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為啥高考完,學了三年的東西立馬忘幹淨了?

為啥高考完,學了三年的東西立馬忘幹淨了?

文章來源: 中國科普博覽 於 2024-06-11 09:09:5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每年高考結束後,無數學生都會發現自己曾經努力記憶的知識點開始逐漸模糊,甚至完全遺忘。這種“考完即忘”的現象在心理學上其實是一個普遍存在的認知現象。那麽,是什麽原因導致了這種大規模的知識遺忘呢?

高考即是智力巔峰丨圖源網絡

Part.1

記憶與遺忘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記憶的基本原理。我們人的記憶包括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感覺記憶保存時間最短(毫秒到秒),能夠短暫地保存視覺、聽覺等感覺係統傳來的信息,例如剛剛看到的畫像、剛剛聽到的聲音等。短時記憶容量有限,通常隻能持續幾秒到幾分鍾;而長時記憶則可以存儲更多信息,持續時間更長。例如,當你試圖記住一個電話號碼直到撥打它時,你正在使用短期記憶。而你對童年的回憶、學到的技能,如騎自行車或遊泳,以及你的母語等,則是存儲在長期記憶中的。

在現實生活中,對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有著最深遠影響的是長時記憶,它能夠保存數年到一生之久,是構成我們思想、性格、處事方式等行為的基石。

記憶的分類丨圖源 Luke Mastin

在高考複習期間,學生往往在學習時采用使用了大量的短時記憶策略來強化記憶的方法,如反複閱讀、背誦等,以確保知識點能夠在短時間內被記住。實際上這些知識往往沒有被有效地轉移到長時記憶裏,所以一旦高考的壓力消失,這些信息就容易被忘記。

學習動機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學生學習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那麽一旦考試結束,大腦就會將這些信息標記為“不再需要”,從而加速遺忘過程。相反,如果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深入的興趣和實際應用的需求,那麽這些知識就更有可能被長期記憶鞏固中,從而減緩遺忘速度。

關於遺忘,最著名的遺忘曲線理論是由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在19世紀末提出的。這個理論描述了記憶隨時間遺忘的過程,揭示了人們如何遺忘新學到的信息。遺忘曲線(也叫艾賓浩斯曲線)的大致形狀是這樣的:

遺忘曲線丨圖源百度百科

剛學完時,記憶率是100%。

20分鍾後,記憶率下降到約58%。

1小時後,記憶率進一步下降到44%。

一天後,記憶率大約是33%,這意味著大部分新學的信息已經遺忘。

遺忘曲線理論指出,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衰退。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通過實驗發現,信息遺忘的速度最初非常快,隨後逐漸放緩。因此當高考結束後,我們隻要不再重複複習這些知識,知識也會被很快遺忘。

Part.2

做完的事更容易忘:蔡戈尼效應

蔡戈尼效應又名蔡戈尼克記憶效應,它表明人們更容易記住未完成的任務。人們天生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人們之所以會忘記已完成的工作,是因為欲完成的動機已經得到滿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這同一動機便使他對此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說,如果有人這時候問你,第幾題你寫的什麽,可能一時還想不起來。不過,哪道題沒有寫出來可能記得更清楚一些。因此一旦整個任務(如高考)完成,與之相關的信息就更容易被遺忘。

你過關!(自行腦補通關的小曲)丨圖源《合金彈頭》

即使已經不參加考試,蔡戈尼效應也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幾乎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收藏了一些不忍錯過的網絡資源,以備不時之需或以後再看,但往往都就此塵封。我們之所以很容易忘記自己曾經收藏過的文章或視頻,其實也是蔡格尼克效應在作祟。

當我們看到一篇極好的文章或一個實用的教學視頻,“細品文章”或“付諸實踐”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一件未完成事件。但當我們想到收藏這個方法時,心理上會發生一個微妙的轉變,未完成事件隨之變成了“收藏文章/視頻”,於是收藏便替你收了個尾,給我們的大腦造成了一種“事件已完成”的錯覺。

快快收藏不迷路丨作者自製

這時候,蔡格尼克效應就開始起作用了,讓大腦開始執行遺忘的程序:“既然這些事情都已經以收藏結尾了,那我還記著幹嘛?幹脆忘了得了,我還要去處理其他的事情呢!”有選擇性地收藏真正對自己有幫助的資源,定期對收藏夾斷舍離,製定學習計劃真正付出行動......這才是讓收藏夾不吃灰的好做法!

