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湧向海南島,第一批新海南人後悔了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你最終會選擇在哪座城市生活?

在這件事上,經濟學家查爾斯·蒂伯特的結論是,人們會選擇去能滿足自己最大偏好的城市,也就是“用腳投票”。

在即將全島封關的海南,這樣的人口流動現象正在發生。數據顯示,2023年,海南省的人口增長達到16萬人,位列全國第三。越來越多人選擇離開大城市或故鄉,移居到海南,成為新海南人。就在上個月,“海南啟動全島封關運作準備”的話題,也一度衝上熱搜。

這些人中,有的人是為了更好的空氣,有的是為了孩子的教育,有的是渴望新的機會,有的則是為了逃離內卷而疲憊的生活。每日人物與6名新海南人聊了聊他們的故事——成為新海南人,他們究竟付出了怎樣的代價,又得到了怎樣的新生活?

 逃離

到海南生活了以後,朱磊才知道,不是所有百香果都是偏酸的,“也有甜的”。

他來到海南快一年半了。海南氣候溫和,水果跟不要錢似的擺在街上,哈密瓜十塊錢五個,香蕉一塊錢一斤。他在海口的好地段租了一棟五居室的獨立別墅,8500元,這個價格在北京同樣地段隻能租一個兩居室。

他的別墅門口種了很多水果樹。蓮霧在北京幾十塊一斤,這邊成熟了都無人采摘,掛在樹上,紅紅的一大片。就是在這片土地上,他第一次嚐到了自然成熟的百香果,才知道以前吃的都是沒熟的時候摘下來的,“口感完全不一樣”。

▲海南的哈密瓜10元6個,先嚐後買。圖 / 受訪者供圖

除了水果,還有很多不一樣。出門很少堵車了,空氣更好了,連病都生的少了。來到海南後,他甚至覺得,一家人至少“躲過了三次流行病”。

朱磊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今年三十多歲。他本來像周圍大多數人一樣,遵循著最傳統的成長模式,卷生活、卷工作,隻是為了過上一種看起來四平八穩的人生。

但他想逃離這種一眼望到頭的生活。2022年冬天,他決定,一家人一起離開北京,成為海南封關前的新海南人。

這幾年,越來越多人像朱磊一樣,從家鄉移居到海南,成為新一代島民。據海南省人民政府數據顯示,2023年,海南省的人口增長達到16萬人,位列所有省份的第三位。其中,不止素來偏愛溫暖氣候的東北“候鳥”人群,來自一線城市的人數也在增加。

到海南去,正變成人們尋找出路的新站點。2023年4月,“海南啟動全島封關運作準備”的話題衝上熱搜。海南封關,意味著建立一個由海關監管的特殊區域。簡單來說,海南人以後做出入境生意會更便利,進口業務零關稅,個人所得稅全國最低,跨境資金流動也更方便。由於封關管理的對象主要是貨物等,所以人員往來不會發生變化。恰逢其時,海南成為不少人改變生活的希望。

▲2023年1月,海口,“回歸家鄉·投身自貿港”春節返鄉人才對接會現場人山人海。圖 / 視覺中國

夏萏也想通過來到海南,改變自己的命運。她來自貴州,北漂十餘年,和來自東北的丈夫在燕郊買了房,想通過積分落戶拿到北京戶口的船票。2021年,積分落戶的嚐試失敗,她對繼續留在這座城市感到失望。緊接著,丈夫所在的單位要從燕郊遷出的消息,成為最後一根稻草,“想趕緊找個地方移居”。

這時候,一位來自海南萬寧的同事,提到了未來將要封關的海南。丈夫的學曆符合人才引進的要求,正值孩子兩歲半,距離三歲入學幼兒園隻有半年,“覺得時間有點緊,就匆匆忙忙線上辦了手續,直接過來了”。在那之前,她一次都沒有去過海南。

