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的尷尬,從大氣層內到了大氣層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白玉京 航空航天評論員】

對於剛剛乘坐波音“星際客機”的兩名宇航員來說,這趟旅行可真夠心塞的。

據NASA於當地時間6月10日消息,停泊國際空間站的CST-100“星際客機”再次發生氦氣泄露,這已經是發射後第5次泄露事件,為此不得不推遲返回時間。



6月6日,波音公司的CST-100“星際客機”在載人飛行測試任務中接近國際空間站。圖片來源:NASA

從波音787“夢想客機”到CST-100“星際客機”,承載著波音在21世紀對於航空和航天兩大版塊的期待:把人類送上天空,再送到大氣層之外。遺憾的是,從“夢想客機”的鋰電池起火,到“星際客機”的漏氣,暴露出來種種技術和質量問題,似乎也映射出了波音作為百年老廠的力不從心。

首次載人飛天的CST-100“星際客機”出洋相隻是表象,波音的航天版塊出現生態崩壞才是根本。當多米諾骨牌開始倒下,也將進一步波及波音業務的基本大盤。



5月7日,美國佛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波音公司的CST-100“星際客機”與聯合發射聯盟“宇宙神”5火箭組合準備發射

“星際客機”露怯

CST-100“星際客機”StarLiner,名稱有三層含義:CST意為載人飛船。傳統的宇宙飛船,比如蘇俄的“聯盟”和中國的“神舟”,都是一次性使用,Liner意為“班機,航班”,展示了其複用性,CST-100“星際客機”由一個可重複使用10次的乘員艙和一個消耗性服務艙組成,可複用性也是新一代飛船的重要發展方向。100指的是卡門線,即大氣層100千米的邊界,指明了其用途是近地載人飛行。

NASA給了波音42億美元,與波音公司簽訂了6次國際空間站運營飛行的合同,波音計劃建造1架零號機(原型飛船),和2架量產機(量產飛船),就這麽點兒工作量。然而驚人的是,波音聲稱成本超支高達15多億美元,看來1艘飛船可頂1艘航母倒所言非虛。

本次完成首飛的是初號機“卡裏普索”號(希臘神話裏困住英雄奧德修斯的仙女),從飛行計劃來看,下一次飛行將在2026年,接下來是2028年和2030年。二號機的飛行排班是2025年、2027年和2029年。老實說,這稀疏的排班有點愧對Liner(“客機”)這個名字。

然而,初號機的首次出征並不順利,出的洋相包括不限於:

原定於5月6日發射,結果“宇宙神”5火箭的減壓閥出現問題,初號機的服務艙發生氦氣泄露,發射前2小時取消。火箭和初號機犯下的錯,都得記到波音的帳上,暫且留個懸念。

6月1日,地麵係統計算機觸發了自動中止命令,暫停了倒計時時鍾,升空前3分50秒中止。

6月5日,初號機發射前發現1處氦氣泄露,波音認為問題不大可以發射,發射後發現另外2處氦氣泄露。

6月6日,初號機28個推進器中的5個出現故障。2名宇航員隨即嚐試排除故障,成功重啟4個,錯過第一次對接機會。宇航員隨後與空間站實施手動對接,也算是重溫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雙子座”和“阿波羅”手動主義的浪漫。

初號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後,發現了第4處氦氣泄露。

目前NASA已經推遲了初號機的返回時間,定為18日之前。但夜長夢多,接下來沒有人可以預料是否會發生新的意外。



6月6日CST-100“星際客機”首次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SpaceX“龍”之崛起

美國財大氣粗,同時並行發展三型飛船,分別是波音的CST-100“星際客機”,馬斯克的“龍”,和“獵戶座”。其中“獵戶座”主要用於登月登火,而有直接競爭關係的是CST-100“星際客機”和“龍”,主要任務為往返國際空間站。這兩者堪稱天生一對一起嘎嘎亂殺,“星際客機”負責嘎嘎,“龍”負責亂殺。

波音42億美元加15億美元超支不夠花,沒有研發貨運版“星際客機”,將貨運業務拱手讓給了SpaceX公司。SpaceX公司一開始隻是NASA的備胎,卻不曾想逆襲成為主角。要知道NASA僅給了SpaceX公司26億美元用於研發運營“龍”飛船,跟不爭氣的CST-100“星際客機”比起來,這錢花的相當超值。

SpaceX公司的“龍”繁衍了一大家子,分為第一代“龍”和第二代“龍”共3個型號。“龍”飛船也具備可複用性,早在第一代就驗證了複用性能。第一代“龍”主要用於貨運,已退出現役,第二代“龍”分載人型和貨運型,目前在役。第一代“龍”造了14艘,發射了23次。第二代“龍”造了9艘,其中4艘載人型3艘貨運型,1艘退役1艘損毀。

