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海口一網友發視頻稱自己母親執意要參加一個老年旅遊團,40元遊桂林4天3夜還包吃包住,自己勸誡卻被說“不正常”,引發關注。
對此,桂林相關部門發布通報稱,根據目前掌握的證據,地接社桂林美好國際旅遊有限公司涉嫌組織不合理低價遊,地接社導遊李某、黃某涉嫌向旅遊者虛假宣傳兜售物品,相關行為涉嫌違法,相關部門已立案調查並對涉事購物場所負責人進行了約談,後續將根據調查結果依法嚴肅處理。
不合理低價遊,是一個老生常談的現象了,堪稱文旅市場中的牛皮癬。該案件中,旅行社方麵承諾的“40元4天3晚遊桂林”,可謂“一眼假”。但正如網友無法成功勸退自己的母親一樣,現實中還是有不少老人因貪圖便宜,或是被旅行社“洗腦”,很難真正識別並抵製這樣的低價誘惑。
也因此,要讓不合理低價遊無路可走,不能隻依賴於消費者的清醒,針對性的市場治理不可或缺。此事中,桂林相關部門及時對相關旅行社、導遊和商家進行查處,履行了監管責任,也維護了桂林旅遊市場的形象。
不過,通報中的一個細節值得注意,那就是桂林相關部門強調,視頻中提及的旅遊團組團社為海南佰駿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應按屬地管轄原則,由海南省旅遊行政主管部門依法查處。這種處理機製的厘清,一方麵反映出,對不合理低價遊的打擊,需要監管部門加強協調;另一方麵,也利於消費者認清旅行社的操作套路,增強甄別能力。
近些年,盡管不合理低價遊在輿論層麵已處於“人人喊打”的境地,但實際上,很多人對背後的運作邏輯並不是很清楚。從公開信息看,不合理低價遊背後是一連串的利益鏈,也存在多個責任主體。一般來說,參團遊多由組團旅行社收取客人團費,然後再支付一定費用委托旅遊目的地的地接社,提供行程安排和接待服務。
但在不合理低價遊模式中,組團社給予地接社的費用很低,甚至出現地接社還給組團社費用的情況;而地接社自然不是活雷鋒,它們的收益主要是通過強迫或變相強迫遊客消費並從中收取提成來實現。更極端的是,一些地接社還對遊客進行二次轉賣,將之“外包”給私人導遊以獲利。
在這番運作下,遊客已不是消費者,而是各旅行社、導遊、商家合謀之下“待宰的羔羊”——它在根本上扭曲了參團遊的初衷。
據此,在治理上就不能僅盯著地接社和導遊一方,組團社同樣不該置身事外。事實上,去年4月文旅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規範旅遊市場秩序的通知》中就明確提到,在地接過程中發生欺騙強迫購物等現象的,一並查處、追究組團社責任。
目前,海口市文旅部門也已介入調查。另據媒體了解,涉事組團社海南佰駿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一個月前剛被吊銷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原因係“接受委托的旅行社接待不支付接待和服務費用的旅遊團隊”,也就是“零地接費”。剛被吊銷經營許可證,又被曝出涉嫌違法的業務操作,何以記吃不記打?也值得深究。
治理不合理低價遊是一個係統工程,無論是組團社,還是地接社,都該無死角監管。既要及時製止前者推銷不合理低價遊產品,也要對後者的業務承接有源頭監測。各地文旅部門要加強跨區域的旅行團信息互通和監管對接,有效壓縮不合理低價遊落地的空間。
當前進入暑期旅遊高峰,對不合理低價遊等市場亂象更應強化全鏈條監管,真正對違背誠信、損害遊客權益、破壞市場秩序等行為露頭就打。消費者同樣要擦亮眼睛,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真的不能對“極致低價”心存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