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不到孩子了”,幼兒園轉做養老院
文章來源: 南風窗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據教育部統計數據,2023 年,全國幼兒園數量為 27.44 萬所,比上一年減少了 1.48
萬所,下跌幅度超過5%。
有媒體梳理各地《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等文件做出的統計發現,目前,在全國已披露 2023 年學前教育情況的 150
個城市裏,約有 80% 的城市在 2023 年出現了幼兒園減少的情況。少數幼兒園數量不減反增的,主要是一線、新一線或省會城市。
幼兒園作為一種社會設施,是無生命體,但它所覆蓋的孩子、父母、老師,共同構成了一組特定的生存鏈條。隨著新生兒越來越少,這些鮮活的個體,在設施增減與資源跌伏裏夾縫求存。
隨著出生率下降,幼兒園所覆蓋的孩子、家庭、老師成為了第一波受到衝擊的人/圖源:《再見我們的幼兒園》劇照
2023年底,剛生完孩子的幼師譚硯正打算回到崗位上,卻忽然被幼兒園勸離。原因是“回去已經沒有我的崗位了”,她隻能做保育員。
當時,譚硯已經在那所公立幼兒園工作五年了,辭職時,月薪也不到4000元。離職後,她隻好去考小學教資,但“小學也不知道能不能穩定”,譚硯覺得,再過兩年,缺生源的危機就該輪到小學了。
據2024年1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數據統計,2023年,我國全年出生人口90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39‰,自然增長率為—1.48‰。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23》分析,中國的出生率持續下降,而且這一趨勢預計將成為主導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的長期因素。據此預測,未來每年的出生人口數量將大約每十年減少一百萬。
2023年全年出生人口902萬人,出生率為6.39‰;死亡人口1110萬人,死亡率為7.87‰;自然增長率為-1.48‰/圖源:國家統計局網站
被這場連鎖退潮的反應篩出來的個體,被迫流向別的地方。
山東濟寧,一對開了十餘年幼兒園的夫婦決定改行。在連續兩年生源下降、入不敷出後,他們將其中一間瀕臨倒閉的幼兒園改造成了養老院,吸納當地有需要的老年客戶,設施、服務人員都就地二次利用。負責人於波從中發現了規律和出路:有匱乏的,往往就對應地有豐盈與溢出。
這不是一間幼兒園、一座城市的問題,也不是這一兩年的短期問題,因此,亟待關注與解決。
01
遇冷
2023年6月,在江蘇常州一所公辦幼兒園工作12年後,幼師馮茜接到通知,她被裁員了。
馮茜被告知的原因有二:其一,她手上僅持有小學教師資格證而非幼師資格證,“原理上”,二者不能混用。其二,她的工資在所有非編幼師裏是最高的,每個月3300元。而十多年前,馮茜拿到手的月薪大約隻有1800塊。據她知道的,時至如今,不少年輕老師還都隻能拿到手兩千出頭。
在園長辦公室裏,園長語重心長地勸慰馮茜:周邊有不少其他幼兒園都倒閉了,他們這間幼兒園也吸收了很多其他園區分散來的編製幼師。馮茜沒有編製,自然被“舍棄”,但她可以拿到“N+1”的失業賠償。
當時的馮茜還很詫異。一直以來,她在園裏獲得的榮譽和發表的論文都不少,本來還要評區骨幹。但這並非完全在意料之外,約莫自2022年開始,馮茜就明顯感受到園裏的孩子減少了。
從2022年開始,幼兒園裏的孩子似乎就開始變少了/圖源:《重啟人生》劇照
他們這所幼兒園規模不算大,多年內持續設置固定6個班,不增招。前些年,偶爾還需要園長親自去拒絕一些學生。但約莫自兩年前開始縮班,先是縮到5個,到了今年隻剩下4個班,每個班的學生也從以前的40人減少到現在的30人左右,班級仍然標配2個老師和1個保育員。2023年,馮茜還接收過不少從其他倒閉幼兒園轉學來的孩子。
教師的待遇也相應受到了生源縮減的影響。馮茜在幼兒園的最後兩年,年底考核經常卡著獎金不發,區裏給的原因也語焉不詳,最多給個“虧空”的理由。馮茜記得,以前逢年過節,園裏都會發禮物,現在“什麽也沒有了”。包括餐飲,教師餐的飯菜種類和分量,都明顯減少了。
