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錯字、病句、小編體:“新聞業務”退化的惡果正集中湧現

錯字、病句、小編體:“新聞業務”退化的惡果正集中湧現

文章來源: 吐槽青年博士 於 2024-06-10 21:43:1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這些都是“新聞業務”嚴重退化的典型症狀:文字水平低端化,錯字、病句、不規範用法一大堆。新聞寫作“野雞材料化”,沒有導語,沒有5W,即使是正麵報道,通篇也全是匿名。新聞采訪“社交媒體化”,很多根本不用腳采訪,靠材料整合、素材新編、狂加情緒雞精。內容推送同質化,文本嚴重“裹腳布化”,編輯“一驚一乍小編化”,傳統新聞三要素“時效性、真實性、準確性”被亢奮的流量欲望演繹成了“斷章、取義、搞對立”。選題“黃色新聞化”,融媒體“低水平視頻化”,明明可以用文字可以說清的,非要搞沒幾個人會看的視頻,所謂“全員視頻轉型”,已成為一種內耗、內卷、內傷的媒體形象工程。

前段時間,一篇題為《警惕,“新聞業務”呈嚴重退化趨勢》的文章在媒體圈中熱傳。那篇文章本身其實並沒有什麽新內容,但標題卻狠狠地戳中了當下某些媒體報道的現狀:某些單位,媒體融合熱熱鬧鬧,技術概念層出不窮,而最基本的“新聞業務”卻嚴重退化!

不說其他,就拿一件看起來似乎很“小”的事來說。某媒體主持的一個熱搜話題,叫“必須割掉危害孩子這顆全民網紅毒瘤” ——這叫什麽話?怎麽讀都覺得非常不通,割誰呢?什麽叫“全民網紅毒瘤”,“危害孩子”這個動賓搭配的詞組,怎麽跟“毒瘤”在詞義上並列?

評論區很多網友吐槽說,語文是誰教的,就算是AI都寫不出這種病句,實在病得不輕。相關評論在判斷上也有問題,動輒上升到“全民網紅”這種全稱判斷,依據在哪裏?網紅危害孩子,邏輯又在哪裏,可有深度調查和科學研究的支撐?昨天還是網紅經濟,今天怎麽就成毒瘤了?

一個病得不輕的熱搜話題背後,可以看到“新聞業務”嚴重退化的縮影。

新聞業務是新聞從業者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領,是媒體的“基本盤”,是新聞業的底層邏輯,它的底線要求是:用腳采訪用筆還原,尊重事實,新聞要素齊全,簡潔明快少廢話,文字通順,要有“新聞味”。——要求較高一點:能夠與眾不同,要有新聞幹貨,在鋪天蓋地的同質化推送外,能提供不同的、核心的、公眾最渴求的事實。不客氣地說,某些媒體所謂“平台矩陣”每天爆炸般的新聞信息,新聞客戶端推送的新聞數以億萬計,有幾條新聞符合“傳統新聞業務要求”?

不說什麽“新聞味”了,單單就說文字通順這一條,如果有“啄木鳥”把每天某些新聞客戶端的錯別字、病句做一個統計匯編,可能每天都能編本厚厚的“媒體錯訛笑話大全”。

這些都是“新聞業務”嚴重退化的典型症狀:文字水平低端化,錯字、病句、不規範用法一大堆,地名張冠李戴是常事;新聞寫作“野雞材料化”,沒有導語,沒有5W,即使是正麵報道,通篇也全是匿名,像段子、像廣告、像故事會、像公文材料,就是不像新聞;新聞采訪“社交媒體化”,很多根本不出門,不用腳采訪,不去現場一線,辦公室裏打個電話加個微信采訪一下,已經算很不錯了,很多靠材料整合、素材新編、狂加情緒雞精,網傳素材+官方回應+評論區截屏+表情包集錦+浮誇標題;內容推送同質化,一個視頻一張圖片一個所謂“正能量故事”火了,媒體鋪天蓋地全是複製粘貼,沒有任何體現自身采編附加值和觀察角度的再生產。

