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搶著躺平的“全職兒女”,如今排隊找工作

搶著躺平的“全職兒女”,如今排隊找工作

文章來源: 十點人物誌 於 2024-06-07 08:17:18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內卷,躺平,精神內耗,靈活就業……這裏是十點人物誌的係列欄目“當代青年生活實錄”。大到就業婚戀,小到吃飯購物,21世紀新新青年的快樂與憂愁全在這裏。

去年,“全職兒女”現象悄然興起,這一詞匯也被收錄進“2023年年度網絡流行詞”。

“全職兒女”概念的普及,始於豆瓣網一個名為“全職兒女工作交流中心”的小組,指“年輕人脫產寄居父母生活,並通過一定的勞動換取經濟支持的新型生活方式”。發薪者不再是老板,而是你的父母,工作內容也從滿足職場各項KPI指標,換成做家務以及為父母提供情緒價值。

豆瓣“全職兒女工作交流中心”小組頁麵截圖

需要強調的是,做全職兒女不等同於啃老。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看來,全職兒女本質上是父母把家裏請保姆的錢用在孩子上。麵臨就業壓力的年輕人,大多也隻是暫時回歸家庭,在承擔家務陪伴父母之餘,通常還會保持學習,尋找新的職業目標。

一年過去了,有些全職兒女很快適應了為父母打工,認為在家庭經濟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做全職兒女是雙贏,父母得到全天候的陪伴和照顧,子女們也不必在職場卷生卷死,是“就業難”背景下的另類解法。

但也有些親曆者認為,即使回歸家庭,自己依然無法擺脫焦慮感,整天和父母處於同一個空間,不同代際的觀念差異,反倒加劇了家庭矛盾。

《不求上進的玉子》劇照

部分身處夾縫中的全職兒女,計劃告別這段緩衝期,或打工或創業,重新規劃起自己的未來道路。

全職兒女們回歸家庭後悔了嗎?他們為何想要再度回歸職場?“十點人物誌”采訪了三位前全職兒女,以下是他們的講述。

“博士畢業靠父母養老金生活,

全職兒女讓我更抑鬱”

@小於,當過4年全職兒女,目前求職中

“全職兒女”一詞,出現於2022年年底,但在這個概念出現前,天津女孩小於已經是該群體中的一員。

她本是天津某985高校曆史係畢業的博士,畢業後去一家民企做展覽策劃。正式工作後,小於發現,常年處於學術象牙塔的自己,不那麽適應職場生活,她性格執拗、較真,常和客戶據理力爭,和同事相處也不融洽。

彼時,和小於相戀三年的男友突然提出分手,離開了她所在的城市。

職場與情感的雙重受挫,讓小於夜夜失眠,心慌心悸,出現幻聽的現象。她懷疑自己生病了,去醫院看病時,精神科醫生證實了她的猜測,診斷書上顯示她患有中度抑鬱症。中度抑鬱症度的特征是“對所有事物喪失興趣、精力降低、持續性情緒低落”,而這些症狀和小於的狀態基本吻合。

小於去看心理醫生的醫院,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看到診斷書的那一刻,小於覺得自己不能再拖下去了,她主動向領導提交辭職報告,準備回家休息,脫產學習考公務員或編製崗位。

起初,小於父母對女兒辭職的選擇非常理解,或許是怕她病情加重,父母很少提工作相關話題。小於的母親是重點中學優秀教師,父親是退休工人,家裏算不上富裕,但也夠得上小康,老兩口稍微節儉些,能夠負擔女兒在家的開銷。

小於服用了一段時間抗抑鬱藥物,精神狀態也好了不少。每天早上,她陪爸媽買菜購物,負責家中一日三餐,在父母身體不舒服時陪伴他們去醫院,空閑時間會用來看書備考公務員。

到了月底,父母會給她2000多元,對於不用租房、買菜購物有父母報銷的小於來說已經夠用。

從早到晚忙於做飯、收拾碗筷等瑣事,長此以往,小於感到有些無聊,每天似乎隻有等父母入睡後,時間才真正屬於自己。

小於家附近的小超市,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家的日子轉眼過了幾年,父母和親戚都建議小於重新找份工作,但遇上疫情,她的求職計劃暫時擱置。她考過三次公務員,又均以失敗告終。有時小於看到朋友圈裏同齡人的充實生活也會羨慕,但安穩閑適的現狀,讓她提不起重新求職的動力。

