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回歸“傑克遜現實主義” 對中國有何影響?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上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和聯邦參議員萬斯(James Vance)被提名為共和黨總統和副總統候選人。  美聯社圖片

本欄目每周五首播新節目,之後還有幾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聽,或透過 YouTube及RFA官網收聽。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您現在收聽的是自由亞洲電台的「軍事無禁區」欄目。我是欄目主持人亓樂義。今天談特朗普和美國的傑克遜主義。

上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和聯邦參議員萬斯(James Vance)被提名為共和黨總統和副總統候選人。他們是”傑克遜主義”的信徒,也是發自本能的現實主義者。他們質疑聯合國和國際法的作用,對意識形態鬥爭漠不關心,堅信隻有靠實力才能維護和平。如果他們勝選,將改變美中戰略競爭態勢並帶來重大影響。

戰略文化深層體現

曾擔任特朗普的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Robert O'Brien)6月18日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投稿指出,特朗普非常推崇第7任總統傑克遜(Andrew Jackson)以及他的外交政策;當美國不得不采取行動時,要集中精力、強而有力,但要警惕過度擴張。特朗普堅持的不是教條,而是自己的直覺和美國的傳統原則。奧布萊恩說,如果特朗普勝選,”將會看到帶有傑克遜現實主義的回歸。”

特朗普擔任總統時,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懸掛著這位平民出身、戰爭英雄、傑克遜總統的肖像,顯見他的心誌。

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特聘研究員米德(Walter Mead),7月14日在《華爾街日報》發表專欄文章指出,特朗普與傑克遜1828年帶領的美國政治潮流一脈相承。在對外關係方麵,傑克遜主義者認為沒有必要在世界範圍內傳播民主。作為發自本能的現實主義者,他們以蔑視態度看待聯合國和國際法。如果美國沒有麵臨嚴重威脅,傑克遜主義者通常對外交事務不感興趣。

但當美國受到攻擊時,他們認為任何防禦措施都是正當的。傑克遜主義者並不後悔在二戰期間對平民目標發動攻擊,包括廣島和長崎。大多數傑克遜主義者支持以色列在加沙的戰爭,認為美國應該以同樣的力度應對恐怖主義。

一些曆史學家認為,不了解傑克遜,就無法真正了解美國。比如,美國對外政策往往根植於直覺上的現實主義,但外界經常錯估其中的脈絡,不是高估,就是低估美國采取相關措施的決心,因為外界把美國看成是一個意識形態一以貫之的國家。實情則不然,美國對外關係深受有群眾基礎傑克遜主義的影響,這種影響出自情感上的直覺,包括個人主義、勇氣等文化觀念,而非來自理論化的意識形態。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美國戰略文化深層次的體現。

美國第7任總統傑克遜的頭像。(法新社資料圖片)

強悍作風

上周萬斯被提名為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發表演說最具代表性。他指出,美國不僅是一個理念和一套原則,更是一個家園。人們不會為抽象概念而戰,但他們會為家園而戰。美國隻有在必要時,讓美國的子弟上戰場。正如消滅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IS)那樣,”當我們出拳時,我們就狠狠揍。”

萬斯出身白人底層社會,年少時在絕望中渡過,由祖母帶大。祖母過世時,家人整理遺物發現,祖母在家裏的各個角落,藏著19把裝滿子彈的手槍。一旦家人需要保護,能確保年邁虛弱的婦人,在一步之遙隨時拿起手槍。萬斯說,這就是美國精神。一個老婦人藏那麽多槍,聽起來確實瘋狂,但非常符合傑克遜主義者為保護家園而有的強悍性格。

 將近40歲的萬斯,是美國主要政黨千禧世代的副總統候選人。政治生命還很長。美中戰略競爭是一個國力消長的漫長過程,萬斯毫無疑問都將扮演重要角色。無論特朗普和萬斯今年底是否勝選,他們所代表的傑克遜主義運動都將繼續成為美國政策的一股強大力量,對中國的戰略環境來說將構成巨大挑戰和壓力。

 現在問題來了。有人也許會說,特朗普在第一任總統當選前的黨內初選期間,法國媒體就注意到他異於華府的傳統表現,形容特朗普其實就是傑克遜,特朗普並非半路殺出的一匹黑馬,在美國曆史上早有發生過類似的現象。

《印太戰略框架》

換言之,特朗普在首任總統的4年期間(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已經展現傑克遜主義的風格。但如今國際形勢大變,中國、俄羅斯和伊朗形成反美的專製軸心、俄烏戰爭還在進行、中國的軍事威脅進一步擴大,台灣的防衛空間被壓縮到24浬毗連區。特朗普以過去生意人交易性格,以及敵視聯盟的孤立作風,是否還能泡製以往做法取得實效,恐怕有問題。

