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薑萍故事騙了 不要雞娃 接受娃的平庸…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作者丨燕梳樓

今天是父親節,最開心的應該是薑萍的父親薑玉華。

據說薑萍的母親是雲南人,在江蘇這樣的家庭組織有不少,大家應該都明白。

村裏人說,薑萍姐姐打三份工,父親做保潔每月900,所以這樣的家庭能出現像薑萍這樣的天才,逆風翻盤一朝成名天下知,確實是個奇跡。

聽說村裏提出要解決他們的工作,鎮裏也準備來人修路了,劇情基本和當年全紅嬋一跳成名差不多。一個連高中都沒上的女孩,一夜之間卻成了“全村人的驕傲”,不知道是命運的捉弄還是上天的獎賞?

這幾天滿屏都是薑萍的熱搜,沒成名時,他們是失敗者,成名後,才成了天才。今天看到有專家跳出來說,#薑萍火了不必過度強調其中專生身份#,說實話看後讓人感覺非常不適,有一種想啐他一臉的衝動。

不強調她中專生而且還是在讀中專生的身份,那強調什麽?強調清北、強調中科院、強調數學專業博士?她之所以引發公眾強烈關注不就是因為她的中專生身份嗎?如果她是清北博士,哪怕就是殺進第1名又有什麽好關注的?

這背後除了驚歎於她的幸運,不就是公眾對於當前應試教育和中考五五分流的某種情緒嗎?所以能說出這種話的專家真是不長腦子。誰都不能否認薑萍的實力,能在清北、麻省、劍橋等一眾數學高手中殺出重圍,成為開賽以來唯一殺進前30的女性選手,其能力至少已達到碩博水平。

一個踩縫紉機的業餘選手,吊打名校數學專業的天才,確實也值得我們大學反思。我們國家現在最缺乏的就是數學人才。因為數學是基礎學科,沒有數學就沒有科技崛起。對於這樣的專業人才應該建立快速、特殊的選拔通道,而不是像浙大那樣張口閉口都是按程序辦事。

這些年我們因為這些“規矩”扼殺了多少天才?當年華羅庚、陳景潤、錢偉長、羅家倫、吳唅不都是嚴重的偏科生嗎?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的社會進步,往往都是各學科的偏科生推動的。

所以人們很難不追問,為什麽薑萍不上高中而讀了中專?像薑萍這樣擁有超人天賦卻被中考分流而埋汰的天才還有多少?我們應該如何改進目前的總分選拔機製,給那些擁有天分的專長生多一些關注和機會?

據說競賽成績6月初就出來了,但評委們盯著薑萍的學校又拿來薑萍的卷子反複審核了一星期,後來他們還是不願意相信一個17歲的服裝專業中專生能秒殺一眾國際高校的數學專業天才。



據說他們最後還專程跑到漣水中專,確認薑萍正是該校二年級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然後又出了一道加試題,通過後評委們才相信真的出奇跡了。又6天後才公布了決賽成績及排名。

但奇跡就是奇跡,還是我昨天所說的,薑萍不具備複製性,她是天時地利人和、開賦平台貴人缺一不可般的存在,奇跡近於神,我們祝福就好了,千萬別代入。

簡單說三點吧,咱們求同求異,也希望大家後台留言共同討論:

第一,不要雞娃,接受娃的平庸。

愛迪生說,所謂的天才那不過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後麵還有一句話,但99%的汗水也不如1%的靈感更能接近成功。

在天賦麵前,有時候努力真的一文不值。數學同樣如此,女人也許會騙你,兄弟也許會背叛你,但數學不會,不會就是不會。一個17歲的服裝專業女生,能吊打國際名校的數學博士,你說完全靠努力?