大環境的影響具有滯後性。2016年二孩放開後,全國迎來了一波生育小高潮,新生兒達到1786萬。馮茜的女兒也是那時候出生的。與此同時,幼兒園數量開始增加。
高潮僅持續了不到一年。自2017年開始,新生兒數量就開始下降,到2022年已跌破1000萬。而從2016年到2021年間,全國的幼兒園數量從23.98萬所增加到了29.48萬所。
過去兩年內,馮茜所在區的三個主要的幼兒園,有兩個都相繼倒閉了,片區內隻剩下他們一家公立幼兒園。
去年,包括她在內,被裁走的隻有兩個老師。但馮茜聽說,今年會采取一樣的“末位淘汰”裁員政策,園長甚至直接對其他老師說:“今年沒裁到你們,但明年就不一定了”。
隨著幼兒園相繼倒閉,教師們也有可能陸續被裁員/圖源:《可愛的你》劇照
離職後,園長本來打算將馮茜介紹到其他幼兒園去,但那個幼兒園太遠了,馮茜不願意去。也有其他私立幼兒園叫馮茜過去,但她也不想去了,“生育率下降,孩子越來越少,可能也幹不長”。
甚至有認識的家長喊馮茜去他們家裏當私人老師,一個人給一萬,但馮茜不想再從事教育行業了,“現在的家長都是90後、00後比較多,他們的想法多種多樣,而且帶孩子太累了”,馮茜不想再帶小孩了。
馮茜打算休息一段時間,在家帶孩子。2200元/月的失業金,加上周末在教培機構的兼職,足夠維持現在的生活。未來,她覺得自己不會再回到幼教行業,也沒打算再去小學當老師,“再過幾年輪到小學(生源縮減)了”。
她感受得到源頭的變化。離職前,她就知道有好幾個四十歲的同事都沒生孩子,馮茜自己的弟弟妹妹也沒打算要孩子,未來十年內,低齡孩童教育機構可預見地隻會遇冷。
02
溢出
2024年來臨前,陳妍女兒在北京朝陽區就讀的一所幼兒園倒閉了。
那本來是一所雙語國際幼兒園,學費不低,4000—6000元一個學期。但自從2022年開始,國家為了降低幼兒教育的成本,收編了一批雙語幼兒園。陳妍女兒所在的幼兒園也包含在內,被匯入一種半公立性質的“普惠”幼兒園行列。學費降到了1500元,每個孩子每個月還能拿1000左右補貼。
陳妍不是北京本地戶口,之前,她想讓女兒上本地公立幼兒園,卻因為戶口問題上不了。但到了2023年,陳妍已經開始收到公立幼兒園的招生邀請。她這才發現,就連北京的公立幼兒園也開始招不滿學生了。
疫情三年,孩子幾乎沒怎麽上幼兒園。2023年底,北京又蔓延了一次較大的兒童流感,沒等到陳妍女兒回去上學,幼兒園就已經因為收支不平衡倒閉了。陳妍說,這是因為園區還維係著原來高成本的人力和設施,學費降低、生源減少以後,就經營不下去了。
幼兒園的學生變少,繼續維持原本四五千的人力和設施開始變得吃力/圖源:《可愛的你》劇照
幼兒園本沒有直接公布要倒閉的信息,家長們先是發現校門口開始出現其他幼兒園的招聘廣告,才跑去問自家老師。沒過兩天,他們就收到了以“抱歉”開頭的通知書。
陳妍不得不為女兒重新找幼兒園。最後,她重新找了一個原來幼兒園旁邊的另一個普惠幼兒園,重新交了3000塊左右學費、學雜費等費用。
“(我們讀的這種)幼兒園都是私人經營,哪怕跟政府合作,經營者也要自負盈虧。”陳妍覺得,幼兒園倒閉是情有可原的。她早已察覺到與她女兒同齡孩子的數量減少,信號滲透在各行各業,比如陳妍給女兒訂的一些兒童雜誌,也有一些開始停刊了。
2022年,浙江嘉興的媽媽瑞秋將2歲的女兒送去了一家國際幼兒園入托,當時,那家幼兒園剛建成不到一年。誰知,還沒撐過三年,今年6月,眼見女兒還差一年畢業,幼兒園卻忽然“關門大吉”了。
禍不單行,瑞秋周邊三個國際幼兒園都倒閉了。
2019年,餘馨送女兒去貴陽某公立幼兒園搖號的時候,一起參與搖號的家長有500多人。但到了2023年,她再送小兒子去同一所幼兒園的時候,搖號的隻剩下200多人。
2016年,中國正式開放二孩政策。一年後,餘馨的大女兒出生。等到女兒到了上學的年齡,餘馨發現,女兒班上大部分同學家裏都有哥哥姐姐。
據當時的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2016年,全國新出生人口達到了1867萬,比2015年增長了11%。而在新出生人口中,有45%來自兩孩家庭。
但嬰孩小高潮僅僅維持了一年,約從2017年開始,生育率就開始階段性下降。2020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育齡婦女終生平均生育孩子數已經下降到1.6個。到了2021年,全國生育率僅有31.3%。而2022年,中國人口出現近60年來的首次負增長。
