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狠狠打臉了很多人
文章來源: 冰川思想庫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通過過硬的技術,台積電拿下客戶訂單,客戶越多,客戶給的設計越複雜,台積電獲得的鍛煉機會和經驗也水漲船高,自身技術更加進步,硬生生從代工起家,做到了世界領先。
台積電意外爆紅了一次。
最近穀歌前CEO埃裏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在斯坦福大學計算機學院會議上的演講視頻,效果炸了。
他說,看看馬斯克,看看台積電,這些公司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能夠卷員工,你必須要把員工逼得夠緊才能獲勝,台積電會讓物理學博士第一年下工廠幹活,你們能想象美國的博士生去流水線嗎?
台積電現在有多厲害呢?2022年財報全年營收為759.36億美元,同比增長33.61%,市值在6年間增長了近兩倍。2023年的營收有所下降,但也超過了693億美元。
▲埃裏克·施密特(圖/網絡)
在某條微博帖子下麵,最熱的評論是這樣調侃的。
玩笑歸玩笑。
台積電在張忠謀的帶領下一步步走到今天,成為行業領跑者,關鍵的成功因素,其實施密特也沒完全說出來。
01
中國台灣地區的企業結合了美式資本主義和日式資本主義的優點。
很多人誤以為日企就是單純卷,加班多,一堆人吭哧吭哧悶聲幹活,日本靠加班卷贏歐美。
事情沒那麽簡單。
在20世紀80年代的全球汽車爭霸賽中,日本創造了豐田精益生產模式。汽車業是工業製成品中銷售量最大、帶動就業崗位最多、技術密集程度最高的一個行業。也因此,汽車的生產工序實在太多,一旦冒出問題故障,解決起來非常複雜,還要再多一筆昂貴的開支。
豐田的辦法是,管理層要求每道工序產品庫存盡量減少到四五件,以避免質量產品被忽視隱藏,且任何員工一旦發現問題都可以暫停生產線,隻有解決後才允許繼續生產。
這樣下來,隻有高素質的工人才能勝任崗位。
上世紀,各國工人素質,日本、德國最高,美國其次,蘇聯緊隨其後,單純比拚工程師的素質,可能各國差不多,但一線技術工人,日本遙遙領先。
芯片製造的情況類似,日本的工廠有極大的優勢。
芯片、液晶、電子器件、電池的製作過程,跟機械精密度關係很大。一般來說,加強人員管理,實施標準作業流程,設置專業品控小組,及時清理現場保持車間整潔,基本上能保持及格水平。電子元器件、電池的生產通常標準為3Sigma。
差不多到達極限了,如果品質再好一點,達到
5Sigma。這時候,隻能引進更厲害的設備,調控生產車間的粉塵(潔淨度)、溫度、濕度、振動及噪聲源等等。但引進設備需要資金,普通中小企業沒法砸錢,所以他們選擇加強員工素質,員工越優秀,機械精密度越高。
在這種模式,非熟練工不可。普工上去再努力,再卷也沒用。日本芯片製造就是靠這點,積累了優勢。
德州儀器公司(TI)是最早進入日本設廠的美國芯片企業,跟索尼合資。1979年,德州儀器的CEO就吐槽過:我們很不理解一個事情,因為我們都是同樣的TI的工廠,同樣的設備、同樣的要求,但日本工廠的良率就是要好於美國的兄弟工廠。
張忠謀對這點也是讚不絕口。他在美國開廠,就吐槽過,美國工人沒有日本人那種檢查芯片需要的耐心。
台企的管理吸收了日企好的一麵,大膽下放權力,給基層員工的自主權,員工發現質量問題可以立即要求停機檢查,都是來自日本。有限度的自動化,完善的目視管理,以及早間跳早操,都是日式企業管理的遺留。
02
中國台灣地區的芯片產業跟日本一樣,精益求精。另一方麵,台企又不像日企那樣,尊卑等級那麽嚴。
日式資本主義的特點:工人素質高、終身雇傭製、飯碗穩定,但沒有靈活性,比較死板。
而且,公司講資曆講輩分,年輕人要在前輩麵前恭恭敬敬,端茶倒水。
甚至日本企業裏的等級秩序,到了極其變態的程度。很多日企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在文件上簽字蓋章的時候,隻有最大的領導可以蓋正,其他的章都要適當地傾斜,以表示尊重,表示鞠躬,越往後章就越要低頭。
