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有多重要?這恐怕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特別是在中美貿易摩擦、全球貿易格局不穩定的當下,如何保住產業鏈,成為企業和國家的頭等大事。
這其中,深圳在建立完備的產業鏈和創新鏈方麵,摸索出了獨特的路徑。在《創新高地——深圳創新啟示錄》一書中,作者在大量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深度分析政府、市場、企業、人等各要素的良好互動,多維度地呈現了一個立體的深圳模式,找到深圳成為世界級創新高地的底層邏輯,為中國經濟發展、社會創新提供有效經驗與路徑。
【文/ 宋誌平 劉科 沈清華】
老外在深圳組裝蘋果手機
斯科蒂·艾倫(Scotty
Allen)是美國矽穀的一名軟件工程師,這位滿臉胡子的青年曾多次到深圳出差,2016年看到華強北琳琅滿目的手機配件,突發奇想要自己組裝一台當時流行的iPhone
6s手機。由於之前沒有做過手機組裝,他一邊學習,一邊在華強北的店鋪中挑選零部件。讓他十分驚奇的是,哪怕小到隻有三四平方米的店鋪裏的職員都能像硬件工程師一樣給他做專業性介紹,這讓他節省了大量時間,學到了不少知識。
買齊主板、電池、聽筒、顯示屏、傳感器等零部件之後,他真的一點點把iPhone
6s組裝成功了,一算賬,所有零部件的成本也就300美元,大大低於當時成品手機的市場價格。艾倫是一名視頻播主,他把整個過程錄製下來製成短片,2017年4月放到YouTube平台上,僅僅一天就獲得了200萬的播放量,幾天後播放量飆升到2000多萬,吸引英國《每日郵報》等多家媒體對此做了報道。組裝一部蘋果手機需要大大小小零部件多達100多個,這些都能在深圳配齊。看到此事的人都很吃驚,原來深圳電子信息產業的“硬件”是如此之厲害,簡直不可想象。艾倫的舉動為深圳做了一個大廣告,讓世界上更多人了解了深圳和華強北。
左邊是Allen自己用的原裝iPhone,右邊是他的“勞動成果”
艾倫在媒體訪談中把深圳與他所在的矽穀做了對比,認為矽穀在軟件領域優勢明顯,而深圳的優勢在硬件方麵,尤其是硬件工程師很多。持有這種看法的還有多位世界級科技公司的高管,比如曾擔任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的沈向洋多次到過華強北,就讚歎這裏“硬件生態係統全球絕無僅有”。
Haxlr8r是世界上最大的硬件孵化器公司,是連接創業者、供應商和製造工廠的大平台。他們每年要多次麵向全球選拔創客團隊,然後集中培訓,並給一定的資金支持以便進行產品和項目孵化。這個過程用時111天,其間需要進行產品打樣、組裝,甚至生產與出貨,孵化成功的產品和項目最後要展示推介給矽穀的投資人。
因此,能不能快捷高效地獲得所需要的硬件,直接影響孵化效果。2013年,Haxlr8r把總部搬到了華強北,公司董事總經理鄧肯·特納在接受《消費電子》專訪時解釋說:“深圳是製造產品原型的最佳地點,在全球其他地方需要一個月的工序,在這裏一星期便能搞定。”
Haxlr8r總部搬到華強北之後,來自世界各地的創客們購買硬件非常方便,他們去附近店鋪,即使不懂中文,用外語加畫圖、手勢也能讓職員幫忙找到需要的零件。對於熟悉的店鋪則更簡單,用微信溝通一下需要什麽,十幾分鍾就能送過來。現在Haxlr8r的規模比起步時擴大了數倍,來自世界各地的項目經過孵化之後,90%都能投入商業市場運作,其中很多已在矽穀獲得投資。
華強北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元器件集散市場,是深圳電子信息產業鏈條的樞紐。這條南北不足1千米長的街區以神奇的力量“鏈”通世界、“鏈”動世界。業界人士甚至說,華強北打個噴嚏,世界電子市場就會感冒,由此可見深圳電子信息產業鏈在全球的地位和影響力。
企業為“鏈”搬家