波音和SpaceX公司當時是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結果現在在進度上,“龍”遠遠飛在了前麵。“星際客機”初號機的首次出征之前,第二代“龍”已完成了9次貨運和13次載人飛行任務。加上試驗任務,兩代“龍”共完成46次發射,42次造訪國際空間站,複用飛行次數高達驚人的25次。而波音的“星際客機”呢?剛剛驚險地完成了第一次載人飛行任務,還差點變成“宰人航天”。

通過數據可以發現,SpaceX公司基本上占據了國際空間站的絕大多數業務,有沒有波音“星際客機”的參與,實際上並不影響國際空間站的正常運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八個字竟然一不小心落到了身為強者的波音頭上。NASA留給波音區區6次任務,沒有全砍掉,隻能說是美國體製問題。畢竟“星際客機”初號機首飛不順,後續5次飛行,還隻是個PPT。



SpaceX的第二代“龍”載人飛船最多可搭載多達七名宇航員進入軌道。圖片來源:SpaceX

生態開始崩壞

波音的飛船業務打不過SpaceX,火箭業務也是一言難盡。

構建完整的航天生態,隻有飛船沒有火箭是萬萬不能的。波音和洛馬組成了強大的聯合發射聯盟,手握三款火箭:“德爾塔”4,“宇宙神”5和“火神”,一度壟斷了獲利豐厚的美國軍用發射業務。但壟斷從來都是昂貴的代名詞,這也就是上文所述的初號機首射推遲,火箭和飛船的問題都得記波音頭上的原因。

波音的火箭帝國不止如此,太空發射係統SLS重型運載火箭將承擔載人登月任務,搭載“獵戶座”飛船,由波音與諾格公司組隊建造,號稱美國國之重器。然而至少推遲16次發射的SLS,令美國登月計劃遙遙無期,讓NASA備感失望。

沒有一型靠譜的可複用火箭,成為波音火箭帝國的“阿喀琉斯之踵”。

近地飛行任務的競爭中,波音使用“宇宙神”5火箭加CST-100“星際客機”的組合,成本會遠遠高於SpaceX公司“獵鷹”9火箭加“龍”飛船的組合。

載人登月計劃的競爭中,從“阿耳忒彌斯”3號起,就會有SpaceX公司“星艦”的參與,毫無疑問,SLS高昂的成本,將會讓“星艦”更顯性價比。可怕的是,SLS的用途相當單一,而“星艦”卻是個萬金油,可發射“星鏈”衛星、向月球和火星運送航天員和設備,每一次飛行都會攤薄成本。

無論是載人航天還是航天器發射,波音邊緣化的趨勢無可避免。5月20日,馬斯克稱,今年晚些時候,SpaceX可能會將全球超過90%的有效載荷送入軌道。一旦“星艦”實現高頻次發射,這一比例可能會達到99%以上。必須指出,這對誰都是一組殘酷的數字。而更令波音心情複雜的是,當“星際客機”在ISS門口遇到RCS失效、氦氣泄露等問題焦頭爛額的同時,“星艦”成功返回地球宣告成功。



波音交付最後一架波音747,象征著一個黃金時代的落幕。圖片來源:波音

當多米諾骨牌倒下

目前波音下設四大集團:民用飛機集團,防務、空間與安全集團、全球服務集團和波音金融公司。航天與軍用飛機業務同屬於防務、空間與安全集團。波音航天業務邊緣化的同時,軍用飛機業務也出現了邊緣化跡象。

B-21“突襲者”戰略轟炸機由諾格公司搶走。波音五代機掛了個零,完敗於洛馬。五代機都沒搞好,海空軍的兩種六代機NG競爭更為慘烈,想占據上風可不容易。主力戰機依靠四代機F-15X和EA-18G苦苦支撐。T-7“紅鷹”雖然成為美軍新一代高教機,但從來沒有光造教練機就掌握戰鬥機轟炸機話語權的事情。比如造“山鷹”的貴飛和造“獵鷹”的洪都,實力跟成飛沈飛顯然有一定差距,且難以彌補。

波音搞加油機是老本行,按說民用機改個加油機對於波音算不上什麽問題,偏偏KC-46A加油機就是磕磕絆絆不順利,急得韓國都想造個MC-X運輸機搞個加油型搶一搶生意。

民用飛機業務版塊,涉及到飛行安全,大家有目共睹,從5年前MCAS係統導致印尼獅航和埃塞航空波音737MAX墜毀,到今年阿拉斯加航空波音737MAX9空中艙門脫落,波音總是時不時給人們帶來慘痛的回憶和驚嚇。

結語

可以說,波音四大集團業務環環相扣,彼此依存,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股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誠實的,經常能正確反映出公司的基本運營狀況和投資者的信心。一年來波音的股價和洛馬的股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CST-100“星際客機”初號機初征無法拉升波音低迷的股價,但我們也要注意到,現在也並不是波音股價的曆史最低點。

