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這款號稱對標 SpaceX 的火箭,在國內社交媒體上的熱度,可能比正牌 SpaceX 還高。
事情是這樣的,昨天下午一個畫質模糊的視頻在各個群裏和微博上傳瘋了,一隻火箭剛起飛就掉下來炸了,位置在河南,當地人站樓上都能看見。
不少官媒都第一時間發了視頻,這事還上了好幾個熱搜。
不過幸運的是,地方迅速反應,通報了沒有人受傷,但這個事故還是挺哈人的。很多網友都嚇壞了,不少網友開始問責這家火箭公司,試驗基地為啥離城區這麽近?
也有不少人幸災樂禍,嘲笑這公司學馬斯克還沒學好,不行就照抄唄?
甚至外媒的評論區裏,有人還把這事上升到中國商業航天整體,嘲諷所有中國製造。
要世超覺得,有些網友話說的雖然偏激甚至戴了有色眼鏡,但不能否認,這事整得確實抽象的。
因為通報上說的是蘇州號火箭試飛事故,但實際上,它其實不應該飛的。這本來是個拴在地麵的試驗,結果火箭太猛,試車台( 固定火箭的裝置 )沒拴住,竄出去了,於是就成 “ 意外起飛 ” 了。。。
背後最直接的原因,我們谘詢了商業航天領域的業內人士,他認為天兵科技犯了非常低級的原則性錯誤,很可能是試車台的操作上出了很大問題。
咱們也去查了查,發現去年天兵科技申請的專利( 他們這裏還有個錯別字 ),《 一種運載火箭動力係統試車用支撐結構 》裏說,他們的試車結構采用新技術方案後,極限承載力可達
600t ,已經遠超同類產品的承載能力。畢竟亞洲最大的銅川試車台才 700 噸,新一代長征十二火箭的試車台才
500 噸。
但問題是,極限承載力是 600 噸,但根據官方數據,這次 9 台 80 噸以上推力的發動機一起點火,實際推力達到
820 噸,已經遠遠超過 600 噸的限度。
按照業內老哥的說法,哪怕火箭自重能抵消幾百噸推力,這波操作還是心太大了。
拋開載重的問題,在火箭的固定上,老哥覺得他們的操作或許有些太疏忽了。理論上這種實驗除了用螺栓固定之外,還要在頂上加重量,並用鋼索拴牢,但實際上這次就隻用了底部的螺栓,頂部配重和鋼索都沒有。
網上也有傳言表示,為了趕在 7 月之前做完試車,他們抱有僥幸心理,沒來得及準備鋼索,於是就不管了。
到了實際測試中,由於這火箭本來就勁大,點火以後燃料加注還不一定均勻,所以實時推力可能就更大。如果再考慮到九台發動機共振對結構的巨大影響,卡著極限的試車台就很難不翻車了。
不少博主都說,這是航天史上第一次出這麽抽象的事。其實我們去查了查以後,發現這也不是第一次, 1952 年 6 月 6 日 Viking
8 ( 維京 8 號 ) 靜態試車時也沒拉住,飛行 55 秒於 6~8km 處墜毀。
但是,這已經是航天洪荒時期的事了,那時候第一顆人造衛星都沒發呢。
幾十年前犯過的低級錯誤又被複刻了一遍,屬實是有點丟人,但我們覺得整成這樣,可能也得怪火箭製造商天兵科技,步子太大,扯著蛋了。
倒不是咱們故意黑人家,主要這天兵科技 2019
年才成立,在一眾民營航天廠裏算生的特別晚了,但這不耽誤人家藍圖畫的很大,那必須對標 Space X ,搞可回收火箭。
前幾天接受采訪時老板康永來還表示,明年俺們最多能打 10 發。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可人家老康有這個底氣。
一方麵他自個也是科班出身,更主要的還是因為天兵科技這一路走的實在太順了。
天兵第一款產品天龍二號,去年 4 月首發就大獲成功。再加上年底幾次回收試驗的成功,讓他們在 4 年內就完成了 12 輪融資,總價值超過
40 億,公司估值超過 150 億。
自信爆棚的天兵就在對外宣傳中多次表示,要在 24 年 6 月發射新型號,也就是對標獵鷹 9 號的天龍三號。
但這個時間安排的還是太緊了,天龍二號跟三號壓根不是一個量級的玩意,一個 150 噸一個
600 噸,而且天龍二號發動機都買的是長征係列同款,可這次天龍三號是全部自研的,難度提升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所以緊趕慢趕,天兵終於在 6 月最後一天做到了靜態試車這一步,一旦成功離正式發射就不遠了。
但這次一點火才發現,它的試車台比較鬆弛,沒兜住,竄了。( 但你就說飛沒飛吧 )
不幸中的萬幸是,天兵這次的抽象火箭在升空 15 秒以後就主動關機了,沒有飛出太遠,砸在了山區。
然而這個試驗場看似在鞏義鄉下的山區礦場,實際離鞏義市區也就幾公裏。要是發動機再晚關機個幾秒鍾,恐怕就會砸到附近舉手機拍照的無辜市民,那大家可就沒心情看樂子了。
當然了,差評君在這裏還是要插一嘴。雖然許多網友都在噴試驗場離居民區太近,但這事也不能全怪人家。。。
畢竟火箭試驗場地要求交通便利,又得人煙稀少,但符合要求的地方除了酒泉這種國家修的,就隻剩下港口或者礦坑了。
礦坑附近有城鎮也很正常,比如藍箭發動機試車就在湖州美女山礦坑,靜態點火試驗則在酒泉發射場。
最後差評君覺得,雖然這次事情鬧得挺大,但對於民營航天,咱們還是得給予更多的寬容和支持,畢竟俗話說得好, “ 成功是差一點點的失敗,失敗是差一點點的成功 ” 。
咱們之所以會認可 Space X
這樣的公司,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敢用大膽、有風險的方案,快速迭代產品,而這些嚐試過程中的事故,也是少不了的。畢竟星艦也是在一次次爆炸當中進步的,對於咱們的企業,希望大家也可以多點包容。
而且有一說一,這火箭在沒有良好氣動外形,沒有任何製導係統的情況下,居然能筆直飛起來,姿態也不還錯,說明發動機和火箭結構都挺可以。9
台發動機的工作一致性也撐住了一段時間,說明技術上也還是有水平的。
可惜了,不出事兒這絕對是個好火箭,希望天兵的工程師們能早點搞好複盤,成功發射吧。
撰文:納西
編輯:江江 & 麵線糊君
美編:煥顏
圖片、資料來源:微博,知乎,維基百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