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授被曝在雲南因菌中毒,同事:已恢複正常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日前,有人爆料稱南方科技大學王教授在雲南開會時,因菌類中毒住院。

該教師7月底8月初雲南參加學術會議後失聯。家人報警,且通過學術會議主辦方多處尋找,後發現該教師在某醫院因菌子中毒而失去知覺數日,現已平安到家。

九派新聞查證,其是香港浸會大學博士,劍橋大學博士後。2011-2017年,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員/高級研究員,2018年回國在南方科技大學工作,2024年作為領軍教授引進南華大學。

在社交媒體上,有人解釋稱,在雲南菌中毒有一定正常性,前幾天還有媒體發文,稱雲南大學附屬醫院今年已經收治近400名野生菌中毒的病例,其中雲南人的最愛見手青中毒占到了一半之多。

據都市時報報道,昆明安寧市2024年1月1日至8月15日共計監測上報野生菌中毒病例248例,其中2024年6至8月共報告野生菌中毒病例239例。

【1】身體恢複,已正常工作

“這趟雲南之旅太難忘了。”對此,有人在社交媒體稱,很遺憾以這種方式認識王教授。

他長期從事光電子材料/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方麵的研究工作,在太陽能電池材料和電子器件領域做出一係列原創性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教育部優秀成果自然科學一等獎。

南華大學公開的信息顯示,其主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4 項,廣東省和深圳市科技項目8項。研究經費超過九千萬人民幣。

在國際專業期刊Science、Nature Materials、J. Am. Chem. Soc.、Adv. Mater.、Chem. Sci., ACS Energy Letters., Adv. Engy. Mater.等雜誌發表學術論文152 篇,被同行引用4100 多次;申請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56餘項,並獲得授權18項國家專利,多項技術實現產業化;在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做口頭報告50餘次,任6種國內外刊物如Nano-Micro Letters、DeCarbon、Model Chemistry和南華大學學報等期刊編委。

九派新聞多次嚐試聯係其本人未果。同院係教師證實,王教授確實為菌類中毒住院,並稱身體恢複,已正常工作。

【2】雲南一醫院今年已收治近400例病例

在社交媒體上,更多人對王教授表達的則是同情和理解,稱在雲南菌中毒有很大正常性,好在已轉危為安。

據雲南當地媒體報道,雲南大學附屬醫院(雲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急診醫學部鄭粉雙說,“從今年1月到8月8日為止,我們已經收治了接近400例野生菌中毒的病例。其實我們收治最多的類型還是我們雲南人所摯愛的見手青,也稱為紅蔥。到現在為止我們收治了200多例,其次就是胃腸炎型的100多例,致死型的已經收治了40多例。”

“每年從1月開始都在收治。如果是在5月到9月,基本上都是當季新鮮的野生菌中毒;但是在1、2、3月,包括冬天收治的病例,大部分都是把菌炒好之後放在冰箱裏麵庫存的,然後拿出來再次加工之後發生中毒。”

報道稱,經過大量的宣傳,如今因辨認不清誤食有毒野生菌中毒的病例,相比前些年已經明顯減少。但隨著雲南野生菌熱度的不斷攀升,網購和郵寄野生菌後烹飪不當而引發中毒的情況卻是越來越多。

另據浙江媒體報道,衢州市中醫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劉吉慶醫生提醒,對不熟悉的菌菇,市民朋友要謹慎食用。誤食毒菌菇會出現消化道及神經係統等症狀,初始表現可有程度不一的胃腸炎,如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症狀,也可出現頭昏、幻覺、幻聽等精神症狀,嚴重的會產生急性肝損傷、急性腎衰竭、橫紋肌溶解、溶血等後果,嚴重中毒者救治難度高,甚至可造成死亡。

即使是食用熟悉的野生菌菇也務必確保其完全熟透,避免過量及混雜多種菌類食用,且熟菌不可隔夜或反複加熱後食用。如果食用野生菌後出現頭昏、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幻覺等中毒症狀,要馬上催吐,並立即送醫。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