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夾縫之下:美國要對做AI的華裔“清理門戶”了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月底,市場調研機構Sensor Tower發布了今年上半年美國AI產品下載量排行榜前十名。在這個榜單中,有三個(下圖標紅)是作業幫和MimiMax等中國公司的產品。

中美夾縫之下:美國要對做AI的華裔“清理門戶”了嗎?

除了備受矚目的TikTok、Shein、Temu之外,在海外短劇市場,眾所周知ReelShort也是中文在線的傑作。中國的出海應用在AI領域,也牢牢占據了美國用戶的心智。



但另一方麵,開發這些AI應用的中國人,卻經曆了一段時間的集體焦慮。

此前,微軟亞洲研究院出人意料地郵件告知數百名國內員工需要遷移海外。國人開發的AI應用HeyGen更是要求國內員工搬往加拿大,不希望搬走的已陸續離職。

壁仞科技與商湯、科大訊飛一同被列入美國商務部的“實體清單”。今年5月,創始人張文調侃道:

“我在商湯時,商湯被製裁。所以我出來創業,創立壁仞。但沒想到三年後(壁仞)又被美國製裁了。我下一次創業,可能做餐飲業,我不知道(我)對美國的麥當勞是不是有影響。”

一方麵是中國AI產品在美國攻城略地,另一方麵卻是對中國AI的不信任傳聞,令人不安。


如果你是一個按部就班培養起來的典型AI人才,可能在國內頂尖高校完成本科教育,隨後到美國求學,在矽穀度過了愉快的研究和實習時光。當你需要做出選擇時,你會選擇中國,還是美國?



華人是美國AI生態重要一環

“我覺得AI這個領域,就是華人處於重要地位的一個領域。”

一位接近矽穀的人士對娛樂資本論表示,現在華人在北美AI的生態係統中,早已形成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關係。


資料顯示,北美AI創業的華人在核心領域占據重要地位。

美國智庫Macro Polo今年4月發布報告指出,美國的頂級AI人才主要是華人,占比高達75%,且占比還在提升。在OpenAI、微軟、Meta、亞馬遜等大企業中都有不少核心員工是華人。

從模型層到應用層,華人AI創業的領域也是十分廣泛。



2016年,華裔創業者Alexandr Wang創辦Scale AI,該公司專注於數據標注服務,在短短幾年內迅速成長為獨角獸企業,估值已達到138億美元。Wang本人被譽為“下一個紮克伯格”,並在2022年成為全球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億萬富翁。


斯坦福大學教授李飛飛被稱為AI“教母”,曾擔任穀歌雲AI的首席科學家,在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影響力巨大。她近期創辦的“空間智能”公司World Labs,專注於讓AI具備高級的視覺推理能力。

郭文景、孟晨琳是視頻生成AI公司Pika的聯合創始人。在快手的可靈出現之前,Pika和Runway等一起是視頻生成領域最受關注的玩家。Pika最近完成了8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

其它主要的華人創辦的AI公司,還包括飲食健康管理的Plenful、遠程辦公套件Moonhub、數據庫工具TextQL,醫療解決方案Pahdo Labs和Ambience Healthcare等。

矽穀的頭部AI從業者是一個非常小的圈子,裏麵大部分人都互相認識。這個鏈接國內高校、海外實驗室和企業的圈子,可能也就大概幾百人。

那麽這幾百人的小圈子,是不是在短時間內就會被“開發完畢”呢?


這倒不一定。市場上的錢、卡(算力),或者各種資源,也是有限的。所以,資源也隻能給這幾百個人當中特別頭部的人,他們也是有分層的。

因此,一些投資機構預判今後的機會可能不是模型層,而是應用層。底層模型將隻剩下少數幾家,同時原互聯網人重新出山,可能會受到更多的關注。

前述消息人士認為,需要提前至少一年搜尋和布局AI創業投資,要在外界還沒太關注的時候,就提前預判。

因為,做AI的人都比較傾向於做得差不多了才宣傳。例如愛詩科技(PixVerse)的融資消息和對外宣傳集中於今年,但它成立於2023年4月。

“那現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可能未來一年到一年半會成熟的東西,我覺得就是 3D 生成。”