還有:文本嚴重“裹腳布化”,沒有了簡潔明快的新聞短稿,幾十字就能說清楚的,都拉拉雜雜灌水灌到上千字,明明標題可以說清的事,故弄玄虛彎彎繞繞。編輯更“一驚一乍小編化”,失去了準確、精致、嚴肅和負責任,醉了愛了慕了跪了怒了瘋了嘎了,標題背後好像沒幾個正常人、正經人、專業人——傳統新聞三要素“時效性、真實性、準確性”被亢奮的流量欲望演繹成了“斷章、取義、搞對立”;選題“黃色新聞化”,雞毛蒜皮,平民隱私,家長裏短,直播屁事,缺少對公共事務的關注。融媒體“低水平視頻化”,明明可以用文字就可以說清楚的,非要費人費力搞個沒幾個會看的視頻,所謂“全員視頻轉型”,已成為一種內耗、內卷、內傷的媒體形象工程;采編“躺平等人喂養化”,不是主動出擊去找選題挖新聞,而是等著公關通稿的喂養。

當然,這些肯定並不能代表新聞界整體水平,並不是新聞業的底色,並不能否定媒體為推動社會進步所做的努力。但這些看得見的問題,對比傳統媒體時代那些可進入教科書的文字、文本、專業、操守,確實能看到新聞業務的明顯退化。

為什麽退化?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在於,某些媒體在融合和轉型中轉暈了頭,熱衷於流量和爆款,丟掉了業務基因和內容靈魂,係統性地不重視新聞業務。不說其他,看看新聞業界和學界的一些研討會,很多都在拽概念、傍大詞、耍黑話,談技術,談流量,談元宇宙,談人工智能,談數字化和媒體融合,很少有幾個在研討“新聞業務”的。談新聞業務,好像成了很低級很不上學術台麵的事。

即使是談新聞業務的作品研討會,也很少有真正純粹的業務探討,而是以流量和傳播效果分析為指控棒。評價作品不是看內容本身,而是流量為王。有人參加某媒體的作品研討分享,領導介紹自家新媒體作品時自始至終都是在談流量,傲人的閱讀量,牛逼的出圈傳播,多少平台轉發。流量確實驚人,動輒幾十億的閱讀量。可,幾十億?流量太大,是不是國人已經都不夠用了?有一種數學叫“目中無人的流量數學”。

流量信息的洪流中,真相如何呢?一位專家坦言,有“端”無“客”,一些單位客戶端建了不少,客戶卻沒了!流量在通貨膨脹,用戶卻反向縮水。內容是媒體的根本,新聞業務在退化,記者不去積極跑新聞拚獨家,端不出有價值的新聞內容,整天一驚一乍撒情緒味精,用戶怎麽會買賬?

脫離基本的“新聞業務”談流量和爆款,結果隻會用“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通脹流量數字”去自欺欺人。那種沒有真正下沉到人心的所謂流量,那種需要靠外力去推的流量,那種一錘子買賣式的流量,那種自己人在自家圈裏轉轉自娛自樂的流量,就不要吹了,咱們自己心裏得有點數。

流量沒有原罪,轉型和融合也是大勢所趨,但在這個過程中不能丟了作為媒體底色本色的“新聞業務”。新聞報道是媒體的主業、正業,做新聞,跑起來,嚴謹把關,把字寫對,句子寫通順,要素齊全,標題正派,信息誠實,維護內容的專業、體現和尊嚴,這也是底線的業務要求。

不守住業務的根,就是不務正業,那不是轉型,是給行業和專業挖坑。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我今天被開除了”,小哥在地鐵“發泄式演講”的三分鍾
縣城中產的破產三件套,它排第一
500萬青少年中招,這病已成第三大健康威脅
高溫,熱射病死人,一個拒用衛生巾的女孩
“一問三不知”,特朗普提名的大使遭網民“群嘲”

