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鄭欽文這一代網球運動員是看著李娜成長起來的,現在鄭欽文也成了更年輕一代球員追隨的目標。”鄭欽文的啟蒙教練、十堰市業餘體校前教練陳宏鳴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退休多年,仍有家長慕名前來,讓陳宏鳴看看孩子“是不是打網球的好苗子”。
從發現女兒鄭欽文的運動天賦,到對照李娜訓練路徑來找教練、全力托舉女兒的鄭建坪也成為被追問的對象:在網球這項高度職業化、市場化的運動上,如何才能把孩子培養成為世界頂級運動員?
一則未經證實的消息是,培養鄭欽文的費用高達2000萬元。針對職業化賽訓的投入,鄭建坪並未正麵回應,他回複《中國新聞周刊》:“我們隻是普通人,不想出名,隻想安靜地希望中國網球越來越好。”
剛剛在巴黎奧運會奪得網球混雙銀牌的中國男選手張之臻,其父親之前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談到,培養一名打進世界前100名的網球選手要投入約2000萬元。
“職業網球是一項高投入、高回報、高風險的運動。想成為職業選手,高額的費用投入是最基本的。能否轉型成為好的職業選手,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因素。現在職業選手出好成績的年齡比以前要推遲了,這意味著,可能需要持續、更多的投入。”亞太區知名職業網球培訓機構星河灣職業網球俱樂部的王繼宏說。“並不是所有家庭都可以承受這樣的壓力。”
培養一名打進世界前100名的網球選手要投入約2000萬元。來源:視覺中國
“12歲,轉職業的一道坎兒”
每次在場邊陪孩子練球,尤知都在心裏吐槽“真貴”,但回想女兒練球半年多從厭倦訓練到主動打球,又覺得“值了”。
女兒五歲,練球快一年,還在啟蒙階段,她已經換了六七家機構,才找到一位滿意的教練。畢竟網球上手難,練一年還無法對打的情況很常見。“重複訓練本身是枯燥的,教練自己得對網球充滿激情和熱愛,才能激發出孩子的興趣。”
她最終物色的這位熱愛網球的外教每小時收費1000元,每次上課,家長還要額外支付每小時兩三百元的場地費。“不隻是技能上的培養,更重要的是品格方麵的影響。”尤知舉例,比如輸贏觀,訓練過程中,教練會鼓勵孩子“永遠不要說我不行”,但也會告訴她“一次的輸贏不代表什麽”。
尤知還不是“最下血本”的家長。這位教練帶的另一個小球員,同樣在啟蒙階段,已經加練到每周五次課,僅訓練這一項支出,就是尤知付出的5倍。而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這樣的收費標準,隻能算是中等水平。
“從整個青少年網球培訓周期來看,啟蒙階段的投入是最少的。”陳宏鳴說,這個階段主要培養孩子興趣,以玩為主,訓練支出主要是教練費和場地費,不同城市收費差異較大,有家庭每年投入兩三萬元,也有的投入四五萬元,沒有統一標準。業內的共識是,從教練水平、價位選擇等各個角度衡量,啟蒙階段的培訓市場最為成熟。
陳宏鳴介紹,由於家長對體育運動的重視,孩子接觸網球的年齡普遍更小,有的四五歲就開始“玩球”。這樣堅持到八九歲,通常要進入下一階段的培訓,逐步增加網球訓練時間、難度,將訓練正規化,從而將興趣轉化為運動技能。這時,家庭投入也會隨之翻倍,如果更換水平更高的教練,費用自然水漲船高。
“省隊一般會在12-14歲年齡段的比賽中選苗子,如果繼續走網球這條路,基本就要進入專業培訓的更高階段了。”陳宏鳴說,目前國家、省、地市或社會俱樂部都有針對青少年舉辦的不同等級的網球賽事,形成全國青少年網球積分排名係列賽,一般最小8歲報名,可以打到18歲,每兩歲一個年齡組,可“以小打大”,不能“以大打小”。球員通過比賽積累經驗、提升球商球技,被高水平教練和機構發掘,甚至簽約經紀公司。可以說,實戰是檢驗小球員是否具備繼續走職業運動道路能力的最佳方法。
之所以在12歲左右球員中進行選拔,是因為這時青少年身體基本發育完全,“到了可以看出成年時期身體狀態的拐點。”陳宏鳴介紹,孩子能否走職業運動道路,通常還受到“家庭”影響,比如父母身高、家族體育史、是否有家族遺傳病等各個方麵的因素。“大多數職業選手基本是全年無休地輾轉於世界各地賽場,網球運動對身體消耗極大,要結合實際情況理性選擇。”
“中國孩子確實普遍麵臨12歲退役的坎兒。”尤知在為女兒做運動規劃時了解到,12歲孩子進入初中,學業壓力變大,加上自身比賽成績不佳、家庭經濟條件無力支撐等各種原因,很多小球員到這時會選擇放棄訓練。
“打球花掉了一套深圳市中心的房子”
對繼續堅定職業賽訓的家庭來說,“以一年打20周左右比賽計算,隻是差旅食宿費用,就要二三十萬元,如果再加上訓練費,這個數字隻會更高。”王繼宏說。