他說,3D生成當下的發展進度,就像是文生視頻在去年一樣。原因一是堆算力到一定程度會突破,另一個是積累了足夠多的用戶案例之後,才知道往什麽方向優化。



讀完書再選路線,來得及

今年1月,清華大學對“清華畢業生80%都出國了”的說法再次辟謠,稱2023屆畢業生出國(境)深造比例為8.0%,且近20年出國留學的校友完成學業後,大部分已歸國工作。

從整體上,清華本科生選擇繼續深造的比例為80.8%,碩士生為12.8%。本屆畢業生在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重點單位就業比例為83.0%。


不過,官方辟謠時給的是一個總體的統計,包括所有的學生——經管、文學等等都算上。那在計算機科學這個領域呢?

Lucas的幾個同學都在灣區讀書,他對娛樂資本論這樣形容。

“核心看你的階段。我覺得本科現在目標,肯定會去國外讀書的,因為本身本科也不好找工作,大家還是會去實驗室讀Phd深造,後麵再考慮到國內工作。至於國內實驗室是不是就不行,這個跟用人單位招人時候的標準又掛上鉤了。香港有些實驗室也不錯,比如港中文的。”

一個典型的留洋AI人才的成長路徑是,在國內的頂尖大學讀完本科,在讀研或讀博的時候會跑到國外去,選擇開始自立門戶的,一般都是博士以後。

從清華“姚班”到普林斯頓的跳躍就是典型例子。


姚順雨在普林斯頓博士畢業,官宣加入OpenAI。

騰宇在普林斯頓博士畢業,任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與統計學的助理教授,創立了開發嵌入式和定製模型的公司Voyage AI。

陳丹琦成為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係助理教授、共同領導普林斯頓NLP小組。

Dingli Yu進入普林斯頓讀博,參與了馬斯克xAI的首個研究成果Tensor Programs VI。

一個“例外”是小遊戲《完蛋!我被大模型包圍了》的作者範浩強,因為“半工半讀”和“畢業即入職”的特殊經曆,他是曠視第6號員工,現任曠視科技研究總經理。


另一方麵,實際上主導AI研究的是以實驗室為單位,而這些實驗室是由帶頭人和成員一起做事情。Lucas說,

“做研究的人,其實是選實驗室,選老師。而從老師到學生,國內跟外麵也有一個待遇上的差異。再加上,很多人肯定還是希望能接觸到更前沿的東西,在美國崗位更容易接觸到更前沿的。我覺得很多人還傾向於可以在美國先搞幾年,再考慮是否回國發展。”

不過他也坦言,這並不意味著這些人就一定會留在美國,因為華人還是有職業天花板的,考慮到升職可能性不高,就會回來尋求更大的發展。

“美國是個全球性競爭的環境,華人碰到的天花板也不一定是印度人,我覺得日韓等也很厲害。”



創業者不是非要“二選一”

有“中國因素”的AI應用,即使在鋪天蓋地的“國家安全擔憂”之下,依然頑強地占領著美國人的心智。

在開源項目方麵,娛樂資本論采訪過的Jina AI,過去幾年一直在GitHub上貢獻開源多模態 AI 框架 Jina、DocArray 等,業已成為開源領域應用相當廣泛的底層框架。



去年9月采訪時,Jina AI在全球擁有 50 餘名員工,其中歐洲有 30 餘人,國內 20 餘人。從最初的產品原型開始,他們就致力於打造全球服務。盡管員工分布在全球的三個辦公室,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工作有任何區塊劃分。


不過與此同時,也有另一些華人創業者擔心全球布局會增加運營風險。

今年3月,HeyGen完成了Benchmark領投的一輪融資,使得紅杉中國等國內投資者大幅減少股份。6月份,HeyGen要求其中國投資者IDG資本、百度風投、紅杉中國、真格基金把股權賣給美國投資者。

HeyGen創始人徐卓希望“整頓股權結構表(cap table)”,即投資者名單,因為美國方麵正在加強對中國科技集團和跨境投資的審查。The Information提到,公司還詢問了員工是否願意遷往加拿大,那些不願意搬家的員工後來離職了。

前述消息人士認為,

“如果是完全收購等情形,導致控製權已經轉移到美國人手中,這種情況下的華人AI初創公司就可以繼續被美國投資者信任,華人也可以在這樣的公司裏安心工作。”