轉折點出現在去年。小於的父親突發腦梗,搶救6個小時後離世。父親驟然離世,家裏隻剩下小於和母親。母親的性格有些強勢,原本父親可以作為母女發生衝突時的緩衝帶,父親走後,她們的衝突愈發頻繁。

經濟上,母親的退休金足夠支撐兩人的生活,但剛剛喪偶的母親,處於極度悲傷中,情緒起伏不定,在親戚有次無意間提到工作話題後,母親忍不住埋怨小於“讀了那麽多年書,連自己都養活不了”。

小於漸漸意識到,過去幾年全職在家的生活模式,很難再持續下去。她理解母親的不安,也反思自己失業幾年,社保全靠父母繳納,沒有給家庭提供過什麽助力。

在自責與焦灼中,她的抑鬱情緒逐漸加重,但她不敢告訴任何人,也沒有去醫院進一步診斷治療,因為那將會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今年年初,小於開始在招聘網站海投簡曆,想重新找份工作,投的都是曆史相關的編輯、文案崗位,雖然小於的學曆出色,就業經曆卻有著大片空白,年齡也不占優勢,麵試時,她需要和剛剛畢業的年輕人競爭同一個崗位。

麵試進行幾輪後,往往都沒有下文。無奈之下,小於隻好先找了份兼職,給某個短視頻平台寫文旅曆史類文案,按量結算,多勞多得,她每個月平均到手3000元左右,小於自嘲,自己博士畢業,卻“親手將一手好牌打了個稀爛”。

小於常常會外出想兼職選題,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近半年來的求職經曆不太順利,小於沒有放棄尋找下一份工作的機會,她想找份正職工作,攢夠20萬積蓄,去南方城市換種生活。

偶爾,她還會夢到已經去世的父親,父親在夢裏一句話都不說,而是擔憂地望著她。小於心想,或許隻有自己找到工作,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父親泉下有知,才能真正放下心。

“全職太太到全職女兒:

父母生意失敗,我必須支棱起來”

@倩倩,長期全職在家,現美妝工作室老板

和小於一樣,同樣受過高等教育、是家中獨生女的倩倩,這些年上班的時間屈指可數,她覺得上班純屬折磨身心,扼殺了人類天然的個性與創造力。

倩倩家裏經商,經濟條件優渥,她在海外留過學,畢業於QS世界大學排名前50的曼徹斯特大學。

畢業那一年,倩倩沒有留在英國,而是決定回到老家,在父母的安排下,從事一份較為清閑的文職工作。父母不指望她掙工資養家,隻希望她能平平安安過一生。

回國後,她結識了一位各方麵條件不錯的適齡男性,兩人迅速結婚,倩倩有了身孕。本就不喜歡上班的倩倩,考慮到家裏並不缺她這份工資,自己也想把精力投入到家庭事務上,索性辭去了工作,一心在家照顧孩子。

倩倩沒想到,僅僅兩年過去,她的生活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孩子一歲時,她發現丈夫在外“不老實”,存在實質出軌行為。在她提出離婚時,丈夫甚至沒有挽留,倩倩有些錯愕,不明白曾經在婚禮上承諾一生都要陪伴彼此的丈夫,怎麽變得越來越陌生?

她與丈夫正式辦理離婚,帶著孩子回到了娘家,父母讓她安心住下。父母的寵愛,在此時成為倩倩的底氣,她從全職太太的身份轉換成了全職女兒。

倩倩家主做餐飲,經營產業包括飯店、酒樓、KTV,理論上,倩倩的全職兒女經曆應該相當滋潤舒適,然而,在過去的幾年間,家裏生意大不如前。父親在外投資失敗,合夥人卷錢跑路,導致資金鏈斷裂,需要靠變賣房產,才能還部分貸款。

倩倩家裏經營的海鮮酒樓,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倩倩過去不需要為錢費心,但自從家中生意一落千丈,錢成了困擾她的最大難題。

