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衡水一中”,讓農村學生考進一本更難了
文章來源: 穀雨數據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近年來,集合了各地最優秀教育資源、最多尖子生的超級中學越來越強,與普通中學的差距越拉越大,甚至壟斷了相當一部分頂級學府的名額。
超級中學裏,既有人大附中、清華附中這樣集中了大城市資源、精英學生的高中,也有衡水中學、鄲城一高這些位於小城市,依靠題海戰術取勝的“高考工廠”。相似的是,它們都是輸出了最多高考優勝者的學校。
但關於超級中學的爭議持續存在,它們的學生來自哪裏?壟斷的結果是什麽?它們究竟在維護還是損害教育的公平?
01
想進好學校,先進超級中學
超級中學占據了大量頂級大學的入學名額。
不少學校並未公開清華北大錄取的具體數字,一些網傳數據顯示,2023年,人大附中、衡水中學都有三位數的人能上清華北大,人大附中甚至突破了200人,足以超過一部分省份全省的清北名額。
我們無法確證這些數據的真實性,但超級中學進入清北的概率高,是不爭的事實。2021年發表於《教育研究》的一篇研究中,把超級中學定義為清北錄取人數占比超過該省份平均值兩個標準差以上的高中。2017年,中、西部省份以及海南,省內基本上隻有一所超級中學,壟斷了30%以上的北大錄取名額。尤其是海南和寧夏,各有一所超級中學占了省內北大錄取名額的一半以上。
要想進入清北這樣的頂級學府,除了高考統招,還有類似“強基計劃”、保送、國家專項等多元錄取方式。2023年,清華、北大通過高考統招錄取的名額隻占總招收名額的42%,其餘為強基計劃、國家專項、高校專項、清華美院、保送生等等。數據證明,這些多元的錄取方式更有利於超級中學學生。
一些人認為,超級中學是幫助“小鎮做題家”實現高考夢想的途徑。這種說法並不準確。
它們並不隻是集中了本地的優秀生源和師資,也在臨近城市“掐尖”。據報道,2019年,在衡水一中招收的2667名高中生裏麵,隻有900人來自衡水。
衡水中學當年的高考狀元劉嘉森曾在采訪中說,自己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小鎮做題家”,因為是從外市來到衡中讀書,需要繳納2萬元擇校費。他來自雙薪家庭,父親是公務員,自己的很多同學,也同樣都是來自小城市的雙薪家庭。
02
超級中學越強,
清北錄取分數線就越低
隻要超級中學存在,和其他學校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導致“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馬太效應”。
根據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的研究,每年有學生考入清華北大的高中可以分為三類,按照考入清北人數的省內排名,排在前10%的是第一類,第二類則是排名中間50%的,第三類是排名後40%的。
這三類中學差異非常大,第一類高中平均每年有30.9人考入清北,第二類是5.8人,第三類隻有1.4人。總體趨勢是,第三類高中數量持續下降。
與此同時,第三類高中考入精英大學的學生數量也越來越少,不到前兩類學校的五分之一。
教育馬太效應形成的原因,無外乎尖子生外流和優秀師資外流。根據《縣鄉的孩子們》一書中呈現的調研,如湖北某個縣城中學,也是省示範高中,2004到2008年,一共有16名學生考取清華北大。由於縣中能提供的薪酬待遇有限,2010年起,這所縣中每年都有老師跳槽去其他重點高中。而2014年到2021年,中考成績排名年級前30的學生裏麵,隻有15%會留在縣中繼續就讀,其他都會去市裏讀高中。從2008年之後直到2021年,這所縣中沒有出過一個考上清北的學生。
跟很多人的直覺不同,數據顯示,超級中學會降低省內高考的整體水平。研究發現,超級中學造成的教育壟斷指數每增加一個單位,省內的普通理科一本線就會隨之下降16分。
03
更多的縣中學生,
隻能成為“小鎮錯題家”
超級中學越大,普通中學學生越難以獲得高質量的教育。特別是對於縣城、鄉鎮、農村的學生來說,連考上一本的機會都少有。
在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的報道中,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對於“超級中學”有利於農村孩子實現躍遷是一種誤解,事實恰好相反,在超級中學所在地,農村生源一本上線率呈現逐年下跌的趨勢。
從學校的層麵來看,超級中學集中在大城市。在上文提到的三類中學裏麵,第一類超級中學大多集中在直轄市、省會或者副省級城市。第二類中學多在一般地級市。相較之下,第三類,也就是考入清華北大人數最少的40%,多是在縣城。
再來看超級中學的生源,雖然吸納了附近城市的優質生源,但是極少有來自農村的學生能夠就讀超級中學。
我們很難直接獲得超級中學裏農村生源的比例,不過2021年的研究表明,到2014年,在北京大學來自超級中學的生源中,隻有2.1%是農村戶籍。相比之下,考入北京大學、畢業於一般高中的新生中,有17.6%是農村戶籍。
教育的城鄉差異一直存在,但是超級中學強化了機會的差異。
對於普通中學就讀的高中生來說,麵臨的是不平等的受教育機會,部分縣城近年來甚至出現了“零一本”的現況。
比如廣西的鳳山縣高中,2016年全縣高中畢業生“零一本”,2017年也僅有兩名學生考取一本。
根據冰點周刊的報道,考取一本的其中一位學生,也就是縣裏的文科狀元,三年來都隨打工的父母在江西上學。鳳山縣裏家庭條件不錯、或是成績比較優秀的初中生,幾乎都會去南寧、柳州,或者縣城隸屬的河池市裏讀高中。
而留在縣城讀高中的幾千名學生,“不具備選擇的條件”。研究數據表明,在高職高專,鄉鎮的學生的結構輩出率(也就是生源占比與鄉鎮人口占比的比例),達到了116%。而在985大學,鄉鎮學生的結構輩出率隻有73%。也就是說,對於鄉鎮的學生來說,他們比起城市的學生更有可能進入高職高專,更不可能考上985大學。
做題家和精英學生都是努力且幸運的。但那些也想要努力、卻被限定了天花板的“小鎮錯題家”,才是沉默的大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