Part.3

忙於其他事就會忘:幹擾抑製說

幹擾抑製說也提供了另一個視角。這一記憶理論認為,遺忘是由於在學習和回憶之間受到其他刺激的幹擾所致。具體來說,幹擾抑製說包括兩個主要概念:前攝抑製和後攝(倒攝)抑製。

兩種抑製丨圖源網絡

前攝抑製是指先前學習的信息對後來學習的信息產生幹擾。例如,我們大家都先學習了中文,然後學習英語,你先前學的中文可能會對你學習英語的過程產生前瞻性幹擾,例如以前學習過的漢語拚音,會對我們英語單詞的記憶有幹擾。

後攝抑製則相反,是指後來學習的信息對先前學習的信息產生幹擾。比如,如果你在學習了中文之後又學習了英語,那麽新學的英語也可能會反過來對你回憶先前學習的中文產生回溯性幹擾。比如一個人在國外呆的時間比較久了,隻能想起英文單詞想不到中文,說話會夾雜英語也有後攝抑製的因素。

幹擾抑製說的一個典型例子是,當人們試圖記憶一篇文章時,通常會發現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比中間部分更容易記住。這是因為文章的開頭隻受到後攝抑製的影響,結尾隻受到前攝抑製的影響,而中間部分同時受到前攝和後攝抑製的影響,因此最容易遺忘。同理,睡覺前想的東西容易記住。所以,你想忘記的人或事,千萬不能在睡覺前想。

要掉小珍珠了丨圖源網絡

高考後,我們肯定要好好放鬆一下,往往會接觸到大量新的信息和活動,這些新的刺激會與之前學習的知識互相幹擾,導致遺忘。

Part.4

結語

總之,高考後知識的快速遺忘是一個複雜的心理現象,涉及記憶的編碼、存儲和檢索過程。追根究底,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知識的積累和個人成長。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學習目的更加重要。如果學習知識隻是為了考試拿高分,那麽在考試結束那一瞬間,這些知識的壽命也就到頭了——因為它們的有利標簽已經被自動換成了無用甚至不利標簽。如果學習知識是為了將來學以致用,培養嚴謹的理科邏輯性思維能力和浪漫的文科素養修為,那麽它們將會永遠對你而言是有利的,才不會被輕易遺忘。

所以,還是要堅持學習丨圖源簡書

通過理解這些過程和采取適當的策略,我們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學習和記憶,讓知識成為我們長久的財富。希望這篇文章也能夠幫助讀者理解這一現象,並找到有效的方法來減緩遺忘,更好地利用所學知識。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3)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華人大媽認罪震驚全球!竟豪言要買下一個國家
移民局突擊這州1000家庭 近半涉婚姻詐欺 全美或迎大清洗!
北航90後美女副教授走紅,長相及頭銜引發熱議
河南一群造假的警察登上央視,成為反詐英雄
美國一地正拍賣老式飛機:最低僅$25就可買一架!




