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巴胺最旺盛的年輕人,夜裏奔向了潘家園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夜晚的北京,論繁榮,今天的潘家園“鬼市”絕對榜上有名。

這裏,曾是名聞遐邇的舊貨市場,是熱愛古玩中老年人的地盤;如今,當夜幕降臨,文玩和潮玩開始交相輝映,這裏成了年輕潮人的天堂。

無論是賣主還是買家,包攤還是窮逛,都喜歡紮堆兒於此。

因為這裏的快樂足夠真實,你能擠著我,我能看見你,生意好時咱倆討價還價,生意不好時加個微信聊聊故事。

在這裏,能淘來一件喜歡的東西,也能認識一個新朋友,或許還能得到一次工作的機會。

01 潘家園夜市

“擠”了

北京工作日最擠的是地鐵,春節最擠的是廟會,而如今的夜裏最擠的一定是潘家園夜市。

潘家園曾被認為是北京最早的居民社區之一。到了晚上,這裏本該跟同齡的團結湖、和平裏一樣,除了遛彎散步的居民,少有大老遠外來的遊客。

北京東、北三環兩側這樣的老一代社區裏住的都是六七十歲的老居民,唯獨潘家園,在夜幕降臨之後,熙來攘往的人群比白天更多。

從導航軟件上就能看到,即便是晚上10點,潘家園周邊的道路仍是紅黃交織,停車更是一位難求。

街頭來來往往的多是年輕人,其中情侶居多,也有帶著孩子的年輕夫婦。一個正從夜市裏走出來的女生正和同伴說著,“可能是裏麵人太擠了,我有點缺氧了。”

從大門口懸掛著的寫著“夜遊潘家園”的霓虹燈牌下走過,立馬就能看見一個個擁擠的攤位,幾乎每個攤位前麵都擠滿了人。

這裏的擁擠和地鐵裏的焦躁不同,也有別於廟會的“熱鬧”。

在潘家園夜市裏,移動純粹靠“瞎擠”,攤位的燈光有限,照不到更多過道的地方,大家擠來擠去,可能都不知道對方是男是女。

夜遊潘家園的年輕人群

在離大門口不遠的地方,“呲呲”聲從人群中傳出來,除非你個子足夠高,否則踮起腳尖也是看不到的,想知道奇怪聲音的來源,唯有伸著腦袋使勁往裏鑽。

鑽到人群的最前麵,就能看到一個攤主正坐在小馬紮上,一手拿著電動工具一手拿著荸薺一樣的東西。

“這是什麽?”鑽出來的一個腦袋發出疑問。“我也不知道”有同樣伸著腦袋往裏看的人“搶答”。聽見詢問,攤主答話:“這叫菩提”。

夜市裏的攤位

這裏的擁擠沒有抱怨更沒有失落,因為好玩的東西實在是多。在人群中擠來擠去的目的都是為了前麵攤位上某個自己喜歡的東西或是滿足未知的好奇。

“你還找什麽奧特曼?你媽都找不著了。”父親把孩子從人堆裏拽出來,掏出手機匆忙地給妻子打電話。

不過,顯然此刻孩子關心奧特曼的程度超過了媽媽,一直在央求爸爸回到剛才的攤位看奧特曼玩具,“你等會兒,不找著你媽,咱們啥也買不了。”爸爸焦急地說著。

其實,潘家園夜市的“擠”從前一天就開始了。潘家園夜市逢周三和周五迎客,攤主們在周二和周四的下午就要通過“潘家園文化夜市攤位預約”小程序預約攤位。

夜市門口、固定商戶樓下的好位置預約一開啟便會秒沒。

“幾千個人搶幾百個位置,要想搶到好的,還得靠運氣。”在潘家園已經賣了一年潮玩手辦的“阿呆”說,如果實在搶不到攤位,也可以看看有沒有人在鹹魚上轉賣或跟別人一起拚一個攤位。

據了解,拚攤大多是兩個人拚,攤位費AA製,如果是拐角或者靠邊的位置,還能再多擠一張桌子,三家一起拚。

夜市裏的數百攤位

來潘家園夜市擺攤的多是年輕人,他們中有的以賣貨為生,有的是做微商電商,還有的像“阿呆”這樣兼職擺攤:先讓家人朋友幫著把貨帶過去,下了班以後再擠地鐵趕往潘家園擺攤。

