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完了完了,謊言太多記不清,自己打自己了?

完了完了,謊言太多記不清,自己打自己了?

文章來源: 竹不倒 於 2024-06-21 20:40:4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懂什麽叫使館車嗎?懂嗎?啊?懂什麽叫外交豁免權嗎?滾蛋!”

這句話打出來,就知道是餘琦秘書長的事情。原本在她道歉之後,風波也就差不多了。沒想到,法製社會報跳了出來,一篇《停止網暴!餘琦已經夠慘,對待為國操勞一生58歲老人,請嘴上留情》又讓她火了一遍。

該文的作者有點意思,開篇一句“在這起事件中,我們是否應該僅僅停留在指責和謾罵的層麵,而忽略了她背後的付出和努力?”就讓我感到莫名想笑,總覺得哪裏怪怪的,為此還讀了多遍,卻仍說不出怪在哪裏。可能這就是筆力吧。

至於接下來的正文,內容倒是比較清晰。

先介紹餘琦的履曆,每一個職位後麵加上一些對“不容易”、“奉獻”之類的描述。

然後截了一些網上和餘琦有關的文章,說網友們上綱上線,太上頭了。

最後就得出結論:每個人都會犯錯,重要的是吸取教訓,我們應該多一些寬容和諒解,少一些指責和謾罵……

有兩個問題,首先,法製社會報發的這篇文章,不說洗不洗地吧,總覺的讀起來感覺很詭異,不像他們那些編輯的水平能發的東西,至少沒必要一直重複“我們”這個詞吧,畢竟是第一人稱複數的形式,用在報道裏,是否不太合適?

比如:

“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網絡暴力,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她的遭遇,讓我們不禁感到心痛和惋惜。”

“她的這種勇氣和擔當,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敬佩。”

這裏我就要說一句了,餘琦明明是犯錯的一方,出來道歉也是因為已經被曝光身份了,跟她的勇氣和擔當有啥關係?這不莫名其妙的黑的就成白的了?反而是網友的錯啦?普通人被她用官員身份欺負了,還不能罵她兩句?

然後還有最後的結尾,“讓我們珍惜這份緣分,用愛和寬容去溫暖彼此的心靈吧!”

讀得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不知道的還以為這家媒體被哪個小學生給盜號了,反正網上能搜到,你們自己去看。

好了,法製社會報這篇文章的大概內容聊完,再看它的標題:對58歲的老人嘴下留情……

這特麽,我就忍不住了,前段時間是哪個專家說要調標準,說70歲還是青年的?怎麽到餘琦這,58歲就已經是老人了?

靈活老人?

簡直猥瑣至極,鼓勵繼續上班的時候,70歲仍是年輕人。一到要承擔責任的時候,58歲就是老人了,就要特殊照顧了,能要點臉嗎?

一個高官,且明明是她欺負普通群眾,犯錯在先,被曝光就成了“一點點小失誤你們就要網暴她”,然後大呼同情之語。可如果是普通人因為“失誤”而遭遇不公時,你們會站出來為他發聲嗎?

為了洗,不惜雙標,不惜一會兒70歲青年,一會兒58歲老人的顛三倒四,實在令人感到怪異、荒誕。

事實上,今天荒誕的還不止這一起事件。

中鐵二局今天施工的成都軌道交通13號線某路段基坑塌陷上了熱搜,其實有點常識的從圖片裏都大致能猜到,那種程度的塌陷,要麽就是在支護或者帷幕上偷工減料了,要麽就是挖壞了既有的設施。

直接承認一下,實話實說,隻要不是偷工減料,也沒什麽?畢竟大家大致猜的到一些,基本是施工方的責任沒跑,否則早不爆晚不爆,偏偏你來施工的時候,它就爆了,這不把大家當傻子嗎?

結果成都地鐵回應內容中,半點不提自身問題,直接把所有責任推到成都自來水公司身上,說是他們的水管爆裂導致的塌陷。

於是又引發成都自來水公司也出來發通報反駁,說是成都地鐵施工出問題,導致地基沉降,繼而造成了他們300管道斷裂漏水。

這就很搞笑,雖然後者已經刪除了“反駁”,但對於看到了回應的人來說,這種謊言之後,自己打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詼諧諷刺感,已經刪不掉了。作為官方回應,無論如何,雙方之中必有一方是謊言。

從一些宏觀的角度來說,基坑的塌陷可以重新做圍檁、做支護,它隻是一個基坑的問題。但是這種官方之間的推諉、扯皮所代表的範圍更廣,是性質問題。

謊言,是貪腐的基礎,無論對任何官方而言,謊言的行為都絕對要不得。因為隻要出現了第一次,那麽你就很難真正的戒掉它。反而你需要記住它。這是很簡單的道理,真話不用記住,但謊言不能忘記,你必須時時刻刻提心吊膽。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真要來了!美國福利新規:一個月須工作80小時?
$20億詐騙案觸目驚心!美司法部全球通緝華人陳誌
中國學者:若十年內未收回台灣,恐“永遠收不回”
反擊不買美國大豆 川普:考慮停止購買中國食用油
現場:波特蘭數百人裸騎單車 抗議川普派兵進駐