當然,這不是說薑萍就不努力。但要區分她的這種努力,是在其興趣驅動下的自我愉悅式的努力,而不是靠頭懸梁椎刺骨式的被動式消耗。對這種天份型自驅式孩子來說,家長和都是最大的支持就是放手,任何雞娃式“為你好”教育,都是在扼殺天性。

前麵也提到薑萍的家庭,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母親是雲南人語言不通,她沒有上過輔導班,也沒有任何參加奧數的機會,甚至連選擇學校父母都沒有問過,正是讓她自由生長,才讓她的天分得以充分燃燒。

所以我勸各位學爸學媽,真的不要再雞娃了,更不要逼孩子去完成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如果有條件,就按孩子的興趣去培養。如果沒條件,讓像70、80後那一代,讓孩子自由生長吧。

說句可能讓大家紮心的話,所有雞娃的家庭,最後都是一地雞毛。不僅親子關係變得擰巴,孩子也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事實上學曆也承受不起改變命運的使命,接受孩子的平凡甚至平庸吧,優則獻給國家,庸則承歡膝下,豈不快哉?

第二,所謂的貴人相助,是相互成就。

對於這樣地獄難度級別的全球數學競賽,薑萍想都沒想過。她的數學王師王閏秋報名後,鼓勵她也報名試試,她的感覺是,不配參加這樣的競賽。



為什麽不配?因為她沒學曆沒專業沒有強大的後援。要知道別的選手背後站著的都是國際名校名師,而她的背後除了漣水中專的縫紉機,以及不得誌的數學都是王閏秋,什麽都沒有,她拿什麽和別人比?

但王潤秋說,阿裏舉辦的這場競賽主要是從興趣出發,不設任何門檻,沒有學曆、專業、年齡的要求。所以薑萍才以忐忑的心情報了名。沒想到她會成長為一匹脫韁的黑馬,把應試教育下的名校碩博數學專業選手殺的人仰馬翻。

都說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都說如果沒有王老師就沒有現在閃閃發光的薑萍,這一點是勿庸置疑的。但縱然她的數學老師愛才如命,但如果沒有阿裏的這場不設門檻的競賽,讓薑萍得以和此生可能都無法企及的名校博士專業天才同台競技,她有發光的可能嗎?

所以相比較而言,我認為不設門檻的阿裏巴巴才是薑萍真正的伯樂和貴人。如果像官方競賽那樣,設置個全日製本科、英語四級等條件,薑萍就永遠不可能被世界所看到。所以網友們耿耿於懷的,是薑萍並不是通過官方的各種競賽發現的,而是一個曾被輿論口誅筆伐的民營企業挖掘的,這才是讓人唏噓的地方。

從小學到大學,各種官方的數學競賽少嗎?為什麽薑萍連參賽的資格都沒有?現在說人家小學四年級就展現出數學天賦了,早幹嘛去了?當然,如果沒有王閏秋,17歲的薑萍連阿裏的門都摸不到,大概率還在踩著縫紉機,想著怎麽早一點畢業出去打工貼補家用。她這樣的家庭,說沒考慮經濟負擔放棄的高中也難讓人信服。

一個考博失意的數學碩士生,陰差陽錯地回到老家成為中專老師囫圇度日,一個是為減輕家庭負擔自願放棄高中,機遇巧合中成為王閏秋的學生,這樣的概率劇本都寫不出來。但正是這樣的際遇,照亮了他們彼此的人生。



【必須要給王老師一個鏡頭】

之前我曾說過,所謂的貴人相助,隻會幫助對他們有價值的人。而對王閏秋來說,他最大的遺憾就是同樣癡迷數學,卻沒有遇到一個領路人,最終落寞回鄉。直到他看到擁有數學天份的薑萍,自然惺惺相惜全力支持。

隻是沒想到,青出於藍更勝於藍,自學《偏微分》才學三分之一的薑萍,憑借過人的天賦能在高手如雲的數學競賽中殺入12強。而他也從去年的432名,經過薑同學的“輔導”進入125名,可謂進步神速。

所以不要迷信貴人相助,你首先得要有讓人貴人兩眼放光的價值。所謂的貴人相助,更多時候是互相吸引、彼此成全。你身無所長,憑什麽指望貴人會幫助你?

