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旅遊警戒調升後,民眾對出遊香港的擔憂
文章來源: BBC中文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隨著中國與香港陸續實施國安相關法令,越來越多台灣民眾擔心前往香港旅遊時的人身安全。
“刪文的時候,心情很無奈,但刪完比較安心,擔心程度從七分變三分。”年近40歲的台灣上班族陳小姐是劉德華的忠實粉絲,她幾乎每年都飛去香港見偶像。去年再度踏上已實行國安法的香港前,她做了以往不曾做的事——刪除社群貼文。
她打開Facebook賬號,一篇篇檢視,找出“可能和政治相關”的內容,思考是要設為隱藏?還是幹脆直接刪除?“整理數位足跡”的過程,耗費她一整個晚上。
她並不是唯一一個擔心自己去香港旅遊會有危險的台灣人。
6月21日北京發布“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簡稱“反台獨22條意見”)──最高刑罰是死刑。中國國台辦表示,“運用刑事司法手段懲處分裂國家犯罪分子、維護國家核心利益,是世界各國通行做法”,新措施“針對極少數涉‘獨’言行惡劣、謀‘獨’活動猖獗的頑固分子及其實施的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
台灣陸委會則稱此舉“嚴重威脅國人赴陸港澳之人身安全”,因此在6月27日調高赴中國大陸、香港、澳門的旅遊警示燈號至橙色,呼籲民眾“避免非必要旅行”。
檢視6月27日當天台灣的Google搜尋趨勢,“旅遊示警”位居第二高,累計搜尋達到5000筆以上。
雖然北京對“反台獨”的新措施並非納入香港實施的全國性法律,但足以引起台灣人對訪港安全的討論。台灣年輕世代聚集的社群媒體Threads上,也對“橙色警戒”討論熱烈:“要不要放棄已經排定的八月香港之旅?”、“我取消了,覺得還是不要冒險”。
反台獨22條與香港23條:風險提升?
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對BBC中文表示,2020年開始實施的《香港國安法》以規範香港人為主。而今年3月通過的《基本法》第23條,以及6月頒布的“反台獨22條意見”,此二法實施後:“台灣人可能因為在台灣從事一些被定義為違反台獨新規的行為,在香港被捕。”
中國國台辦6月21日召開臨時記者會,聯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及公安、司法等部門官員,共同宣布實施22條“反台獨意見”
台灣陸委會以郵件回應BBC中文的提問,指出《基本法》23條通過後,在香港境外正常行使言論自由,但被香港執法單位認定違反國安相關法律,入境香港或過境轉機,都能麵臨風險。
因此陸委會建議想去香港的民眾評估風險:“注意手機、電腦等隨身物品,是否存有可能構成相關機關搜查或沒收、甚至入罪的內容。”
陳小姐2018年去香港參加歌迷會30周年會慶
還想去香港見偶像的陳小姐選擇暫時自我消音。日前台灣熱議的國會改革法案,她雖然關心,但隻在線下和朋友討論,“不然之後去香港還要刪文,我覺得很麻煩。”
申請工作簽證被要求解釋社群貼文
“滿恐怖的,我不曉得他們居然會去查我私人臉書和IG。”詩涵(化名)向BBC中文分享自己疫情後申請香港工作簽證的經曆。
在申請工作簽的前一年,她曾在線上順利申請到香港旅遊簽證。但當她提交短期工作簽證申請時,卻收到入境處回函,要求她解釋在個人社交媒體發文的理由。
被點名的Facebook貼文是她分享《時代革命》紀錄片的預告,號召網友進戲院觀影。該貼文當時設定為公開。而她發表在私人Instagram賬號,回憶多年前在台灣參與社會運動的短文,也被入境處一字不漏地列出。
與詩涵同時申請工作簽的同事也被香港入境處點名賬號,要求解釋發文內容 。圖片經BBC處理,以遮蔽個人資料。
“我感受到他們強烈的目標就是在嚇你,告訴你說,你不要對政治有任何的幹涉跟想法。”詩涵在香港的同事建議她回複:我發文時人在台灣,對香港情勢不了解,所以被誤導,現在我知道發文內容有誤。