在黑龍江出生的王永錕從哈工大控製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畢業後,2015年與朋友合夥在哈爾濱創辦公司研發機器人。這在當時是很前衛的創業領域,研發機器人需要的各種傳感器、電路板、電池、機械部件等原材料,在哈爾濱沒有集中采購的地方,有些零部件滿大街都找不到,他們隻能去網絡上購買。
不久,王永錕發現這些零部件全部來自深圳,而下遊客戶又多數在珠三角,公司業務兩頭都在3000多千米之外的南方,從遙遠的地方采購原材料研發加工後再銷往那裏,大大增加了包括時間在內的運營成本。尤其是少數客戶收到貨發現有問題,需要再運往公司進行返工優化,前後又得花上一個月時間。剛起步的創業公司,必須在每個環節上精打細算,既要把成本降到最低,又要追求發展速度。王永錕果斷決定“搬家”,2016年2月,他和公司的四名夥伴一起飛到深圳,成立斯坦德機器人(深圳)有限公司,從此紮根在這裏。
公司搬來深圳之後如魚得水,原材料采購和機械加工唾手可得,而且選擇性更廣,價格更便宜。公司產品供應周期從過去的一個月縮短到幾天,效率大幅提升,競爭力變得更強。斯坦德機器人(深圳)有限公司聚焦工業級移動機器人的研發生產,在上遊供應大幅變好的同時,下遊還利用地域之便獲得了珠三角地區的華為、中興、OPPO等大企業客戶。
哈工大在南山大學城裏有個研究生院,王永錕說當初在深圳選擇辦公地址時,考慮過放在南山離母校更近,研發中碰到問題需要向老師們請教,溝通起來更方便。但最後還是覺得供應鏈對公司發展更加重要,就把公司辦公地點選擇在更靠近供應鏈的寶安區。
公司來深圳之後,發展規模不斷擴大,2022年6月迎來第四次搬家,遷入寶安區華豐國際機器人產業園二期,500多名員工搬進近萬平方米的辦公場所,這裏寬敞漂亮。園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機器人產業孵化基地,聚集了很多從事機器人研發和生產的企業,形成了一個小的“產業集群”,更有利於公司發展。
華豐國際機器人產業園
憑著產業鏈的優勢,深圳吸引了很多公司把“家”搬到這裏,深圳矽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創始人潘昊是四川雅安人,大學畢業後在成都一家外企工作,後來不滿足按部就班的工作,辭職開始創業。他把創業的起點選在北京,從事創客服務,在市場上采購硬件加工後賣給創客以獲得收益。
跟王永錕一樣,潘昊很快發現許多器件材料供應都不在北京而在深圳。2008年夏天他親自跑到深圳,在華強北轉了一圈後大開眼界,這裏什麽硬件都有。他毫不猶豫離開北京來到深圳,與創業夥伴建了一個電商網站,接到訂單之後,他就去華強北琳琅滿目的店鋪裏穿梭采購,夥伴則負責把采購回來的元器件加工成創客需要的各種模塊。
他至今記得來深圳之後接的第一單來自新加坡的一個創客,隻需要10個LED(發光二極管)模塊,總價不過幾十元。訂單雖小,他卻高興了好幾天,這單業務讓他體驗到在華強北完成采購、加工、發貨的全部流程都極其便捷。現在,潘昊創辦的“柴火創客空間”已經成為國內知名的創客孵化基地。
在往深圳“搬家”的隊伍中,有王永錕和潘昊這樣剛剛創業不久的創業者,還有不少已經做到大中型規模的公司。2021年12月25日,中國電子總部正式從北京遷入深圳,這家身為世界500強的央企規模很大,2020年底擁有26家二級企業、15家上市公司、18萬餘員工,全年營業收入2479億元。如此規模的央企將總部搬入深圳,當然首先是出於國家戰略需要,是為了加快打造國家網信產業核心力量和組織平台,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和保障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安全可控提供有力支撐。
但選擇在深圳安家,說明深圳的電子信息產業已經形成良好基礎和優勢,能夠承載這樣的“巨無霸”更好落地發展。就如同時期中國船舶集團總部從北京遷入上海,是充分考慮了上海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實力和環境。搬家更有利於貼近市場和資源,貼近上下遊產業鏈,更有利於企業的做大做強。