沒有家人幫忙的兼職攤主,隻能是下班後拎著手提箱,在晚上七八點鍾的人流量頂峰時刻,使出渾身解數擠進自己的攤位裏。

02 潘家園夜市

“潮”了

潘家園夜市最擁擠的地方,永遠都是“潮玩”聚集的攤位。

這裏有泡泡瑪特、萬代、樂高這樣的大品牌,有高達、龍珠、海賊王、奧特曼這些爆火IP,還有冰箱貼、穿戴甲、手作畫、香水、小汽車、遊戲棋、文創小玩意。

誰能想到,有朝一日,潘家園也能從古玩向“潮玩”邁進。

夜市裏的潮玩攤位上堆滿了商品

想當年,潘家園被稱為全國最大的“古舊品”集散地,至於它是如何拿下這個稱號的,說法則不一。

有一種說法是,這裏葬過包括大清第一位親王豪格在內的四位親王,常引來“摸金校尉”們光顧,事後他們還會現場“銷贓”,所以慢慢的,這裏就聚攏了一批古玩愛好者。

另一種說法是,潘家園曾是北京著名的磚瓦窯廠,窯主姓潘,故名“潘家窯”,窯廠燒出來的瓶子罐子就地售賣,慢慢形成了風氣,雖然後來窯坑被填平,但仍有農民習慣拿著自己的“古董”在這裏聚集。

1982年《文物保護法》出台後,古董交易走向“地下”。古董販子隻能在大半夜打著手電擺攤,這就是最早期的“鬼市”。當時還有“南有潘家園,北有報國寺”的說法。

1989年,北京市民間藝術品舊貨市場在潘家園成立,潘家園地攤開始“退街入市”。

據潘家園市場官網介紹,1992年,潘家園民間工藝品市場正式開業。1994年,新的潘家園市場竣工,“退街入市、封閉管理”正式完成。

上世紀90年代的潘家園是“淘寶”者的天堂。這裏除了有古玩、字畫之外,還有舊書報、舊郵票、舊招貼畫……

總之,潘家園之前賣的東西,一定是“舊”的,是脫離現實年代的,是幾十年前甚至一個世紀之前的。

潘家園舊貨市場

在潘家園市場,買東西不叫買東西,而叫“淘換”。家住潘家園社區的李萌還記得,他小時候曾在潘家園市場的舊書報攤上,“淘換”到一套繁體字的《西遊記》小人書。

據他回憶,這套小人書當時20元一套,攤主說這是民國時期印製的。“他說是就是,那個時候多數人都不相信潘家園有真古董,不過東西很有特色,看起來又別致,買的就是個樂嗬。”

現在的潘家園,古玩字畫舊書舊報似乎已經不太受寵,白天這裏最熱鬧的攤位是賣手串的,晚上最熱鬧的是賣手辦的。

這裏的手辦有些也被稱之為“舊貨”——在手辦圈子裏,隻要開盒的都算舊貨。有些攤主是把自己買的盲盒拿出來售賣,那些不喜歡的或抽到的重複的款都可以到潘家園來賣。

而在這裏買盲盒的好處是,盲盒已經拆開成了明盒,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購買。

夜市裏的盲盒攤位

露露已經在潘家園夜市賣了一年的盲盒,一開始她是拿自己家裏“拆擺”的盲盒來賣,後來她入坑了“萌粒”盲盒,又開始改賣“萌粒”。

“這東西隻有拇指大小,對於擺攤來說易於攜帶和展示。”露露說,自己來潘家園擺攤,就是聽說這裏有很多賣潮玩的,擺攤之前她還特意來逛了一次,發現這裏的潮玩氛圍比大柳樹和東鵬夜市都更好些。

她覺得,潘家園夜市已經成為潮流的風向標。像現在特別火的穿戴甲,早在她剛擺攤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在潘家園賣起來了,所以要想知道未來什麽東西在年輕人群體中會火,來潘家園逛一逛就都知道了。