我有個海外多國管理經驗的朋友評論,在日本企業下級對上級的態度是懼怕,在中國大陸則是諂媚討好,在美國則是無法無天。
中國台灣地區的企業則不像日本企業那樣有尊卑等級,日企還有個毛病,循規蹈矩,這點台企也避免了。
根據張忠謀的分析,20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在半導體等高精尖領域行業受挫,是因為社會對失敗的容錯率較低。
當時美國的弄潮兒已經在鑽研集成電路,半導體從業者意識到集成電路的應用前景遠大於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而日本依然固守DRAM市場。
美式資本主義鼓勵創新,20世紀90年代,民調機構在日美兩國詢問“在你認識的人中,創業者是否受到尊重”,隻有25%的日本人做了肯定回答,而在美國這個比例是85%。
另一個問題“你是否因為害怕失敗,所以沒有創立自己的企業”,70%的日本人回答“是”,而80%的美國人回答“不是”。
像比爾·蓋茨、喬布斯從車庫創業的故事,日本幾乎沒有。社會對失敗的容忍度很低,一旦創新失敗了,就無東山再起的可能。日本在新科技領域的鳳毛麟角的巨頭——孫正義,還是個韓裔。
張忠謀親眼目睹,日本怎麽錯失芯片發展的機會,他在 1999
年的演講中,說創新的關鍵在於“重賞成功、不在乎失敗”。日本錯失良機就是太看重失敗,半導體是個發展飛快、日新月異的行業,在“摩爾定律”下,每一年半到兩年之間,電晶體最小尺度的線寬縮小0.7倍(麵積縮小約50%),不大膽嚐試,就被定律淘汰。
03
在張忠謀帶領下,台積電在競爭激烈的高科技領域,殺出重圍。
台積電剛成立的時候,遠遠不如業界巨頭,二三十年後,它已經超越英特爾,今天,台積電的市場份額占全球芯片製造市場的50%以上。
台積電成功的最後一個秘訣在於,商業道德。
我們都知道它家以代工起步,對接采用蘋果、高通、英偉達和AMD等全球最先進計算機企業的設計,再將設計轉化為執行各種處理功能的芯片。在此過程中,台積電能接觸到很多的商業機密,這是個很大的誘惑,台積電向客戶作出了兩大承諾:絕不會自行設計競品芯片,也絕不會向客戶分享其他客戶的設計。
台積電業務發展高級副總裁張曉強曾表示:“在我們內部,為客戶A服務的員工絕不會將其信息泄露給客戶C。”
蘋果在代工方麵很“狡猾”,經常采取“雙供應商”模式,這是為了獲得充足備貨,也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議價權。
通過供應替代,來製衡供應商,這是商戰常用的手段。蘋果手機上麵的攝像頭部件,就是從各代工企業“貨比三家”下來的,做鏡頭模組的供應商在蘋果那隻能拿到10%—15%的利潤。
iPhone 6S的A9處理器,原本也是“雙供應商”模式,三星和台積電。因為三星自己也做手機,然後他們還造了新一代SoC
Exynos
8890,跟蘋果的A9處理器類似。簡單概括來說,三星跟自己的客戶有了利益衝突隱患,2016年蘋果決定給台積電獨家供應商的地位,給了充分的信任。
三星後知後覺,失掉蘋果這個大金主後,2017年5月拆分了晶圓代工業務,改組事業結構,避免與客戶形成直接競爭關係。
這也側麵說明,商業中的信任有多麽重要。
通過過硬的技術,台積電拿下客戶訂單,客戶越多,客戶給的設計越複雜,台積電獲得的鍛煉機會和經驗也水漲船高,自身技術更加進步,硬生生從代工起家,做到了世界領先。
過去很長時間裏,代工被認為是低端的、不體麵的,台積電卻用事實狠狠打臉了很多人。根據湯森路透編製的2020年度全球科技大廠前100強名單,台積電在榜單中名列第七。
中國大陸目前也在芯片領域投入力量,這次穀歌前CEO施密特意點名台積電,注意到台積電比美國產業先進,希望能引起大陸同仁的關注;也希望大陸的企業能夠看到台積電的商業道德,學習台灣地區企業的優點,而非單單學習台企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