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能注水 但稅收沒法撒謊 看完各地數據很心驚!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真實邏輯其實很容易發現,就看你是否擅長發現。

比如GDP的數據能注水,但稅收沒法撒謊啊。

所以一個城市的真實實力究竟如何,還得看稅收。

而看完了各個城市去年的稅收數據,我還是有點心驚。

  一、稅收30強和經濟30強的對比很有意思

在地方稅收中,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是三大最主要的稅種,我們用三大稅種的和來衡量一個地方的財力,然後對比看看當地的GDP數據



上海、北京是毫無疑問的第一和第二,實力毋庸置疑,無論是財力還是經濟水平,都遠遠拉開和後麵城市的距離,深圳和廣州都是第二梯隊,而排在後麵的重慶比蘇州、杭州和成都的GDP都強,但是稅收卻隻有後麵三個城市的一半多一點。

一般來說,GDP和稅收應該成正向關係,如果GDP高,但稅收不行,說明本地經濟中非產業經濟因素比較多,比如房地產。

而順著往下,我們可以摘出幾個GDP實力和財政實力“不對稱”的城市:

1、GDP屬於前30但稅收不屬於前30的有:溫州、大連、徐州、唐山、煙台、南通、泉州。

2、稅收能進前30但GDP靠後的有:福州、長春、沈陽、珠海、鄂爾多斯、嘉興、廈門、榆林。



3、一般來說,增值稅占到三大稅收的50%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狀態,如果低了,說明城市裏產品服務的流通交易的速度在放緩,貨幣在流轉的過程中大量沉澱在了企業和居民手裏,經濟容易放緩,比如濟南、珠海、沈陽等。

4、而個人所得稅越多的城市,尤其是個人所得稅/GDP比重越大的城市,說明這個城市裏的中產數量越多,他們有著強大的工作能力、比較富裕的財富水平和旺盛的消費需求,城市經濟容易高速增長。北上廣深蘇杭、南京、成都這些不用說,都是一二線城市,但GDP排名靠後的珠海、青島、廈門、常州這一數據也比較高,說明這些城市“隱藏的中產”比較多。

  二、罰沒收入占比反映的就更有意思

罰沒收入/稅收總收入這一指標,體現的是一個城市的治理水平,或者說,城市溫度。



我們可以看到:

1、罰沒收入/稅收這一比值的前30城裏,廣西、湖南、內蒙這三個省份就包攬了接近一半兒,剩餘的也多為四川、河北、貴州等省份,

這些省份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都是走“強省會”模式的省份,絕大部分資源優先給到了省會大哥,而周邊的小弟很多貧困市和貧困縣。

2、這些強省會周圍的弱勢地市都比較有共性:經濟結構單一,財政壓力大,而且持續被周邊的省會中心虹吸,因此也就有著強烈的依靠罰沒收入來實現財政增收的衝動。

2、罰沒收入最高的兩個市都是廣西的,而廣西本省又沒有什麽好的產業,因此極大依賴房地產,省會南寧30%的GDP都是由房地產貢獻,因此房地產一撐不住,整個廣西連個“帶頭大哥”也沒有了。

3、一個比較詫異的是大連,在罰沒收入比的上榜城市裏可以算是唯一一個特大型城市,罰沒收入達到了238億,而全年的稅收也才2000億。

4、另一個比較詫異的是山東的棗莊,作為南鄰江浙滬,北接京津冀的人口大省和經濟大省,山東一直都是想努力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省份,這次的上榜多少有點格格不入。

