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西方現代文明源自中國《永樂大典》?越來越多人信了

西方現代文明源自中國《永樂大典》?越來越多人信了

文章來源: 老牌惡棍 於 2024-09-17 13:56:4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1403年,明成祖朱棣命解縉、姚廣孝等人修編類書,要求“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

4年之後,永樂大典定稿,朱棣親自為序並讚曰:“上自古初,迄於當世,旁搜博采,匯聚群書,著為奧典。”

然而,朱棣怎麽也不會想到,在接下來的幾百年間,這本“包羅萬象,涵蓋古今”的皇皇巨著不僅正本沒了,副本也所剩無幾,更令其無法想象的是,他當年一時興起的政績工程竟然暗藏著人類文明的密碼。

葡萄牙人通過《永樂大典》了解了世界地理,開啟了大航海時代。

意大利人受到了《永樂大典》中人文主義精神的啟蒙,開始了文藝複興運動。

德意誌從《永樂大典》裏學到了無神論,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

十字軍東征帶回了《永樂大典》中所記載的科學知識,使得歐洲在數學、物理、天文、生物、化學等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英國人則從《永樂大典》中參悟了紡織機與蒸汽動力的原理,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後來八國聯軍侵華,列強更是將《永樂大典》瓜分,因為分贓不均,導致一戰二戰爆發。

可以說,天不生我永樂典,人類萬古如長夜。

有人可能就覺得奇怪了,《永樂大典》明明是中國人所著,為什麽卻在國外開花結果了呢?

我想,也許當時外國人剛從樹上下來,對世界的好奇心更強吧。

算了,不編了,我怕真有人信。

實際上,《永樂大典》作為一部類書,遠沒有人們臆想中的那麽神奇,之所以被神話,一是因為西方偽史論的盛行,二是因為大部分都已遺失,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對於一些人而言,《永樂大典》是一個抽象的流行梗,而對於另一部分人而言,《永樂大典》則反映出一種非常普遍的文化心理。

這種文化心理並非今人所獨有,其在明末時便已初現端倪。

彼時正值萬曆年間,隨著隆慶開關,西方傳教士來華,大量的科學新知識湧入進來。

明朝人自然不知道當他們還在山呼萬歲的時候,遠在萬裏之外的“蠻夷”已經發明了望遠鏡、計算出了開普勒定律。

這些先進思想對於儒家的文人士大夫們而言無疑是聞所未聞的,不過他們在感到新奇的同時,卻又受“華夷之辯”所束縛,難以接受落後的現實,產生了一種以文化對抗為手段的自我蒙騙,試圖證明這些東西中國自古有之,以填補心中的落差。

比如徐光啟就指出,西洋測量諸法與《周髀》和《九章》中的“句股”、“測望”等方法略同,熊明遇則認為西方的地圓說就是《黃帝內經》中的“地在天中,大氣舉之”。

時人根據這些附會出的所謂中西學說的吻合點,進而推斷,西方諸學皆是從中國上古傳過去的。

於是,最早的“西學中源說”誕生了。

到了清初,中西學說之爭更進一步,不僅知識分子,就連康熙都說:“古人曆法流傳西土,彼土之人習而加精焉。”“西洋算法亦善,原係中國算法。”

在康熙欽定以及梅文鼎的“論證”下,“西學中源說”成了有清一代的官學正統。以至於到了鴉片戰爭之後,哪怕是一些見過世麵的變法派、洋務派都還攥著“西學中源說”不撒手。

雖然都是闡述西方科學源自中國的理論,皆出自同一種心理補償機製,但與明清時相比,如今流行的“西學中源說”卻有著不同的文化語境和特定背景。

明清時,傳統文化根深蒂固,麵對西方文化的衝擊,華夷之辯是人們自我欺騙的思想源泉,而現在,傳統文化盡顯頹勢,中西對抗下,意識形態成了第一驅動力,“西學中源說”是以西方偽史論補丁的身份出現的。

