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記者被運動員的粉絲罵了,全民飯圈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看到一個記者在網上議論了幾句某運動員的說話方式,然後被這個運動員的粉絲罵了幾百條。我思考了一下,這個事情很有意思,一滴水照見一片大海。

首先,這是一位我很尊重的記者,讀到他不少文章。在當下的環境下,還能一篇一篇踏踏實實地做稿子,很難得。其次,他說的這個事,我沒有直接觀察,不好判斷說的對不對,但他說話的方式,我覺得是溫和的、善意的。但就是這樣一個人,這樣一番話,都能成為被攻擊的靶子。整個輿論生態演變到了什麽地步,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先看這位記者朋友到底說了什麽。



又一位記者被運動員的粉絲罵了,全民飯圈化

網友又是怎麽罵他的。有人說:“爹味蠻重的的一個思考”。這是一派,指責記者“爹味”,“心懷嫉妒”,“對自己不懂的領域指指點點”,還有人把張雪峰搬出來,言下之意這是“記者都是垃圾”的新證據。這派還算好的,畢竟隻是在言語交鋒。

還有一派,直接艾特記者所屬單位與某地網警,說“此人惡意曲解國家運動員”。雖然目前還沒有相關部門介入要調查這位記者,但也夠嚇人的。

像“爹味”“嫉妒”這些誅心的東西都沒有聊,隻能見仁見智,聊起來就是無限循環的車軲轆話。這位記者既然願意公開發言,也應該對此有心理準備。

不過還是有些事可以聊一聊。比如一名記者議論一名遊泳運動員,算是“對自己不懂的領域指指點點”嗎?我的回答是,不能一概而論。假如這位記者是在線教運動員遊泳,“你這姿勢不對,你得按我說的來”,那肯定是有點毛病。但我們看到,這位記者談的是運動員與媒體之間如何進行交流,人家又做過許多名人訪談。那麽在我看來,這非但不是“對自己不懂的領域指指點點”,反而是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略談一二。就這個細分領域而言,全網都沒有幾個人比這位記者更加專業。


雖然這位記者不是體育記者,而是專門做人物特稿的記者,但他談的也不是體育問題,而是公共表達問題。所以,這件事的屬性是“人物特稿記者在線教運動員如何進行公共表達”。專業對口,合情合理。你可以不同意他的觀點,但不能質疑他的資格。反觀那些在線教記者說話的粉絲團,那還真是無知無畏。

如果我是這位運動員或者他身邊的經紀人什麽的,看到這位記者的微博,肯定會感到開心的。因為雖然有批評的成分,但語氣是友好的,措辭是克製的,關鍵還提供了專業、具體、可參考的意見。以此為契機,省察自己的表達方式,提升自己的表達技巧,將來的公共形象和商業價值都會更好。退一步講,即便講的有不妥之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又有什麽實質性傷害呢?

現在好了,這麽一個好好說話的專業能力過硬的資深記者,生生被這一群粉絲打成敵對分子。粉絲還以為自己在愛護偶像。這件事在所有媒體、所有記者那裏,又會留下何種印象,這群粉絲是不關心的。當然,運動員隻要繼續拿好成績,仍然會有媒體靠近。但是那些真正有專業能力又愛惜羽毛的記者,恐怕隻會敬而遠之。

這屆奧運會,許多運動員在表現都挺令人欣喜的,很鬆弛。我還專門寫過一篇,我說運動員的動作、話語和表情,是社會的一個窗口。我理解的鬆弛就是,該做什麽做什麽,該是什麽是什麽。我從這些年輕運動員身上感受到的,也是這個。

但是與運動員的風姿同時出現在網上的體育飯圈化現象,則讓人五味雜陳。所謂飯圈化,就是隻許說好不許說壞,但凡一點雜音都要雖遠必誅。而粉絲眼裏的雜音,其實正是再普通不過的世間百態。正常人就是這樣說話的。但粉絲無法容忍正常說話,他們會把一切言論一切人劃歸到“是敵”“是我”兩個區間。好話不絕對,就是絕對非好話。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一些粉絲使用“陰陽怪氣”“暗戳戳”“理中客”“屁股歪了”“爹味”“見不得別人好”這些論心不論跡的詞語,因為他們理解不了稍微複雜一點的表達,隻能用嗅覺取代理智來判斷。