魏賀仁也是奔著封關的機會而來。他是內蒙人,20年前背井離鄉來到北京。第一份工作是在國企單位學廚,原以為可以轉正落戶,未果之後,在北京周邊輾轉多年。

有一次,姑姑告訴他:“考不考慮看看海南?正在發展自貿港,政策很好的。”

他一搜,想在海南落戶,不需要買房,隻需要在海南工作、租房,手握租賃證和居住證,交滿半年社保,即可拿到海南身份證。

那時,魏賀仁對這遙遠海島的印象還停留在朋友圈。有人發去三亞參觀南海觀音的照片,他被震撼到,“心想真漂亮啊,什麽時候我也去一次”。

▲海南三亞南山寺南海觀音。圖 / 視覺中國

沒想到他不僅去,還決定成為“新海南人”。尤其是聽說海南還可能發展成“小香港”,他特別興奮。下決定前,他把去海南的利弊一一寫下來——

能不能適應潮濕的天氣?“以前天天在廚房待著,早就習慣了。”

能不能接受工資降低?他在北京某京菜名店工作了多年,每月收入能達兩萬。去海南能拿到的工資必定比不過北京,但他能接受,因為覺得有發展前景。

他身上透出一股江湖的草莽勁,首先賣掉了車子,“斷掉自己的退路”,留出一個月交接工作,行李比人更早,先到了海南。

2023年7月,魏賀仁懷著改變人生的理想,踏上了飛向海南的飛機。

孩子

一些人渴望成為新海南人,還有一個重要的推動力——孩子。

同樣從北京去海南,汪萃的決定始於一次住院陪床。孩子體弱,每到冬天,總會感冒發燒,她數不清跑了多少趟兒研所。2020年冬天,女兒由於嚴重驚厥住院。她痛定思痛,萌生了換一個環境生活的念頭,“發燒沒法控製,除非去一個少感冒的地方”。

學籍也是擺在眼前的問題。她和丈夫在北京沒有房子,孩子上不了好學校。她要找一個環境好、孩子還能解決上學問題的地方。丈夫在海南完成大學,有海南戶口,加上夫妻倆手上有一點餘錢,在北京房山和海南海口之間,他們選擇了後者。

現在來海南的家長們,情況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不想卷了”,一類是為了競爭更小的高考通道而來。

在教育內卷這件事上,沈陽媽媽林芸曾是一個認真雞娃的母親。為了孩子讀書,她在沈陽排名前幾的重點學校片區買了學區房,放學和周末投入所有時間陪女兒寫作業,帶女兒穿梭於各個補習班之間。

每當結果不如預期,她便會感到付出打了水漂。怒氣上頭,免不了斥責孩子。成倍的壓力一度讓孩子厭學,“上補習班像上刑場,每天上學都是拉鋸戰,在小區門口大哭,不願意上校車”。

林芸還患有嚴重的腰突,前年腰突發作,在床上躺了半年,暴瘦十斤,差點抑鬱。去年冬天,女兒又得了支原體肺炎,她四處輾轉,托人掛號、看病、住院。接二連三地生病,像一把鋒利的刀子,砍斷了她過去雞娃的執念,“我當時發誓,再也不逼孩子了”。

加上她又聽別人說,娃到初中還有班補和校補,“不參加都不行,費用更高”。她覺得,“真的受夠了”。

▲ 很多來到海南的家長,都是為了讓孩子逃離教育內卷。圖 / 紀錄片《高考》

去年年底,她和丈夫帶孩子去三亞旅居,原想著散心養腰,沒想到“一下就愛上了”。今年三月,她通過人才引進,把東北的生活連根拔起,從沈陽搬來了三亞,讓女兒入讀公立小學。

為了孩子,他們雙雙辭職。她自己入職了三亞的一家私企,做平麵設計。丈夫來到三亞後,開始做房租中介,負責房屋租賃,並著手籌備民宿。

從這個角度來看,很多人其實更像是被逼無奈。就像是魏賀仁,他受夠了發愁孩子在哪兒高考的折磨。

作為一名二十年的老北漂,這些年,天津高達三四百萬的買房落戶把他攔在門外,他轉向北京南邊的涿州,買了房後才發現誤判了河北高考的地獄級難度,又隻好將孩子送回內蒙老家,他在北京賺錢,妻子和孩子在內蒙上學。

