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普不是兄弟勝似兄弟,中俄不是同盟勝似同盟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專欄 | 夜話中南海:習普不是兄弟勝似兄弟,中俄不是同盟勝似同盟



1992年12月18日,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和時任俄國總統葉利欽,在北京簽署了《關於中俄相互關係基礎的聯合聲明》。 法新社資料圖片

我們在本專欄的上篇文章《中共對俄外交政策是如何在“三沒有”和“三不”之間翻烙餅的》中向讀者和聽眾們介紹了中國內地的毛左領軍人物之一張宏良在去年初發表過《如何看待秦剛的“三不原則”與王毅的“三無原則”》一文,對當時剛剛接班外交部長的秦剛大為不滿,原因是他秦剛居然在接到普京的外交部長給他的祝賀榮升的電話時,就迫不及待地向對方聲明了中俄關係秉持“三不原則”(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這被張宏良硬說成是秦剛用“三不”取代了王毅的“三無”(無上限,無禁區,無止境)。

至於個中原因,張宏良認為:一是最近(指2023年1月之前)俄烏戰場上俄軍打得不太順利,引起了很多中國人的擔憂害怕;二是被國內外極右勢力操縱的中國輿論特別是網絡輿論,出現了烏克蘭必勝、俄羅斯必敗的輿論大潮……。於是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便動搖了支持俄羅斯的態度,擔心一旦俄羅斯失敗會連累中國。

當時的張宏良沒敢直說,但顯然是在暗示:正是習近平當局在“擔心一旦俄羅斯失敗會連累中國”。

張宏良在這篇文章中還危言聳聽地嚇唬國人:(你們)這些人有沒有想到,就算最終俄羅斯真的如同謠言中會失敗,到時候失敗的俄羅斯一旦向美國等西方國家妥協投降,再像上次八國聯軍那樣聯起手來對付中國,把現在對中國的C型包圍圈變成全封閉的O型包圍圈,中國的結局將會是怎樣?

不過呢,去年的張宏良應該是在故意把秦剛當成王毅的對立麵來批。事實上秦剛2023年1月奉命對俄羅斯外長強調的所謂“三不”,不過是對10個月前王毅說過的原話的複讀。

我們知道,普京以“特別軍事行動”的名義對烏克蘭發動全麵入侵的開始時間是2022年2月24日。戰爭爆發的第12天, 即2022年3月7日,中共官媒奉命統一對外發布的新聞稿標題就是《王毅談中俄關係: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內容是王毅在人大例會的記者會上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我願強調指出,中俄關係具有獨立自主價值,建立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基礎之上,更不受第三方的幹擾和挑撥。”

當然,當時的王毅也不忘補充強調:不管國際風雲如何險惡,中俄雙方都將保持戰略定力,將新時代全麵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不斷推向前進。

當然,中俄關係的所謂“三不”,2022年3月的王毅也不過是“重申”而已。曾擔任中共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和外交部副部長的傅瑩發表於2015年的一篇文章《中俄關係: 是盟友還是夥伴?》中總結說: 1991 年 12 月 25 日,蘇聯宣告解體,俄羅斯繼承的是正在走向正常化的(前蘇聯)對華關係。中國和俄羅斯 一開始就劃定“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的紅線,相互不依附,協商解決爭端,不視他國為共同敵手,雙方將此作為發展關係的前提條件。

2019年中俄建交70年之際,時任中共外交部歐亞司司長孫霖江在他的《征程七十載 共創新時代》一文中寫道:上世紀50年代後期,中蘇關係逐漸由結盟轉為對抗。蘇聯解體後,雙方經過不懈摸索和實踐,逐步建立起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新型大國關係。中俄1992年“相互視為友好國家”,1994年建立“建設性夥伴關係”,1996年宣布發展戰略協作夥伴關係,2011年升級為全麵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實現兩國關係“四連跳”。

請注意,在這個世界上被中共政權稱之為“夥伴”的國家多了去了,稱之為“戰略合作夥伴”的也有好幾十個,但稱之為“全麵戰略協作夥伴“的,隻有俄羅斯一家。用中共外交官的解釋:“協作”的意思是,不僅兩國之間有普通合作,還涉及軍事等核心領域的合作。

孫霖江的文章中還回顧說:雙方在1994年9月的《中俄聯合聲明》中確認,兩國關係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

