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VS特朗普 莫斯科、北京和德裏在想什麽?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當美國人選擇下一任總統時,這場角逐總是受到全世界的密切關注。

美國的外交政策和白宮的一舉一動,都對全球各地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

在喬·拜登(Joe Biden)和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本周四舉行的首場辯論中,美國在海外的影響力必是話題之一。

但這次大選的影響不僅僅在烏克蘭、以色列和加沙。

BBC的八位駐外記者向你解釋,為何拜登與特朗普之間的再次對決會在他們所在的地方掀起波瀾。

俄羅斯人將密切關注不穩定跡象

BBC俄羅斯編輯史蒂夫·羅森伯格(Steve Rosenberg)發自莫斯科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你更希望誰入主白宮?

是拜登,這個稱你為“殺手”並承諾支持烏克蘭的人嗎?

還是特朗普,這個批評美國對基輔的軍事援助,並表示會鼓勵俄羅斯對任何不符合國防開支準則的北約成員國“為所欲為”的候選人?

克裏姆林宮領導人總是熱衷於出其不意。普京曾公開表示,他其實更希望拜登能繼續留任,因為他的“可預測性”。

不過,對於這種公開支持,外界應該慎之又慎。莫斯科很可能會把一位對北約和烏克蘭持懷疑態度的美國總統候選人的當選,視為俄羅斯在地緣政治上的喘息之機。

莫斯科並非一定會得到回報。克裏姆林宮對特朗普首個總統任期感到失望。

2016年,一位俄羅斯官員向我承認,他曾用一支雪茄和一瓶香檳來慶祝特朗普的勝利。但這杯香檳已索然無味。俄羅斯當局曾期待俄美關係有所改善,但這從未實現。

誰又能保證特朗普再次當選總統不會讓莫斯科感到同樣的失望呢?

無論誰贏得白宮競選,俄羅斯當局都將密切關注美國大選後政治不穩定和兩極化的跡象,並尋找從中受益的途徑。

  最大的區別在台灣問題上

BBC駐中國記者碧嘉蘭(Laura Bicker)發自北京

兩位候選人都在展現對北京的強硬立場,並采取類似的經濟政策來對抗中國的崛起,包括對廉價的中國商品加征關稅。

但在處理中國的地區影響力問題上,他們的做法卻大相徑庭。

拜登加強了與區域國家的關係,希望通過統一戰線向日益強硬的北京發出明確信息。

但特朗普在擔任總統期間,不太關注如何成為一名政治家,而是更多地關注他所認為的“最佳交易”。他威脅說,除非首爾向華盛頓支付更多的錢,否則美國將從韓國撤軍。

兩人最大的分歧在於台灣問題。

拜登在多個場合重申,如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試圖實現台灣和中國大陸統一,拜登將保護這個自治島嶼,必要時還會動用武力。

但特朗普指責台灣削弱了美國企業,並反對美國向台灣提供援助的法案。這讓一些人質疑他是否願意在必要時向台北伸出援手。

當美國人開始投票時,中國不太可能在這場競爭中選出自己喜歡的一方。

在中國政府看來,一個不可預測的特朗普可能會削弱和分化美國在該地區的盟友關係——但他也可能發起另一場貿易戰。

中國也不會熱衷拜登再幹四年。他們認為拜登的聯盟建設有可能引發新的冷戰。

  烏克蘭將注視這場關乎其命運的投票

BBC安全事務記者戈登·科雷拉(Gordon Corera)發自基輔

也許沒有哪個國家比烏克蘭更關心這場美國大選了。

眾所周知,美國向深陷戰爭中的烏克蘭提供資金和武器等支持至關重要。很少有人相信歐洲能夠迅速或輕鬆地填補任何缺口。

但在基輔,大多數人並不像你想象的那樣關注競選的來龍去脈。

正如有人告訴我的那樣,這是因為11月仍感覺很遙遠。隨著烏克蘭城市遭到俄羅斯滑翔炸彈的襲擊、烏軍努力阻止俄軍的推進,還有更緊迫的擔憂。

他們非常清楚競選期間攸關烏克蘭的言論。就特朗普而言,這裏的分析家們知道他曾說過要結束戰爭,也曾提過要削減援助。

盡管有些人擔心他可能會迫使烏克蘭達成一項它不喜歡的停火協議,但專家們提醒說,應該關注的是某人在執政期間做了什麽,而不是他們在競選或辯論中說了什麽。

而且,考慮到國會花了很長時間才通過上一項援助方案,即便拜登獲勝也將如履薄冰。

因此,烏克蘭在這場美國大選中的利害相關性很高,但它仍然隻是一個旁觀者,而不可預知性是烏克蘭人早已學會接受的東西。

  英國麵臨更多的不確定

BBC外交事務記者詹姆斯·蘭代爾(James Landale)發自倫敦

英國的決策者告訴我,他們正帶著些許不安看待此次美國大選。

一方麵,他們對可能影響英國的潛在決定感到緊張。

如果特朗普重返白宮,這名總統是否會削弱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支持,並討好普京?

