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西方武器流入烏克蘭,越來越多的烏克蘭男性也從崗位上“消失”了——他們留下的空白,正不得不讓這個國家的女性來填補。
這天上午,烏克蘭東部一處地下300多米的礦井裏,工人們正忙著開采煤層。
烏克蘭女子卡琳娜·亞齊娜(Karina
Yatsina)也是其中一員。年僅21歲的她滿臉媒灰,戴著頭燈,借著微弱的燈光操作著傳送帶。而在一年半前,她還是一位保姆。
“我從沒想過會在礦井工作,”亞齊娜在悶熱的隧道中小憩時說,“我從沒想過會這樣。”
亞齊娜的經曆是更多烏克蘭女性的縮影。美國《紐約時報》8月20日發表長文披露,自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像亞齊娜這樣在地下礦井裏工作的女性有130人。戰爭的延宕和軍隊的動員,幾乎耗盡了烏克蘭男性勞動力,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進入長期由男性主導的行業——她們或成為卡車和公交車司機,或成為鋼鐵廠的焊工和倉庫工人。還有數千人走上戰場,投入了這場戰爭。
從事礦井傳送帶操作員的烏克蘭女性亞齊娜:我從沒想過會在礦山工作。紐約時報 下同
一年半前,當時還在從事保姆工作的亞齊娜聽朋友們說,東部城鎮巴甫洛赫拉德的一個礦山正在招女工,用來填補應征入伍的男性空缺,工資不錯,養老金也很豐厚。
很快,亞齊娜便戴上了綁著頭燈的頭盔,走入了迷宮般的礦井隧道。
“他們的幫助很大,因為很多人去打仗了,已經無法繼續工作。”副礦長謝爾蓋·法勞諾夫(Serhiy
Faraonov)說,該礦約有1000名男性工人已應征入伍,約占勞動力總數的五分之一。為了彌補人員短缺,他們不得不雇用了約330名女性。
《紐約時報》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烏克蘭女性正在重塑傳統上以男性為主的勞動力隊伍。專家表示,烏克蘭勞動力長期以來一直帶有蘇聯遺留下來的偏見。
“人們普遍認為女性是二等、不太靠譜的工人。”基輔經濟戰略中心執行主任赫利布·維什林斯基(Hlib
Vyshlinsky)說,烏克蘭女性長期以來一直被排除在某些工作之外,不僅是因為對體力的要求,還因為這些崗位對女性來說過於複雜,比如女性可以駕駛無軌電車,但不能駕駛火車,“充滿了刻板印象”。
俄烏戰事持續兩年半來,烏克蘭軍隊正麵臨兵力嚴重短缺的狀況。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4月2日簽署法案,將征兵年齡下限從27歲降至25歲。在新法案的支持下,烏克蘭開展了大規模動員運動,目前烏克蘭25至60歲的男子都是征兵官員在各城市征召的“適齡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擔心應征入伍是通往前線血腥塹壕戰的“單程票”,許多烏克蘭男性終日躲在家中,以躲避街上遊蕩的征兵官員。
“我擔心自己得不到足夠的訓練,然後就被調到更前線的地方,然後毫無意義地死去。”利沃夫28歲的網頁設計師米基塔說。
不過在經濟學家看來,即使女性大量湧入勞動力市場,也不足以取代所有離開的男性工人,因為流失的勞動力實在太多了。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四分之三的烏克蘭雇主經曆了勞動力短缺。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戰前,有47%的烏克蘭女性參加工作。維什林斯基說,自那時以來,約有150萬女工(約占總數的
13%)離開了烏克蘭,雖然目前烏克蘭女性的工作比例高於戰前,但太多人離開了烏克蘭,以至於難以彌補勞動力缺口。
《紐約時報》注意到,采礦業是吸納烏克蘭女性勞動力的主力。俄烏衝突爆發後,烏克蘭政府暫停了一項禁止婦女在“有害或危險”條件下從事地下工作的法律。現在,女人們經常出現在狹窄的電梯井中,前往礦井深處。
“我很驚訝。”28歲的礦工德米特羅·托巴洛夫(Dmytro
Tobalov)說,看到一名拿著鏟子的女性從事男性的工作,確實很不尋常。
托巴洛夫在頓涅茨克東部地區波克羅夫斯克的一個礦井工作。他說,他的礦工團隊中有12名男子離開,加入了軍隊,接替他們的是十名男子和兩名女子。“她們做得很好。”托巴洛夫談到這些女性時說。
幾名女性表示,她們之所以加入波克羅夫斯克礦工作,是因為這份工作提供了穩定的就業機會。
科羅塔耶娃曾是一名商店店員,她如今在礦井擔任起重機操作員。
30歲的瓦倫蒂娜·科羅塔耶娃(Valentyna Korotaeva)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曾是波克羅夫斯克的一名店員。
她說,一枚俄羅斯導彈落在商店附近,導致店主收拾行李逃走了,她因此失業。如今,她在礦井擔任起重機操作員,負責在倉庫中移動正在維修的大型金屬機器。
不過,科羅塔耶娃能幹多久,還要看前線的情況。因為這處礦井離前線僅8英裏(約12.8千米)。
“這太可怕了,”科羅塔耶娃說,“但現在我要留下來,因為這裏有學校和幼兒園。我們沒有其他地方可去。”
幾名烏克蘭女性表示,在礦井工作也是參與戰爭的一種方式,可以在男性上前線作戰的同時保持烏克蘭經濟的運轉。煤礦一直是烏克蘭東部許多城鎮的生命線,雇用了數萬人,並通過稅收為政府預算作出了巨大貢獻。
曾是兒童心理學家尤利婭·科巴(Yulia
Koba)今年6月加入波克羅夫斯克礦,從事傳送帶操作。她稱這是一項多管齊下的努力,女性在後方支持前線的男性。“他們在那裏,我們在這裏。”她說。
科巴說,起初她的加入一度引發了男同事們的質疑,有些人認為,在黑暗、塵土飛揚的礦井隧道裏,女性沒有容身之所。有人發文,“你在幹什麽?你為什麽在這裏而不是在地麵上的某個地方?”
但科巴說,隨著時間的推移,男性逐漸克服了性別刻板印象,並認識到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樣做好這份工作。她說,如果女性“能去參軍,為什麽她們不能在礦井中擔任傳統的男性職位呢”?
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地區波夫羅夫斯克市附近,婦女們在一個模擬礦井的訓練設施中。
眼下,烏克蘭戰事仍未見到結束的曙光。就在7月29日,美國宣布再向烏克蘭提供價值2億美元、包括防空和反坦克武器的新一攬子安全援助。
但男性勞動力“耗盡”的危機,烏克蘭人還得自己想辦法。
波克羅夫斯克礦打算通過一項培訓計劃,吸納更多女性成為勞動力。瑞典非營利組織“烏克蘭技能重塑(Reskilling
Ukraine)”為希望成為卡車司機的女性提供了加速培訓課程。項目協調員奧列克桑德拉·帕納西克(Oleksandra
Panasiuk)表示,今年有1000多名女性提出申請,但該組織的資金僅夠培訓350人。
在巴甫洛赫拉德礦,幾名在戰爭期間受雇的女性現在希望為自己開創一番事業,並獲得晉升。
曾經的保姆、如今的礦井傳送帶操作員亞齊娜說,她想成為一名機電技術員。“我已經考慮過了。我喜歡這裏。”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