母女一起來買潮玩

露露認為,潘家園夜市從古玩轉型“潮玩”,是“人民群眾的力量”。“現在年輕人都睡得晚,喜歡過夜生活,晚上出來逛,夜市自然要有適合他們的東西。”

對於潘家園夜市的“潮”現象,賣手串的攤主們不以為意。一位攤主說的明白,手辦和手串現在都很受年輕人歡迎,“什麽是潮?手辦是潮,難道手串不是?隻要是年輕人喜歡的,都是潮的。”

03 潘家園

“E”了

潘家園夜市能夠遊人如織,短視頻貢獻了不小的力量。隨便找十個年輕人問問,有八個會說自己是從短視頻平台上知道潘家園夜市的。

夜市裏,也不乏舉著手機現場直播的短視頻博主,他們旁若無人的一邊絮叨一邊拍攝,被拍到的人也跟什麽都沒發生一樣,繼續逛他們的。

正是短視頻這種開放的窗口,塑造了開放的潘家園夜市,也讓夜市裏的每個人都變得開放起來。

在潘家園夜市裏,社交成了很簡單的事。

潘家園夜市

今年即將研究生畢業的小菲和同伴也是通過短視頻平台知道的潘家園夜市,兩個還沒找到工作的女生一直“窮逛”到夜市結束。

臨走前,她們想拍張合影留念,看到身邊有人拿著單反相機拍照,便主動跟對方打招呼,請求對方幫忙拍照,然後雙方互加微信以便日後傳照片。

在自我介紹時,小菲才得知對方的工作和自己專業對口,“原來是同行業的前輩,我太幸運了,這次潘家園夜市沒白逛。”小菲高興地說。

“加微信”已經成為潘家園夜市買賣雙方的一種常態。

因為很多攤主本身也都經營微店或在鹹魚上售賣自己的東西,所以他們願意把顧客的微信留下來,以便發展他們成為“回頭客”。

逛夜市的以年輕人居多

一位擺地攤賣卡片數碼相機的攤主表示,自己一天能加幾十個客人的微信,很多人把相機買回去不會用,也會在微信上谘詢他。

在他的攤位上,擺著十幾台卡片數碼相機,索尼、奧林巴斯、佳能這些十幾年前最流行的大牌相機,如今隻要500多元,但仍然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賣卡片相機的攤主

阿呆之所以喜歡來潘家園賣手辦,也是因為這裏很有社交氛圍。他通過擺攤結識了很多同好,大家在微信群裏聊起動漫手辦的話題樂此不疲。

“比起在鹹魚上,我更喜歡線下銷售,能跟顧客聊天,顧客也能砍價,在網上的話一般就聊幾句,下單發貨求好評,就再也沒有聯係了。”阿呆說,在潘家園夜市賣東西,賺的算不上多,但跟顧客分享起這些動漫手辦的故事,讓他覺得很放鬆。

手辦是夜市的一大“主角”

賣“萌粒”的露露能堅持在潘家園擺一年的攤,也是因為喜歡聽故事。為了聽故事,她經常和相鄰攤位或者拚攤的攤主聊天。

有個賣香水的姐姐跟她講了,前幾年的潘家園夜市如何蕭條,後來又是怎麽紅火起來的;她還認識一對夫妻攤主,兩人開著一個公司,手底下有不少員工,但兩人就喜歡做小手工,更喜歡拿做好的手工來潘家園賣,不為賺錢就為分享自己的作品,結果因為東西太受歡迎,夫妻倆根本忙不過來。

還有一位讓露露記憶深刻的顧客,是個八九歲的小姑娘,每次來逛潘家園都要買幾個“萌粒”回去,聽她媽媽說,小姑娘家裏一麵牆都是從露露這裏買的“萌粒”,還有好多被她拿到學校去送給同學搞社交。

賣“萌粒”的攤位

“我每周五來潘家園擺攤,為此還特意調休到周五,在這兒不為賺多少錢,就是喜歡跟大家聊天,一晚上很快就過去了。”露露說,此前她還曾跟周圍的攤主以物換物,用自己賣的盲盒換來好多喜歡的東西。