他同時指出,在考慮中美市場之間“二選一”之外,創業者其實還有其它的選項。

“所以現在確實需要選擇,要不要以美國作為核心市場。但如果美國並不是‘核心’市場,那就還有其他很多市場。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歐盟這些地方,跟美國畢竟不是同一個國家。還有中東、非洲、拉美或亞洲。如果預測這些地方的用戶量,也能跟美國一個市場差不多,就不需要單獨思考針對美國的政策。”

實際上,娛樂資本論還觀察到,中美AI及科技發展的相對競爭態勢,使得“陣營”之間的緩衝與輾轉騰挪成為一個有趣的現象。

現在大火的《黑神話:悟空》,正是因為它由中國本土的團隊開發,可以非常有效地回避在歐美市場可能會遭遇的“多樣性”議題衝擊。它也不太可能因此遇到“斷糧”級別的懲罰,比如失去品牌聯名機會等。

在AI領域,由字節跳動前員工創立的AI伴侶產品 CrushOn 去年9月才發布,到了今年3月用戶訪問量就超過2000萬,用戶訪問時長達16分鍾,排全球第三,比Character.AI還高。




CrushOn對NSFW(成人內容)的生成和訪問不做限製,使得它獲得了相當驚人的增長和留存。而上文提到的MimiMax的Poly.ai也一樣,在生成結果方麵限製更少、表達更自然。

實際上,歐美AI產品要經曆相當嚴苛的輿論審視乃至自我審查,有時到了影響使用的地步。

還有一件小事可以佐證:有一款可以穿透“付費牆”的瀏覽器插件,最近遭到版權相關的DMCA投訴,而被GitHub強製下架。

該產品的開發者,最終選擇把插件托管在了一個俄羅斯的GitHub仿品——GitFlic上。這個站點是2023年由於戰爭導致的封鎖,促使當地大學等共同開發的。




現在還不是“文明的衝突”

今年5月份,美國眾議院曾有一個跨黨派提案,說國內的H-1B簽證持有人從事AI和機器學習相關的工作,會遇到特殊限製。有傳言說,英偉達將可能失去中國籍員工,等等。但是後來,該法案無疾而終。

目前正值大選年,美國國會尚未通過有關人工智能的總體立法,甚至尚未提出全麵的提案。各州和地方政府急於填補聯邦法規的真空。遊說團體 TechNet 稱,今年已提出近 400 項州級AI法律。

這使得對華立法“開火”恐怕也隻能集中在對底層核心模型、芯片和技術的把控。在非核心的AI/ML領域限製中國人,除了造成恐慌之外,意義不大。


在這輪中美衝突之前,大家“各取所需,歲月靜好”,中概股上漲都是當了美國人養老金。現在非得“棒打鴛鴦”,搞得所有人都不舒服。

針對這樣的局麵,有人哀歎當年的蜜月期再也回不來了,更有人懷疑這是“文明的衝突”。前述消息人士的看法,要比這樂觀很多。

Lucas對娛樂資本論表示,他和小夥伴們真正感到有點“慌”,還是在針對TikTok的跨黨派議案通過的時候。

“川普在任時對TikTok的打壓,當時大家擔心的還不多。但現在拜登時期表明,整個決定是跨黨派的,而且有一個很強的時間節點限製。從去年開始,很多VC比如紅杉和紀源分拆中國部門,美國對一些VC投資中國產業的問詢,從以前的寬鬆變得現在很嚴格,就讓現在成為很關鍵的節點。”

他提到,在美華人的日常生活還沒有受到影響,因為在灣區,反歧視和多元文化的氛圍還是有的,至少明麵上不會存在這個問題。


“對於現在把事業定在海外的華人,麵臨的態勢也沒有傳的那麽緊張,還有選擇的餘地。我覺得對於能力很強的華人,是完全不用理這個事情,他們在北美其實受到非常大的歡迎。”

一直以來,提到全球AI行業態勢,有一句順口溜:“美國人創新,中國人追趕,歐洲人罰款”。

這裏的“追趕”並不是什麽貶義詞,中國大陸幾乎是唯一能在AI方麵跟美國“掰手腕”的市場。而從技術到應用的各個層麵,華人分布的廣泛程度,也充分證明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