筆者據此查閱了曆史文獻,1992年時任中共國家主席楊尚昆和時任俄國總統葉利欽簽署的《關於中俄相互關係基礎的聯合聲明》中出現過如下字樣:“雙方不參加任何針對對方的軍事政治同盟;不同第三國締結任何損害另一方國家主權和安全利益的條約或協定;任何一方均不得允許第三國利用其領土損害另一方國家主權和安全利益。”

在此基礎上, 接班國家主席職務之後的江澤民於1994年9月3日和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在克裏姆林宮簽署的新一份《中俄聯合聲明》中出現如下內容:“雙方高度評價1992年第一次中俄高級會晤以來兩國關係充滿活力的順利發展,並認為兩國已具有新型的建設性夥伴關係,即建立在和平共處各項原則基礎上的完全平等的睦鄰友好、互利合作關係,既不結盟,也不針對第三國。”

至於所謂“不對抗” ,並非當時中俄聯合聲明中的原話,隻是在中共外交宣傳中對中俄兩國決心睦鄰友好,放棄曾經的對抗的概括。

那麽為什麽堅持“不結盟”呢?用傅瑩的話說就是: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傳統上的結盟關係起碼有四個特點: 一是通常是為了應對外來威脅; 二是結盟雙方力量往往不對等,彼此之間是有主有從的不平等關係; 三是結盟的形成或以減損甚至犧牲一方的利益為代價; 四是結盟大多是權宜之計,局勢和雙方力量對比一變,盟友關係就難以為繼。(更何況)中國同沙俄及此後的蘇聯在 19 至 20 世紀短短幾十年間也有過三次正式結盟,但是都不成功。

基於上述考量,中共方麵從鄧小平開始就把中俄關係定調為“同夥不同盟”!隻是因為“同夥”在中文裏是個貶義詞,所以中共外交宣傳中才使用“同伴不同盟”、“結伴不結盟”來概括中俄關係。

不過,自江澤民1994年和葉利欽簽署的那份“聯合聲明”之後直到胡錦濤執政的10年裏,中俄雙方的多份“聯合聲明”中似乎都沒有再刻意強調“不結盟”,“不針對第三方(國)”的表述也不是每次都有。

而到了習近平上台之後,和普京之間的“聯合聲明”幾乎每年一份,其中2016年的那份有這樣的表述:“全麵互利合作,摒棄對抗。中俄關係不具有結盟性質,不針對第三國”。而2019年的那份似乎是第一次把“三不”連在同一句話裏表述,即:“雙方確定了以下一係列指導兩國關係的基本原則……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去年那一份則是把其中的“不針對第三方”又改成了“不針對第三國”。

總之,本月中習近平與進京求援的普京簽署的最新一份“聯合聲明”中的中俄關係“具有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性質“的表述,不過是新瓶裝舊酒,老調重彈。

但是,正所謂“魔鬼藏在細節裏”,筆者十分同意毛左大將張宏良的判斷:“雖然中俄聯合聲明中仍然像去年一樣提到‘三不原則’,但是(今年的)聲明中對美國的全麵批判包括對英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美國盟友的批判,已經使‘三不原則’完全變成了戲弄美國的概念遊戲,就像多年來美國用‘一個中國’的概念遊戲戲弄中國一樣。”

按照張宏良的說法:“就中國對俄羅斯來講,與2023年中俄聯合聲明相比,中國在(今年5月中的)聯合聲明中更是邁出了30年來從未有過的重大一步,第一次毫無保留地向俄羅斯表示了兄弟般的戰鬥友誼。這就是中國30年來至少是20年來第一次指名道姓全麵批判了美國,不再像此前那樣一直拒絕公開提到美國而總是讓俄羅斯感到失望或者說總是讓俄羅斯理解和遷就自己。中國這個改革開放以來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震撼了俄羅斯,連普京這個當今執政資曆最老的鐵血政治家(五屆總統外加一屆“實際總統”)都有些激動慌亂,在記者招待會上對在場的來賓說:‘我剛才忘記了給翻譯留出時間,是因為我有種到了家的感覺,所以忘記了自己是在說外語’。俄羅斯的震撼和喜出望外是有道理的,中俄聯合聲明(2024)中兩國對美國的全麵聲討和批判,不僅突破了‘三不原則’,甚至已經形成了兩國並肩作戰的架勢。這比美國禁止的中國賣給俄羅斯幾件武器的意義可是要大多了。”