透過數據看到真實,或許這才是數據的作用。

Tan7th 發表評論於
好文,靠罰錢過日子的地方不是好地方
hachimada 發表評論於
罰款數目和文明程度成反比。湖廣和東北都是民風彪悍,無法無天,罰款多說得通。哈哈。
hachimada 發表評論於
好文。個稅數據很有意思,按城市人口平均,排名前五的大城市:
上海市 11593元
北京市 10524元
深圳市 7290元
杭州市 6848元
廣州市 3760元
收入差別很大啊。沈陽還不到1000元。
電腦低手 發表評論於
回複網友評論 sce -----------
北京的企業所得稅高是不是把國企在各地收的稅匯總到總部去鬧的?還是隻包括北京市屬企業?
-----------------
中央企業及其附屬企業的稅收都是繳交到中央的,除少數個別例外,比如延安的延長石油,稅收是不留給地方。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證券、保險、租賃等等的稅也是繳交到中央的。
電腦低手 發表評論於
回複網友評論 alextelltale -----------
美國2023年GDP增長2.3%,財稅收入-6%,小編來解釋一下。
-----------------
有時間可以多讀書,學習學習,這樣你就不會這麽差了。
唐宋韻 發表評論於

罰沒比例很奇葩。
Biao9919 發表評論於
這你也信?你沒生活在中國?感覺不到錢少了?不好掙錢了?消費降級了?房子沒人買了?

dada2023 發表評論於 2024-06-24 18:33:15
來來來,看看你們洋爹咋說的
紐約時報:【IMF大幅調高】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IMF預計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將達到5%。
吃貨2001 發表評論於
大家都承認的事實:
1. 經濟不好
2. 統計局數據造假
大家心裏有杆秤,粉蛆再怎麽洗也隻是徒增別人厭惡。
點點點點點 發表評論於
有什麽好爭的呢,經濟好壞2-3年內再底層也能感覺到了。

這裏的五毛裝的好像不在中國,其實都是身在中國的,經濟好壞從他們的吃食中應該可以明顯感覺到了。
洋知青 發表評論於
美國聯邦稅收收入:
2024年,收入$4.70萬億(估計) GDP $28.26萬億(估計)
2023年,收入$4.44萬億 GDP $27.36萬億
2022年,收入$4.90萬億 GDP $25.44萬億
2021年,收入$4.05萬億 GDP $23.32萬億
2020年,收入$3.42萬億 GDP $21.06萬億
2019年,收入$3.46萬億 GDP $21.38萬億

除了2023年tax rate 改變導致稅收減少,其它都是正常的。
sce 發表評論於
北京的企業所得稅高是不是把國企在各地收的稅匯總到總部去鬧的?還是隻包括北京市屬企業?
逐風 發表評論於
在罰沒收入上還可以繼續做文章,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新質生產力的發揮就看你們的了。
洋知青 發表評論於
alextelltale 發表評論於 2024-06-24 17:25:00
美國2023年GDP增長2.3%,財稅收入-6%,小編來解釋一下。
=====================
For taxes on 2023 income, high inflation prompted the IRS to raise thresholds 7% for income tax brackets.

2023年你需交聯邦稅最低收入標準對比2022年增加了7%。
2022年,single, $12,950, married joint, $25,900
2023年,single, $13,850, married joint, $27,700

也就是說,雖然2023年GDP增加了,但由於稅率降了,所以總體稅收下降。
dada2023 發表評論於
來來來,看看你們洋爹咋說的
紐約時報:【IMF大幅調高】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IMF預計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將達到5%。
Biao9919 發表評論於
這些都不用看,就看中國股市和房地產就知道中國經濟有多糟糕
我要真普選 發表評論於
alextelltale: 讓我嘗試解釋一下吧!首先美國的財政年度是4月1號至3月31號,跟GDP的統計時期不一樣。稅收下跌的最大部份是個人入息稅,其中股票增值稅的收入,很視乎什麼時候賣股票,這個跟GDP沒有關係。然後就是2022年的通脹,導致2023年Tax brackets大幅提高,這個調整是有延後性的,也大幅減少了稅收。
渤海 發表評論於
所以說,統計局黨委擴大會議已經把今年的GDP定在5%以上了,稅收如果不倒刨30年,怎麽能對得上?
alextelltale 發表評論於
美國2023年GDP增長2.3%,財稅收入-6%,小編來解釋一下。
tudoutudou99 發表評論於
罰沒收入居然可以占到30%的稅收,可以想象城市的治理水平有多高。最環保,最有增長潛力的行業
van1 發表評論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