04 潘家園

“樂”了

的確,潘家園夜市的快樂,隻有“E人”能懂。這裏沒有工作的“內卷”,沒有了學習的壓力,沒看到喜歡的東西就隨便逛逛,有喜歡的東西就果斷買下來。

在潘家園夜市裏,“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學習”,到處都是“母慈子孝”。

阿呆說,他最喜歡看的就是年輕父母和孩子之間為買東西“博弈”,而最後勝利的多數都是孩子們,這時父母就會拿攤主“開刀”,玩命往下砍價,以圖心理平衡。

在一個賣動漫手辦的攤位前,一位母親點名要一個賽羅·奧特曼的手辦,說是要送給過生日的兒子的禮物,為了讓攤主更容易辨識出眾多奧特曼中哪個是賽羅,她還把手豎在頭上比劃著:“就是長了兩個跟兔子耳朵一樣的那個。”

賣奧特曼玩具的攤位

賣盲盒“Skullpanda”的攤主Dok說,他在潘家園擺攤印象最深的也是一位母親,那個母親走到他的攤位前,看到盲盒就走不動道了,跟她兒子詳細介紹起一眾盲盒來,孩子看出媽媽這個也想要,那個也想要,便一臉無奈地拉著媽媽的手說:“媽,你要冷靜一點啊!”

如果非得說出點潘家園鬼市的“卷”,那就是在這裏擺攤需要不斷地追求新意和細節。

阿呆說,其實下班後再來潘家園擺攤還是挺累的,但自己仍舊樂此不疲。每次擺攤前,他都會在家把貨品、桌子和燈提前擺好,反複調試貨品和燈的位置,把新貨放在燈下最亮的位置。

幾乎每個攤位前都擠滿了人

露露也說,自己最開始來潘家園鬼市擺攤就拿了一塊破布,現在桌子有了,椅子有了,燈也有了,還剛買了一輛裝貨的小推車,越來越樂在其中也就越來越講究了。

本著創新的想法,攤主誌良把從後海學來的賣盲盒方法移植了過來,他在攤位前掛了個牌子,上麵手寫著“石頭剪子布,贏了就送,輸了你就買”。

有一個女生特別喜歡誌良攤位上的手辦,就讓男朋友跟誌良“猜丁殼”,結果連贏了兩把,誌良送了他們兩個手辦。過了一會兒,這對年輕情侶轉了一圈又回來了,女生還想繼續猜拳贏更多的免費手辦。誌良無奈地“求饒”,“你喜歡哪個,我給你最低價就完了……”

誌良攤位上的牌子

還有一次,有人指著誌良掛起的牌子問,如果客人猜拳輸了怎麽辦,誌良隨口說了一句:“那就跑唄”。沒想到,旁邊有個女生跟他猜拳輸了,真就轉身想跑。誌良一把拉住她,“規則是贏了送你一個,輸了你買一個。”沒想到女生竟說:“我就沒想買”,然後轉身就跑了,把誌良一個人扔在原地,圍觀的人也都被女生的任性逗笑了。

開心,是潘家園夜市的主旨。在夜市逛過一圈之後,隻要你注意聽周圍人聊天,就能攢出一部笑料包袱集。

比如,兩個女生聚在一個賣NBA球星卡的地方,非得讓攤主找一張C羅的卡片,攤主一臉無辜地說:“姐,C羅是踢足球的,我賣的是籃球球星卡……”

夜市裏的攤位

“12點了啊,該散了啊!”到午夜,夜市管理人員開始疏散攤販,但仍有不少遊客不願離去,有生意的攤主繼續給顧客介紹商品,沒什麽生意的攤主開始收攤。

這一天,誌良跟顧客猜拳贏了七成,露露跟旁邊擺攤的大哥換來了一個文創筆記本,阿呆加了五個同好的微信,小菲找前輩要照片,前輩給她介紹了一個實習的機會。

可見,對於潘家園的攤主和顧客來說,無論你買與不買,擺攤賺到的錢就是那麽有限的一點,花掉的錢也不會太多,但能交到的朋友可能是無限的,能聽到的故事也是豐富多彩的,歡樂更是可以疊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