24小時討論排行

突發:正在船上的“環保少女”,被以軍扣押
美防長嗆肥胖將軍不爽就離職!這上將不幹了
美國密歇根州長:特朗普關稅隻會有一個贏家,就是中國
全球“機器人第一大國”:中國
政府關門!川普氣炸"凍結民主黨州資金",威脅裁員30萬人
普京:恢複與美國的全麵關係符合俄羅斯國家利益
砍外籍生 刪DEI…川普又點名9所頂尖大學 簽承諾拿補助
強化“斬首”演練!內蒙古驚見台灣總統府模擬實景
哈瑪斯拒絕川普停火計劃,決定繼續戰鬥!
小米汽車突自行啟動開走 車主公開視頻 否認“誤觸手機”
外交政策:挺台大將全失勢 台灣陷美中雙重夾擊
支持國家K簽政策,希望也給本國青年K簽
國慶隻放2天惹怒員工 老板:牛馬就好好給我耕田
西貝的餐點大規模降價,為什麽網友還是不買賬?
深圳車主“15小時出不了廣東” 公路塞車畫麵極震撼
美政府要求當地大學簽協議,以條件換取聯邦資金優先權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為啥高考完,學了三年的東西立馬忘幹淨了?

中國科普博覽 2024-06-11 09:09:56

每年高考結束後,無數學生都會發現自己曾經努力記憶的知識點開始逐漸模糊,甚至完全遺忘。這種“考完即忘”的現象在心理學上其實是一個普遍存在的認知現象。那麽,是什麽原因導致了這種大規模的知識遺忘呢?

高考即是智力巔峰丨圖源網絡

Part.1

記憶與遺忘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記憶的基本原理。我們人的記憶包括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感覺記憶保存時間最短(毫秒到秒),能夠短暫地保存視覺、聽覺等感覺係統傳來的信息,例如剛剛看到的畫像、剛剛聽到的聲音等。短時記憶容量有限,通常隻能持續幾秒到幾分鍾;而長時記憶則可以存儲更多信息,持續時間更長。例如,當你試圖記住一個電話號碼直到撥打它時,你正在使用短期記憶。而你對童年的回憶、學到的技能,如騎自行車或遊泳,以及你的母語等,則是存儲在長期記憶中的。

在現實生活中,對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有著最深遠影響的是長時記憶,它能夠保存數年到一生之久,是構成我們思想、性格、處事方式等行為的基石。

記憶的分類丨圖源 Luke Mastin

在高考複習期間,學生往往在學習時采用使用了大量的短時記憶策略來強化記憶的方法,如反複閱讀、背誦等,以確保知識點能夠在短時間內被記住。實際上這些知識往往沒有被有效地轉移到長時記憶裏,所以一旦高考的壓力消失,這些信息就容易被忘記。

學習動機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學生學習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那麽一旦考試結束,大腦就會將這些信息標記為“不再需要”,從而加速遺忘過程。相反,如果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深入的興趣和實際應用的需求,那麽這些知識就更有可能被長期記憶鞏固中,從而減緩遺忘速度。

關於遺忘,最著名的遺忘曲線理論是由德國心理學家赫爾曼·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在19世紀末提出的。這個理論描述了記憶隨時間遺忘的過程,揭示了人們如何遺忘新學到的信息。遺忘曲線(也叫艾賓浩斯曲線)的大致形狀是這樣的:

遺忘曲線丨圖源百度百科

剛學完時,記憶率是100%。

20分鍾後,記憶率下降到約58%。

1小時後,記憶率進一步下降到44%。

一天後,記憶率大約是33%,這意味著大部分新學的信息已經遺忘。

遺忘曲線理論指出,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衰退。心理學家艾賓浩斯通過實驗發現,信息遺忘的速度最初非常快,隨後逐漸放緩。因此當高考結束後,我們隻要不再重複複習這些知識,知識也會被很快遺忘。

Part.2

做完的事更容易忘:蔡戈尼效應

蔡戈尼效應又名蔡戈尼克記憶效應,它表明人們更容易記住未完成的任務。人們天生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人們之所以會忘記已完成的工作,是因為欲完成的動機已經得到滿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這同一動機便使他對此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說,如果有人這時候問你,第幾題你寫的什麽,可能一時還想不起來。不過,哪道題沒有寫出來可能記得更清楚一些。因此一旦整個任務(如高考)完成,與之相關的信息就更容易被遺忘。

