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爾斯克之戰後是“打不服、輸不起、談不攏”狀態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目前,各方對於此役的戰略意圖、未來走勢和最終影響眾說紛紜,需要客觀地分析庫爾斯克之戰對烏克蘭危機“終局”的影響。

烏克蘭對俄庫爾斯克地區發起突襲已近半個月,俄烏雙方對於相關戰果各持己見。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稱,烏軍在庫爾斯克地區已攻占超過1250平方公裏的土地,控製92個定居點。俄國防部8月18日公布的數據則顯示,烏軍前日在庫爾斯克方向損失300多人和6輛坦克。在庫爾斯克州整個戰鬥中,烏軍已累計損失超過3460名兵力和50輛坦克。目前,各方對於此役的戰略意圖、未來走勢和最終影響眾說紛紜,需要客觀地分析庫爾斯克之戰對烏克蘭危機“終局”的影響。

第一,烏克蘭“另辟戰線”打破“俄攻烏守”的戰場形態。今年初以來,由於烏克蘭大反攻未取得預期效果,頓涅茨克前線的“俄攻烏守”就成為戰場的基本形態。從戰略意圖分析,烏嚐試在軍事上延緩俄軍在頓涅茨克方向的攻勢,在政治上迫使美歐默認援烏武器在俄境內使用的事實,打破所謂烏將成為美國大選“犧牲品”的論調,在心理上遏製烏單方麵“以領土換和平”的悲觀主義情緒,增加歐洲持續援烏的信心。無論上述多個目標最終能否全部實現,不可否認的是,烏克蘭經過精心策劃、長期準備對庫爾斯克地區實施突襲,並保持對布良斯克、別爾哥羅德等俄邊境地區的襲擾,確實一定程度上扭轉了此前相對被動的防守態勢,也表明在戰鬥意誌和外部支持的作用下,俄烏戰場短期內難以出現真正的“一邊倒”格局。

第二,各方“紅線”意識依舊存在,戰事升級的風險可控。雖然澤連斯基宣稱,突襲庫爾斯克地區導致俄所謂的“紅線”概念瓦解,但事實上,各方對於此役的定性和反應保持克製,甚至保持某種程度的默契,刻意淡化“戰火延伸至俄羅斯領土”這一突破。烏克蘭稱相關行動為“積極的防禦性策略”,俄羅斯堅持將烏越境襲擾定性為“恐怖主義活動”,美歐極力澄清“不知情、沒參與”的立場。從這點來看,各方保留模糊的解釋空間和政策靈活性,避免俄羅斯和北約爆發衝突的“紅線”意識依舊。

第三,如何維持戰略定力、克服“兩難”是取得優勢的關鍵。目前,俄烏雙方針對庫爾斯克之戰均維持戰略定力。俄並未順應烏“圍魏救趙”的思路,緊急從頓涅茨克前線調兵回防,而是以後備力量為主防止烏向俄縱深地帶推進,利用空中優勢打擊烏軍後勤補給。烏則堅持“以領土換領土”的策略,在庫爾斯克設立軍事指揮辦公室穩紮穩打。然而,守住“非親烏力量”為主、麵積有限的俄邊境地區,是否能夠彌補頓涅茨克前線丟失陣地的戰略價值,是烏克蘭必須衡量的問題。而俄堅持烏東“前線優先”的策略,可能導致奪回庫爾斯克需要經過更為漫長的纏鬥和資源調配,在政治、外交和輿論層麵的壓力也將與日俱增。因此,如何維持戰略定力動態適應戰場變化,同時解決“既要又要”的兩難困境,是俄烏雙方麵臨的一大難題。

第四,局部攻防很難改變危機“巴以化”的大方向。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是烏克蘭危機的變量之一,但並非實現和平的充分條件。即便新任總統不會按照原有的規模和方式援烏,但來自黨內、黨派間和盟友的壓力依然不會允許烏克蘭成為“棄子”。“烏克蘭失敗”還將導致跨大西洋關係對於周邊地帶的安全保障輻射能力受到嚴重質疑,歐洲將加緊謀劃“沒有美國”或“弱勢美國”的援烏預案,穩步推進國防采購本土化進程,並進一步突破法律爭議運用凍結的俄羅斯資產援助烏克蘭。

更為重要的是,截至今年5月底,近10萬平方公裏的烏克蘭領土處於俄控製之下,接近烏總領土麵積的18%。根據相關統計,俄烏雙方的戰場傷亡總數已超過60萬人,局部戰線變化很難扭轉這一基本事實。因此,烏克蘭危機在外部因素影響下存在進入政治接觸和軍事鬥爭同步的“下半場”的窗口期,但雙方“不主動讓步、不拒絕談判、不接受施壓”的基本立場難以改變,也很難在領土主權等問題上找到妥協方案,“打不服、輸不起、談不攏”的常態可能延續。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