24小時討論排行

美財長:李成鋼不請自來 他以為自己是戰狼…
美司法部沒收柬埔寨電詐網絡近13萬枚比特幣150億
哈馬斯在街頭公開處決“以色列合作者”
老人被聯邦執法罰$130 因忘帶綠卡 全美移民圈炸鍋!
胡錫進:特朗普急缺新籌碼 竟拿“地溝油”威脅中國
全球護照排名最新報告出爐!美國完全跌出前十
李承鵬: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和黑暗森林的火種
川普政府開鍘!6外國人"嘲諷柯克遇刺",國務院撤銷簽證
美中貿易形勢陡變 虛張聲勢還是殊死鬥爭
加沙停火特朗普角色至為關鍵,但和平協議仍然渺茫
肥胖率超20%,美防長撤換超重士兵
美國:是否加征100%關稅 "取決於北京下一步行動"
歐盟或效法中國 要求在歐中國企業必須技術轉讓
《足球小將》成真!日本讓二追三擊敗巴西!
兩分鍾路人生死搶救:起火的車,拉不開的門…
五角大樓採訪新規遭媒體群起拒簽 美防長:慢走不送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完了完了,謊言太多記不清,自己打自己了?

竹不倒 2024-06-21 20:40:41



“懂什麽叫使館車嗎?懂嗎?啊?懂什麽叫外交豁免權嗎?滾蛋!”

這句話打出來,就知道是餘琦秘書長的事情。原本在她道歉之後,風波也就差不多了。沒想到,法製社會報跳了出來,一篇《停止網暴!餘琦已經夠慘,對待為國操勞一生58歲老人,請嘴上留情》又讓她火了一遍。

該文的作者有點意思,開篇一句“在這起事件中,我們是否應該僅僅停留在指責和謾罵的層麵,而忽略了她背後的付出和努力?”就讓我感到莫名想笑,總覺得哪裏怪怪的,為此還讀了多遍,卻仍說不出怪在哪裏。可能這就是筆力吧。

至於接下來的正文,內容倒是比較清晰。

先介紹餘琦的履曆,每一個職位後麵加上一些對“不容易”、“奉獻”之類的描述。

然後截了一些網上和餘琦有關的文章,說網友們上綱上線,太上頭了。

最後就得出結論:每個人都會犯錯,重要的是吸取教訓,我們應該多一些寬容和諒解,少一些指責和謾罵……

有兩個問題,首先,法製社會報發的這篇文章,不說洗不洗地吧,總覺的讀起來感覺很詭異,不像他們那些編輯的水平能發的東西,至少沒必要一直重複“我們”這個詞吧,畢竟是第一人稱複數的形式,用在報道裏,是否不太合適?

比如:

“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網絡暴力,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她的遭遇,讓我們不禁感到心痛和惋惜。”

“她的這種勇氣和擔當,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敬佩。”

這裏我就要說一句了,餘琦明明是犯錯的一方,出來道歉也是因為已經被曝光身份了,跟她的勇氣和擔當有啥關係?這不莫名其妙的黑的就成白的了?反而是網友的錯啦?普通人被她用官員身份欺負了,還不能罵她兩句?

然後還有最後的結尾,“讓我們珍惜這份緣分,用愛和寬容去溫暖彼此的心靈吧!”

讀得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不知道的還以為這家媒體被哪個小學生給盜號了,反正網上能搜到,你們自己去看。

好了,法製社會報這篇文章的大概內容聊完,再看它的標題:對58歲的老人嘴下留情……

這特麽,我就忍不住了,前段時間是哪個專家說要調標準,說70歲還是青年的?怎麽到餘琦這,58歲就已經是老人了?

靈活老人?

簡直猥瑣至極,鼓勵繼續上班的時候,70歲仍是年輕人。一到要承擔責任的時候,58歲就是老人了,就要特殊照顧了,能要點臉嗎?

一個高官,且明明是她欺負普通群眾,犯錯在先,被曝光就成了“一點點小失誤你們就要網暴她”,然後大呼同情之語。可如果是普通人因為“失誤”而遭遇不公時,你們會站出來為他發聲嗎?

為了洗,不惜雙標,不惜一會兒70歲青年,一會兒58歲老人的顛三倒四,實在令人感到怪異、荒誕。

事實上,今天荒誕的還不止這一起事件。

中鐵二局今天施工的成都軌道交通13號線某路段基坑塌陷上了熱搜,其實有點常識的從圖片裏都大致能猜到,那種程度的塌陷,要麽就是在支護或者帷幕上偷工減料了,要麽就是挖壞了既有的設施。

直接承認一下,實話實說,隻要不是偷工減料,也沒什麽?畢竟大家大致猜的到一些,基本是施工方的責任沒跑,否則早不爆晚不爆,偏偏你來施工的時候,它就爆了,這不把大家當傻子嗎?

結果成都地鐵回應內容中,半點不提自身問題,直接把所有責任推到成都自來水公司身上,說是他們的水管爆裂導致的塌陷。

於是又引發成都自來水公司也出來發通報反駁,說是成都地鐵施工出問題,導致地基沉降,繼而造成了他們300管道斷裂漏水。

這就很搞笑,雖然後者已經刪除了“反駁”,但對於看到了回應的人來說,這種謊言之後,自己打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詼諧諷刺感,已經刪不掉了。作為官方回應,無論如何,雙方之中必有一方是謊言。

從一些宏觀的角度來說,基坑的塌陷可以重新做圍檁、做支護,它隻是一個基坑的問題。但是這種官方之間的推諉、扯皮所代表的範圍更廣,是性質問題。

謊言,是貪腐的基礎,無論對任何官方而言,謊言的行為都絕對要不得。因為隻要出現了第一次,那麽你就很難真正的戒掉它。反而你需要記住它。這是很簡單的道理,真話不用記住,但謊言不能忘記,你必須時時刻刻提心吊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