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馬來西亞申請加入,"金磚"成員的雄心和算盤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在中國的官方發言中,經常對金磚“大家庭”讚譽有加,尤其是對比西方國家經營的“小圈子”。

上周,馬來西亞和泰國正式申請加入金磚集團(BRICS)。6月18日,馬來西亞首相安華(安瓦爾·易卜拉欣,Anwar Ibrahim)向媒體表示,該國已向巴西總統盧拉表明有意加入,並將根據程序提出申請;6月20日,泰國外交部發言人也表示,該國已在本月的金磚國家部長級會議上提交申請書,希望今年10月的金磚領導人會議上正式通過。

該集團成立於2009年,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開展第一次峰會,“金磚”(BRIC)為組織正式成立的縮寫,第二年在中國促成下,南非加入,“金磚五國”(BRICS)進一步成型。

2022年,依然處於嚴格疫情防控之中的中國,擔任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在線上峰會中,中國提出來希望金磚機製擴員,該議題正式進入議程;到2023年,南非約翰內斯堡峰會上,金磚國家領導人共同決定邀請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亞、伊朗、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六國加入金磚合作機製,並於2024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但在正式生效前,去年12月29日,阿根廷新任右翼總統米萊(Javier Milei)宣布已致函金磚集團國家領導人,該國將不會成為金磚的新成員,成為擴容後的新金磚集團第一次受挫。

另據塔斯社6月25日報道,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 Sergei Lavrov )與白俄羅斯議長科恰諾娃(Natalia Kochanova)會晤時說,“(金磚集團)十個會員國以壓倒性多數決定暫停接納新成員”,以更好融合剛加入的五個新成員。

拉夫羅夫還表示,金磚集團準備對各夥伴國家進行分類,一國在獲得正式成員資格之前,可先成為“夥伴國”。目前加上最近提交申請的泰國和馬來西亞,目前有超過30個國家申請加入金磚集團。

新金磚到了東南亞

為何馬來西亞和泰國希望加入金磚集團?

馬來西亞申請加入金磚,“可能會讓一些人感到意外,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實際上對全球大多數人來說,這樣的做法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馬來西亞諾丁漢大學政治、曆史和國際關係學院助理教授羅克尼法德(Julia Roknifard)在當地媒體FMT撰文表示,馬來西亞感受到製裁、獨立的壓力,所以要保證自己有足夠多的選項。

她舉例稱,馬來西亞首相安華在巴勒斯坦人權問題上大聲疾呼,招致了事實上的製裁威脅。

羅克尼法德認為,對於馬來西亞來說,金磚集團意味著即使它被切斷與整個西方金融體係的聯係,它依然能進入世界上最大製造基地中國、潛在的世界上最大消費市場印度以及最大的大宗商品和能源供應國俄羅斯。

上一屆五個金磚集團的新成員中,伊朗可能與馬來西亞持相同觀點,甚至感受更深。

2018年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伊朗重新陷入經濟金融製裁和外交孤立的深坑之中,這對伊朗的貿易、民生以及經濟潛力都產生巨大負麵影響。如何在西方體係之外尋找生存空間,成為伊朗近年來的目標,其舉措包括與中國簽訂25年超長合作協議,以及俄烏戰爭開始後與俄羅斯的深入武器合作。

香港大學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學者副教授韓恩澤向BBC中文表示,對泰國和馬來西亞來說,與現有的金磚國家開展合作有利於他們的利益,更多地參與不同的國際集團可以為他們提供不同的機會,並在談判桌上擁有發言權。

泰國采取了“兩邊下注”的策略——申請加入金磚的同時,也表達意願希望加入經合組織(OECD),該組織由美國、加拿大發起,包含38個國家,大部分為美歐發達國家。

美國智庫昆西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全球南方項目主任希多雷(Sarang Shidore)撰文指出,大多數全球南方國家都在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發展關係的同時,尋求在日益多極化的全球秩序中分散發展的風險;因此,與中國、俄羅斯主導成立的多邊機製建立“基於特定發展議題的聯盟”,不僅符合這些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與安全利益,更能增強其在與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打交道時的議價能力。

金磚國家會成為新世界秩序的重心嗎?

金磚的未來

韓恩澤認為,金磚國家將成為一個重要的國際機構,強調並促進全球南方國家的某些共同利益,這使其有別於七國集團或二十國集團。

作為金磚擴容的積極倡導者,北京急切地希望接納更多來自全球南方的國家。過去幾年,尤其是拜登上台後,美國對西方盟友的拉攏正促使中國通過金磚集團做出反應。

中國積極參加的各個國際組織中,上海合作組織過於局限在中亞,G20中歐美國家唱主角,而在中國的官方發言中,經常對金磚這個“大家庭”讚譽有加,尤其是對比西方國家經營的“小圈子”。

相比之下,金磚集團似乎並不是圍繞著中國構建的“小圈子”——擴容後,其成員在經濟、文化、政治等各個方麵差別巨大,比如,人均GDP最高的阿聯酋是最低的埃塞俄比亞的50倍;巴西、印度、南非實行民主選舉,中國、俄羅斯則被認為是威權體製;安全關係上,印度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盟友,中俄則跟西方關係緊張,巴西和南非試圖在東西方之間居中協調。

在擴容後的記者會上,中方官員甚至強調,“金磚機製不是拉幫結派,拉一派去跟另外一個集團搞對抗——這恰恰是金磚機製所反對的。”

新開發銀行由金磚五國倡議建立,總部在上海,目的是方便金磚國家間的相互結算和貸款業務,從而減少對美元和歐元的依賴,有效保障成員國間的資金流通和貿易往來。

新貨幣:R5?