中國電子總部的遷入,進一步強化了深圳作為世界電子信息產業重鎮的地位。另外,這一舉措對公司本身發展的促進作用也初步顯現出來,搬入深圳第一年,雖然遭受嚴重的疫情影響,利潤依然增長24%,營業收入增長33%。
完備的產業鏈是怎麽形成的
大企業一企帶動一條鏈
在中國資本市場,有很多與那些“巨無霸”公司業務關聯的概念股,比如華為概念股、蘋果概念股、比亞迪概念股等。華為、蘋果、比亞迪這些公司的經營一旦發生變化,就會馬上引起這些概念股的價格波動,可見這些“鏈主”公司對整個產業鏈的巨大影響。
作為世界ICT行業的領軍者,華為在產業鏈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有機構梳理出上市公司中的華為概念股多達近200個,其中深圳公司就有數十個,比如大富科技、匯川技術、深賽格、特發信息、英威騰、深南電路、藍海華騰、奮達科技、麥格米特等。在華為產業鏈上的中小微企業更是數以千計。
孫尚傳2001年創立大富科技時,先是給國外一家企業做移動通信基站濾波器的金屬結構件代工,業務很不穩定,幾年後雙方就結束了合作。2005年大富科技開始做濾波器整機OEM,並自己研發生產濾波器,為華為做ODM。通過技術和生產流程創新,大富科技不僅產品質量大幅提升,而且實現了生產材料損耗率從90%降低到僅有5%,生產效率也有很大提高,每個產品的平均生產時間從20分鍾縮短為0.5秒,大幅降低了濾波器生產成本,銷售價格因此降低到最高時的二十分之一。
價廉物美的產品讓它持續十幾年成為華為的核心供應商,最多時生產出來的濾波器70%被華為買走,是華為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背靠大樹好乘涼”,合作帶來了共贏,大富科技因此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濾波器供應商,是“華為背後的隱形冠軍”。
匯川技術是最具“華為基因”的上市公司,有“工控小華為”之稱。創始人朱興明曾是華為子公司安聖電氣員工,2001年起的一段時期華為陷入低穀,發展遭遇“冬天”,任正非不得不把安聖電氣賣給外企。在這種情況下,朱興明和十幾位同事決定一起離開公司,2003年自己創業成立匯川技術,聚焦工業領域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
匯川技術已是千億市值的A股上市公司,在業務上與華為互為上下遊公司。匯川技術在經營管理上體現了明顯的華為風格,比如高度重視研發,堅持將每年營收的10%投入研發,1萬多名員工中超過兩成是研發人員,公司的核心價值觀“以成就客戶為先,以貢獻者為本”也有華為的影子。
深圳作為各行各業“鏈主”的大企業有很多,它們對所在產業的發展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比如比亞迪對於新能源車產業、大疆對於無人機產業、騰訊對於互聯網產業、中集集團對於集裝箱行業等,其作用有目共睹。
位於深圳的比亞迪全球總部——六角大樓
位於深圳的大疆全球總部
大企業在人才、技術、資金和規模等方麵有巨大優勢,在產業中處於頂端和主導地位。它們整合和聚集行業資源的能力強,不僅是整個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主力軍,而且對行業企業具有較大的帶動和培育作用,甚至能夠直接催生一批中小企業成長起來。因此,深圳在建設完備的產業鏈上,高度重視對大企業的培育、引進和守護,大企業是產業鏈的孵化器、加速器和穩定器。
書記、市長當“鏈長”
2020年7月,深圳正式發布《深圳市重點產業鏈“鏈長製”工作方案》,圍繞著重點發展的集成電路、5G、智能網聯車、超高清顯示、人工智能等重點產業鏈,由市領導擔任“鏈長”,推動產業鏈上下遊、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補鏈、強鏈、延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鏈。
