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牽動著眾多人的心。而每年的高考作文題,無疑是最受關注的一點了。高考作文,一直以來都是“詩歌除外”,但北京卷卻開了先河,那就是高考作文可以寫詩了。從2016年起,北京卷的“微寫作”,就明確了可以寫一首小詩。
但北京卷的這種創舉,並沒有得到推廣。2024年的高考語文作文,依然隻有北京卷一家可以寫詩。今年北京卷的“微寫作”仍然有三個選項,其中第三個選項可以“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按平均數來算,就是有六分之一的概率可以寫詩。
今年北京卷可以寫詩的題目是“月的獨白”,不知有多少考生會寫一首小詩?“微寫作”的要求是,字數不超過150字。如果是寫成詩歌,150字不算少了。而要求是“感情真摯,語言生動,有感染力。”寫詩,要做到這些,可並不容易。
為啥?因為現在我們的詩,即使是出自“著名詩人”之手,也很難有“感情真摯,語言生動,有感染力”的作品。而且,現在的詩壇,評價一首詩的好壞,似乎沒有考慮過“感情真摯,語言生動,有感染力”這幾點,甚至是故意在排斥這幾點。
如果你是北京考生,會不會選這一題的“微寫作”?會不會寫成一首小詩?這個題目“月的獨白”,自然會讓人想到嫦娥六號的登月取土。而今年的高考題目裏,涉及到月亮的還有“新課標II卷”。在這個題目裏,明確提到了“嫦娥四號”和“天問一號”。
說實話,嫦娥係列的探月工程,確實充滿了詩意。也就是相當於把一些神話,一步一步地變成了現實。這確實是可以激發出詩情畫意的,但要轉化為詩歌作品,卻並不容易。這樣的詩,很容易寫得空洞,成了喊口號。要有新意,確實很難。
這估計是現在的詩人們,還是“著名詩人”的那種,另辟蹊徑的緣故。但高考畢竟關係重大,一分之差都有可能差別巨大。所以,在高考時,寫“一首小詩”確實是冒著一定風險的。不過,作為局外人來說,倒不妨一試,看看三人隨筆寫一首《月的獨白》吧。
說實話,這首詩寫得不怎麽樣,而且《月的獨白》這樣的題目,自然而然地就會寫成了這樣的主題。如果這是考生寫的,而你剛好又是閱卷老師,滿分10分,你會給這首詩打多少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