一個更具潛力的合作背景是,金磚國家對美元的共同擔憂。

非營利外交政策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的一份報告稱,多年來,金磚國家的決策者們一直對美元主導地位給新興市場帶來的宏觀經濟影響表示擔憂,比如南非央行行長去年4月警告,這種態勢意味著新興市場“麵臨著長期更容易出現貨幣貶值和通脹上升的嚴重風險”。印度央行的一篇論文認為,美元的全球角色存在“內在缺陷”,即美國經濟的疲軟會導致“混亂”和美國以外地區的過度損失。

這些觀點值得注意,因為三個金磚國家——阿根廷(已退出)、埃及和埃塞俄比亞——正麵臨著嚴重的美元短缺和高通脹。

在此情況下,R5項目出現在金磚集團的議程之上,即創立一種國際貨幣的可能性。巧合的是,五個金磚創始國的貨幣都是以R字母開頭——人民幣(RMB)、巴西雷亞爾(Real)、南非蘭特(Rand)、俄羅斯盧布(Rouble)、印度比索(Rupee)。甚至新成員中,沙特裏亞爾(Riyal)和伊朗裏亞爾(Rial),以及潛在成員馬來西亞林吉特(Ringgit)也是如此。

新開發銀行前副行長保羅·諾蓋拉·巴蒂斯塔(Paulo Nogueira Batista Jr.)撰文提出他認為可行的方案——將五國聯盟貨幣作為用於為合同和國際交易定價的會計單位,比較容易,關鍵是要確定各國貨幣在五國貨幣籃子中的相對權重,比如可以按照五國經濟權重: 人民幣占 40%,印度盧比占 25%,俄羅斯盧布和巴西雷亞爾占 15%,南非蘭特占 5%。然後,這個五國貨幣籃子最初可以與特別提款權籃子掛鉤,五國貨幣的匯率波動也將反映貨幣籃子的波動。

巴蒂斯塔表示,R5貨幣要發揮這一作用,不一定要以實物形式發行,可以是數字形式。而且,也沒有必要用R5取代金磚五國經濟體的國家貨幣,一開始R5可用於金磚國家中央銀行之間的交易,發揮儲蓄和儲備貨幣的作用。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中國從來沒有要求其他國家選邊站,更沒有要求其他國家"反美,反民主",而是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大家覺得有利可圖,多一個美元之外的選擇何樂而不為? 一帶一路,如果美國要加入,中國當然歡迎,中國完全是開放的心態。而反觀美國卻是不斷要求盟友選邊,搞什麽去風險,脫鉤,小院高牆,友岸外包,甚至威脅製裁。這兩相比較,高下立判。

winwin321 發表評論於 2024-06-27 07:10:28中國如果不給利益的話,一般國家是不會加入金磚國家的,即使給利益也不能要求成員國反美,更不能要求反民主,這些要求在正常國家看來就是扯淡,所以金磚國家不是反美反西方的組織,也不是反民主的組織,這種組織對中國有屁用?
winwin321 發表評論於
中國如果不給利益的話,一般國家是不會加入金磚國家的,即使給利益也不能要求成員國反美,更不能要求反民主,這些要求在正常國家看來就是扯淡,所以金磚國家不是反美反西方的組織,也不是反民主的組織,這種組織對中國有屁用?
隻影向誰去 發表評論於
金磚機製不是拉幫結派,拉一派去跟另外一個集團搞對抗——這恰恰是金磚機製所反對的。

-------------------------
金磚的目的不是畫小圈子,而是將現有的那些小圈子都破壞掉。現在"金磚"成員成員越來越多,將會吸收更多的歐盟國家甚至是日韓等,而這些國家也是樂的左右逢源。而唯一的失敗者就是那些想要畫小圈子的國家,這樣的國家或者放棄畫小圈子的行為而加入金磚;或者繼續畫小圈子而被全世界孤立。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沙特阿聯酋就是金,中國黃金儲備也不少

飿崆 發表評論於 2024-06-27 04:10:46BRICS=磚

和“金”磚沒一毛錢關係
飿崆 發表評論於
BRICS=磚

和“金”磚沒一毛錢關係
ajaychen_2024 發表評論於
東盟再加海灣油王國,再加上原來金磚五國,能源,糧食,市場,技術,人口,再加上軍事,可以基本上和歐盟和北美相抗衡
無閑散人 發表評論於
一幫經濟快崩的國家,還想推一個共同貨幣,誰挑頭誰倒黴
oleo 發表評論於
大撒比老登一撒就是600億$, 到斯基那連個響都聽不到,
hombre 發表評論於
趁著大撒幣還在,趕緊。
alextelltale 發表評論於
心心相惜,都是受美元之苦已久矣的國家。
狄更絲 發表評論於
東盟不夠用了?這叫同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