像打了雞血一樣亢奮的張宏良在其文章裏還說:“中國邁出的這一步真是太大了,不僅會震撼俄羅斯,震撼美國等北約國家,還會震撼整個世界。此前在批判美國的問題上隻有俄羅斯單打獨鬥,中國從來沒有提過美國的名字,一直保持觀望狀態,如今中國則是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全麵批判。”

這裏需要糾正一下,張宏良顯然是因為興奮過頭而忘記花幾分鍾時間回顧一下以往,習近平和普京兩人用“聯合聲明”的形式點名聲討、指責美、英、澳、日事實上從前年就開始了。去年3月習近平到莫斯科給普京送溫暖時簽訂的“聯合聲明(2023)”中,即已經出現了如下內容:

(中俄)雙方對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建立“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及相關核動力潛艇合作計劃對區域戰略穩定產生的後果和風險表示嚴重關切。雙方強烈敦促AUKUS成員國嚴格履行不擴散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其運載工具的義務……。

雙方對日本計劃今年向海洋排放福島核電站事故放射性汙染水表示嚴重關切……。

雙方對美國在其境內外嚴重威脅別國並損害有關地區安全的生物軍事活動表示嚴重關切,要求美國就此作出澄清,不得開展一切違反《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的生物活動,不再阻撓建立公約框架內履約核查機製。

雙方敦促美國作為唯一未完成化武銷毀的締約國加快庫存化武銷毀,敦促日本盡快完成遺棄在華化學武器的銷毀。

中俄對美國加快全球反導體係建設並在世界各地部署反導係統、強化失能性高精度非核武器戰略打擊能力、推進在亞太和歐洲地區部署陸基中程和中短程導彈並向其盟友提供表示關切,敦促美國停止為維持自身單方麵軍事優勢而破壞國際和地區安全和全球戰略穩定。

另外還有雙方敦促北約恪守作為區域性、防禦性的承諾……,對北約持續加強同亞太國家軍事安全聯係、破壞地區和平穩定表示嚴重關切。指責美國抱守冷戰思維,推行“印太戰略”,對本地區和平穩定造成消極影響……,等等。

而習、普兩人2022年的“聯合聲明“中,也有類似點名批判美、英、日、澳的內容。這裏就不再引述。

但是,無論是與前年還是去年的“聯合聲明”的同類內容相比,今年的這份聯合聲明對美國和西方國家點名痛批的內容,除了篇幅長,力度強,最重要的是,如果說去年和前年的習、普“聯合聲明”中對美國和西方隻不過是泛泛指責的話,如今的這份“聯合聲明”已經毫無掩飾地矢言會搞聯合對抗了。請看此段:“美國借口同其盟友開展明顯針對中俄的聯合演習,著手采取行動在亞太地區部署陸基中導係統,雙方對此表示嚴重關切。美方並聲稱將持續推進上述做法,最終實現在世界各地常態化部署導彈的意圖。雙方對上述極端破壞地區穩定、對中俄構成直接安全威脅的舉措表示最強烈譴責,並將加強協調配合,應對美國對中俄非建設性、敵對的所謂‘雙遏製’政策。”

很顯然,就是因為還有“不結盟”三個字打馬虎眼,所以才僅僅使用“協調配合”這四個字暗示習近平已經決心要以軍事合作的形式與普京聯手抗美了。用張宏良的話說就是“並肩作戰”。

也正如張宏良所分析的那樣:“(中俄)雙方在對方所希望的問題上,全都擺脫了以往縮手縮腳的姿態,像兩個兄弟一樣毫無保留地擁抱在一起,俄羅斯在台灣等問題上對中國不再有絲毫保留,中國在反美問題上對俄羅斯也不再有絲毫保留,雙方宣告目前中俄關係已經超越了冷戰時期任何一種聯盟”。

確實,習近平和普京兩人在“聯合聲明“裏強調的“當前的中俄關係超越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同盟模式”這一句,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中俄關係已經進入了“不是同盟,勝似同盟”的最高境界。就如同習近平和普京兩人之間的私人情誼:不是兄弟,勝似兄弟!

(本期節目由高新主持及播講)

(文章隻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