就在公布方案的同時,市領導的“新職務”隨之公布,有的負責一個產業鏈,有的負責多個。其中,市委書記擔任總鏈長和集成電路產業鏈鏈長,市長擔任5G產業鏈鏈長。對一個產業鏈發展來說,無論是企業“鏈主”還是市領導擔任的“鏈長”,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鏈長製”實施以來,深圳實行了一鏈一圖、一鏈一製、一鏈一策,對每條重點產業鏈都繪製了產業鏈結構圖、企業分布圖等圖譜,發布了專項規劃與政策,並謀劃了一批重大項目落地。此外,還成立了產業鏈集聚定向招商服務專班,動員龍頭企業的核心產業鏈上下遊企業來深投資,提升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
由市領導親自擔任“鏈長”,能夠更大力度從全市層麵統籌財政、稅務、土地、人才等各方麵資源。在市長擔任“鏈長”的5G領域,經過一年的公開征求意見、反複討論之後,2022年7月以市政府的名義頒發了《深圳市加快推進5G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若幹措施》,旨在將深圳打造成5G網絡能效優質、5G產業鏈完備、5G應用創新的標杆城市。
這份文件共推出21條措施,從補鏈強鏈到加速推動5G應用,覆蓋5G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其中很多支持都是政府拿出“真金白銀”。比如,在加強5G產業鏈缺失薄弱環節方麵,支持企業參與5G網絡設備芯片技術攻關麵上、重點和重大項目,資助的最高金額分別可達500萬元、1000萬元、3000萬元;在加速推動5G應用方麵,支持企業開展“5G+工業互聯網”技術標準攻關、融合產品研發和產業化生產,單個項目給予不超過經審計認定的項目投資額的30%、最高1000萬元資助;等等。
除了資金上的大力支持,這份文件還提出進一步深化5G領域“放管服”改革。比如推行政府資金“秒報秒批秒付”,對符合監管要求的獎勵類資金取消人工審核、層層報批的傳統方式,改由依托大數據比對結果,自動進行在線“秒批”,做到“即來即批”,提升政府資金兌現效率,減輕企業申報負擔與資金周轉成本。
“鏈長製”是深圳強化產業鏈建設的創新舉措,在這一措施推出之前,深圳就曾多次出台針對性措施。比如,2009年對新能源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推出支持政策,2019年出台“創新鏈+產業鏈”融合專項扶持計劃,通過事後直接資助、股權資助和貸款貼息三種方式支持提升產業鏈關鍵環節。
深圳在2022年出台的“20+8”產業政策裏麵,提出了要建設網絡與通信、超高清視頻顯示、智能傳感器、軟件與信息服務等20個產業集群,每個集群實際上就是一個產業鏈。為了建設這些集群,該政策文件再次強調要完善重點產業鏈“鏈長製”,並提出為每個產業集群都單獨出台配套政策措施,這些配套措施都已陸續出台。
智能傳感器是手機、電腦、機器人、智能汽車等智能產品必備的核心零部件,它就像人的眼睛、鼻子、耳朵、皮膚等感知係統,缺少了它,這些智能產品就是“盲人”“聾人”。2022年12月,深圳出台《深圳市關於推動智能傳感器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幹措施》,提出了一係列支持加快該產業集群發展的舉措,比如:引導企業利用本地MEMS中試線等公共服務平台開展新產品開發,對企業在本地平台產生的一次性工程費(NRE費用)按照最高30%、不超過100萬元的標準予以補助;支持核心技術研發攻關,對能夠解決智能傳感器產業“卡脖子”問題,且未獲得國家資金的重點項目,根據企業自籌資金投入情況,分階段給予不超過總投資30%的資助,資助總額最高1億元;等等。
深圳在支持產業鏈和產業發展上可謂新措施不斷,舍得投入,產生了良好效果。2021年國家公布首批開展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係建設試點城市名單,深圳成為12個入選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