飯圈現象的本質,是人內心的貧瘠與不安。飯圈從娛樂領域向其他領域擴散,其實反映的是整個社會的不安全感在擴散。因為視野與修養匱乏,粉絲缺乏客觀認知世界的能力,隻能把萬事萬物偶像化,通過信仰的純化來掩飾自己的無知。陷入這種心智模式之後,人就更加難以接受真實世界,就會草木皆兵、風聲鶴唳。所以說,狹隘的現實與狹隘的心靈,互相成就。

這就是一種極化。尼爾·波茲曼說:“在極化的社會中,信息不僅僅是事實,它成了一種身份標記。” 在極化的社會中,人們傾向於隻接受符合其既定觀點的信息,並把這些信息視為自己身份的一部分。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越來越多的人,把一些符號認同為神聖不可侵犯的自我象征。全民飯圈化,萬物飯圈化。我發現,一部分網友的精神生活已經演進到了,在線批評猴子和貓不懂禮貌,缺乏大局觀和責任感。今夕何夕!

Mtbll 發表評論於
不該罵的理由就是為拿了塊金牌,扯蛋!這孩子遊得確實好,但真是個腦殘。
吃素的狼 發表評論於
嗬嗬,其實,最怕全民飯圈化的,是我黨。

飯圈的背後,是金錢。飯圈的“文化”是類似於中國曆朝曆代的民間反賊組織,猶如“拜上帝會”。

中共早年也是靠這一手起家滴。不管形式如何,體育,追星,實質上是組織化,幫會化。

這也是中共對“飯圈文化”和“摜蛋遊戲”,高度警覺,直覺反對的根源和初心。
走遍北美的小貓 發表評論於
所以說現在中共人死十億都不多,因為中共黨員加家屬和腦殘粉絲化的中共人,就有這個數量。這個國家完全沒戲如果這些人都活著還兩麵三刀的天天裝孫子加腦殘粉絲化的聽不懂人話。隻有這些貨色全死幹淨這個國家才有未來,那請問這個未來會是哪一天呢?
kl3527 發表評論於
哪一國國家有自己的運動員奪得奧運冠軍的時候自己全隊的隊友教練如喪考妣?
flapjack 發表評論於
碰到這個記者的這種問題,一般人的反應大概率是"你誰啊!"
你有什麽資格高高在上教別人怎麽表達自己的思想?別人不想聽這種說教為什麽還要有義務給你好臉色?
是不是為自己創造了"全民飯圈化"的概念心裏暗戳戳地高興?
jin_yin_hua 發表評論於
為啥媒體人總要叫運動員怎麽說話?是不是總是認為自己是文明人或者總想證明自己高運動員一等?還是沒人注意到他自卑了?
Timberwolf 發表評論於
有個鳥名叫胡叼盤,以身作則證明了圈內是個什麽樣的容許言論自由的地方。
寶刀屠龍 發表評論於
看文革電影就知道,這就是文革那一套
一句話,一個動作都可能最終被上綱上線成了定罪理由
網迷 發表評論於
這次奧運會好像金牌不發什麽獎金啊,不給錢,還要求你這個那個,最後讓你見一下偉大領袖,合一個影。如果運動員再哭一下,就更像北朝鮮了。
blanchill 發表評論於
“莫敢”真名謝夢遙,從中國政法大學拿到法學學位後,他南下香港深造,隨後在一家NGO入職。2011年,《財經天下周刊》向他拋來橄欖枝,他隨即去了北京。工作兩年後,又回到香港入職《亞洲周刊》,幾番波折,在兩地間遊走。2016年回到北京,擔任《人物》雜誌的主筆,直至今日。
知道這是個什麽貨色了吧,還有他供職的那些媒體都是些什麽貨色。
每天都來看看 發表評論於
美國老百姓沒人關心奧運會
走著走著就忘了 發表評論於
14億都是某個飯圈的,咋說?!
alextelltale 發表評論於
現在言論自由,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