事實上,出生時遇到好父母,上學時遇到好老師,工作時遇到好領導,結婚時遇到好伴侶。這人生四大幸,普通人能遇其一,都是天大的造化了。

第三,即使如此,我仍然不會讓娃讀中專。

臨近中考,薑萍的出現顯然會動搖一部分家長的擇校觀。我不知道這背後是否有輿論引導的成分,至少會給人一種職業學校同樣可以出人才的誤解。

所以我必須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因為中專學校出了個天才就覺得可以放棄高中選擇中專,薑萍的成功是無數偶然疊加下的偶然而不是必然,她是身懷絕技天才誤入,不具備代表性,更不具備普遍性。

這就是所謂的幸存者偏差。從概率上來說,多數的職業教育學校氛圍顯然沒有高中嚴格,未來的就業選擇也比大學少得多。就怕心智未成熟的孩子過早被分流到職業學校,職業技能沒學會,打架鬥毆卻早早學會了。



薑萍是因為生活壓力主動選擇了服裝設計,而不是因為熱愛。事實上技術學校的老師自己都渾渾噩噩混日子,幸運的是她遇到了王閏秋,還肯把時間和精力花在一個踩縫紉機的女生身上,還想著給她“不一樣的人生”,這太難得了。

所以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孩子成績也能勉強夠上,我還是奉勸大家一句,能上高中還是要選擇高中,不要因為一個薑萍就真的覺得漣水中專可以和清北劍橋平起平坐。那不是因為漣水中專牛,而是因為薑萍牛。如果不是人多,估計校長都撲通一聲給薑萍跪下了。

另外,我們還要看到,之所以薑萍在決賽名單裏顯得如此格格不入,就是因為她的背後站著的是一個縣城中專。無論是排在前麵的11強,還是後麵的800名選手,幾乎都是清一色的世界名校,所以薑萍隻是一個意外,不代表世界名校真的菜。

何況,如果你的孩子不是天才,甚至不那麽自律,你放心送到職業學校嗎?這裏沒有歧視職業學校的意思,我隻是從現實出發,建議大家多一些理性的選擇。

薑萍的成功,給我們的最大啟發,就是讓孩子的天分發揮到極致,而不是低效雞娃。

但本質上,和之前大學生靠“補褲襠”年入百萬的新聞一樣,更像個冷笑話。

雖然勵誌,卻讓我們百感交集,欲語還休。

Mary888 發表評論於
認識一個人,信耶穌多年,學習能力較出色,但是高考時考語文如被鬼附一般,本來自己手到擒來的題目都搞糟了。後來她中專,遇到了一些很好的老師同學,至今幾十年不見,依舊彼此惦記。後來不甘心的她,越過本科,考上了研究生,師從了好導師,可惜同學間的關係很醜陋。她不知道找靠山,以為憑良善與學識才幹就行了,結果一輩子被人整、被人搞,工作不順。好在她找到了上帝做靠山。這又多虧她是混世界方麵的笨人。