她開始統籌家裏的每項開銷,原則是能省則省,辭去了保姆和月嫂,自己親力親為照顧孩子和父母。

每天,倩倩需要淩晨五點多起床,照食譜給家人做早餐,待父母起床照看孩子後,她還會去附近菜場轉轉,與小販們為一塊八毛爭論。這成了倩倩生活裏的新樂趣。

父母心疼倩倩,會幫她一起打掃衛生、做家務以及照顧孩子。倩倩則會為父母煲湯,幫他們安排自駕遊,緩解家庭經濟動蕩所引發的全家人的焦慮情緒。

倩倩家附近的菜市場,她特別愛去這家買水果

倩倩做全職兒女的體驗並不差,但她明白,如今家中狀況不比以往,不上班絕非長久之計。促使倩倩決定重新工作,還有一個原因,她想給自己的孩子提供盡可能好的教育環境,就像父母過去為她所做的那樣。

倩倩沒有選擇重新求職,家裏長期經商,讓她明白靠打工無法給孩子提供優越的教育環境,而是從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入手。

她平時喜歡化妝打扮,有美術底子,練習了一段時間後,倩倩開始做化妝師,接活動妝和新娘跟妝的單子,遇到新娘跟妝時,通常要在天未大亮時趕到新娘家中,持續跟妝一整天。

此時,倩倩有位好友,對方做過幾年美妝博主,正在考慮轉型。兩人一拍即合,開了一家美妝工作室,麵積不大,主營業務是婚紗租賃和新娘跟妝,趕上五一、十一這樣的婚禮高峰期,她和合夥人甚至有些忙不過來。

倩倩開的美妝工作室,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從前,倩倩常常覺得自己是幸運兒,有優越的出身,不需要像同齡人那樣奮力打拚。現在倩倩發現,不管做全職太太,還是全職女兒,都不如自己賺錢更有成就感。

她隻希望父母和孩子健康平安,也盼著自己將這間小小的工作室經營下去。“人生是個不斷失去也不斷收獲的過程”,倩倩總結道。

“失業後兩次當全職兒女,

重新尋找職業賽道”

@小王,兩次當全職兒女,目前在開咖啡店

在幾位受訪者中,小王是唯一一位兩度成為全職兒女的人。

他大學時讀金融專業,父母為他托關係找了家相對穩定的工作單位,坐班1年,由於看不慣領導的處事風格,小王主動辭職回家,並和家人攤牌,自己有積蓄,暫時不打算找新工作,想在家躺段時間。

說是躺平,小王每天都會陪父母早起鍛煉,晚上和家人一起遛狗,做家務不多,主打情感陪伴,開朗幽默的他,總能將父母逗樂。小王的父母曾是體製內雙職工,有著高額退休金,在兒子回家後,每月都給他發5000塊生活費。

小王不認為當全職兒女、伸手問父母要錢是件“羞恥”的事,隻將這段日子當作一種新體驗,也可以借這段時間思考自己新的職業方向。

他向來思路活泛,早些年嚐試過和朋友倒賣“穀子”(源自英文“Goods”,指二次元周邊商品,包括手辦、卡片、掛件),親手策劃過漫展,在二手物品市集裏擺過攤。

小王參與策劃過的漫展,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即使回家當全職兒女,他也隻是不想上班,而非排斥工作。在小王看來,“職場是個巨大的草台班子”,領導隻會發號施令,同事們遇事互相推卸責任,上下班兩幅麵孔,像是在合力表演上班。

為了不蹉跎自己的人生,也不逼自己重回職場表演上班,小王想自己創業,他愛喝咖啡,考過國際咖啡師證書,於是和好友在市中心租了家店麵,一起創業開咖啡店。

但他低估了創業的風險,咖啡店開張不到一年,就因入不敷出而宣告倒閉。閉店那天,他在店門口拍了張照片,感歎“創業失敗的感受比失戀更糟糕”。

小王創業失敗的咖啡廳,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無奈的小王再次回家當全職兒女,當初和朋友合夥創業拿的20萬,其中10萬都是父母的積蓄。父母沒有怪他,但在小王回家後,主動勸他,“隻要不創業,做什麽都隨你”。