更不用說,此前斯坦福大學學生組成的一個研究團隊,因涉嫌抄襲麵壁智能開發的開源模型,而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一事件反映了中美兩國在AI領域曾有的刻板印象,和實際情況之間的差異。

或許,能解決做AI的華人後顧之憂的最好辦法,隻需要中國人自己做好自己的事,讓這片土地用它的吸引力和價值說話。

長劍倚天 發表評論於
以前就評論過,美國現在就隻有兩個科技領域還能和中國叫板,一個是半導體芯片製造(不包括芯片設計!),還有一個就是醫療設備應用領域(不包括生物研究開發!)。其他,沒有了。
長劍倚天 發表評論於
樓下,
你說得有問題。
科學技術隻有國與國相互交流,競爭,才能共同進步。這是客觀規律。
美國人工智能領域,並不比中國先進多少。而且中國是美國唯一的,有實力進行競爭的國家。
不與中國交流競爭,最後也就是蘋果的下場。美國願意嗎?
seator 發表評論於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2024-08-23 22:09:29
美國隻要在自己優勢領域上好好發展就是了,什麽金融法律影視體育娛樂再加上軍工,還有什麽LGBTQI神學宗教,為什麽非要阻撓破壞中國發展科技工業? 大家公平競爭共同發展不香嗎?

================

人家的東西不給你就是阻撓破壞?
長劍倚天 發表評論於
肯定的說,華人在居住國過的不如意,或者很滿意,其實第一個想到要去的國家,不是那個國籍國,而是回祖國!
長劍倚天 發表評論於
所以,一個人一生世界觀的形成,就是人生最初的那20多年,是最重要的。
不論是普通正常的移民,還是所謂心懷不滿的,其實都一直保持著中國世界觀!
這和有沒有為了國籍,對美國宣誓與否,其實都是虛假的。
美國自己也清楚。
不然,美國德國籍移民都來美多少年了,還不允許德國籍自己擁有媒體!
所謂外國代理人,就是害怕德國籍的美國人,為德國發聲而已。
長劍倚天 發表評論於
華人,特別是新從大陸移民來的,不論受教育程度如何,不僅血統是中國民族,文化上更是無法剝離中國,這個範圍就非常廣泛了,天天看新聞,視頻,電視電影,遊戲,吃飯,唱歌,還有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都是中國式的,即使在美國生活多年,工作多年,也一定是主要以中國文化為思考基礎!
美國國籍,其實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飿崆 發表評論於
華裔是美國人,除了少數犯法之徒,絕大多數和人民共和國沒有關係。

挑撥離間沒有用的。
gladys 發表評論於
中國強大與否和絕大部分華人無關。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2024-08-23 22:12:20
中國強大絕對是海外華人的堅強後盾,如果在美國活得不舒服就回國,照樣能活得好好的。
SVChinese 發表評論於
天朝強大與否與海外華人沒啥關係!倒是天朝做惡,海外華人跟著倒黴倒是真的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中國強大絕對是海外華人的堅強後盾,如果在美國活得不舒服就回國,照樣能活得好好的。

隔壁老李 發表評論於 2024-08-23 21:00:13一會兒是華人, 一會兒是中國人, 故意混淆讀者, 說的好像在美的華人都是天朝的人一樣。 天朝就是海外華人的負資產。 都很想劃清界線。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美國隻要在自己優勢領域上好好發展就是了,什麽金融法律影視體育娛樂再加上軍工,還有什麽LGBTQI神學宗教,為什麽非要阻撓破壞中國發展科技工業? 大家公平競爭共同發展不香嗎?
njfox 發表評論於
非常同意一樓看法。這顯然是牆內人寫的,在他們看來,華人等同於中國人。其實,中國人是指那些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從中國大陸來的擁有美國國籍的人,從血統上來說是華人,從國籍上來說是美國人,跟中國人沒有任何關係。
隔壁老李 發表評論於
一會兒是華人, 一會兒是中國人, 故意混淆讀者, 說的好像在美的華人都是天朝的人一樣。 天朝就是海外華人的負資產。 都很想劃清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