏警方發現後,找到操作者讓無人機降落。”
中國新聞周刊從邁合村現場工作人員處了解到,自巴黎奧運奪冠後,當地公安、交警、市場監管局等有關部門就一直在現場值守。全南山介紹,實際上,全紅嬋回家當晚和次日一早,現場工作人員均已采取了溫和勸離的方式,看效果不佳後,次日中午就在圍欄上增加了警示牌。
全南山介紹,邁合村總人口2000餘人,總占地麵積約三千畝,經濟作物為甘蔗、水稻,村民以務農及外出務工為經濟來源,“經濟水平總體不高”。奧運會後,人流量開始增多,本村和外村村民前來擺攤,攤位越來越長,“都想賺點錢。”
一位現場工作人員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之前相關部門也考慮撤掉小吃街,後來看到整體比較有序,也就沒有強製撤掉。不過,全南山坦言,為了方便引導人流到小吃攤,9月初確實有商販在路口設置全紅嬋家指路標,相關照片也在網上引起關注,村委會發現後立即撤掉。9月15日記者走訪發現,村裏確實已經不存在這類指示牌。
全紅嬋家指路標。圖/網絡
而對於網傳“封村”消息,全南山則予以否認。他表示,晚上9點起不再對外開放隻是勸導,並未強製遊客不能進入,而晚上9點半收檔,“是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的結果。”全南山介紹,此前有部分村民確實反映過感覺吵鬧,大部分村民還是希望維持下來,經過一段時間檢驗,晚上9點半收檔商販們也很配合,“經濟收益也很高,吵鬧也減少了,這個收攤時間都認可。”
運動員為何不應被“飯圈”化?
一位村民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全紅嬋回家前曾表達過要“真正地回家”,她喜歡家裏的田園生活,“可指示牌、無人機、旅遊團,還有圍堵這些真挺過分的”。
實際上,這並非全紅嬋近期第一次被粉絲圍堵。9月1日晚,巴黎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訪澳期間,全紅嬋穿著便服出門,被粉絲們圍堵廁所無法脫身的視頻在網絡傳播。
長期關注體育飯圈化現象的北京中聞(長沙)律師事務所體育法律師劉凱向中國新聞周刊分析,全紅嬋的“特殊性”在於,她不僅是一名優秀運動員,還是社會象征性人物,她14歲便在東京奧運會奪冠,其年齡與奪冠時的背景,激發了公眾的高度關注。
在劉凱看來,全紅嬋的“粉絲”群體有些已經超越了對運動員成就的欣賞,轉向了個人崇拜。這種情感中包含了對她作為年輕運動員的憐惜、保護欲以及對她家庭的關注。全紅嬋出身農村家庭,充滿了樸實、勤奮與努力的元素,這些都增強了她的親和力與可接近性。相對於許多明星來說,她的成長故事具有“草根逆襲”的象征意義,尤其能打動大眾情感。
對於圍觀在其家門口的粉絲,究竟出於何種目的追星,到底是喜歡運動員,還是喜歡有著運動員的朋友圈,他們究竟該被稱作“飯圈”還是粉絲?劉凱認為,真粉絲與這些“飯圈”化追星者在動機和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粉絲”冒雨“守”全紅嬋家後門。圖/趙雨萌攝
通過拍攝和分享全紅嬋的私人生活,粉絲們在社交媒體上獲得點讚、評論和粉絲數量,這種虛擬的成就感驅動他們不斷追求更多的內容。這種行為類似於一種社交貨幣,尤其在“飯圈”文化中,擁有“獨家”內容意味著更高的地位。
今年8月,國家體育總局專門召開整治體育領域“飯圈”亂象專題工作會。其中提到“飯圈”亂象嚴重擾亂體育工作秩序、破壞體育行業聲譽、損害體育戰線形象等,因此要堅決抵製畸形“飯圈文化”,並且要全麵加強運動員安全保障和隱私保護。
在劉凱看來,2021年東京奧運會是一個轉折點,尤其是全紅嬋等年輕運動員橫空出世後,體育明星迅速走入公眾視野。許多人通過線上平台關注奧運會,運動員的比賽片段及生活花絮被廣泛傳播,開始吸引大批流量。
事實上,粉絲和運動員間並不是對立關係,良性的追星對運動員及粉絲自身具有激勵作用,值得被鼓勵,如何理性追星值得深思。
劉凱建議,粉絲應遠離隱私侵犯行為。避免追蹤運動員的私人行程、偷拍或發布其未經同意的私人生活視頻。粉絲應當明白,運動員的生活與比賽是有界限的。理性的粉絲會在運動員的公開場合支持他們,而不是幹擾他們的私人生活。
此前央視采訪全紅嬋時,主持人問她:“你希望大家怎麽看你,才最有利於你發揮自己的成績?”全紅嬋說:“希望以正常人對待,我不想那麽多人圍著我。”
中秋結束首日,圍觀者少了許多。圖/趙雨萌攝
中秋假期結束後首日,邁合村又恢複了往日的寧靜。
一位攤主正猶豫明天還要不要接著擺攤,“今天就沒啥人了 ,明天人就更少嘍,該來的都來過了”。
(文中除全紅嬋、全南山、劉凱外,其他均為化名)
作者:趙雨萌
編輯:黃昱曦
運營編輯: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