但這種分居兩地的生活也讓他難受,“那會兒真的想孩子想得不行了,一天都不想在北京待了”。

現在,他來到了海南。心想,隻要孩子能跟著過來,有學可上,“哪怕去街上推個車賣煎餅,我也不會餓死”。

以前去深圳出差,有人給魏賀仁遠遠指著深圳灣的對麵,告訴他:“那裏就是香港。”他還沒去過,在周圍人的講述裏,那是一個繁華迷人眼的城市。消費高,房子不按平方米,而是按尺算;三五十元的理發,放在他的生活裏稱得上貴,但在香港要翻十倍八倍不止,“我去了香港可能就是土老帽”。

他覺得,自己的選擇也有利於孩子。因為,海南若有一天能發展起來,成為小香港,這個藍圖背後的意味遠遠不止一份工作,一個生活地點那麽簡單。

“就算孩子沒有考好,最起碼有個海南戶口,那他的下一代也會好一些。”他不想孩子留在內蒙,“家族裏總得有一個往出闖的,不能我放羊,孩子也繼續放羊,那這就完蛋了”。

家長們的期望也有一定依據。從高考錄取比例來看,相比一些高考大省,海南確實具備一定程度的比較優勢。2023年高考,海南省的本科上線率多年排在全國前列,遠遠超過河南、河北、山東等省。

圈裏也有一些成功者的故事在流傳著。比如39歲的鄭州媽媽鄭欣吟,就提到,自己表妹十幾年前,從河南來到海南高考,最後考上了南開大學。她覺得,相比河南高考的頂級難度,她更寧願自己的孩子起跑線能輕鬆些。

而根據海南目前的教育政策,想在海南參加高考,需要在海南完成六年教育,也就是說,小升初的時候就要入讀。為此,她專門買下了一套五十多平方米的學區房,初中前就要帶孩子來海南上學。

▲為了在海南參加高考,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從小就來海南上學。圖 / 視覺中國

代價

當然,現實往往不如想象簡單美好。想要收獲,必然要付出代價。

蚊子可能是許多新海南人的第一個勁敵。在海邊待一天,除了曬黑的皮膚,還有一腿的包。海南的蟑螂,個頭幾乎有北京蟑螂的十倍大,還能在天上飛,很多人遇上了隻能倉皇逃竄。不過,這些比起不再發作的過敏、不再難受的鼻炎、不再犯疼的腰,也能克服克服。

更多的代價則來自更深的層麵。

回到海南後,汪萃的直觀感受,“海口除了房價沒有北京高,蔬菜、肉類、油價,乃至於一些日用品的價格甚至都超過北京。”她原本的計劃是專心照顧孩子一段時間,僅僅兩周後,她就坐不住了,“躺平不了,需要收入”。

再入職場,拿著北京頭部企業工作多年的履曆,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也是薪水腰斬。離開了北京的公司,失去了外派國外學習的機會,汪萃忽然明白,什麽是錯把平台當能力,“職業光輝是平台給的,離開了那裏,就啥都沒有了”。

原來的計劃也被打亂。一開始,汪萃在北京的老東家給介紹了工作,是一個個體戶,待了半年,“發現跟原來的工作完全不一樣”。

自己隻能再投簡曆,又進了一家公司負責品牌與市場。

▲圖 / 電視劇《我要準時下班》截圖

不同的工作理念也會發生衝突。在海南,作為管理層,汪萃時常心累。海南人注重工作和生活平衡,能休息絕對不卷。長時間的午休,一度令她不適應。同事們都帶著躺椅,午休時間一到,戴上遮光眼罩,往椅子上一躺,拒絕一切工作打擾。在北京工作十幾年,汪萃幾乎沒有這樣的時刻,“曾經工作是以分鍾為單位,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

還有的直接發生正麵衝突。

比如魏賀仁,剛來的一段時間,中午給人打電話溝通工作,兩次之後被人警告,“中午不能打電話!”