明清時,“西學中源說”主要流傳於文人士大夫與官僚階層,是正統官學,而如今,則在民間極其盛行,學術領域反而對此嗤之以鼻。

不難看出,兩個時代的“西學中源說”雖不是一脈相承,但卻有著明顯的從文化保守主義到民族主義的演變,而這兩者在中國都難免摻雜著自卑的底色。

這種自卑既來自於西方文化的強勢,也源於本土文化所麵臨的危機。前者對應互聯網上流行的“警惕文化入侵”的論調,而後者則反映在人們對於“文化輸出”的熱衷與擔憂上。

如果說明清兩朝,麵對陌生的外來文化與翻天覆地的世界變局,人們采取一種防禦姿態,選擇抱殘守缺,還可以稱之為是本能反應,屬於時代局限性的話,那麽在與現代文明相處了70年後,仍然以一種阿Q心態看世界,就是徹徹底底的大倒退了。

說到底,無論是“西學中源說”還是西方偽史論,都是想通過老祖宗來滿足文化心理上的訴求,以消弭現實中的文化自卑。

然而這些手段終究隻是飲鴆止渴,越是深陷其中,越是容易變得敏感脆弱,無法用平和正常的心態看待世界。

唯有舍棄這些沉重的曆史包袱,徹底從老祖宗的墳墓裏走出來,中國人才能真正擁抱現代文明。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我32歲,海歸碩士,現已流浪街頭”
起底翟欣欣:大學“院花”、北交大碩士,兩次閃婚
香港黃金大劫案:警方將5900萬港元的贓物全數追回
高校集體漲學費,我的大學還有“性價比”嗎
女教師在三人微信群聊天因誹謗被行拘,這合理嗎?




24小時討論排行

拜登“寒酸日常”:坐經濟艙 百歲背房貸 演講無人問津…
中國抗戰電影“731”票房破紀錄 恐加劇中日緊張
上海的變化令外國記者撰文直呼意外:驚人的進步!
華裔女生讚毛澤東:全美嘩然 校方切割 本人道歉
蘇享茂哥哥:8年來總算有結果 隻想安安靜靜的 累了
翟欣欣犯敲詐勒索罪一審獲刑12年,蘇享茂哥哥回應
希臘船王女繼承人香消玉殞,戰勝癌症死於蟲咬
美議員出餿主意:不給稀土,就不讓中國航班落地
電影《731》首日票房3.45億 預測總票房將超15億
律師談翟欣欣獲刑12年:屬較高量刑 體現司法嚴懲
美農業州共和黨人:好好和中國談吧 我們需要協議
500強中企竟是空殼 上海均和千億騙貸 老板卷款潛逃
釋永信案又有多人被帶走協查 全力偵查多名私生子女
俄外長在聯合國大樓吸煙 被提醒後反嗆安南指手畫腳
首位Neuralink腦機芯片植入者自述:馬斯克幫我重生
不如官方宣傳 中國iPhone 17 Pro 剛上市就頻現刮痕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西方現代文明源自中國《永樂大典》?越來越多人信了

老牌惡棍 2024-09-17 13:56:45

1403年,明成祖朱棣命解縉、姚廣孝等人修編類書,要求“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

4年之後,永樂大典定稿,朱棣親自為序並讚曰:“上自古初,迄於當世,旁搜博采,匯聚群書,著為奧典。”

然而,朱棣怎麽也不會想到,在接下來的幾百年間,這本“包羅萬象,涵蓋古今”的皇皇巨著不僅正本沒了,副本也所剩無幾,更令其無法想象的是,他當年一時興起的政績工程竟然暗藏著人類文明的密碼。

葡萄牙人通過《永樂大典》了解了世界地理,開啟了大航海時代。

意大利人受到了《永樂大典》中人文主義精神的啟蒙,開始了文藝複興運動。

德意誌從《永樂大典》裏學到了無神論,發動了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

十字軍東征帶回了《永樂大典》中所記載的科學知識,使得歐洲在數學、物理、天文、生物、化學等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英國人則從《永樂大典》中參悟了紡織機與蒸汽動力的原理,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後來八國聯軍侵華,列強更是將《永樂大典》瓜分,因為分贓不均,導致一戰二戰爆發。

可以說,天不生我永樂典,人類萬古如長夜。

有人可能就覺得奇怪了,《永樂大典》明明是中國人所著,為什麽卻在國外開花結果了呢?