他是否會在北約問題上再次挑起與歐洲的爭端?他會引發與中國的貿易戰嗎?

如果拜登成功連任,他是否會加劇美國的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他的身體狀況還能在未來四年內勝任這個職務嗎?

在另一個層麵上,還有更廣泛的擔憂。在英國,人們擔心11月5日的選舉結果如果不被許多美國選民認為是合法的,可能會導致比2021年1月國會大廈騷亂更嚴重的政治暴力。

美國的民主危機可能會損害其全球領導地位,並鼓勵世界各地的獨裁者。

所有這些都令英國兩大政黨的政客們感到擔憂,而他們也在準備7月4日英國自己的大選。

在未來的某個時刻,他們是否必須在支持民主價值觀和與傳統盟友保持密切關係之間做出選擇?在一些重大問題上,他們又是否必須在美國和歐洲之間做出選擇?

最重要的是,在一個越來越不確定的世界裏,美國大選給英國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以色列猶太人更多地支持特朗普而非拜登

BBC駐中東記者約蘭德·內爾(Yolande Knell)

在中東地區,兩位候選人都受到密切關注,因為人們知道白宮的角逐將產生重大影響。

去年10月7日哈馬斯令人震驚的襲擊發生後,拜登總統對以色列表達了堅定支持,持續向該國提供武器,盡管他逐漸對加沙戰爭和大量巴勒斯坦平民遇害提出了更多批評。

總體而言,民調顯示,更多的以色列猶太人認為特朗普比拜登更有利於以色列。大多數人不讚成拜登處理戰爭的方式。巴勒斯坦人普遍認為拜登忽視了他們的苦難。

以色列人對特朗普正式承認耶路撒冷為該國首都,並促成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建立外交關係記憶猶新。

他支持以色列對加沙發動戰爭,但也敦促以色列盡快“結束戰爭”,認為以色列的形象正在受損。

雖然巴勒斯坦人對拜登的第二任期不抱什麽期望,但特朗普可能會讓他們的處境更糟。這位前總統承諾,如果當選,將切斷美國對巴勒斯坦人的所有援助。

從長遠來看,拜登繼續支持在國際上獲得普遍認可的“兩國方案”,盡管他還沒有給出實現這一方案的具體計劃。特朗普曾質疑建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的可行性。

傳統觀點認為,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希望看到特朗普重新掌權。不過,據說特朗普對內塔尼亞胡在2020年迅速承認拜登勝選感到不滿。

  印度:可能僅是聲調的改變

BBC駐新德裏記者薩米拉·侯賽因(Samira Hussain)

在白宮眼中,印度是一個香餑餑。美國將印度視為製衡中國的地緣政治力量。

印度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到2030年將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本月早些時候,印度舉行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民主選舉,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成功連任,開始第三任期。

盡管印度一直麵臨民主倒退和歪曲國內真實經濟狀況的批評聲,但鑒於印度的戰略重要性,這些對美國來說都不是真正的因素。

無論11月發生什麽,都不會影響印度在全球舞台上的表現。兩位候選人都是“老熟人”。

如果拜登繼續擔任總統,那麽美國預計將維持現狀,這意味著健康的貿易關係和紅毯待遇。

就在去年,莫迪對華盛頓進行了正式國事訪問,白宮為莫迪舉行了盛大的招待會,莫迪還在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講。

如果特朗普再次當選,唯一的區別可能就是聲調問題。他曾稱莫迪是一位傑出的領導人。

特朗普曾於2020年訪問印度並前往莫迪的家鄉古吉拉特邦,當時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民眾前來圍觀。

這些表明,無論政治結果如何,印度都能加以應對。

  特朗普的挑釁性言論仍令墨西哥耿耿於懷

BBC駐墨西哥記者威爾·格蘭特(Will Grant)

墨西哥人在最近舉行的總統選舉中做出了一個曆史性的選擇,選舉克勞迪婭·辛鮑姆(Claudia Sheinbaum)為該國首位女總統。

她的親密盟友、即將卸任的總統安德烈斯·曼努埃爾·洛佩斯·奧夫拉多爾(Andres Manuel Lopez Obrador)在特朗普任內與其建立了意想不到的夥伴關係。

雖然墨西哥與拜登的關係有時很緊張,但美國和墨西哥一直在移民和跨境貿易等關鍵領域有一致點。

一旦上台,辛鮑姆將需要表明她不僅是上屆政府的延伸,還有什麽比通過改善與華盛頓的關係來實現這一點呢?

