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後破產,比預想的更近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老後破產,比預想的更近

​​​​​​​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UN)對於“老齡社會”的定義,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達到7%時,這個國家或地區就被認為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達到14%時,稱為老齡社會;達到20%時,則進入了“超老齡社會”。

而日本,在2007年,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就達到了21.5%。‍

二戰後的嬰兒潮以及隨後經濟高速發展期出生率的降低,讓日本人口結構逐漸失衡。而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條件的改善,日本人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這也再度加劇了老年人口比例的攀升。

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養老金係統壓力陡增的問題開始顯現。

但在過往的慣性意識裏,我們認為日本即便是步入了老齡化社會,但仍是一個發達國家。有積累,人均GDP高,社會福利保障完善,即使年輕人就業不景氣,那些經曆過黃金時代的老人想必也會活得很滋潤。‍‍‍


然而日本NHK特別節目製作組一部名為《老後破產》的采訪紀實,徹底打破了這一刻板印象。

現實是日本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老人,其生存狀態都處於“破產邊緣”。每月發放的養老金在除去日常開支後所剩無幾,甚至還要背上負債,以至於不得不接受生活救濟,否則日子就難以為繼。

在《老後破產》的采訪中,建築公司的女老板在喪子喪夫後失去依靠,生活拮據,為了省錢,身體不適也不敢輕易就醫;寵物店主為了照顧重病的母親關店,母親去世後卻無法再就業,被迫賣房維持生計;還有那些中年失業者,靠著父母的養老金維持生活,最終導致兩代人雙雙破產……

更為深層的問題是“老後破產”不單單衝擊著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也在進一步蔓延到中青年的身上。

經濟衰退、收入減少、物價上漲的危機紛至遝來,年輕人找不到工作,中年失業的上班族難以再次進入職場……這都讓青年一代,成為了潛在的“老後破產”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的社會在宏觀層麵自然會存在差異,但並不影響我們從別人的故事裏對世界多一點認識,也對自己的晚年生活多一手準備。

社保是老後的生存防線‍‍‍‍‍

日本全民加入養老保險和國民養老金製度最初的出台,大概要追溯到上個世紀的60年代。那個時候老人獨居的情況還很少見,幾代人生活在一起才是理所當然。

而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黃金時代,人們隻要認真工作就會有所回報。也正因為如此,大家堅信隻要年輕時努力拚搏,晚年的生活也必然高枕無憂。

但情況在預期的軌道上還是出現了偏離。一是高齡少子化社會迅速到來,養老金、醫療、護理等社會保障支出,占到了日本國民總收入的30%以上;二是日本家庭結構從三世同堂走向了小家庭化,孤身生活的老人則以百萬為單位不斷增加。


當時,祖孫三世同堂的比例還很高,爸爸作為全家的頂梁柱外出工作,祖父母的養老金就像“零用錢”一樣。

比較今昔資料,1980年三世同堂的比例為60%,而2013年下降到10%左右。

也就是說,養老金不再是“零用錢”,而逐漸演變為主要生活收入了。如果是老夫妻兩人或跟孩子一起生活,還可以以兩人的年金維持,但要是孤身一人,那不得不靠一個人的養老金生活下去了。

現實與製度不相契合。明治學院大學河合克義教授說:“國民養老金製度本身,在某種程度上,是以家庭功能在發揮作用為前提製定的。”

失去家族這一前提的養老保障製度開始失效,日本“老後破產”的現象日益蔓延,直到今天問題依然嚴峻。‍‍‍


反觀國內,小家庭化的跡象似乎也愈發明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父母開始獨居,其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基於生存壓力選擇了不婚不育,依靠家族式協同養老同樣失效。

‍‍‍‍‍‍‍‍‍‍‍‍‍‍‍‍‍‍‍‍‍‍‍‍‍‍‍‍‍‍‍‍‍‍‍‍‍‍‍‍‍‍‍‍‍而進入老年後,一方麵是身體素質和精力的下降所造成的賺錢能力減弱,另一方麵則是醫療、護理的成本會成為必要支出。

