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走低 外貿業者百萬美元訂單多掙20萬元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低的態勢仍在持續。

7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7.1339,調升3個基點。

而截至北京時間7月11日16時,在岸人民幣為7.2710,較年初的7.0978下滑超1700基點,跌幅約為2.4%;離岸人民幣雖盤中有所收斂,但截至16時為7.2893,較年初的7.1209,同樣跌超1600基點。

圖源:圖蟲創意

實際上,受限於國內外仍存在的較大利差,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整體較為疲軟,在岸、離岸市場均持續陰跌至今。而自2023年5月“破7”以來,人民幣已經在“7”上運行超1年之久,為2015年匯改後最長“7”上運行時間。

呈持續走低態勢的人民幣匯率,也對我國進出口商的結匯意願產生了一定影響。根據外匯管理局數據,一季度,衡量結匯意願的外匯收入結匯率為62.2%,較2023年同期小幅下降1.6個百分點,結匯需求有所減弱。

不過,當前人民幣有望迎來新一輪的強力支撐。6月底,被視為下階段貨幣政策的“風向標”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例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明確傳達出,將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政策引導利率等信號。

匯率持續走低,外貿商結匯意願弱

今年以來,人民幣承壓是有目共睹的。

年初至今,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從7.0978持續小幅走低至7.2710,下跌1732基點。離岸市場雖多有波動,但整體也呈走低態勢。年初,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尚在7.12附近徘徊,進入3月後快速波動走低,其中3月22日,更是一日內下跌527基點,刷新年內最高單日跌幅紀錄。而近期又一度突破了7.3關口。

今年以來,在岸人民幣陰跌不止(圖源:Wind截圖)

“不能說喜聞樂見,但整體仍是好事情。”對於人民幣的持續走低,義烏市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銷售總監餘寶財仍持擁抱的態度。

餘寶財告訴時代財經,他所在的吸管行業本身較為成熟,盡管今年上半年貿易訂單顯著增多,但訂單價格已“卷”出新高度,因此產品利潤較薄,而本輪人民幣匯率走低,給公司帶來了不小的意外收益。“原來100萬美金的訂單能換700萬元人民幣左右,現在我們能多換個二十多萬元。”

且5月份以後,海運價格再次飆漲,產品利潤進一步下滑,因此當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較低水平上,能讓部分外貿企業緩一緩。

從理論上講,人民幣持續走低會讓中國商品更具價格優勢,也會在短期內增加企業的利潤。今年以來,在全球貿易複雜多變的情況下,我國外貿也確實走出一條穩健的“反彈曲線”。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今年前5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7.5萬億元,同比增長6.3%。其中,出口9.95萬億元,同比增長6.1%;進口7.55萬億元,同比增長6.4%

不過,光大銀行

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卻認為,對外貿而言,人民幣貶值是把“雙刃劍”。

他在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表示,人民幣貶值對於成本在國內、市場在海外的行業企業有一定利好,有助於降低出口價格,提升競爭力。但對於“兩頭在外”的部分行業企業,或推升生產要素進口成本。而部分市場結匯意願較低,可能會驅動外匯供求缺口擴大,進一步影響匯率變動。

事實數據也證明,在人民幣貶值壓力下,對於“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支撐並不明顯。前5個月,一般貿易同比增長5.6%,我國以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同比增長16.5%,而加工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1.6%,增速落後較為明顯。

此外,人民幣的持續走低,也加劇了部分外貿企業對人民幣未來走勢的不確定性,造成其結匯意願較低,驅動貨幣供求缺口擴大,一定程度又影響到匯率變動。

圖源:圖蟲創意

而人民幣的持續走低,讓不少小商品進出口貿易的從業者取消了此前的外貿“鎖匯”。

義烏歐馳進出口公司總經理劉名洋告訴時代財經,為規避匯率急劇波動帶來的風險,一般外貿商會向銀行申請一個固定的匯率。但年初至今,在岸、離岸人民幣整體持續走低,且均已累計跌超上千基點,對於出口商來說,取消較為繁瑣的鎖匯,反而可以賺取匯率變動的利好。

“人民幣如果還會繼續走低的話,為什麽要著急結匯換回人民幣?”他說。

實際上,外匯管理局的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今年一季度,衡量結匯意願的外匯收入結匯率為62.2%,較2023年同期小幅下降1.6個百分點,結匯需求有所減弱。而當前,中美利差(10年期中美國債收益率差值)仍有200基點左右的差距,利差倒掛較為明顯,資金外流仍存在壓力。

人民幣年內有望回升

“人民幣並不弱。”在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獨立經濟學家譚雅玲看來,近期人民幣兌美元的疲軟是強勢美元下的被動走低,並非人民幣本身的弱勢。實際上,橫向對比其他貨幣能發現,人民幣的幣值是較為穩定的,對美元匯率的跌幅也是相對較小的。

周茂華也同樣認為,近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低的主要因素在於美元的強勢,市場對人民幣資產風險偏好並沒有出現明顯變化。“盡管近期美國通脹、零售、房地產等表現不及預期,顯示其經濟增長趨緩,但美國整體經濟基本麵持續強於歐洲和日本,而諸多非美發達國家的提前降息,推升了6月美元走高。”

6月初,歐洲、加拿大等一眾發達經濟體的央行率先宣布降息。而美聯儲的當月的會議紀要卻顯示,美聯儲不但不降息,反而又有可能加息。

受此影響,6月初以來,美元指數快速上行,一度突破106關口,10年期美債收益率也上行至4.43%的高位。

6月份美元指數快速上升,但近期已出現回落趨勢。(圖源:Wind截圖)

美元走強,非美貨幣普遍承壓,部分亞洲貨幣受衝擊嚴重。

7月2日,日元匯率跌破160關口,一度跌至161.75,創38年以來新低,韓元匯率也一度逼近1400關口。當前日元匯率仍徘徊在1美元兌161日元左右,其年內累計跌幅已擴大至14.8%,而韓元匯率則徘徊在1美元兌1379韓元附近,年內下跌6%左右。

人民幣匯率雖有所承壓,但在主要貨幣中表現相對堅挺,對一籃子貨幣穩中有升。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下跌近2.4%。另外,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更能反映人民幣對外匯率的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在7月5日最新一期的數據為99.76,較去年末上升2.4%。

相對走出獨立行情的人民幣,在下半年又會怎麽走?

與部分結匯意願較低的外貿商相反,譚雅玲認為,短期內人民幣有望迎來一波較為強勁的升值。

譚雅玲向時代財經分析道,上半年美股漲勢過於迅猛,第三季度存在較大回調可能,而在美國政治紛爭或將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市場對美國經濟未來較為悲觀,美元在下半年存在較大回調。“一旦回調出現,這會拉低美元的匯率,相反,人民幣兌美元將得到有效回升。”

圍繞美國大選的政治風險,已引起了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擔憂。(圖源:圖蟲創意)

經濟學人智庫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蘇月同樣認可,人民幣有望在下半年波動升值。不過蘇月強調,人民幣的升值空間可能較為有限。

蘇月分析,從當前來看,美聯儲在第三季度降息的可能較大,美聯儲降息將對亞洲貨幣產生支撐作用,也給中國政策提供了進一步寬鬆的貨幣政策空間。但年底美國大選,特別是前總統特朗普如果勝選,可能會帶來美元短期內的強勁,以及全球貿易摩擦的風險。

“因此人民幣短中期穩中有升是大概率事件,但是不得低估下行風險和波動風險。”她說。

查看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