今天她似乎明白了為什麽神不讓她上大學,因為以她的世事不通,可能連朱令都不如。
金玉屋 發表評論於
雖然勵誌,卻讓我們百感交集,欲語還休。
=================================
欲語還休, 就是洋洋灑灑幾千字。
有待 發表評論於
真的不容易。在中國這種中專技校的老師們就關心兩件事:男的別死,女的別生,就算是過關萬事大吉。
Pipashan 發表評論於
不久前,著名華裔數學家丘成桐在上海的一次講演中說,中國的數學水平還沒有達到美國上世紀四十年代的水平。他的一個忠告是,要有愛智慧求真理的純粹的追求才能達到巔峰。以下是我的感受,保證有愛智求真的生存空間並不斷擴大這種空間,才會在社會高度商業化(這也是必須的)的情況下仍然有登上數學巔峰的可能,因為數學跟哲學一樣,是最抽象的知識領域,但又是一切知識的基礎之一,盡管最尖端的探索與具體的成效和直接的收益毫不相幹。
Pipashan 發表評論於
讀了不少關於薑萍的評論,這是最有穿透力的一篇。
點點點點點 發表評論於
她不是底層的奇跡,而是在這個社會結構中底層的悲哀。她讀中專是底層的無奈,出頭是自己的堅持。就是這麽簡單。
ridicu 發表評論於
說的沒錯,這隻是有天賦的個例而已,和沒天賦的普娃一點關係沒有。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都大。
pellegrino 發表評論於
作者怎麽這麽酸葡萄,太loser了
搦戰 發表評論於
你就酸吧,小鎮做題家是指按考試大綱及之前的考試題目刷題。這個競賽完全沒大綱,你怎麽刷?
黛二的柳葉刀 發表評論於
感覺本質上還是小鎮做題家,隻不過隻做數學題。她老師也參加了,名次沒她好,可能是先去摸石頭過河的。
LaoChiu 發表評論於
文章寫得真好!但是這個標題下的是太差啦!
搦戰 發表評論於
薑萍是考上了重點高中,沒錢讀而已。
helloworldooo60 發表評論於
窮鄉僻壤出各式各樣的刁民。
speedingticket 發表評論於
linglang2012 發表評論於 2024-06-16 16:33:09
中國喜歡造神。特別這種長誌氣的,也配合中共民族自信的大方向;而阿裏數學也樂得擴大社會輿論影響。初賽:48小時時限,開卷,可查任何資料,遠程無監考。重要一點,她雖是一個中專生,但輔導她的是江蘇大學數學係碩士畢業,受過正規數學教育,而且此前參加過幾次阿裏數學大賽。中國人隻有你想象不到的技巧。
+++++++
說的不錯,開卷考試,不一定是真水平,而且有指導老師
金山人 發表評論於
因一人厲害,也沒必要詆毀所有科班出身。
過河象 發表評論於
全部中國大陸的學生都有薑萍的資質,每一個都要給予就讀大學,悉心培養成科學家
Nevermind666 發表評論於
她媽不會是鐵鏈女第二吧?

testmobile 發表評論於 2024-06-16 15:40:55
雲南被拐賣到山東江蘇鄉下的女的很多
linglang2012 發表評論於
中國喜歡造神。特別這種長誌氣的,也配合中共民族自信的大方向;而阿裏數學也樂得擴大社會輿論影響。初賽:48小時時限,開卷,可查任何資料,遠程無監考。重要一點,她雖是一個中專生,但輔導她的是江蘇大學數學係碩士畢業,受過正規數學教育,而且此前參加過幾次阿裏數學大賽。中國人隻有你想象不到的技巧。
彪醬子 發表評論於
與其去卷人的清北被投毒,不如到清淨的漣水做算術。
DANIU_S 發表評論於
看這女孩樣貌幹淨清純,像雨後荷葉一樣的清新,定是大戶人家的小姐投胎轉世過來。
lbrobertca 發表評論於
應該感謝阿裏不拘一格的選拔人材
lostman 發表評論於
女孩真了不起,看得熱淚盈眶,
達瓏 發表評論於
回複BBQ2004:江浙沿海有大量外來人口勞動力,他們是當地製造業的主力,也有一些人從事服務業,主要來自於雲貴川安徽等地方,在沿海地區是低收入人群。而當地因為年齡收入長相等原因不容易找到本地女孩的,有很多就娶了這些外來的女孩,我的親戚朋友中有好幾個這樣的情況
kl3527 發表評論於
她學得偏微分方程對這個競賽也許沒什麽幫助。一般的微積分也遠遠不夠用。應該也是刷了不少題的。但是能在這種競賽裏做這麽好,沒超常的天賦真不可能。
lzr 發表評論於
說明更多的領域以內的“領先者”其實都是靠各種資源壁壘產生的,隻有數學這種一支筆一張紙其餘靠腦子的領域才能給沒有資源的天才一個出頭的機會。前一個張益唐也是一樣。
lio 發表評論於

嚴格的說,應該是江蘇北部,或者是“蘇北”。特別是徐州、淮陰等地吧。以前遇到一個班上同學,來自蘇北,說她媽是四川人,父親是本地(淮陰),它們在江蘇算是貧困地區,可見雲南一帶比蘇北還要窮。


testmobile 發表評論於
雲南被拐賣到山東江蘇鄉下的女的很多
BBQ2004 發表評論於
為什麽說”據說薑萍的母親是雲南人,在江蘇這樣的家庭組織有不少,大家應該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