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外長:規劃賴清德出訪友邦 是否過境美國評估中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台灣新任外交部長林佳龍星期三(7月10日)說,他的團隊正在規劃總統賴清德出訪友邦的行程,是否過境美國還在評估中,一旦行程確定就會循例由總統府對外宣布。

隨著賴清德的民進黨政府在5月20日就任的林佳龍,在上任後舉行的首場與台灣媒體茶敘中,針對新政府是否有規劃賴清德出訪,以及過境美國的安排一事做出上述表示。

是否過境美國仍在規劃中

“有關於總統出訪,當然,如果到友邦有時候會經過美國,所以過境我們現在在規劃中,有決定會跟大家報告,”林佳龍說,由於今年是美國選舉年,他的外交團隊“當然也會去了解說,怎麽樣能夠達到我們元首出訪的目標,但不會有一些可能引起的沒有必要的反應,但這些都還在評估、規劃與協調中。”

林佳龍還說,以往台灣總統出訪循例都是由總統府對外說明,但他坦承,“我們確實有幾個出訪行程在規劃中,現在還沒有到定案的時候。”

北京視賴清德為台獨頑固分子,自他上任後不僅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還以海警常態巡查、頒布懲治台獨頑固分子的“22條意見”新規定加大對台灣的法律戰,賴清德過境美國將引發何種反應、對台海兩岸關係可能產生何種影響都是令人關注的問題。

北京曾挖台灣邦交國懲罰蔡英文訪美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太平洋事務高級研究員格雷姆·史密斯(Graeme Smith) 星期三在美國和平研究所(USIP)關於中國與台灣在太平洋地區競爭的線上討論中答複美國之音上述提問時說,他還沒有看到賴清德將出訪的相關報道,不過“台灣官員到美國經常使情勢大幅上升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程度。”

他說,以前發生台灣邦交國被挖走的案例之一是洪都拉斯,中國就選在當時的台灣領導人蔡英文過境美國的時刻這麽做,“很清楚的是,這麽做就是為了懲罰她到美國。”

與台灣有82年外交關係的洪都拉斯在2023年3月26日宣布與台灣斷絕外交關係,時間正好是當時的蔡英文總統將出訪中美洲並過境美國紐約的幾天前。

賴清德與蔡英文有微妙不同

史密斯說,這是一個非常麻煩(tricky)的情況,北京當然正在試圖衡量這位台灣新總統,然而賴清德與蔡英文卻有“非常微妙”的區別。

“他看似一個中華民國派。他喜歡談中華民國多過台灣。他使用那個詞要比他的前任還多,而且他的確對兩岸關係的做法與他的前任有些微的不同,但你真的需要去仔細研究,幾乎是從憲政程序上去研究這些區別,因為它們是非常、非常微妙的不同。不過如果他到美國,那麽是的,你將會見到台灣海峽更多活動,那是可以確定的,”史密斯說。

在茶敘中林佳龍也被問到,麵對中共的文攻武嚇,新政府是否擔憂台灣邦交發生變化。

對中國挖台牆腳不掉以輕心

他說,中國在台灣大選後就挖走台灣邦交國瑙魯,所以外交部在新總統、副總統5月20日就職前後一直都是“戒慎恐懼”、“嚴陣以待”,情況還算平順,他從上任至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對每一個邦交國的關係進行檢視,並盤整台灣與對方的合作項目。

林佳龍說,在立法院會期結束後,他會有比較多的時間可以去拜訪邦交國,了解並落實這些已經擬定好目標和期程的合作項目,“所以就這12個邦交國來講,目前是穩定的狀態”,不過他也說,台灣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中國在外交上有非常多的施壓。”

在蔡英文政府任內擔任總統府秘書長的林佳龍提到,中國使用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以及在與其他國家的雙邊聲明中強調一中原則,都是想用法律戰去“堵死”台灣國際參與的路;此外,包括中國的海警法以及所謂的懲戒台獨22條意見等,都可能會有後續發展,所以台灣也做了非常多的因應策略,也要求駐外館處針對可能的發展進行預防和應對。

他說,就台灣與12個有外交關係的國家而言,“目前是穩定的狀態,那當然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中共在外交上有非常多的施壓”,在賴政府上任前,中國今年年初挖角瑙魯,因此賴政府正在檢視與每一個邦交國的關係,也正在積極規劃賴清德總統的出訪行程。

闡述台灣外交願景

在這場與台灣本地媒體的茶敘中,林佳龍還闡述了他對台灣的外交願景和即將推動的工作重點。

他說,現在是台灣外交“最好的時刻,也是最具挑戰的時刻”,未來台灣的外交工作將以民主自由為基礎的“價值外交”、以和平為原則的“同盟外交”,以及以繁榮為目標的“經貿外交”等三大支柱來推動總體外交。

他進一步解釋說,“價值外交”就是以民主、自由、人權和多元進步價值為基礎深化與國際的連結,這也是目前美中抗衡麵對的最基本態勢,那就是在兩套不同製度下的選擇,台灣選擇的是民主的陣營;“同盟外交”是以雙邊、多邊合作強化區域安全,要確保台灣安全就必須與理念相近國家做好區域外交,避免陷入戰爭與和平的選擇;“經貿外交”就是打造“經濟日不落國”的台灣,做好“技術深耕台灣,產線布局全球”的規劃。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