你過關!(自行腦補通關的小曲)丨圖源《合金彈頭》

即使已經不參加考試,蔡戈尼效應也深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幾乎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收藏了一些不忍錯過的網絡資源,以備不時之需或以後再看,但往往都就此塵封。我們之所以很容易忘記自己曾經收藏過的文章或視頻,其實也是蔡格尼克效應在作祟。

當我們看到一篇極好的文章或一個實用的教學視頻,“細品文章”或“付諸實踐”對於我們來說就是一件未完成事件。但當我們想到收藏這個方法時,心理上會發生一個微妙的轉變,未完成事件隨之變成了“收藏文章/視頻”,於是收藏便替你收了個尾,給我們的大腦造成了一種“事件已完成”的錯覺。

快快收藏不迷路丨作者自製

這時候,蔡格尼克效應就開始起作用了,讓大腦開始執行遺忘的程序:“既然這些事情都已經以收藏結尾了,那我還記著幹嘛?幹脆忘了得了,我還要去處理其他的事情呢!”有選擇性地收藏真正對自己有幫助的資源,定期對收藏夾斷舍離,製定學習計劃真正付出行動......這才是讓收藏夾不吃灰的好做法!

Part.3

忙於其他事就會忘:幹擾抑製說

幹擾抑製說也提供了另一個視角。這一記憶理論認為,遺忘是由於在學習和回憶之間受到其他刺激的幹擾所致。具體來說,幹擾抑製說包括兩個主要概念:前攝抑製和後攝(倒攝)抑製。

兩種抑製丨圖源網絡

前攝抑製是指先前學習的信息對後來學習的信息產生幹擾。例如,我們大家都先學習了中文,然後學習英語,你先前學的中文可能會對你學習英語的過程產生前瞻性幹擾,例如以前學習過的漢語拚音,會對我們英語單詞的記憶有幹擾。

後攝抑製則相反,是指後來學習的信息對先前學習的信息產生幹擾。比如,如果你在學習了中文之後又學習了英語,那麽新學的英語也可能會反過來對你回憶先前學習的中文產生回溯性幹擾。比如一個人在國外呆的時間比較久了,隻能想起英文單詞想不到中文,說話會夾雜英語也有後攝抑製的因素。

幹擾抑製說的一個典型例子是,當人們試圖記憶一篇文章時,通常會發現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比中間部分更容易記住。這是因為文章的開頭隻受到後攝抑製的影響,結尾隻受到前攝抑製的影響,而中間部分同時受到前攝和後攝抑製的影響,因此最容易遺忘。同理,睡覺前想的東西容易記住。所以,你想忘記的人或事,千萬不能在睡覺前想。

要掉小珍珠了丨圖源網絡

高考後,我們肯定要好好放鬆一下,往往會接觸到大量新的信息和活動,這些新的刺激會與之前學習的知識互相幹擾,導致遺忘。

Part.4

結語

總之,高考後知識的快速遺忘是一個複雜的心理現象,涉及記憶的編碼、存儲和檢索過程。追根究底,學習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知識的積累和個人成長。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學習目的更加重要。如果學習知識隻是為了考試拿高分,那麽在考試結束那一瞬間,這些知識的壽命也就到頭了——因為它們的有利標簽已經被自動換成了無用甚至不利標簽。如果學習知識是為了將來學以致用,培養嚴謹的理科邏輯性思維能力和浪漫的文科素養修為,那麽它們將會永遠對你而言是有利的,才不會被輕易遺忘。

所以,還是要堅持學習丨圖源簡書

通過理解這些過程和采取適當的策略,我們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學習和記憶,讓知識成為我們長久的財富。希望這篇文章也能夠幫助讀者理解這一現象,並找到有效的方法來減緩遺忘,更好地利用所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