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訪問俄羅斯,彰顯西方孤立普京策略失敗
文章來源: 紐約時報中文網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他們擁抱在一起,在樹下散步。他們喝著茶交流思想,一聊就是幾個小時。他們一起在馬廄裏撫摸著馬匹。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五年來首次訪問俄羅斯期間,俄羅斯總統普京與他相處的歡樂場景反映了一個令人警醒的現實。
盡管西方因俄羅斯2022年入侵烏克蘭而采取了孤立俄羅斯的行動,但其他國家在莫斯科問題上追求自己的利益,幫助普京支撐了俄羅斯的經濟並繼續發動戰爭。俄羅斯入侵幾年後,與美國關係密切的印度已成為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俄羅斯石油進口國。
莫迪的國事訪問突顯了這一點。周一晚間,莫迪此行的第一站是前往普京在莫斯科郊外的住所。周二,普京將俄羅斯政府的最高民事榮譽聖安德列勳章授予莫迪,對他為兩國關係做出的貢獻表示“衷心感謝”。
“兩年半以來,俄羅斯的暴行無休無止,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與莫斯科維持某種一如既往的關係,並不感到畏怯或不安,”總部位於華盛頓的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負責研究的副會長安德魯·韋斯說。“這是俄羅斯持續地緣政治影響力的一個令人痛心的注解。”
周一晚間,莫迪與普京擁抱的同時,基輔的救援人員和誌願者正在清理俄羅斯空襲烏克蘭最大兒科醫院後留下的瓦礫。在被摧毀的醫療設施外,孩子們身上還掛著靜脈注射器,有些孩子渾身是血,這些畫麵令這個在俄羅斯兩年多來的轟炸中精疲力竭的國家心如刀絞。
“在這樣的日子裏,看到世界上最大民主國家的領導人在莫斯科擁抱世界上最血腥的罪犯,讓人大失所望,也是對和平努力的一次毀滅性的打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X上寫道。
就在這次國事訪問的同時,北約國家於周二在華盛頓開會,討論繼續支持烏克蘭的問題。
西方政府未能說服印度和世界上許多其他國家的政府公開反對普京的戰爭。莫迪沒有譴責俄羅斯的入侵,而是發出了普遍性的和平呼籲,維持了印度自冷戰時期以來與莫斯科建立起來的友好關係。
這位印度領導人說,他在官邸與普京討論了烏克蘭問題,雙方一致認為有必要盡快實現和平。
周二,莫迪表示,“任何相信人性的人都會在有人死亡的時候感到痛苦,尤其是無辜兒童死亡的時候。”他的話可能是指醫院襲擊事件。“當我們感受到這樣的痛苦時,我們的心就會爆炸,昨天我有機會和你談論了這些問題。”
這次國事訪問提供了更多的證據,表明普京成功地避免了西方領導人在俄羅斯入侵後試圖強加給他的被拋棄者地位。普京一直保持著忙碌的外交日程,在兩個月內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舉行了兩次會晤,還會見了越南、匈牙利、白俄羅斯和中亞國家的領導人。
周二,印度官員表示,兩國已就加強經濟關係達成了多項協議,目標是到2030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000億美元。
俄羅斯和印度還表示,他們將加強軍事合作,包括在印度製造更多的武器零部件。他們承諾繼續發展國家支付係統,使俄羅斯能夠在美元之外進行貿易,遠離受西方製裁影響的平台。
莫迪表示,過去10年裏,他與普京見過17次麵。他邀請普京明年訪問印度。
據俄羅斯官方通訊社塔斯社報道,莫迪在莫斯科會見印度社區成員時說,“俄羅斯是印度真正的朋友。”
盡管在入侵烏克蘭之前印度進口的俄羅斯原油很少,但自那以後,印度已成為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俄羅斯石油進口國,盡管西方禁止從俄羅斯進口大部分石油,但印度還是幫助充實了克裏姆林宮的國庫。印度還頻頻將使用俄羅斯原油提煉的產品出口到受禁令限製的歐洲國家,成為利潤豐厚的中間商。
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周二告訴記者,對於印度與俄羅斯的關係,美國“非常清楚地表達了我們的擔憂”,並“私下向印度政府直接”提出了這些擔憂”——包括在過去24小時內。“我們繼續敦促印度支持在烏克蘭實現持久和公正和平的努力,”他說。
周二,莫迪表示,作為朋友,他一直告訴普京,和平是子孫後代擁有光明未來的先決條件。
“所以我們才認為戰爭不是解決辦法,”他說。“通過戰爭解決不了問題。炸彈、導彈和步槍不能確保和平。所以我們才強調對話。”
印度與莫斯科之間的友好關係由來已久。幾十年來,印度的大部分武器和軍事裝備都是由蘇聯和後來的俄羅斯提供的,盡管近年來這種依賴有所減少,部分原因是來自美國的壓力。
“這是一種經受了時間考驗的關係,在印度,無論政治傾向如何,都有一種共識,那就是與俄羅斯的關係應該得到維護,而不是被浪費,”城市學院政治學名譽教授拉詹·梅農說。
普京把入侵烏克蘭的行動說成是對抗西方侵蝕的反帝國主義鬥爭,這一信息在曾經生活在西方殖民主義統治下的部分發展中國家引起了共鳴。根據皮尤研究中心今年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隻有16%的印度受訪者對俄羅斯持負麵看法,相比之下,46%的受訪者對俄羅斯持正麵看法。
據政府官員稱,在與普京的會談中,莫迪要求俄羅斯盡早遣散被“誘騙”至軍中的印度國民。這個爭議性問題給兩國的友好關係帶來了不快。普京同意將這些印度公民除役,印度稱有35到50人屬於此類情況。
梅農預計,從長遠來看,印度將繼續深化與美國的關係,但不會以必須選邊站為代價。
“把印度剝離出來,讓它加入美國的陣營,這種事是不可能發生的,”他說。“你願意完全依賴美國或俄羅斯,還是在兩者之間找一個靈活機動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