2022年,中國人口出現近60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圖源:《親愛的小孩》劇照
作為最重要的學前教育機構,幼兒園成了這次縮水的一大反應單位。
貴陽另一所公立幼兒園的老師劉婭也明顯感受得到,每年開學季參與搖號的人有所下降,約自2022年開始,整個園區每年都要減少20—30個孩子。今年又比去年減少了30個。
劉婭知道自己所在片區有幾家幼兒園都關閉了,2023年入學季,她們還接收了一些從其他學校轉來的孩子。7月初,劉婭在參加一次職業培訓時,得知本省幼兒園數量一直有所遞減。
溢出的資源和計劃,也許終會麵臨不得不自救的那一天。
03
自救
2003年,於波和妻子在山東濟寧開了第一家幼兒園。二十年來,他們的幼兒園成了當地品牌,園數從1家逐漸擴張到11家,累積畢業生達到17000人。
可到了2023年,迫於經營壓力,夫妻倆的其中一家幼兒園,已經變成了“托老所”,專門為60—75歲的活力老人提供日間活動場所和服務。
在幼兒園裏開養老機構,是於波經過長期市場調研與經營情況分析後的決定。幼兒園最後的高潮在2020年左右來臨,那時,二孩政策後的第一批孩子剛好入學,9月,於波的幼兒園剛開始招生,瞬間就招滿了。通常而言,每家幼兒園每年可以招到100多個孩子。
然而,僅三年後,2023年3月,於波夫婦倆一家創辦於2014年的幼兒園,隻招到了30多個孩子。
那間幼兒園的園區麵積較大,每年房租最高達190萬。估算下來,至少需要維持330個左右孩子才可能勉強收支平衡。可在2023年,整個園區就隻剩下30多個孩子了,每年要虧損約30萬。
《可愛的你》劇照
2021年,於波成立了最後一所幼兒園。整個2022年,大部分幼兒園都經曆了長達7個月閉園休息,總收入首次跌破了1000萬。到了2023年,於波明顯感覺到,前來谘詢和報名的家長人數越來越少。曾經,有不少甚至在懷孕2—3個月時期的家長,就會交錢報名,現在,大部分家長“不到上學的時候不會交錢”,因為怕幼兒園倒閉跑路。
2024年“6·1”兒童節的活動現場,於波的幼兒園還接收了十幾個因原先幼兒園倒閉而轉過來的家庭。
危機不僅降臨在於波他們一家。據他觀察到,周邊街區的十幾所幼兒園已經陸陸續續關了三所。而在關掉一所位於老城區的幼兒園後,於波通過了解發現,整個社區裏的新生兒也“不過二十多個”,反而是老人越來越多。
跟著於波的幾乎都是十年以上工齡的老師,很難轉型到其他行業。他們也嚐試過與社區對接做外送,廚師做飯,老師親自配送。兩三個月內,虧了好幾萬。
有什麽辦法,能既留住園區現有的空間設施和教師人手?於波想到了在幼兒園裏就地開托老所,教室可以改造成活動室,生活老師可以繼續做護工和保潔,餐廳可以改造成社區食堂,反正老人和孩子對餐食的需求差不多——軟爛易入口、少鹽少油。
2024年春節前,在幼兒園裏創建的托老所正式開業,截至目前,已經吸納了100名左右會員。今年9月,如果招生情況不是很好,於波打算再將一家幼兒園變成托老所。如今,已經有不少幼兒園的園長聯係到他,想參觀和借鑒他們的轉型模式。
幼兒園轉型為托老所也成為幼兒園繼續經營下去的另一種嚐試/圖源:《可愛的你》劇照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社會工作與政策係教授、中國人口學會人口社會專業委員會主任陳友華認為,將“幼兒園”變成“養老院”,是一個合理可觀的嚐試:“未來三十年左右,我們的老年人口應該會持續上升,老齡化趨勢隻會越來越明顯,養老院必然會越來越多。”陳友華告訴《南風窗》,“現在我們麵臨的可能更多是60—69歲的‘年輕老人’,但再過二十年,真正需要照顧的高齡老人必然會越來越多。”
而長遠來看,隨著出生人口的下降,教育界必然會受到影響。“今天幼兒園關閉,明天就會預見小學、初中、高中關門,這是一個必然的現象”,陳友華認為,“教育機構會成為一個收縮的行業,雖然存在緩衝地帶,比如生源多的大班變成小班,但同時也會增加辦學成本。將來,師範專業也會逐漸受到影響,全國範圍內的教師從業者需求會麵臨減少。”
真正的駭浪,也許還在未來。可我們別無辦法,“隻能麵對它”,陳友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