由此可以預見的是,“養老金”大概率也同樣會成為我們老後收入的唯一來源。

所以在工作的時候,務必督促企業繳納五險一金,這可能就是絕大多數體製外普通人未來看病、養老的最後一道防線。

科學養育,量力而行‍‍


根據日本內閣府的數據統計顯示:日本40至64歲的人群中,有超過61萬人長期處於“啃老”的狀態,其中約有一半的人已經在家“宅”了超過七年。‍‍‍‍‍‍‍‍‍‍‍‍

成年後沒有獨立生存能力,需要長期依賴父母生活。這種現象的出現,與日本經濟的變遷有著密切的關聯。

在上世紀90年代末,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後,企業出現大規模地倒閉和裁員,導致出現了“就職冰河期”。很多年輕人因此找不到穩定的工作,無法在社會上生存,最終選擇長期依賴父母生活。

在《老後破產》的采訪中,就講述了中年失業的子女,依賴雙親的養老金過活,給家庭帶來的巨大壓力,而最終老人的儲蓄被消耗殆盡,兩代人也就麵臨破產。

當下很多人或許並未意識到,一個成年後依然沒有獨立生存能力的孩子,在經濟下行期會為家庭帶來多大的負擔。


三世同堂的家庭模式已經不是社會的主流,所以80後、90後這代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幾乎都沒有了“養兒防老”的思維。但在教育目標上,尤其是新中產群體,或多或少還存在著“教育改變階層”這樣跟不上時代的幻想。

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社會對“優秀孩子”的定義過於片麵,比如“唯分數論”的評價標準,讓人很容易忽視通識教育。

或許我們很快就會發現,原來學曆可以通過“金錢”來解決。未來,普通家庭的子女成年後能獨立在社會上生存吃飽飯、身心健康、積極樂觀、不伸手問父母要,說不定就是莫大的“福報”。‍‍‍‍‍‍‍‍‍

所以,從當下的發展趨勢來看,生育方麵要量力而行,做到科學教育。一方麵是培養孩子在社會生存的能力,不要養出隻會享樂、不願吃苦的“廢柴”;另一方麵是給孩子樹立“別用艱辛或者體麵與否來衡量工作,隻要能獨立養活自己就很了不起”的價值觀。

積累財務資本‍‍‍‍‍


農村老人可以享受低成本的生活,大抵也隻是一種美好的想象。

米價、菜價讓廉價的外國貨越拉越低,農耕機械的燃油、肥料等反而在不斷漲價,導致農民幹得越多賠得越多。

2014年夏天的7月末,我們去了秋田縣內陸地區的農村。一眼望去,車窗外全是綠油油的水田,遠處是連綿的深綠色群山。這樣的田園風光美得奪目。

“夏天確實不錯,冬天就慘了。這一帶,積雪能到3至5米。”給我們帶路的負責人說。“秋田縣內陸地區是大雪地帶,一到冬天,酷寒無比,光火爐等燃料費,每月花掉3萬至4萬日元很平常;有的獨居老人得委托除雪公司或朋友來清掃屋頂上的積雪,一次也要花幾萬日元。”

你也許很難相信,這就是在日本種植知名“秋田小町”品種米的地區,這片美不勝收的農田,背後卻是生活成本重壓下殘酷的要命的“老後貧困”。


曆史告訴我們,隨著時代車輪的滾滾向前,老百姓的生活成本隻會越來越高,這一勢頭不可抵擋。

生存始終繞不開金錢的話題。人的一生,就像四季。隻有在春天播了種,在夏天澆了水、施了肥,到秋天才可能有些收獲,到冬天才有糧吃。

當下讓人真正感到焦慮和不安的,或許並不是“63歲”的問題,而是“36歲”職場年齡一道線的問題;不是階級上升的通道越來越窄,而是向下跌落的通道越來越寬,稍不留意,積累了大半輩子的財富就會灰飛煙滅。

所以,萬物皆有周期。要建立成熟的財務管理能力,船到橋頭不總是“直”,也可能是“沉”。‍‍‍‍‍‍‍‍‍‍

在有機會賺錢的時候多賺錢,多積累財富。隻有手有餘糧,才能心裏不慌。


除此之外,我一直不太主張普通人和門外漢試圖通過金融的手段去抵抗通貨膨脹。就拿我自己來說,我對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個沒有“偏財運”的人,迄今為止既沒有股票賬戶,也沒屯過黃金,靠老老實實上班攢點工資。

