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唯一的網球之鄉,還在等一個冠軍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鄭欽文奪冠之後,朱定柱的電話明顯多了起來:“根本數不過來,從早上七點開始,不帶停的。”

朱定柱是湖北省網球學校副校長,學校2018年正式辦學,是九年一貫製學校。

以網球命名的學校,術業勢必有專攻,建校不過6年,便拿下了省內青少年網球比賽中七成以上的獎牌。

這所學校就在湖北京山——距離武漢大約150公裏的縣級市,也是全國唯一評審通過的網球特色城市(縣)。

朱定柱曾擔心高額學費把家長嚇到,糾結著是否要將招生手冊上的收費標準換個排序——把收費最低的1.5萬元特長班寫到最上麵,最後再寫收費每年4萬的國際班。

沒想到家長一來就指著最貴的國際班:“我們就上這個。”

△湖北省網球學校的收費標準。圖源:受訪者供圖

“當初建網球學校,最大的目標就是培養一個京山自己的網球明星。”朱定柱向時代周報記者坦誠地說。

是否想要複製鄭欽文?作為年少成名的代表,對於京山來說,或者球童家長來說,答案都是肯定的。

要複製鄭欽文,顯然沒那麽容易。但要培養出一個有京山印記的冠軍,或許隻是時間問題。

“村網”的誕生

鄭欽文在奧運賽場上奪冠不久,她的家鄉十堰的慶祝氣氛不算濃厚,一位當地司機向時代周報記者解釋:普通人過得太苦了,沒空關注這些東西。

倘若鄭欽文的家鄉與京山有關,這段對話或許不一樣。

從武漢出發,坐兩小時的綠皮火車到達京山,入目即矮山一片,看似平凡,在曆史上卻是“綠林好漢”的發跡之地。

成為全國唯一的“網球特色城市”之前,京山輕機是這座縣城的名片——穿越縣城正中的大路就叫“輕機大道”。這個成立於1957年的上市公司在光伏組件自動化領域,市占率近四成。

月薪三四千、房價四五千,人口60餘萬構成的縣級市,這些元素放進全國兩千多個縣城中,毫不起眼。

直到“月薪三萬打不起”的網球和京山的名字放到一起。

在京山,網球解鎖了和“中產”的關係。這裏成了“網球平民化”的小型試驗場。

京山和網球的故事,緣起三十多年前:縣裏10個網球愛好者參加了湖北省老年網球公開賽,竟拿了個冠軍回來。在體育活動尚匱乏的年代,這是縣裏的大新聞。

△刊登了京山網球往事的舊報紙。時代周報王晨婷/攝

這10個網球愛好者像帶來火種的普羅米修斯。其中一個是供電局的老領導,照著武漢體院的沙地網球場畫了張圖紙,交給單位裏的年輕同誌。

於是,25歲的供電局小夥彭菊英,拿著鐵鍬釘耙,在京山造出了第一塊網球場。

從機關單位開始流傳,一帶十、十帶百,網球以最原始的方式開始在京山流行。“請人吃飯不如請人流汗”,成為京山人的口頭禪。

也開始學球的彭菊英和同伴們參加過幾次省裏組織的業餘比賽。但組織“京山農民網球隊”打敗“湖北省海歸專家團”,是他最津津樂道的故事。

即使有民間熱度,京山成為網球之鄉也並非“自封”。

2012年,中國網球協會對“中國網球特色城市”實行申報、評審製度,列出網球硬件設施、網球運動員數量、群眾參與度等指標。

△京山首屆網球集訓隊。圖源:受訪者供圖

京山成為唯一評審通過的城市(縣)。

彭菊英向時代周報記者回憶稱,2012年前後,為了爭取那個稱號,京山新建了一批網球場,後續新建的機關單位、學校內都要配備網球場。這當然離不開財政的支持——一片標準網球場,當時造價約是40萬—50萬元。

“從京山的任何地方步行15分鍾之內,肯定能找到網球場。”

380餘片標準網球場,幾乎免費向公眾開放,部分場地在部分時段收費20元/小時。對比大城市動輒百元每小時的收費標準,低廉的網球場地費用成為京山網球平民化的核心。

難得的是,大興基建並沒有指向資源的浪費。晚飯後拿著球拍約上球友,在京山街頭隨處可見。

官方開始跟進辦賽。以社區、農村為代表隊的湖北“村網”從去年開始開辦,今年將升級成中國“村網”。僅在今年,京山還計劃舉辦40項網球賽事,其中包括2項國際級賽事,13項國家級賽事。