小王有些灰心,卯足了勁兒想證明自己的能力。他分析第一次創業失敗的原因,認為不是產品不行,而是沒找準咖啡店的定位,經過學習網絡上互聯網營銷手段,三個月後,他躍躍欲試地再次開啟自己的創業計劃。

這次,他提前做了充足準備,邀請當地網紅博主來打卡,又在咖啡廳角落開辟了處供應雞尾酒和精釀啤酒的吧台,在當地年輕人群體中漸漸打響了些知名度。

小王新開的咖啡廳,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隨著客流量的上升,小王偶爾還會反哺父母,給他們發零花錢,金額不大,卻讓他有種揚眉吐氣的自豪感。

能夠找到職業新賽道,小王覺得離不開父母的支持,以及那兩次做全職兒女的經曆。盡管這兩段經曆十分短暫,但當生活被按下暫停鍵,他才終於有機會係統地複盤過往經曆,思考自己究竟適合什麽樣的工作。

也是那段時間,小王意識到,想賺錢證明自己,不隻有打工這一條道路。上班、創業,或是繼續在家做全職兒女,小王說,無論做哪種選擇,最重要的是,人不能脫離社會,更不能喪失獨立思考和養活自己的能力。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美防長嗆肥胖將軍不爽就離職!這上將不幹了
張繼科拍瀑布時突然落水,遊客紛紛伸手想拉住他
紐約拉瓜地亞機場驚傳飛機相撞!現場照片曝光
領英CEO曝:未來職場“這4特質”比學位更重要
砍外籍生 刪DEI…川普又點名9所頂尖大學 簽承諾拿補助




24小時討論排行

川普擺"2028競選帽" 怒懟:醫保不給非法移民 決不妥協!
突發:正在船上的“環保少女”,被以軍扣押
全球“機器人第一大國”:中國
哈瑪斯拒絕川普停火計劃,決定繼續戰鬥!
外交政策:挺台大將全失勢 台灣陷美中雙重夾擊
失業+資訊黑箱+歧視印度人 K簽證犯眾怒 官方失算
政府關門:川普擬砍“民主黨機構” 對峙升級 裁員將開始
為啥馬斯克繳稅那麽少?頂級富豪們是這樣逃稅的
中方向美方提“四不”要求:不見不該見的人……
普京:恢複與美國的全麵關係符合俄羅斯國家利益
小米汽車突自行啟動開走 車主公開視頻 否認“誤觸手機”
北航90後美女副教授走紅,長相及頭銜引發熱議
習近平出手!逼關鍵技術脫鉤 諾基亞愛立信遭嚴審
國慶隻放2天惹怒員工 老板:牛馬就好好給我耕田
萬斯稱特朗普發視頻嘲諷民主黨高層“是開玩笑”
中國十一流行“假裝旅行”:國外代拍40元 頭等艙打卡千元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搶著躺平的“全職兒女”,如今排隊找工作

十點人物誌 2024-06-07 08:17:18


內卷,躺平,精神內耗,靈活就業……這裏是十點人物誌的係列欄目“當代青年生活實錄”。大到就業婚戀,小到吃飯購物,21世紀新新青年的快樂與憂愁全在這裏。

去年,“全職兒女”現象悄然興起,這一詞匯也被收錄進“2023年年度網絡流行詞”。

“全職兒女”概念的普及,始於豆瓣網一個名為“全職兒女工作交流中心”的小組,指“年輕人脫產寄居父母生活,並通過一定的勞動換取經濟支持的新型生活方式”。發薪者不再是老板,而是你的父母,工作內容也從滿足職場各項KPI指標,換成做家務以及為父母提供情緒價值。

豆瓣“全職兒女工作交流中心”小組頁麵截圖

需要強調的是,做全職兒女不等同於啃老。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看來,全職兒女本質上是父母把家裏請保姆的錢用在孩子上。麵臨就業壓力的年輕人,大多也隻是暫時回歸家庭,在承擔家務陪伴父母之餘,通常還會保持學習,尋找新的職業目標。