開始崩壞,不等於現在崩盤。一方麵要看到波音當前存在的問題積重難返,上到頂層規劃,中到產品矩陣,下到產品質量,曝光的隻是冰山一角。即使先前具備“工程師文化”的波音還魂,趕走金融業出身的領導層,也難以扭轉現在的頹勢。

另一方麵,誇大波音遇到的困難,也沒有任何必要。雖然波音正在走下坡路並且看不到止跌企穩的跡象,但其軍用民用的基本盤足夠大足夠穩,還能風光很長一陣子,可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但SpaceX是一個破局者,是個有實力掀桌子的烏鴉哥。在SpaceX高歌猛進之際,波音又能堅持多久呢?

bsmile 發表評論於

隻影向誰去 發表評論於 2024-06-18 06:51:11
在過去的幾年,很多在文學城裏不知道做什麽行業的反中的人們,和我這個在美國做製造業十幾年的材料科學家爭論美國的製造業的現狀。其實,不管你們反中的人們如何牙尖嘴利,但事實就是事實,美國的製造業已經是全麵空心化了。從造船,造火車,造汽車,到現在的造飛機,美國從根本上失去了曾經輝煌全世界的製造業。
============
前一陣子看到一個視頻說美國在哪些特定的機械自動化方向上的優勢時具體說了很多的方麵在全球頂尖的地方,我個人感覺美國目前的精密製造技術能力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如果技術是金字塔結構的進階增強的話,美國的未來真的很堪憂。譬如,特種鋼材的利潤率不足以支持新的鋼材研發的話,建立在新的鋼材基礎上的新一代的製造機械就會成很大的問題,一代一代的性價比優勢下降銷售就會逐漸轉到其他的國家那邊,這種銷售趨勢很難回頭。
隻影向誰去 發表評論於
在過去的幾年,很多在文學城裏不知道做什麽行業的反中的人們,和我這個在美國做製造業十幾年的材料科學家爭論美國的製造業的現狀。其實,不管你們反中的人們如何牙尖嘴利,但事實就是事實,美國的製造業已經是全麵空心化了。從造船,造火車,造汽車,到現在的造飛機,美國從根本上失去了曾經輝煌全世界的製造業。
Robinlu 發表評論於
放心,波音倒不了!因為波音現在靠的是“政治銷售”。老美壓你,你敢不買?看看台灣買的那28架波音。所以,波音才不擔心銷售呢。
bsmile 發表評論於
記得這個太空船剛發射成功的時候,網上某一派彈冠相慶,當時估計沒有考慮過過得去回不來的問題
Observer12 發表評論於
波音涉足空天路海,火箭,飛機,戰機,潛艇 ...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場子小多了
Observer12 發表評論於
跟當年GM汽車一樣,新車變速箱前進抱瓦斷裂,一堆質量問題,政府投錢扶持一下,內部管理整改一下還是能扛過來的。
goldeyeball1 發表評論於
C919量產之日,就是波音關門之時,估計已經不遠了。
彎刀月 發表評論於
宇航員怎麽辦呢?
京西觀察使 發表評論於
甭問,這起火的鋰電池肯定是中國產的自焚電池。
清如許1 發表評論於
最近中國媒體對波音公司大規模鼓噪抹黑,估計和中國東方航空公司兩年前的墜機事故調查有關。是否快結案了?

查了一下維基百科的信息。2022年5月17日,《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悉美方初步調查結果的人士報道稱,美國官員基於飛行數據記錄儀(黑匣子)對事故原因作出的初步評估顯示,駕駛艙內有人輸入了導致飛機致命性俯衝的指令,可能是機師問題或有人闖入駕駛艙[106][107]。ABC新聞同樣引用美國官員報道稱,由於飛機襟翼未伸出,起落架未放下,飛行姿勢與地麵垂直,因此他們認為飛機可能為人為操縱墜毀[108]。

中國方麵大概是對這個調查結果不滿,但無法反駁黑匣子的飛行記錄,於是乎,中國各種對波音事故的報道就開始無限升級了,全然不顧習主席為何專門選擇波音飛機來做專機的表率作用,顯然對習主席定於一尊的尊貴身份不以為然。
相信事實 發表評論於
美國工業空心化的必然結果。回想半個世紀前的美國,多麽的牛逼?世界上領先的技術和產品幾乎都被美國壟斷,可現在呢?經過半個世紀的自我空心,美國現在不單造不出先進的工業產品,連基本的襪子褲衩口罩都造不了,汽車王國的汽車出口量現在不僅落後於日韓,連中國都超過這個王國啦。

根本原因就是,美國已經躺平啦
anchoret98 發表評論於
網傳:那幾個泄漏的閥門都是印度造的,把鈦合金部件,偷工減料成啥啥「太空鋁」。

我們大美國是全球領導者,怎麼會尷尬呢?
尷尬的都是我們大美國的豬隊友。
競選 發表評論於
波音應該受到懲罰,但不應讓它破產,畢竟波音是美國的支柱企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