詩涵最後選擇不解釋,放棄到香港工作的機會。和她同時申請工作簽的同事,也被入境處點名要求解釋多年前在Facebook的發文,詩涵的同事選擇配合,最後獲得工作簽證。
對於自己被盯上,詩涵感到很困惑。她說身邊有些比她的網上發言“更激進”的朋友,申請工作簽卻沒有被查,順利前往香港工作。
香港入境處回應BBC中文郵件查詢,指出“會按照相關政策依法處理每宗申請個案,並會因應每宗申請的個別情況作出考慮。”
林宗弘分析,在國安安全部門或海關人力有限的情況下,不太可能每天查詢所有申請赴港的台灣人旅遊簽證資料。但在工作簽證的審核上,會較嚴格審核。
香港的高樓與維港景色一向深受遊客歡迎
林宗弘觀察,2014年到2019年間,台港公民社會交流熱絡,但2020年後,陸續傳出台灣學者赴港,在關口被帶到小房間,被要求交代行程細節與在港聯絡人的個案。一般公認列有台灣政府官員的“黑名單”,在2014年後,更擴及到參與國際組織的台灣人、社運人士等,範圍更大、更模糊。林宗弘認為,這是中國政權的威嚇手段,希望藉此壓製台灣人參與、討論公共事務。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係副教授陳家洛對BBC中文表示,這些被拒絕入境的個案雖然是少數,但已經足夠產生寒蟬效應。加上港府的決策“毫無透明度,令人無所適從”,民眾隻能自行想象。而且現在台港官方互動幾乎降至冰點,若台灣人入境香港遇到麻煩,“恐怕台方完全被動,束手無策”。
香港特區政府:一般旅客不會觸法
對於台灣調升對香港的旅遊警告,香港特區政府譴責台灣當局假借此行動,實則抹黑詆毀,錯誤宣稱國安相關法令實施後赴港風險增加。港府強調:“一般旅客不會從事危害我們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不會誤墮法網。”
香港警方表示,不存在對台灣護照持有者特別盤查的情況
一名在Threads上有19.5萬追蹤者的台灣旅遊博主“樂冠廷
阿樂”,發文分享今年五月底在香港地鐵站“非常突然被幾個警察跟一個便衣警察攔下來”,被搜查隨身包包並查閱證件的經曆。BBC無法獨立核實此說法的真實性。
這篇貼文三天內累積了上千則討論,不少台灣網民也分享近期去香港旅遊被臨檢的經驗。
台灣陸委會表示,從2023至2024年7月,香港、澳門辦事處接獲台灣人求助遭港澳政府留置、調查、拘捕的個案,都是涉及一般刑事如詐騙、運毒、竊盜、搶劫等案件。陸委會提醒民眾,在港澳旅遊,應隨身攜帶身分證件備查。
香港警務處回應BBC中文,表示在公共場合臨檢的法源依據是《警隊條例》,並嚴正澄清不存在針對台灣護照持有者嚴加搜查的情況。
“這種不確定性本身就是一個風險。”現居英國的香港社會政策及公共行政學者鍾劍華對BBC中文說,現在香港確實有“警權過大”的輿論聲浪,加上政府執法的標準不明,加劇民眾不安。
在銅鑼灣商場前的香港警察
香港仍是台灣出境遊熱門景點
過去20年,每年赴港旅遊或轉機的台灣人高達一兩百萬,2007年最高峰時更突破300萬人。
2019年反修例示威加上隨後而來的新冠疫情,讓香港旅遊降至冰點。疫後訪港的台灣旅客人數回升,但仍離疫情及《香港國安法》實施前有一大段差距。
台北市旅行公會理事長駱炫宏認為,訪港的台灣旅客減少主要原因是香港旅遊的食宿成本提高。他表示,業者會提醒客人前往中港澳旅遊期間,盡量不要談論政治。而如果申請台胞證或港簽沒有通過,可能是已被當局注記,那就建議不要前往試險。
世新大學觀光學係副教授陳家瑜則表示:“非常的遺憾這個產業變成雙方政府懲罰對方的武器。”她指出,各國都有“入境敏感人士名單”,也都有抽查旅客的機製,並不是隻有中港澳海關特別針對台灣人。她也觀察到,其他被台灣外交部列為橙色警戒的國家有50多國,包含台灣人旅遊熱點:土耳其、埃及、菲律賓。
香港學者陳家洛表示,會出現香港旅遊安全與否的辯論及其中是否有政治操作的猜想:“或多或少源於‘國家安全’這個概念無遠弗屆,而執法部門的行動或決定都是以‘不評論個別個案’應付,公民知情權不一定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