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本碩 牛津碩士 NTU博士 新加坡送外賣 月薪3千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清華學士、北大碩士、南洋理工博士、牛津大學碩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

閃閃發光的學曆,如今他卻在新加坡送外賣。

每天工作11-12個小時,有單的時候為了多賺點風雨不停工,單少的時候就隻能在餐廳門口一坐一個小時。

圖片來自“丁遠昭愛留學”公眾號

近期這名叫丁遠昭的博士,將自己從天之驕子到普通外賣員的生活在網絡曝光後,引發無數網友的共鳴:

新加坡找工作真的太難了!

而且怎麽感覺越來越難了!?

名校博士後,他在小紅點送外賣

1985年出生的丁遠昭今年快40了。

在中國,他絕對算得上是天之驕子的那一類型,在所有都在說著“不上清華北大難道是我不想嗎???”的時候,他高考直接進入了清華大學,專業方向為化學工程與工業生物工程。

畢業後,碩士又進入了北京大學,專業為能源與資源工程。

一舉將清華北大兩所中國頂尖學府學曆收入囊中後,他又來到新加坡,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讀生物學博士。

技多不壓身,2018年繼續來到英國牛津大學就讀生物多樣性碩士。

畢業後來到新加坡國立大學成為博士後研究生。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高考進清北,人生海闊任鳥飛。

如果按照這樣的人生劇本走下去,他應該在某個擁有雄厚研發實力的研究所做著高大上的研究員工作,或是在某所名校學府做著導師教授之類的學位。

但2024年,丁遠昭卻做起了新加坡本地的熊貓快餐全職外賣騎手,“一周七天,沒有其他收入。”

“一天得幹11-12個小時,”,因為接單越多獎金越多,所以:“越跑越像打了雞血,完全停不下來”。

圖片來自“丁遠昭愛留學”公眾號

在旁人看起來,是一個天之驕子的隕落從研究員變成外賣員,人生巔峰跌入穀底,但對於丁遠昭來說,對如今的小日子十分自豪。

“平均每天賺50-100新是有保障的,每周可以賺700新元左右。”

他還曬出了自己的收入流水:

“周日一天總共賺了254新元,約合1351人民幣。知道為啥(我)那麽賣力了吧?”

圖片來自“丁遠昭愛留學”公眾號

高學曆在新加坡找不到工作?

並非個例!

讀碩士沒用,我拚不過本科生

Michael 是中央財經大學本科生,來到新加坡國立大學攻讀金融學相關碩士學位。

離開中國飛往新加坡之前,他曾經對留在新加坡信心滿滿,但開學不久當他接觸到比自己更早來新加坡的學長學姐後,卻發現現實相當骨感。

“在新加坡本地,本科生反而更吃香。想要靠讀個研究生就留在當地的想法,真的好幼稚!”

“因為本地大學的本科水平其實已經很高了,完全能滿足新加坡當地用工的人才需求。”

“別人花四年時間適應新加坡的社會,很容易融入新加坡本土公司,而我們這種隻讀了一兩年的碩士,反而拚不過那些本科生。”

畢業之後Michael在新加坡剛找了半年工作,心態就徹底崩掉了。

“有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覺,當時整個人都非常焦慮!很多公司給的offer連4500新幣一個月都達不到,但申請EP的門檻都到5600新幣了。”

“我國內C9大學出來的,又在新加坡讀了新加坡國立大學這樣的好學校,結果在新加坡連EP都申請不下來,完全接受不了!”

後來Michael 還是選擇了回國,在上海一家投行找到了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對於回到中國這個決定,有遺憾卻也並不後悔。

“或許當時我願意低頭接受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奮鬥幾年也可以在新加坡紮根留下來。但並不後悔,畢竟現在的工作待遇非常好,讀書還是很值得的!”

“唯一遺憾的就是,麵對人生挫折明明可以忍一忍、拚一拚的,但我選擇了退縮和逃跑。”

其實Michael並不是個例,很多在新加坡留下來的人從事的並不是之前的本科的專業:

學會計的後來成為了華文老師、學理工的改行做了自媒體人、學藝術的自修了視頻剪輯……

圖源:油管博主Bonie L

為了留在熱帶的小紅點,他們將自己揉扁搓圓,捏成了新加坡需要的形狀。

靠會這個,我打敗了其他人

Carol畢業於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如今在本地的一家廣告公司任職。

“毫不誇張的說,我的同學裏99%都無法留在本地隻能回國發展或者繼續去國外深造,但我卻留下來了。”

“隻因為我說了一口流利的Singlish!”

Carol告訴椰子,藝術類的專業在新加坡其實很難找工作,而且這部分公司的業務並不完全和藝術專業性掛鉤,反而更需要理解本地用戶的需求!

“我剛來新加坡的時候就好喜歡當地文化!很多中國來的同學都覺得Singlish太low了,但我覺得完全不會啊!”、

“本地人的lah~leh~語氣詞很親切,還有他們說話時候的那個口吻強調,有點嗲嗲的還很戲劇性很特別。”

因為讀書的時候就完全認同新加坡文化,和土生土長的本地學生交往很多很密切,麵試的時候一口Singlish和麵試官聊得十分投緣,很快Carol就接到了Offer留在了新加坡。

“其實新加坡人對國家自豪感很強的,你越真心喜歡他們的文化,他們越容易接納你。”

普通人別來,拚不過馬來西亞人

在YouTube頻道擁有5k訂閱者的劉姐,近期在視頻裏勸退想要來新加坡打工的45+人群。

“如果是年齡在40歲以上的這些,我是真的建議你們可以考慮去其他國家看看。”

劉姐其實說出了疫情後新加坡打工市場的一個很大的趨勢:

隨著新加坡匯率升高,一新幣可兌換3.5馬幣,越來越多的馬來西亞人願意來新加坡打工賺錢。

相對於中國來說,這些馬來西亞華人更了解新加坡的文化,而“他們的英語、馬來語和華語都非常好,是我們(中國人)最大的競爭對手!”

“消費越來越高,曾經一個床位200新幣左右都有,但現在起碼要400新幣,更別說單間了。”

“40歲以上隻能找普通的工作,除了住和吃,根本沒有多少錢能省下來。一個月頂多6-7k人民幣。”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一水相隔,有不少打工者選擇當“越堤族”,每日穿越柔佛海峽來到新加坡打工,結束一天的工作再返回新山居住,這樣可以節省一大筆生活成本。

(浩浩蕩蕩往返於新加坡和新山之間的馬來西亞越堤族大軍)

但對於遠赴新加坡的中國人來說,在這裏吃穿住行的花費卻避無可避,隻能看著不斷攀升的生活成本,吞噬掉辛辛苦苦賺取的工資。

椰子其實非常敬佩文首提到的那位送外賣的博士生,在評論區有人說:

“越是有能力的人越不在乎麵子,也不在乎眼前的難關……他們可以做體力勞動,也可以做腦力勞動,可大可小,人生的經曆而已。”

而丁遠昭的回答,似乎更符合在新加坡留下的芸芸眾生的心態:

“幹活賺錢,討生活而已。”

新加坡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如果你願意為他改變,放下曾經的閃光學曆、對專業的執著、對麵子的維護、對身份地位的執念,對文化的固定思維——小紅點會容納並接受你。

而越是權衡著“值得or不值得?”,彷徨著、無法下定決心,這個國家離他們越遙遠。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