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國技術正在支持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北約發出了迄今為止最強烈的指責,中俄的緊密聯係再次受到華盛頓及其盟友們的譴責。
正在華盛頓舉行峰會的北約國家領導人宣布,中國政府“為歐洲近期曆史上最大的戰爭賦能”的做法不麵臨惡果“是不可能的”。
美國和歐洲的官員、情報部門和安全專家表示,盡管西方國家不斷擴大禁令和限製,但中國的半導體、機床和其他零部件已成為俄羅斯軍工行業必不可少的東西,幫助莫斯科繼續維持無休止的戰爭。
但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已多次表示,兩國的牢固關係是抵抗美國主導地位的保障。習近平不太可能輕易屈服於北約的要求。
北約對中國說了什麽?北約在敦促中國停止向俄羅斯出口關鍵技術的同時,也將中國描述為西方各國的係統性威脅,這可能隻會加強習近平把普京作為合作夥伴的承諾。“如果我是習近平,我肯定不會受這份聲明的引誘,拋棄普京,”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俄關係教授謝爾蓋·拉琴科說。https://t.co/qVVRT3CnO4
— 紐約時報中文網 (@nytchinese) July 12, 2024
北約周三發布了迄今為止對中國最強烈的譴責,暗示其32個成員國的政府將加強針對中國的行動,除非中國政府限製向俄羅斯出口軍民兩用零部件和技術。
“北約公開指責中國,稱北京正在大力支持俄羅斯的國防工業基地,這是非常罕見的做法,”政府資助的台灣研究機構國防與安全研究院的中俄問題專家劉蕭翔說。“顯然,美國已說服了一些懷疑論者,他們以前不認為中國是俄烏戰爭的關鍵參與者。”
近年來,北約越來越毫不保留地對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發表看法,尤其是在普京2022年初對烏克蘭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後,它對中俄貿易關係和技術出口的看法。
北約領導人稱中國政府是俄烏戰爭的“決定性推手”。他們還對中國的行為進行了廣泛批評,比如中國的網絡間諜和虛假信息行動,稱這些行動“對歐洲-大西洋安全構成係統性挑戰”。
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有多密切?
習近平和普京視彼此為誌同道合的領導人,在對抗美國及其盟友的壓力和圍堵方麵有著共同的根本利益。自從2012年上任以來,習近平已與普京舉行了40多次會晤,最近一次是在一周多前。
2022年初,就在普京入侵烏克蘭的幾周前,這兩名領導人說中俄夥伴關係“無止境”。中國政府拒絕譴責入侵,甚至不願稱其為入侵。
但隨著中國政府尋求提振經濟增長、希望保持與美國銀行的業務往來,中國已表明它對俄羅斯的支持有一定限度。中國公司已普遍避免向俄羅斯出口整套武器係統,那樣做可能讓它們受到西方政府的禁令和懲罰。
中國的製造商和貿易商們已經變得深諳規避之道,尤其是在向俄羅斯銷售軍民兩用技術方麵。
中國向俄羅斯提供了什麽?得到了什麽回報?
外國情報部門、調查人員和記者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中國公司已迅速擴大了技術出口,這些技術最終被用在俄羅斯的無人機、軍用飛機、導彈,及其在烏克蘭戰場上使用的其他武器中。
有時,中國公司出售的零部件,如光傳感器或微芯片,最終被用於俄羅斯武器。有時,它們將生產這些東西的基礎製造技術(如機床)賣給俄羅斯,幫助該國的武器製造商維持運轉。
分析人士認為,結果就是,中國的專業知識成為了俄羅斯維持戰爭努力的關鍵,盡管北京不向它出售組裝好的武器。拜登政府已對數十家中國公司,以及在香港等地銷售這些零部件的貿易商實施了製裁。
“有時,為俄羅斯供貨的中國公司使用可能包括十幾家公司在內的中間公司鏈,”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今年4月發布的對俄製裁評估報告中寫道。“其他情況下,(它們對)所發貨物的描述故意含糊其辭,也不報告出口貨物的數量。”
這些貿易的不透明讓人很難估計其規模,而且,俄羅斯仍在從西方公司非法購買零部件。來自基輔經濟學院以及由葉爾馬克與麥克福爾共同擔任主席的製裁俄羅斯國際工作組的一項研究稱,俄羅斯進口的可用於作戰設備的“關鍵部件”有59%源自中國。
北約國家為什麽現在批評中國?
北約發出警告似乎反映出日益增長的擔憂,他們認為,在中國專業知識的幫助下,俄羅斯軍力再度複蘇,已讓烏克蘭陷入不利局麵。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上月的一個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的幕後支持在幫助普京維持其無休止戰爭的運行。
布林肯指出,俄羅斯進口機床的約70%和進口微電子產品的約90%來自中國。“這使俄羅斯能夠維持其國防工業基地的運轉,維持戰爭機器的運轉,維持戰爭的繼續進行,”他說。
位於柏林的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的主任亞曆山大·加布耶夫表示,隨著俄羅斯軍隊學會幹擾和阻礙烏克蘭軍隊無人機和通信的新方法,中國的技術部件已變得越來越重要。
“與此同時,我認為中國也對掌握俄羅斯的創新技術、了解俄羅斯人是如何做的非常感興趣,”加布耶夫說。
中國可能如何回應北約的警告
中國一再否認來自華盛頓和其他西方政府的指控,即中俄貿易等同於支持普京的烏克蘭戰爭。
“涉華內容充滿偏見、抹黑和挑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周四說。他還警告,中歐關係將受到損害,暗示北京的政策製定者們可能特別擔心北約的警告可能預示著來自北約歐洲成員國的更多壓力。
納塔利·薩巴納澤是位於倫敦的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也是最近發表的一份研究中俄關係論文的合著者,她說,預計歐盟國家將“逐漸開始製裁中國公司,同時謹慎權衡這樣做的後果和潛在的反彈”。
她說,北約的警告在“告訴中國,那樣做是要付出代價的”。
中國公司也許會試圖通過至少暫時減少與俄羅斯的部分技術貿易來規避這些風險,台灣的專家劉蕭翔表示。但他和其他專家認為,從長遠來看,中國不太可能拋棄普京。
畢竟,北約在敦促中國停止向俄羅斯出口關鍵技術的同時,也將中國描述為西方各國的係統性威脅,這可能隻會加強習近平把普京作為合作夥伴的承諾。
“如果我是習近平,我肯定不會受這份聲明的引誘,拋棄普京,”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高級國際研究學院研究中俄關係的教授謝爾蓋·拉琴科說。“習近平完全將俄羅斯視為重要的戰略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