因為不參與“賭”,所以也就不存在“輸”。‍‍‍‍‍‍‍‍‍‍‍

不要太賣命

對於資本而言,一個人的奮鬥和付出,都可以簡化成一個數字。因此除了至親以外,鮮有人會在意你是否快樂、能活到幾時。

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裏的細胞出現錯亂的風險會越來越高,這一點是客觀事實。所以當我們的身體無可避免地會走向一條下坡路,那就要意識到危險,提前保養、別讓它滑得太快。


這段時間,我閑來無事翻大學時的護理學教科書,突然就意識到人一旦生病,就不用再談什麽高質量生命。

拋開經濟成本、家人照顧的時間成本不說,各項治療和護理操作,都足以讓人痛苦不堪。這裏姑且不說氣管切開輔助呼吸這些創傷性操作,哪怕是插個尿管、胃管,也都不好受。

而不管是肝、是腎、還是胃,這些器官的慢性病進展終點都是癌。

抽煙,幾乎是很多癌症公認的危險因素,其次是飲酒。保持好的生活習慣和規律的作息,這話聽起來老土,但真的有用。

所謂世界,你出生才能看到,你離開就會消失。‍‍‍‍


或許有一天你會發現,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很多東西不過都是人為虛構出來的,而我們卻為此認真了一輩子。

西岸-影 發表評論於
政府主持的福利保障體係,和家庭為核心的社會支持網絡,這是任何社會養老都應該具有的。但因為文化因素不同社會在這兩個方麵不同,比如美國基本沒有後者。
小羅斯福的新政讓美國人擁有前者,尼克鬆的母親曾經明確警告他不能動社會保險退休金,因為這是她作為餐館工退休的保障。
但前者的發達客觀上削弱後者,這是心理因素結果。
但如今嬰兒潮一代有四分之一的人沒有前者,這占美國人口1/16。而且按照政府的文件,美國人的社會保險退休基金在2034年會破產,理論上任何美國人沒有了退休金,隻剩下私人投資退休賬戶,美國有80%的產業是服務業,其中大部分人是沒有個人退休投資賬戶的。
再過至多5年,美國嬰兒潮全部退休,四千萬人沒有任何退休金,10年後大部分美國退休人員沒有退休金,屆時會出現社會麻煩。
對於中國來講,本世紀以來一直是這兩種體係共存的模式,盡管隨著社會發展兩代人逐漸不住在一起,讓後者削弱,但從文化角度還是具有維持後者的基因存在。
因此東方社會不太可能走到出現社會大麻煩的程度。日本是一個例外,看過楢山節考的人應該知道為什麽,這是日本犧牲文化的典型,人老了,兒子把老人背到山裏喂狼。
因此日本的家庭為核心的養老體係其實很弱,客觀上類似美國,而不是中國,不具備東方文化參照意義。


ajaja 發表評論於
中國政府現在通過各個渠道教育人民苦日子來了,要自救,不要等政府救濟。
熱播劇凡人歌不就是這個意思嗎?開頭字幕顯示這個劇是北京廣電局扶持項目。
洋知青 發表評論於
人死了,錢沒花完。
人沒死,錢沒了。

這是個哲學問題,偉大領袖不關心!
0101011 發表評論於
中宣部開足馬力號召p民多交幾年養老金,為革命老幹部的福利事業添磚加瓦。
文事有武備 發表評論於
允許出現上千億美元財富集中在一個人手裏,說明人類社會的運轉機製有問題

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占有全球財富的82%,而全球最不富裕的50%人口占有的財富不足全球總量的1%。

InNorthTexas 發表評論於
遙遙領先,還沒生下來就破產了。
ZJNB0507 發表評論於
這個大外宣App又開始比爛洗地
jzl106 發表評論於
根本原因是社會永遠在進步,生活成本和收入永遠在增加,但對大多數韭菜而言,收入的增加往往跟不上生活成本的增加,因爲韭菜收入增加的幅度永遠小於實際增加的價值。這就叫剝削。隻要生產資料控製在少數人手中,剝削就會存在。馬克思把這個歸咎與私有製,但公有製剝削更恐怖,因爲公有製會導致生產資料更加集中在更小一部分不需要任何監督的官僚手中。
柳小波 發表評論於
共產黨讓你老後破產已經是皇恩浩蕩了
exds 發表評論於
how about 政府一次性補償,80歲以上在自願的基礎上實施安樂死 ~~~~~~~~~~~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