我想,也許當時外國人剛從樹上下來,對世界的好奇心更強吧。

算了,不編了,我怕真有人信。

實際上,《永樂大典》作為一部類書,遠沒有人們臆想中的那麽神奇,之所以被神話,一是因為西方偽史論的盛行,二是因為大部分都已遺失,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對於一些人而言,《永樂大典》是一個抽象的流行梗,而對於另一部分人而言,《永樂大典》則反映出一種非常普遍的文化心理。

這種文化心理並非今人所獨有,其在明末時便已初現端倪。

彼時正值萬曆年間,隨著隆慶開關,西方傳教士來華,大量的科學新知識湧入進來。

明朝人自然不知道當他們還在山呼萬歲的時候,遠在萬裏之外的“蠻夷”已經發明了望遠鏡、計算出了開普勒定律。

這些先進思想對於儒家的文人士大夫們而言無疑是聞所未聞的,不過他們在感到新奇的同時,卻又受“華夷之辯”所束縛,難以接受落後的現實,產生了一種以文化對抗為手段的自我蒙騙,試圖證明這些東西中國自古有之,以填補心中的落差。

比如徐光啟就指出,西洋測量諸法與《周髀》和《九章》中的“句股”、“測望”等方法略同,熊明遇則認為西方的地圓說就是《黃帝內經》中的“地在天中,大氣舉之”。

時人根據這些附會出的所謂中西學說的吻合點,進而推斷,西方諸學皆是從中國上古傳過去的。

於是,最早的“西學中源說”誕生了。

到了清初,中西學說之爭更進一步,不僅知識分子,就連康熙都說:“古人曆法流傳西土,彼土之人習而加精焉。”“西洋算法亦善,原係中國算法。”

在康熙欽定以及梅文鼎的“論證”下,“西學中源說”成了有清一代的官學正統。以至於到了鴉片戰爭之後,哪怕是一些見過世麵的變法派、洋務派都還攥著“西學中源說”不撒手。

雖然都是闡述西方科學源自中國的理論,皆出自同一種心理補償機製,但與明清時相比,如今流行的“西學中源說”卻有著不同的文化語境和特定背景。

明清時,傳統文化根深蒂固,麵對西方文化的衝擊,華夷之辯是人們自我欺騙的思想源泉,而現在,傳統文化盡顯頹勢,中西對抗下,意識形態成了第一驅動力,“西學中源說”是以西方偽史論補丁的身份出現的。

明清時,“西學中源說”主要流傳於文人士大夫與官僚階層,是正統官學,而如今,則在民間極其盛行,學術領域反而對此嗤之以鼻。

不難看出,兩個時代的“西學中源說”雖不是一脈相承,但卻有著明顯的從文化保守主義到民族主義的演變,而這兩者在中國都難免摻雜著自卑的底色。

這種自卑既來自於西方文化的強勢,也源於本土文化所麵臨的危機。前者對應互聯網上流行的“警惕文化入侵”的論調,而後者則反映在人們對於“文化輸出”的熱衷與擔憂上。

如果說明清兩朝,麵對陌生的外來文化與翻天覆地的世界變局,人們采取一種防禦姿態,選擇抱殘守缺,還可以稱之為是本能反應,屬於時代局限性的話,那麽在與現代文明相處了70年後,仍然以一種阿Q心態看世界,就是徹徹底底的大倒退了。

說到底,無論是“西學中源說”還是西方偽史論,都是想通過老祖宗來滿足文化心理上的訴求,以消弭現實中的文化自卑。

然而這些手段終究隻是飲鴆止渴,越是深陷其中,越是容易變得敏感脆弱,無法用平和正常的心態看待世界。

唯有舍棄這些沉重的曆史包袱,徹底從老祖宗的墳墓裏走出來,中國人才能真正擁抱現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