一位青少年體育培訓領域工作三十多年的資深從業者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體育競技就是靠成績說話,國內賽事打到一定程度,要想辦法送孩子去歐美網球學校集訓,參加國際青少年網球比賽,男子拿到前3,女子拿到前6,基本就算踏上了職業這條路,否則還要花更多時間、資金來試錯。
鄭欽文早在11歲時就在其父親建議下前往美國佛羅裏達的IMG學院,在一項麵向全球青少年網球選手的公開賽中展示出驚人天賦,從而贏得了網球界頭部經紀公司IMG青睞並簽約。
“網球是非常個性化的運動,一個成功運動員的路徑未必能順利複製到其他球員身上。”王繼宏舉例,有的球員啟蒙晚,十多歲才開始接觸網球,也有的孩子可能身體發育較晚,沒有那麽早開始參賽,因此沒能早早展現出能力。而對青少年來說,成績是可以靠加訓練量堆出來的,很多一度被看好的苗子最後在職業賽場上銷聲匿跡,在該出成績的年紀已經“打疲了”。因此,就青少年網球培訓而言,階段性出成績固然重要,但各個階段並沒有十分嚴格的年齡劃分,更要注意的是在轉職業前保護好他們對網球的長久熱愛。
當網球選手踏上國際比賽征程,資金投入注定將成倍上漲。男單名將吳易昺的母親吳芳曾坦言,吳易昺幼時學球花費不菲,15歲之前的花費就已經超過100萬元,而此後曆年的訓練和比賽花費,加起來也超過了1000萬元。
據IMG學院官網顯示,根據報名年齡和課程不同,2024-2025 全年網球學費從 6.94萬美元到
9.39萬美元不等,折合人民幣約49萬~67萬元。
“加上比賽、食宿、裝備、穿線、治療、請私教等開銷,每年實際支出費用輕鬆達過百萬人民幣。”王繼宏提醒,其中很大一筆支出是用於“開小灶”的,在常規訓練之後,通常還要請一對一私教。
職業網球運動員的培養不是普通家庭能夠輕易承擔的。去年獲得第一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網球女子單打金牌的小將張瑞恩,年僅15歲,據其父親張義磊在媒體上介紹,女兒從3歲半開始練球,已經花掉了一套深圳市中心的房子。
“世界排名前100才能養活自己”
既然投入如此之多,為什麽在青少年培訓階段就要去國外打比賽?
“和乒羽相比,網球的國際化、職業化和商業化程度更高,要在職業賽場上與歐美選手抗衡,提前去海外訓練、比賽是必經之路,而且越早越好。”前述從業三十多年的青少年體育培訓工作者說,與其他球類相比,網球受場地限製、上手難等影響,在國內普及率並不高,有國際大賽經驗的教練更是屈指可數,其中大部分教練隻帶本國學生,缺少指導國際球員和頂級賽事的經驗。
王繼宏進一步介紹,國際大牌教練提供的幫助不局限在提升技能方麵,更能幫助球員匹配各方麵資源。例如,比賽當地哪裏有好的俱樂部,快速對接理療師、康複師,幫運動員找到合適的比賽搭檔,甚至拿到頂級賽事的外卡。
“有一個在職業網壇多年的專業團隊,更大的優勢在於幫運動員做出最科學的賽訓規劃。”王繼宏說,如何在複雜的賽事體係中做出最合理安排,讓球員鍛煉技術能力的同時,拿到賽事積分與獎金,這門學問靠運動員自己研究要花費大量精力,最好有團隊根據實際情況協助做出決策。
而整個團隊是靠選手打比賽來供養的。
例如波蘭曆史上第一位登頂WTA世界排名的網球運動員斯瓦泰克,長期跟隨她滿世界飛的不止有教練、體能教練,還有理療師、心理顧問。想要在巡回賽取得突破,聘用專業人員組成團隊已變成一種趨勢。但團隊成員越多,意味著球員的開銷越大,排名50開外的選手要複製同樣“奢侈”的團隊已經非常吃力。
“如果把門檻降低到靠比賽獎金養活自己,起碼穩定在世界排名前100。”王繼宏說,排名前百與百名開外就是兩個世界,前者很多賽事基本不用打預選賽就能進入正賽,積分高、獎金高,而後者想進正賽必須從預選賽打起,賽訓投入需要精打細算,甚至入不敷出。很多歐美球員沒有官方支持,盈虧自負,比賽失利意味著沒有進項,後續交通食宿都可能受到影響。
以美國網球公開賽為例,2023年,鄭欽文打進8強,即便沒拿到獎杯,依舊收獲了430積分,以及45.5萬美元的獎金,約等於330萬人民幣。即將舉行的2024年美網公開賽,年度總獎金再次提高到7500萬美元,相較去年上漲了15%,繼續穩居四大滿貫獎金之首。
然而,現實對大多數職業運動員是殘酷的。根據國際網球聯合會(ITF)在官網發布了《2021年全球網球報告》,目前在職業網球聯合會(ATP)和國際女子網球協會(WTA)擁有排名的職業球員共有3619人,來自113個國家。其中273名運動員曾經排進世界前100,包括男職業選手137名與女職業選手136名,分別占有排名男女職業選手的6.41%和9.18%。也就是說,在職業賽場上,運動員要打進前百分之十,才能獲得足夠多的收入覆蓋賽訓成本。
“職業體育同樣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王繼宏坦言。在國內網球運動比以往更普及的當下,更需要家長和孩子做出理性判斷,是否要堅定選擇職業網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