如果說職業上的落差,自己還能消化,但來到海南後,就連寄托最大的孩子的教育問題,也並不像很多人想得那樣美好。

回到海南後,汪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丈夫用積蓄買下了一套兩百萬左右的學區房,備著孩子上中學用。她下定決心,“既然回來了,就要在自己條件範圍內加滿,不留遺憾”。

但她很快發現,海南當地的教育心態,與內陸天差地別。海南本地家長特別佛係,心態都很輕鬆,還有的家長發現,放學了孩子們就在小區樓下瘋玩,補習班門口,也很少見到排著隊上課的孩子。

而且,環境輕鬆之後,當地人更願意生孩子了。

比如,去年來到海口的夏萏就發現,海南本地少有幼兒園倒閉的現象,反而是不斷加開,“本地媽媽很多是全職太太,家裏通常有好幾個孩子。”

▲海口某幼兒園開園日。圖/ 視覺中國

夏萏感受到的,也被統計數據證實。國家統計局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鑒2023》顯示,海南以8.6%的人口出生率,排在全國第五名,比北京高了近3個百分點,而東三省任何一個城市的出生率,都不到海南的一半。

這樣的氛圍一方麵令剛成為新海南人的家長們無所適從,另一方麵,也被潛移默化地影響。

到海南的最初,汪萃還在雞娃。她給孩子報了主持人班,但跟當地家長理念相差太遠,聊都聊不到一塊兒去,最後,她慢慢說服自己放下,“在學校能跟得上就行了”。

所以,成為新海南人的另一個家長們意想不到的代價,是不得不減少與原來朋友圈的交流。比如,汪萃選擇不聞不問,盡量不和北京的親人朋友聊孩子學習的事,“把期望降低,也沒有其他辦法了”。

與此同時,她開始雞自己——每天下班回家,她雷打不動學40分鍾英語,每周要求自己錄製英語口語的vlog,以此倒逼自己練習寫作,背材料、記單詞、練口語。

有時候,哪怕暫時放下了,也不是真的放下。

比如,去年暑假,被海南輕鬆的教育氛圍影響了之後,鄭欣吟帶孩子去各地自駕遊,孩子特別開心。結果,當她自己回到鄭州,和朋友聊起來,“朋友們暑假裏都給孩子報了各種班,提前學下學期的內容,隻有我在玩”。

一瞬間,焦慮又重新席卷了她。

未來

成為新海南人之後,一些人的確完美融入,逐漸適應新的身份。

朱磊就成了一個非常典型的鬆弛型海南人。他早晨送孩子去學校以後,處理完工作上的事,接下來的一天都屬於自己。有時他和妻子下樓去當地的餐館嗦粉,有時去小區遊泳,遊完泳騎車去海邊看海。

每個來到海南的人,都孜孜不倦讚美它的美。天上的雲變化無窮,千姿百態,“像漫畫裏一樣”。起初不同意來海南的妻子如今感謝他,“打破了舒適圈”。

當然,看多了也就習以為常了。

▲海南,變化無窮的白雲。圖/ 受訪者供圖

閑適的生活氛圍,養成了海南人喜歡熱鬧的性格,也喜歡更方便的電動車。鄭欣吟聽當地人說過一個段子,在海南,兩個電動車相撞,車主做的第一件事是不是吵架、論理,而是抄下對方的車牌號,“去買個彩票”。

她之前在鄭州創業,“大家都在卷,你不得不卷”。現在,她在海口當地注冊了分公司,一天天過去,緊繃的弦鬆了,“朋友問我在海南幹嘛,我說我在躺平”。海南的免稅商城是旅遊的必去打卡點,作為新島民,她也時常光顧。而未來封關,海南本地島民將不再需要離島船票,隨意就能買到免稅商品。

而現在,要想買免稅商品還稍微麻煩點,她還會花50元買一張往返湛江的輪渡,時間大約五個小時。她喜歡在船上看書,聽歌,累了就去甲板上吹吹海風。

海口還有一個特色是公園多,夜宵攤人氣旺。有一天,她去吃早餐,店裏坐著幾個年輕人,她原詫異年輕人起得真早,老板告訴她,“這是你的早餐,但卻是他們的夜宵嘞!”