24小時討論排行

針對台積電美國廠的集體訴訟升級,原告增加至30多人
胡錫進:大國悲歌,俄羅斯遭新一輪“眾叛親離”
震驚!德州發生武裝攻占移民監獄事件 亞裔嫌犯在逃
貴州女醫生加拿大街頭遇1歲童窒息 2分鍾成功急救
萬字對話王成錄:替代安卓,隻是鴻蒙價值的不到5%
中國看不下去了! 胡塞接連擊沉2貨輪 耿爽點名停手
小費製度出現漏洞 華人買杯果汁被扣千元小費要不回
“天堂島”總統來中國尋根,在族譜裏看到自己名字
美國務院:將於明日發出首批解雇通知
FBI、CIA前局長被調查 特朗普:他們必須“付出代價”
王毅會見魯比奧:希望美方客觀、理性、務實
“天堂島”總統來中國尋根,在族譜裏看到自己名字
馬克龍宣布法英擬擴組5萬人軍隊 或部署烏前線作戰
Meta從蘋果重金挖角華人AI大牛,薪酬超庫克
俄羅斯國防部可能放棄修複海軍目前唯一的航母
華人接管矽穀!Grok4發布會上馬斯克旁邊華人是誰?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錯字、病句、小編體:“新聞業務”退化的惡果正集中湧現

吐槽青年博士 2024-06-10 21:43:14

這些都是“新聞業務”嚴重退化的典型症狀:文字水平低端化,錯字、病句、不規範用法一大堆。新聞寫作“野雞材料化”,沒有導語,沒有5W,即使是正麵報道,通篇也全是匿名。新聞采訪“社交媒體化”,很多根本不用腳采訪,靠材料整合、素材新編、狂加情緒雞精。內容推送同質化,文本嚴重“裹腳布化”,編輯“一驚一乍小編化”,傳統新聞三要素“時效性、真實性、準確性”被亢奮的流量欲望演繹成了“斷章、取義、搞對立”。選題“黃色新聞化”,融媒體“低水平視頻化”,明明可以用文字可以說清的,非要搞沒幾個人會看的視頻,所謂“全員視頻轉型”,已成為一種內耗、內卷、內傷的媒體形象工程。

前段時間,一篇題為《警惕,“新聞業務”呈嚴重退化趨勢》的文章在媒體圈中熱傳。那篇文章本身其實並沒有什麽新內容,但標題卻狠狠地戳中了當下某些媒體報道的現狀:某些單位,媒體融合熱熱鬧鬧,技術概念層出不窮,而最基本的“新聞業務”卻嚴重退化!

不說其他,就拿一件看起來似乎很“小”的事來說。某媒體主持的一個熱搜話題,叫“必須割掉危害孩子這顆全民網紅毒瘤” ——這叫什麽話?怎麽讀都覺得非常不通,割誰呢?什麽叫“全民網紅毒瘤”,“危害孩子”這個動賓搭配的詞組,怎麽跟“毒瘤”在詞義上並列?

評論區很多網友吐槽說,語文是誰教的,就算是AI都寫不出這種病句,實在病得不輕。相關評論在判斷上也有問題,動輒上升到“全民網紅”這種全稱判斷,依據在哪裏?網紅危害孩子,邏輯又在哪裏,可有深度調查和科學研究的支撐?昨天還是網紅經濟,今天怎麽就成毒瘤了?

一個病得不輕的熱搜話題背後,可以看到“新聞業務”嚴重退化的縮影。

新聞業務是新聞從業者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領,是媒體的“基本盤”,是新聞業的底層邏輯,它的底線要求是:用腳采訪用筆還原,尊重事實,新聞要素齊全,簡潔明快少廢話,文字通順,要有“新聞味”。——要求較高一點:能夠與眾不同,要有新聞幹貨,在鋪天蓋地的同質化推送外,能提供不同的、核心的、公眾最渴求的事實。不客氣地說,某些媒體所謂“平台矩陣”每天爆炸般的新聞信息,新聞客戶端推送的新聞數以億萬計,有幾條新聞符合“傳統新聞業務要求”?