因此,無論拜登和特朗普誰能開始第二任期,辛鮑姆在與之合作時可能會嚐試在語氣和方式上與前任有所不同,即使不是實質性的。

辛鮑姆在競選時接受BBC采訪時表示,她對兩人中的任何一人入主白宮的前景都不感到畏懼。她對我說:“我會為墨西哥人而戰。”

然而,墨西哥人卻對特朗普的總統任期沒有好感。2016年,特朗普在登上聲名狼藉的黃金電梯開始競選活動時,對墨西哥移民的稱呼是“毒販、罪犯、強奸犯”。單是這些挑釁性言辭,就足以讓這裏的許多人耿耿於懷。

  加拿大數十億美元貿易受到影響

BBC記者傑西卡·墨菲(Jessica Murphy)發自多倫多

美國的北方鄰國加拿大對特朗普再次擔任總統有些擔憂。

特朗普在加拿大從未像在美國部分民眾中那樣受歡迎。今年早些時候的一項民調顯示,大多數人擔心美國的民主將無法在特朗普的下一個四年任期中幸存下來。

盡管特朗普擔任總統期間給雙邊關係帶來了壓力,但加拿大還是取得了一些勝利,特別是成功地重新談判了北美貿易協定。

隨著11月美國大選的臨近,加拿大政界和商界已經在為更多的貿易動蕩做準備。

美加兩國的聯係有多緊密,尤其是在經濟上,怎麽強調都不為過。去年每天約有36億加元(26億美元;21億英鎊)的貿易跨越邊境。

因此,貿易協定麵臨的正式審查,以及特朗普在競選活動中提出的對全球進口商品征收關稅的想法都引起了人們的關切。

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Justin Trudeau)發起了一個“加拿大團隊”項目,派遣政治人士、特使和商界領袖前往美國各地,私下和公開地宣傳加拿大的價值。

在特朗普首次擔任總統期間,類似的行動被證明取得了成功。

特魯多表示,加拿大將“準備好應對任何拋給我們的問題”。

LISP 發表評論於
中共希望拜登或者民主黨連任

俄烏繼續打,美國無奈隻能暫時對中國網開一麵
侃就侃一侃吧 發表評論於
磚家說普京希望川普贏,因為川普通俄,而且有穿越到前蘇聯去當間諜的超能力。

川黑於是說是的,川普是俄羅斯的的間諜,是普京的小弟。

LOL,一個美國前總統,很可能是美國下一任總統,億萬富豪,給一個經濟體量還沒有廣東省的的衰敗帝國的總統當小弟。一眾川黑,來解釋一下這邏輯是怎麽在你們的頭腦裏自洽的。

fengqingyun 發表評論於
看到非法移民哀嚎很開心
fengqingyun 發表評論於
非法移民好能胡扯
通俄這個事兒調查了好多年是假的
倒是當時俄國陷害亨特的筆記本是真的哦
alextelltale 發表評論於
都來不及想,捂著嘴,笑的樂開花。
競選 發表評論於
川普上台,美國就完了:俄羅斯贏得俄烏戰爭後,俄羅斯將全民瘋狂,朝鮮等俄羅斯的小兄弟更加有恃無恐。這兩股瘋狂勢力的結合將更加助長俄羅斯的侵略野心:奪取阿拉斯加。

美國花700萬美元買下阿拉斯加,但是美國扣留俄羅斯資產何止700萬美元?更不要說美國為烏克蘭提供武器後給俄羅斯造成的損失遠遠超過700萬美元,因此,俄羅斯完全有理由收回阿拉斯加。不服,就是核大戰!

鎮住美國後,俄羅斯再以切香腸的方式逐個征服歐洲各國。
van1 發表評論於
普京是最大贏家。普京就等大選川普上台,到時普京川普金三習胖四強聯手瓜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