一年過去了,有些全職兒女很快適應了為父母打工,認為在家庭經濟狀況允許的情況下,做全職兒女是雙贏,父母得到全天候的陪伴和照顧,子女們也不必在職場卷生卷死,是“就業難”背景下的另類解法。

但也有些親曆者認為,即使回歸家庭,自己依然無法擺脫焦慮感,整天和父母處於同一個空間,不同代際的觀念差異,反倒加劇了家庭矛盾。

《不求上進的玉子》劇照

部分身處夾縫中的全職兒女,計劃告別這段緩衝期,或打工或創業,重新規劃起自己的未來道路。

全職兒女們回歸家庭後悔了嗎?他們為何想要再度回歸職場?“十點人物誌”采訪了三位前全職兒女,以下是他們的講述。

“博士畢業靠父母養老金生活,

全職兒女讓我更抑鬱”

@小於,當過4年全職兒女,目前求職中

“全職兒女”一詞,出現於2022年年底,但在這個概念出現前,天津女孩小於已經是該群體中的一員。

她本是天津某985高校曆史係畢業的博士,畢業後去一家民企做展覽策劃。正式工作後,小於發現,常年處於學術象牙塔的自己,不那麽適應職場生活,她性格執拗、較真,常和客戶據理力爭,和同事相處也不融洽。

彼時,和小於相戀三年的男友突然提出分手,離開了她所在的城市。

職場與情感的雙重受挫,讓小於夜夜失眠,心慌心悸,出現幻聽的現象。她懷疑自己生病了,去醫院看病時,精神科醫生證實了她的猜測,診斷書上顯示她患有中度抑鬱症。中度抑鬱症度的特征是“對所有事物喪失興趣、精力降低、持續性情緒低落”,而這些症狀和小於的狀態基本吻合。

小於去看心理醫生的醫院,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看到診斷書的那一刻,小於覺得自己不能再拖下去了,她主動向領導提交辭職報告,準備回家休息,脫產學習考公務員或編製崗位。

起初,小於父母對女兒辭職的選擇非常理解,或許是怕她病情加重,父母很少提工作相關話題。小於的母親是重點中學優秀教師,父親是退休工人,家裏算不上富裕,但也夠得上小康,老兩口稍微節儉些,能夠負擔女兒在家的開銷。

小於服用了一段時間抗抑鬱藥物,精神狀態也好了不少。每天早上,她陪爸媽買菜購物,負責家中一日三餐,在父母身體不舒服時陪伴他們去醫院,空閑時間會用來看書備考公務員。

到了月底,父母會給她2000多元,對於不用租房、買菜購物有父母報銷的小於來說已經夠用。

從早到晚忙於做飯、收拾碗筷等瑣事,長此以往,小於感到有些無聊,每天似乎隻有等父母入睡後,時間才真正屬於自己。

小於家附近的小超市,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家的日子轉眼過了幾年,父母和親戚都建議小於重新找份工作,但遇上疫情,她的求職計劃暫時擱置。她考過三次公務員,又均以失敗告終。有時小於看到朋友圈裏同齡人的充實生活也會羨慕,但安穩閑適的現狀,讓她提不起重新求職的動力。

轉折點出現在去年。小於的父親突發腦梗,搶救6個小時後離世。父親驟然離世,家裏隻剩下小於和母親。母親的性格有些強勢,原本父親可以作為母女發生衝突時的緩衝帶,父親走後,她們的衝突愈發頻繁。

經濟上,母親的退休金足夠支撐兩人的生活,但剛剛喪偶的母親,處於極度悲傷中,情緒起伏不定,在親戚有次無意間提到工作話題後,母親忍不住埋怨小於“讀了那麽多年書,連自己都養活不了”。

小於漸漸意識到,過去幾年全職在家的生活模式,很難再持續下去。她理解母親的不安,也反思自己失業幾年,社保全靠父母繳納,沒有給家庭提供過什麽助力。

在自責與焦灼中,她的抑鬱情緒逐漸加重,但她不敢告訴任何人,也沒有去醫院進一步診斷治療,因為那將會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今年年初,小於開始在招聘網站海投簡曆,想重新找份工作,投的都是曆史相關的編輯、文案崗位,雖然小於的學曆出色,就業經曆卻有著大片空白,年齡也不占優勢,麵試時,她需要和剛剛畢業的年輕人競爭同一個崗位。

