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鄧小平卡特時代《中美科技合作協定》麵臨解體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美國前總統卡特和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在45年前達成的“中美科技協定”通常每五年展期一次,但自上一次協議於 2023 年 8 月到期後,就再也沒有展期過。雙方同意連續兩次延期六個月,第二次延期將於 8 月 27 日結束。

2011 年 7 月 25 日,香港美國商會為希拉裏-克林頓舉辦的會議上的中美兩國國旗 © 路透社

金融時報周一報道,美中日益緊張的關係有可能切斷本月晚些時候即將續簽的長達45年之久的科技協定,阻礙在關鍵領域的合作。

研究人員正試圖繞過緊張的政府間關係,其中一些人將重點放在爭議較少的可能合作領域,如氣候變化和老齡化相關疾病。

卡特和鄧小平

這項45年前由美國總統卡特和中國領導人鄧小平簽署的雙邊協定為能源、農業、民用工業技術和災害管理等領域的工作提供了支持。

美國對中國獲得半導體的限製以及華盛頓對所謂的知識產權侵犯和敏感新技術可能被用於軍事用途的擔憂引發了分歧。美國安全官員還擔心學術合作可能為中國間諜活動提供渠道。

美國國家科學、工程與醫學研究院政策與全球事務執行主任沃恩-圖雷基安(Vaughan Turekian)說:這是中美兩國相互關切的根本和核心問題。“[一項協議]......直到五年前還沒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而現在突然成為兩國關係的焦點”。

科技協議長期以來一直是中美關係的象征性支柱,也是重要務實合作的推動者。它是 1979 年美國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後簽署的首批雙邊協議之一。曾擔任美國前國務卿約翰-克裏的科技顧問的圖雷基安說,該協議提供了一個“保護傘”。

其他科學家指出,雙方過去在流感監測、汙染控製以及通過提高孕婦葉酸攝入量減少出生缺陷等領域開展了寶貴的研究合作。

象征意義

香港大學商學院教授、中國創新問題專家王彥博說:"這項協議具有巨大的象征意義。“它發出了北京和華盛頓允許學術合作的明確信息。如果協議終止,將發出不鼓勵此類合作的強烈信號"。

該協議通常每五年展期一次,但自從上一次協議於 2023 年 8 月到期後,就再也沒有展期過。

雙方同意連續兩次延期六個月,第二次延期將於 8 月 27 日結束。

許多觀察家認為,在美國共和黨唐納德-特朗普和他的民主黨對手卡馬拉-哈裏斯 11 月的總統大選即將到來之際,不可能進行長期延期。

美國兩黨在貿易和國家安全問題上都對中國采取了越來越強硬的態度。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美國正在“積極談判”該協議,以保護其參與機構和研究人員。

華盛頓並沒有“預判結果”,而且對中國國內的法律“挑戰”和軍民融合研究等政策持“現實態度”。該發言人補充說,美國以前曾利用短期延期來調整協議。

2016 年至 2018 年期間,中美曾就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附件條款進行了重新談判。但隨著中美關係的惡化,科技領域的緊張局勢也隨之加劇。

調查病毒起源

與世界衛生組織一樣,美國也批評中國政府在調查武漢肺炎病毒 “Covid-19”的起源方麵未能給予充分合作。

美中合作已經引入了一些雙方都認為有重大利益的研究領域。今年 1 月,白宮最高科學顧問表示,兩國將在人工智能安全方麵開展合作。

中西方機構的許多研究人員都表示,保持合作至關重要。Covid大流行以及細菌對重要抗生素的抗藥性增長等趨勢凸顯了雙方在采取協調行動應對新興威脅方麵的共同利益。

美國科學促進會國際事務和科學外交總監金伯利-蒙哥馬利說,年輕的研究人員已經與同行建立了聯係,“下一次危機來臨時”,這一點非常重要。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