 特朗普7月受訪時表示,台灣應該向美國”支付防務費用”。這和保險公司沒什麽不同。他還說,台灣的芯片製造商幾乎搶走美國100%的芯片業務。這些更加反映特朗普對外政策的交易色彩,而缺乏一套遏製中國威脅擴張的整體戰略思維。其結果將抵銷甚至侵蝕傑克遜主義所帶來的戰略決斷。

對此,奧布萊恩在文章中指出,特朗普是以新的眼光看待哪些國家和集團與美國的利益最為相關,實情並不像批評者所言,他是一個純粹的交易者或敵視聯盟的孤立主義者。在特朗普擔任總統期間,北約(NATO)和美國,以及美國與日本、以色列和阿拉伯海灣國家的軍事合作都得到加強。

2021年1月,就在特朗普總統卸任前8天,白宮提前解密2018年製定的《美國印太戰略框架》,共10頁篇幅的文件。由奧布萊恩發出聲明指出,框架的要旨,是加強美國廣泛多樣的盟友和夥伴網絡,該網絡長期以來一直支撐著印太地區的穩定與和平。框架對印太地區的形勢提出14項假設,其中一項指明,由美國主導的強大聯盟,是遏製衝突、推進實現美國核心利益的關鍵。

美中戰略競爭長期而持續

另外,有6項假設與中國有關:一、由於美中兩國政治和經濟製度的不同性質和目標,美中之間的戰略競爭將持續下去,中國將規避國際規則和秩序以獲取優勢。二、中國旨在瓦解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聯盟和夥伴關係,並利用這些被削弱的關係紐帶所帶來的機會。三、中國的經濟、外交和軍事影響力在短期內將繼續增強,並挑戰美國在印太地區實現其國家利益的能力。四、中國將采取越來越強硬的措施迫使台灣與大陸統一。五、一個強大的印度在與其他誌同道合的國家合作時,將起到製衡中國的作用。六、與中國和印度相比,俄羅斯在印太地區仍將處於邊緣地位。

可以說,拜登(Joe Biden)政府2022年公布的《印太戰略》,與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戰略框架》一脈相承,都強調聯盟的重要性,也都把中國視為頭號對手。

曾擔任美國國務院中國政策規劃的首席顧問餘茂春認為,特朗普任內4年最重大的貢獻,是把美國的戰略中心,從歐洲和中東轉到亞洲,集中對付中國,視中國威脅為美國麵臨的頭號威脅。特朗普對此毫不猶豫。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堅定不移,但更應該由歐洲盟友國家共同承擔防務。這不是孤立主義,而是美國對盟友的忠言,講出問題的症結。

餘茂春說,盡管很多人認為特朗普說話很直,但其背後都有重要的戰略考量,包括美國戰略重心轉到亞洲,讓北約成員國重新思考自己在能源、經濟、軍事方麵對外國的依賴,並重新界定自己的能力和立國根基。日本政府也調整國防戰略並提高國防經費。他預期,如果特朗普重返白宮,對中國可能采取較強的製約性手段,要求中共承諾不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

中國入侵台灣對美威脅最大

這裏還是要重提萬斯,因為他的影響力是長期的。2023年4月,他以聯邦參議員身分,在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50周年領袖高峰會上發言指出,美國麵臨的最大威脅,也最需要防止的是中國入侵台灣。他說,這對美國而言將是災難性的,它會摧毀美國整個經濟,會使美國陷入大蕭條。

萬斯還說,現在是時候了,讓美國製造業回歸本土,使美國不再依賴中國。美國要製造自己的武器,並向全世界傳達一個信息:”美國是民主的兵工廠”,除非你站出來停止對烏克蘭的關注,否則美國無法做到這一點。美國承諾提供台灣的武器並未送到,因為這些武器送往烏克蘭或其他地方。他呼籲,美國應該從烏克蘭撤軍並撤出資源。

此時的萬斯,剛進入美國政治廟堂,初出茅廬,和台灣沒有淵源,卻把台灣的安危視同美國保護的家園。他的立論基礎和對國際形勢的判斷從何而來,不得而知,但有可能是他作為”傑克遜主義”的信徒,發自本能和直覺的現實考慮。

隻要稍微略知台灣的地緣戰略價值,以及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扮演關鍵地位的人,都會有類似的直覺反應。這種本能的直覺反應,往往比戰略交易和政治承諾更加持久,而牢不可破。這也許就是北京最擔心之處。

如果特朗普重返白宮,他是否會以具體行動強化之前提出《印太戰略框架》中的設想:在衝突中拒止中國在第一島鏈內持續的海空優勢;防衛包括台灣在內的第一島鏈國家;以及美國主導第一島鏈外的軍事安全領域,威懾並擊敗中國在各種衝突中的行動。或是他重新製定並執行比《印太戰略框架》更加完備的計劃,這些都將是檢驗特朗普政府對維護印太地區穩定與繁榮的關鍵指標。

聽眾朋友們,您現在收聽的是自由亞洲電台的「軍事無禁區」欄目。我是欄目主持人亓樂義。謝謝大家收聽。下次再會。

撰稿人/亓樂義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