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重點:央地稅收分成調整與羅掘新稅源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三中全會前夕,從中方宣傳來看,三中全會的主題是技術創新、土地、財稅改革等三大議題。技術創新主要涉及政府對科技企業的政策,土地(製度)無論怎樣變動,主要涉及地方政府如何捏弄管下最值錢的土地資源;隻有財稅改革涉及甚廣,除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稅收再分配(事權與財權掛鉤),最主要是稅收的增量即稅源是什麽(什麽人交何種稅)。

三中全會推遲的真正原因

對朱鎔基的分稅製形象的說法是中央與地方分灶吃飯,由於地方稅收都是小稅種,沒法養成足以供養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的地方稅體係,土地財政也有利藪窮盡之時,中央政府不得不從自家灶台上時不時撥拉一些飯團給地方那隻灶台上的半空飯碗,央地共享稅不斷調整比例就是為此。這些年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地方財源枯竭,又欠了巨額債務,中央政府不得不伸手幫扶,三中全會推遲,主要就是為了解決這兩隻灶台的米飯分配問題。

中共黨代會推遲之事,曆史上極為罕見,因此曾引起各種猜測。其實,這種猜測到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熟悉中共經濟套路的人就應該猜出,因為該會提出2024年經濟工作重點之首是“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緊接著就是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宣布“要謀劃新一輪財稅體製改革”。財稅體製改革事涉及財政稅收兩隻錢袋,稅收管收錢,財政管花錢,涉及中央與地方的稅收分配,茲事體大,須做大量實地考察及協商,擬出的方案才有可行性。

中國政府雙管齊下,在財稅部門的專家們搜集意見並草擬方案之時,於2024年4月份,派出中央第一巡視組對財政部、國稅總局展開巡視(受理信訪時間截止到7月12日)。準備工作就緒之後,6月27日,中共中央終於向外宣布,三中全會將於7月15日召開。

現有稅收體製是中央肥地方瘦

中國稅收收入可以分為中央稅、地方稅和中央與地方共享稅。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消費稅和個人所得稅四大稅種總計占稅收收入的78%。

目前共有5項共享稅,即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和城市維護建設稅,其中增值稅是第一大稅種,目前中央與地方分成比例是5:5;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中央與地方分享比例為6:4。官媒宣稱,新一輪稅製改革的主要方向聚焦所得稅、財產稅、消費稅三大類稅種。但考慮到目前企業不景氣,個人收入減少,失業者增多,加稅無異於百上加斤,企業與個人的不滿大,政府增加的稅收有限,重點應該是消費稅。

地方稅種不少,包括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船稅、耕地占用稅、契稅、煙葉稅7種,但相對而言都是小稅種,收入貢獻度不高。這些年地方政府財政困難,一直有人提出開征對個人住房的房產稅,因為種種原因都未能開征,如今房價嚴重下降,有人因為付不起房貸而自殺,此時開征個人住房房產稅,會引發社會嚴重問題。我的判斷是,稅收比例會有調整,中央政府會吐出部分以惠地方政府,但絕對不會對分稅製作傷筋動骨的大手術。

消費稅改革的目的,增加地方稅收

調整央地稅收,也是為了減輕地方壓力。目前,房地產低迷,地方政府土地收入銳減、財政吃緊,一些城市以罰沒款收入為代表的非稅收入已經占到當地財政收入的40%以上。其結果是嚴重破壞當地的營商環境,各地城管對小商販的暴力執法引發不少惡性流血事件時有所聞。中央政府醞釀消費稅改革,目的是使地方能增加相對穩定的收入來源。

目前國內官媒提及消費稅改革,均認為這一稅收穩步下劃地方將是重點。消費稅不算是完全的中央稅,中央政府提出將消費稅下移,是改革的內容之一,另一招是消費稅“開源”。

消費稅改革的重點

全球範圍內的消費稅大致可分為普遍征收與特定征收兩種類型。美國、日本屬於前者,寬稅基和低稅負。如日本消費稅率為10%,實質是增值稅性質。美國各州情況不同,比如新澤西消費稅高,超過7%,相鄰的賓州消費稅低,鄰近賓州的新州居民常於周末開車跨州購買,省點小錢。英國、德國屬於後者,針對特殊項目(如煙、酒)等征收,一般實行從量定額計征,且稅率明顯高於中國,如英國煙草稅率高達82%。美英日德的消費稅均在消費端征收,均為價外稅。

中國的增值稅其實就是普征的消費稅,類於美國、日本。但中國隨著經濟發展,中國人的消費品種逐漸增多,又加入了特定征收的稅種。目前的《消費稅稅目稅率表》顯示,中國消費稅的稅目共15種,稅率從1%至56%不等。一是影響生態環境的消費品,如小汽車、摩托車、成品油、汽車輪胎、木製一次性筷子、鞭炮、焰火、實木地板。二是過度消費不利於健康的消費品,如煙、酒等。三是以少數高收入群體為消費主體的奢侈品類消費品,如高爾夫球及球具、遊艇、高檔手表及珠寶玉石等。官媒輿論認為,總體來說,針對高檔甚至奢侈消費品的稅目偏少,上萬元的包包鞋服、私人飛機、馬術、高檔會所娛樂休閑等未納入消費稅征收範圍。因此,這次改革主要是羅掘新稅源:

一、增加特定征收範圍。這方麵,稅收專家們認為有羅掘餘地,因為要客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奢侈品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人奢侈品消費達到10420億元,占全球奢侈品消費比重約為38%。其中,中國消費者在境內市場的奢侈品消費額為6077億元,同比增長11%;境外市場奢侈品消費額為4343億元,增長6%。

二、將娛樂休閑等服務性消費納入征收範圍。在接受媒體采訪中,好幾位都指出,目前消費稅15個稅目,隻對有形商品征稅,不涉及服務消費,而社會經濟的發展愈發呈現服務化特征,目前中國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已經超過50%。專家們認為,如果消費稅征收固守有形的商品,可能造成稅源的流失。

這兩者都是對中上階層拔毛,因為多數老百姓隻能消費日常生活用品,奢侈品消費極少,奢侈性服務消費更談不上。因此,消費稅改革後,富裕地區與貧窮省份的財政改善會很不一樣。

小結:

從目前三中全會的各種劇透來看,新一輪財稅改革主要是央地稅製再協調,從中央稅收那隻碗裏撥拉部分飯粒,再開收新稅(主要是消費稅),解決地方政府的財政饑渴。無論是中國當局,還是官媒奉承,都未拔高到“財稅體製的重大改革”這一程度。沒人將其與曆史上幾大有名的稅改相比,甚至也沒有拿來與本朝前宰相朱鎔基的分稅製相比。

有些海外評論者放言,這是中國財政稅收體製要崩潰前的最後一搏,這話顯然有誇大之嫌。如今這世界,所有國家的政府都缺銀子,大舉發債之外,向富人加征各種稅,本是西方社會民主主義國家的慣例,僅以法國為例,2013年開始對年薪超過100萬歐元的富人征收高達75%的邊際所得稅,嚇得富人紛紛避居海外。作為革命老區的法國左派意猶未足,法國激進左翼聯盟日前取得驚人選舉勝利後,誓言對富裕階層課征高達90%的所得稅率。相比之下,習近平直到近幾年,才開始打中國富豪階層的主意,而且還不是法國這種普征,是特定征收,已經算是對富人相當留情了。

更重要的是:向富人征稅,這隻是開始,如果財政饑渴不能緩解,向中產征稅這劇本還在後頭。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