麵試進行幾輪後,往往都沒有下文。無奈之下,小於隻好先找了份兼職,給某個短視頻平台寫文旅曆史類文案,按量結算,多勞多得,她每個月平均到手3000元左右,小於自嘲,自己博士畢業,卻“親手將一手好牌打了個稀爛”。

小於常常會外出想兼職選題,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近半年來的求職經曆不太順利,小於沒有放棄尋找下一份工作的機會,她想找份正職工作,攢夠20萬積蓄,去南方城市換種生活。

偶爾,她還會夢到已經去世的父親,父親在夢裏一句話都不說,而是擔憂地望著她。小於心想,或許隻有自己找到工作,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父親泉下有知,才能真正放下心。

“全職太太到全職女兒:

父母生意失敗,我必須支棱起來”

@倩倩,長期全職在家,現美妝工作室老板

和小於一樣,同樣受過高等教育、是家中獨生女的倩倩,這些年上班的時間屈指可數,她覺得上班純屬折磨身心,扼殺了人類天然的個性與創造力。

倩倩家裏經商,經濟條件優渥,她在海外留過學,畢業於QS世界大學排名前50的曼徹斯特大學。

畢業那一年,倩倩沒有留在英國,而是決定回到老家,在父母的安排下,從事一份較為清閑的文職工作。父母不指望她掙工資養家,隻希望她能平平安安過一生。

回國後,她結識了一位各方麵條件不錯的適齡男性,兩人迅速結婚,倩倩有了身孕。本就不喜歡上班的倩倩,考慮到家裏並不缺她這份工資,自己也想把精力投入到家庭事務上,索性辭去了工作,一心在家照顧孩子。

倩倩沒想到,僅僅兩年過去,她的生活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孩子一歲時,她發現丈夫在外“不老實”,存在實質出軌行為。在她提出離婚時,丈夫甚至沒有挽留,倩倩有些錯愕,不明白曾經在婚禮上承諾一生都要陪伴彼此的丈夫,怎麽變得越來越陌生?

她與丈夫正式辦理離婚,帶著孩子回到了娘家,父母讓她安心住下。父母的寵愛,在此時成為倩倩的底氣,她從全職太太的身份轉換成了全職女兒。

倩倩家主做餐飲,經營產業包括飯店、酒樓、KTV,理論上,倩倩的全職兒女經曆應該相當滋潤舒適,然而,在過去的幾年間,家裏生意大不如前。父親在外投資失敗,合夥人卷錢跑路,導致資金鏈斷裂,需要靠變賣房產,才能還部分貸款。

倩倩家裏經營的海鮮酒樓,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倩倩過去不需要為錢費心,但自從家中生意一落千丈,錢成了困擾她的最大難題。

她開始統籌家裏的每項開銷,原則是能省則省,辭去了保姆和月嫂,自己親力親為照顧孩子和父母。

每天,倩倩需要淩晨五點多起床,照食譜給家人做早餐,待父母起床照看孩子後,她還會去附近菜場轉轉,與小販們為一塊八毛爭論。這成了倩倩生活裏的新樂趣。

父母心疼倩倩,會幫她一起打掃衛生、做家務以及照顧孩子。倩倩則會為父母煲湯,幫他們安排自駕遊,緩解家庭經濟動蕩所引發的全家人的焦慮情緒。

倩倩家附近的菜市場,她特別愛去這家買水果

倩倩做全職兒女的體驗並不差,但她明白,如今家中狀況不比以往,不上班絕非長久之計。促使倩倩決定重新工作,還有一個原因,她想給自己的孩子提供盡可能好的教育環境,就像父母過去為她所做的那樣。

倩倩沒有選擇重新求職,家裏長期經商,讓她明白靠打工無法給孩子提供優越的教育環境,而是從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入手。