民間熱度、財政支持、低價開放,網球氛圍在京山形成良性的循環,尤其青少年參與度極高。

在京山,“網球進校園”活動遍布中小學乃至幼兒園。“都生在‘網球之鄉’了,以後出去要是不會打網球,說不過去。”京山一個出租車司機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在供電局上過班,經營過養牛場,已經退休的彭菊英現在是業餘網球教練。每天一早帶著暑假回家的兩個外孫女跑跑跳跳,上午和好友約場球,晚上帶著幾個啟蒙階段的學生訓練。

“800塊錢20節課,每節課一個半小時。也有從外地來的學生,如果有好的苗子,我就推薦到湖北網校那邊。”彭菊英說。

△彭菊英在訓練他的學生。時代周報王晨婷/攝

等一個代言人

在中國,要嚐試靠網球為生有兩種方式。少兒體校、省隊等傳統路線,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體育人才;在私立的俱樂部找教練上課,這種更“中產”的模式在職業屬性更強的網球運動上也成立。

而湖北省網球學校的創建,或許可以視作國內網球青訓的新嚐試——這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所公辦的專業網球學校。

在多年從事青少年網球推廣工作的賈晶哲看來,國外的青訓模式與國內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理念。“他們發展網球更多是讓孩子們愛上這項運動,培養一種終身受益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的參與基礎形成後,小球員在8歲至10歲會出現一次分流。”

他說,一個分支叫休閑網球,不以網球為職業,但作為一個特長或者喜好,將會讓這項運動陪伴孩子的一生,從生活到職場;另一個分支偏向職業網球,轉入高水平青少年訓練,這是一個自然淘汰。

在京山,草根網球的土壤給孩子提供了這種可能。但對於以城市宣傳為目標的京山來說,網校的建立還意味著更多。

說得更直白些,京山想要一個明星或者代言人。

△湖北網校裏有一麵“未來冠軍牆”。時代周報王晨婷/攝

“網球之鄉”愛球者眾,但武漢有李娜、十堰有鄭欽文,京山還沒有家喻戶曉的明星來提升知名度,就像說起廣東佛山,人們會跟著說出黃飛鴻一樣。即使在網球圈已經小有名氣,京山對於大眾依舊是個陌生的地名。

網校請來曾經獲得4個WTA巡回賽單打冠軍,15個網球女子雙打冠軍的鄭潔當名譽校長。學校每年從三千多名幼兒中五輪測試錄取30名學生,強調“文體雙優”。

網校在京山備受歡迎的一大原因在於“文化課成績很好”。這也是許多本地人談到網校的第一印象——小學段平均分甚至超過本地最好的京山小學,初中部每年有近1/3的學生能通過網球特長生等方式升上縣裏最好的京山一中。

網校的高中部設立在京山一中。對於每年級10個網球專業特長生來說,目標更加明確——通過單招升上985、211高校。

這個結果符合大部分家長心願——成績不丟,還能獲得一項專業技能。

但對於學校來說,經濟、高效的網球青訓模式,是否能滿足“培養一個明星”的初衷,或許還有待觀察。

“一個孩子學網球,每天2個小時,甚至4個小時(國際班標準)的網球訓練量,其實是不足以支撐他們去走職業這條路的。職業道路,每天的訓練量就要超過8小時。”朱定柱坦言。

△即使在暑假,京山一中的網球特長生們也要訓練。時代周報王晨婷/攝

朱定柱明白,網校的培訓體係,更多是幫助孩子打基礎,同時不放棄文化課。“我們不能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在網球上走很遠,畢竟冠軍就隻有一個。”

京山溫泉路的網球特色小鎮裏,湖北網校的新校區即將建成。

和新校區隔馬路相望的,是能容納5千多觀眾的京山國際網球中心場館,用來承辦各項賽事。這一規模在全國同類網球館排名第四,在國內地市級名列第一。

△容納五千多人的京山網球中心。時代周報王晨婷/攝

下個月,朱定柱的學校就要搬入新校區,網校開始麵向全國發布招生。

他的電話還沒歇下來,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從外地趕來,但因為陪讀與工作等原因猶豫不決。畢竟,在網球之外,京山的基礎設施還是難與大城市比較。

“我們目前有1/5的孩子來自外省,隨著擴招和京山網球影響力進一步提升,這一比例或在明年達到1/4。”京山文化和旅遊體育局副局長高寶對時代周報記者說,有人來,就要衣食住行,即使不在本地買房子,也會租房子,整體都會對當地經濟有很大的帶動作用。

在城市宣傳之外,京山還在探索網球能帶來的經濟效益。例如和原本的溫泉特色結合,“溫泉+網球”,打造中國版“溫網”。

但回到京山的最初,人們或許會發現,並不是一個城市會被打造成什麽樣子,而是一座城市的人,會將城市帶向何方。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