不說什麽“新聞味”了,單單就說文字通順這一條,如果有“啄木鳥”把每天某些新聞客戶端的錯別字、病句做一個統計匯編,可能每天都能編本厚厚的“媒體錯訛笑話大全”。

這些都是“新聞業務”嚴重退化的典型症狀:文字水平低端化,錯字、病句、不規範用法一大堆,地名張冠李戴是常事;新聞寫作“野雞材料化”,沒有導語,沒有5W,即使是正麵報道,通篇也全是匿名,像段子、像廣告、像故事會、像公文材料,就是不像新聞;新聞采訪“社交媒體化”,很多根本不出門,不用腳采訪,不去現場一線,辦公室裏打個電話加個微信采訪一下,已經算很不錯了,很多靠材料整合、素材新編、狂加情緒雞精,網傳素材+官方回應+評論區截屏+表情包集錦+浮誇標題;內容推送同質化,一個視頻一張圖片一個所謂“正能量故事”火了,媒體鋪天蓋地全是複製粘貼,沒有任何體現自身采編附加值和觀察角度的再生產。

還有:文本嚴重“裹腳布化”,沒有了簡潔明快的新聞短稿,幾十字就能說清楚的,都拉拉雜雜灌水灌到上千字,明明標題可以說清的事,故弄玄虛彎彎繞繞。編輯更“一驚一乍小編化”,失去了準確、精致、嚴肅和負責任,醉了愛了慕了跪了怒了瘋了嘎了,標題背後好像沒幾個正常人、正經人、專業人——傳統新聞三要素“時效性、真實性、準確性”被亢奮的流量欲望演繹成了“斷章、取義、搞對立”;選題“黃色新聞化”,雞毛蒜皮,平民隱私,家長裏短,直播屁事,缺少對公共事務的關注。融媒體“低水平視頻化”,明明可以用文字就可以說清楚的,非要費人費力搞個沒幾個會看的視頻,所謂“全員視頻轉型”,已成為一種內耗、內卷、內傷的媒體形象工程;采編“躺平等人喂養化”,不是主動出擊去找選題挖新聞,而是等著公關通稿的喂養。

當然,這些肯定並不能代表新聞界整體水平,並不是新聞業的底色,並不能否定媒體為推動社會進步所做的努力。但這些看得見的問題,對比傳統媒體時代那些可進入教科書的文字、文本、專業、操守,確實能看到新聞業務的明顯退化。

為什麽退化?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在於,某些媒體在融合和轉型中轉暈了頭,熱衷於流量和爆款,丟掉了業務基因和內容靈魂,係統性地不重視新聞業務。不說其他,看看新聞業界和學界的一些研討會,很多都在拽概念、傍大詞、耍黑話,談技術,談流量,談元宇宙,談人工智能,談數字化和媒體融合,很少有幾個在研討“新聞業務”的。談新聞業務,好像成了很低級很不上學術台麵的事。

即使是談新聞業務的作品研討會,也很少有真正純粹的業務探討,而是以流量和傳播效果分析為指控棒。評價作品不是看內容本身,而是流量為王。有人參加某媒體的作品研討分享,領導介紹自家新媒體作品時自始至終都是在談流量,傲人的閱讀量,牛逼的出圈傳播,多少平台轉發。流量確實驚人,動輒幾十億的閱讀量。可,幾十億?流量太大,是不是國人已經都不夠用了?有一種數學叫“目中無人的流量數學”。

流量信息的洪流中,真相如何呢?一位專家坦言,有“端”無“客”,一些單位客戶端建了不少,客戶卻沒了!流量在通貨膨脹,用戶卻反向縮水。內容是媒體的根本,新聞業務在退化,記者不去積極跑新聞拚獨家,端不出有價值的新聞內容,整天一驚一乍撒情緒味精,用戶怎麽會買賬?

脫離基本的“新聞業務”談流量和爆款,結果隻會用“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通脹流量數字”去自欺欺人。那種沒有真正下沉到人心的所謂流量,那種需要靠外力去推的流量,那種一錘子買賣式的流量,那種自己人在自家圈裏轉轉自娛自樂的流量,就不要吹了,咱們自己心裏得有點數。

流量沒有原罪,轉型和融合也是大勢所趨,但在這個過程中不能丟了作為媒體底色本色的“新聞業務”。新聞報道是媒體的主業、正業,做新聞,跑起來,嚴謹把關,把字寫對,句子寫通順,要素齊全,標題正派,信息誠實,維護內容的專業、體現和尊嚴,這也是底線的業務要求。

不守住業務的根,就是不務正業,那不是轉型,是給行業和專業挖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