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已經“達峰”?
文章來源: 紐約時報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中國的一座太陽能發電場。去年中國的太陽能板裝機量超過了美國曆史上的總和。
在過去20年的大部分時間裏,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如今它的排放曲線似乎即將從多年的急劇增長轉向平穩。
這對氣候變化有著無比重大的意義。自2006年超過美國以來,中國的排放量在全球的占比已經增長到近三分之一——即使考慮到人口差異,這也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中國政府最近公布的一係列數據以及能源分析師的報告都提供了積極的跡象,表明雖然中國的排放量可能不會大幅減少,但可能也不會繼續增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承諾到2030年實現碳達峰。
能源智庫Ember的全球洞察總監戴夫·瓊斯表示:“需要理解的重要一點是,當中國的排放量停止增長時,全球排放量很可能也會隨之停止增長。”
這種轉變的最大促成因素是中國電力生產方式的變化。簡而言之,可再生能源正在取代煤炭,後者汙染最嚴重的化石燃料。
僅去年一年,中國安裝的太陽能電池板數量就超過了美國曆史上的總和,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接入了電網。
根據全球能源監測上周的一份報告,全球近三分之二在建的大型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廠位於中國。這是美國計劃中的風能和太陽能裝機容量的八倍多。
今年5月,中國的煤炭發電占比降至53%,這是自政府數十年前開始發布能源數據以來的最低水平,其餘則幾乎全部來自非化石燃料。“這表明中國的排放可能已經達峰,”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的中國分析師貝琳達·沙佩說。
不過,一些觀察人士警告,“達峰”可能並不適合用於描述中國當前的趨勢。
“近十年來,我們一直在討論是否已經達峰,”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中國氣候中心主任李碩說。“達峰的前提是,排放量在達到峰值後會持續下降。這不是我們能夠或應該做出的假設。”
李碩表示,中國的排放量更有可能趨於平穩。他提醒說,雖然可再生能源的增長確實取代了煤炭發電,但其他因素——如中國最近的房地產危機和疫情後的經濟低迷——也導致了整體能源消耗的減少,這可能會使數據向下偏移,但隻是暫時性的。
“如果你看看中國過去20年的排放情況,你會發現有一個特別重要的來源:房地產和建築業,這兩個行業的供應鏈約占總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他說。“這正在降溫。”
他說,更可靠的跡象來自於最近的政策轉變。特別是,對新增煤炭冶煉鋼廠發放許可證的禁令可能產生深遠影響。同時,向電動汽車生產的重大推動也降低了對石油的需求。
但是,中國的排放軌跡最終將取決於可再生能源在電力結構中取代煤炭的速度。雖然煤炭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中國仍在將其作為一種電力來源進行投資。
去年,僅中國就占了全球新建燃煤電廠的三分之二。2023年,中國新的燃煤電廠建設達到了8年來的最高水平。如果中國的燃煤電廠計劃全部建成的話,將增加相當於其現有運營燃煤電廠三分之一的規模。目前,中國的煤炭消耗量約占全球的60%。
中國的部分燃煤電廠建設項目是為了在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下降時提供備用選擇。但中國也在大力投資抽水蓄能水電。抽水蓄能是一種儲存能源的方式,在電力需求較低的時候,將水抽往上遊的水庫,然後在需求激增時放水產生額外的電力。
這些係統有助於減少高峰時段對煤電的需求。
石油和天然氣在中國工業中也被用作能源。但李碩警告,盡管中國國內石化產品的產量和進口量都在增長,但在中國的排放軌跡中,決定性因素將是煤炭的減少。
未來幾個月,中國政府有望在11月於阿塞拜疆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前公布新的減排承諾。
“外交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問題上:中國是否已經達峰,”李碩說。“你可以想象,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麽提早到了這個程度可能會讓中國有更多理由去製定更具雄心的減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