她平時喜歡化妝打扮,有美術底子,練習了一段時間後,倩倩開始做化妝師,接活動妝和新娘跟妝的單子,遇到新娘跟妝時,通常要在天未大亮時趕到新娘家中,持續跟妝一整天。

此時,倩倩有位好友,對方做過幾年美妝博主,正在考慮轉型。兩人一拍即合,開了一家美妝工作室,麵積不大,主營業務是婚紗租賃和新娘跟妝,趕上五一、十一這樣的婚禮高峰期,她和合夥人甚至有些忙不過來。

倩倩開的美妝工作室,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從前,倩倩常常覺得自己是幸運兒,有優越的出身,不需要像同齡人那樣奮力打拚。現在倩倩發現,不管做全職太太,還是全職女兒,都不如自己賺錢更有成就感。

她隻希望父母和孩子健康平安,也盼著自己將這間小小的工作室經營下去。“人生是個不斷失去也不斷收獲的過程”,倩倩總結道。

“失業後兩次當全職兒女,

重新尋找職業賽道”

@小王,兩次當全職兒女,目前在開咖啡店

在幾位受訪者中,小王是唯一一位兩度成為全職兒女的人。

他大學時讀金融專業,父母為他托關係找了家相對穩定的工作單位,坐班1年,由於看不慣領導的處事風格,小王主動辭職回家,並和家人攤牌,自己有積蓄,暫時不打算找新工作,想在家躺段時間。

說是躺平,小王每天都會陪父母早起鍛煉,晚上和家人一起遛狗,做家務不多,主打情感陪伴,開朗幽默的他,總能將父母逗樂。小王的父母曾是體製內雙職工,有著高額退休金,在兒子回家後,每月都給他發5000塊生活費。

小王不認為當全職兒女、伸手問父母要錢是件“羞恥”的事,隻將這段日子當作一種新體驗,也可以借這段時間思考自己新的職業方向。

他向來思路活泛,早些年嚐試過和朋友倒賣“穀子”(源自英文“Goods”,指二次元周邊商品,包括手辦、卡片、掛件),親手策劃過漫展,在二手物品市集裏擺過攤。

小王參與策劃過的漫展,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即使回家當全職兒女,他也隻是不想上班,而非排斥工作。在小王看來,“職場是個巨大的草台班子”,領導隻會發號施令,同事們遇事互相推卸責任,上下班兩幅麵孔,像是在合力表演上班。

為了不蹉跎自己的人生,也不逼自己重回職場表演上班,小王想自己創業,他愛喝咖啡,考過國際咖啡師證書,於是和好友在市中心租了家店麵,一起創業開咖啡店。

但他低估了創業的風險,咖啡店開張不到一年,就因入不敷出而宣告倒閉。閉店那天,他在店門口拍了張照片,感歎“創業失敗的感受比失戀更糟糕”。

小王創業失敗的咖啡廳,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無奈的小王再次回家當全職兒女,當初和朋友合夥創業拿的20萬,其中10萬都是父母的積蓄。父母沒有怪他,但在小王回家後,主動勸他,“隻要不創業,做什麽都隨你”。

小王有些灰心,卯足了勁兒想證明自己的能力。他分析第一次創業失敗的原因,認為不是產品不行,而是沒找準咖啡店的定位,經過學習網絡上互聯網營銷手段,三個月後,他躍躍欲試地再次開啟自己的創業計劃。

這次,他提前做了充足準備,邀請當地網紅博主來打卡,又在咖啡廳角落開辟了處供應雞尾酒和精釀啤酒的吧台,在當地年輕人群體中漸漸打響了些知名度。

小王新開的咖啡廳,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隨著客流量的上升,小王偶爾還會反哺父母,給他們發零花錢,金額不大,卻讓他有種揚眉吐氣的自豪感。

能夠找到職業新賽道,小王覺得離不開父母的支持,以及那兩次做全職兒女的經曆。盡管這兩段經曆十分短暫,但當生活被按下暫停鍵,他才終於有機會係統地複盤過往經曆,思考自己究竟適合什麽樣的工作。

也是那段時間,小王意識到,想賺錢證明自己,不隻有打工這一條道路。上班、創業,或是繼續在家做全職兒女,小王說,無論做哪種選擇,最重要的是,人不能脫離社會,更不能喪失獨立思考和養活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