▲海南城市出行以電車為主。圖/ 受訪者供圖

這些都是現實可以觸摸到的東西,但人們更在乎海南未來的發展。不過,麵對未來封關的遠景,很多繁華還隻是停留在想象中。

海南生態軟件園是一個地標性的園區。它坐落於海口西側老城經濟開發區,是“海南省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和文化產業示範園區”,伴隨海南自貿港一係列優惠政策出台,吸引了諸如騰訊、字節跳動、小米、百度、新浪、美團等互聯網大廠落地注冊相關公司。

然而,與字麵上感受到的繁榮不同,鄭欣吟每次路過,“很少看到大樓亮著燈”。院子裏僅有幾個像是做後勤的人員在活動。

汪萃也有同感,許多外地企業僅在海南注冊了公司,卻沒有真正引入人才。她辦理身份證時,派出所的人員告訴她,“很多人是因為自貿港過來,隻是辦了個身份證落戶,落了戶他立馬就走了”。

現在,隨著封關節點臨近,海南的落戶政策也在收窄。2021年,汪萃回來時,大專以上學曆,年齡在55歲之內即滿足條件,現在已經收緊到50歲以下。

“也許封關之後,人會慢慢多起來吧。”鄭欣吟這麽希望著。

▲海南生態軟件園。圖/ 視覺中國

不過,有人在努力適應,也有人開始後悔。

對於夏萏而言,焦慮好像在身體裏紮根了,並沒有隨著移居而改變。

夏萏租住在海口一個住戶量龐大的小區,她陪兒子下樓玩,發現了一個讓她格外皺眉的事情,“這裏家長很多都不看著孩子,很多一二年級的孩子,三句話裏有兩句都是粗口”。她擔心孩子染上講髒話的習慣,就漸漸不帶孩子下樓了。要出門,就在籃球培訓館玩。

夏萏三番四次地提出要重回北京,但這並不容易。去年夏天,她已經賣掉了北京每月房貸兩萬的房子。而且,丈夫從事教育行業,海南的教育市場遠未飽和,事業蒸蒸日上,“我也接受不了兩地分居,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所以她隻能繼續焦慮。現在,兒子準備在海南上幼兒園,夏萏選擇了學費一年六萬塊的私立,並決定,如果繼續在海南生活,“孩子以後就走私立的路”。

不過,如今的海南,也從不會缺少懷揣憧憬的新人。

到海南後,魏賀仁給內蒙的家人拍攝路上看到的雲,“他們一看,這不是過年家裏邊的掛畫嗎?”他父母會以自豪的口氣向別人介紹,“我兒子在海南哩”。

魏賀仁計劃,今年暑假就把正在讀五年級的兒子接過來,讓他提前適應海南的氛圍。他相信孩子會喜歡這裏。

最重要的是,他終於能與妻子孩子一起生活了。

白雲藍天 發表評論於
海南島真的沒有什麽好風景,主要是人工開發得好。海水渾濁,沙灘太小,比東南亞差多了。

在亞洲,似乎靠近赤道的地方,沙灘、海水才真正漂亮。越南的沙灘、海水也不行。
chgsuoyuyan 發表評論於
還是老李 發表評論於 2024-05-24 03:44:42
海南,真正的窮鄉僻壤。
===================
土老鱉,去過嗎?老鼠當慣了,發言也是老鼠屎。
高楓大葉 發表評論於
這個自貿港肯定會失敗,中國政府的一廂情願
ym3142 發表評論於
政府想建另一個長三角, 珠三角, 異想天開吧了
還是老李 發表評論於
海南,真正的窮鄉僻壤。
duty 發表評論於
還是當候鳥比較好。夏天海南太潮濕太熱了,冬天卻十分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