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1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逆全球化”時代來臨 “全球本土化”將成長期趨勢

“逆全球化”時代來臨 “全球本土化”將成長期趨勢

文章來源: 香港01|安邦智庫 於 2024-03-03 09:10:4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當今世界,逆全球化對全球經濟與貿易活動的影響日益強烈。國際地緣政治領域的博弈加劇,如同一個巨大的鼓風機,將逆全球化之“火”越吹越旺,正在持續而深刻地改變全球經貿和投資活動的格局。

安邦智庫(ANBOUND)的研究人員過去曾經分析,從全球化到逆全球化,不僅是經貿活動表麵現象的變化,還是經濟運行的底層邏輯發生了變化。在全球化順利的時候,貿易與投資遵循的是效率邏輯,資本在全球尋找低成本窪地,“資本自由流動 + 低成本製造 + 自由貿易”成為全球化時代經濟活動的標準模式。但在逆全球化時代,經濟邏輯發生了根本變化,效率邏輯開始讓位於地緣政治邏輯,政治因素強烈幹預經濟活動,跨國企業的投資必須優先考慮政治因素與“國家安全”因素。

這種變化對產業投資的影響極大。反映在經濟和產業佈局上,過去的經濟是以市場為中心,今後則會變成以產業為中心。當以市場為中心的時候,投資者強調貼近市場,市場參與方同意用技術換市場。而在以產業為中心的時候,大家都強調產業的強大,強調對產業的擁有和控製,要貼近製造業中心,擴張製造業中心。後者就是安邦首席研究員陳功此前所提出的“密接生產”模式。還有研究者稱之為“地緣製造”模式的變化,從全球化時期的“離岸製造”,轉向逆全球化時期的“近岸製造”、“友岸製造”、“回岸製造”。

半導體產業是反映逆全球化和地緣政治博弈的典型產業。半導體產業是訊息社會的關鍵基礎產業,可以認為是“矽基文明”的核心基石。半導體產業還是高度技術密集與資金密集的產業,不是隨便一個國家就能玩得起的,幾十年來,它發展為一個全球化程度很高的產業體係。正因為這種獨特的地位,在逆全球化時代,半導體產業成為大國之間地緣政治博弈的焦點產業。美國聯同其盟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對華為芯片業務的嚴格禁限與持續打壓,就是逆全球化之下的極端故事。

地緣政治時代的博弈和摩擦,促成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生態的變化。一個重要現象是,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都在爭相建設半導體芯片(晶圓)工廠。據不完全統計,過去幾年,半導體製造巨頭在歐美日等市場有超過20座晶圓廠已經或者計劃破土動工,項目總值超過2000億美元。而根據產業協會SEMI提供的數據,全球5年內新建的晶圓廠超過100座,預計2024年投資總額超過5000億美元。這標誌著晶圓代工過去集中分佈在東亞地區的局麵將發生重大變化。

美國是這一輪芯片工廠建設的重要推動者。截至2020年,美國僅擁有12%的全球半導體產能份額,遠低於1990年的37%。正是這種認識導致了美國“芯片法案”的誕生。該法案於2022年8月9日經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撥出將近527億美元用於“美國半導體研究、開發、製造和勞動力發展”。具體包括:390億美元對美國本土芯片製造的補貼,製造設備成本25%的投資稅收抵免,還有130億美元用於半導體研究和勞動力培訓。

通過供應鏈多元化和增加國內芯片製造量,美國和歐洲國家試圖讓自己的經濟變得更加具有適應性,以抗擊未來的地緣政治危機。這一切意味著半導體產業“新的全球化”模式到來了。在過去全球化順利發展的時期,半導體是一個典型的全球化生態圈,亦即一個芯片產品的完成,從原料、設計、晶圓製造到代工芯片及封測等等,常常經由全球不同公司的協作,但現在則出現了重要變化,各國都希望有自己的半導體生態圈,有自己可控的半導體產業鏈和供應鏈。

有研究機構稱,半導體產業領域的這種新模式可以稱之為“全球本土化”。在現象之中,為了遏製中國的科技發展,美國及其主要戰略合作夥伴(特別是G7成員),將藉著與台積電和三星等半導體大廠的協作,融入當地的半導體供應鏈及產業生態係統,這些產業生態係統和供應鏈會被安全地包圍起來,這就形成了所謂的“全球本土化”。

實際上,“全球本土化”並不限於半導體產業。在“國家安全”概念泛化的大背景下,在其他一些有一定技術含量的製造業領域,比如在光伏產業、電動車產業、醫藥產業、高端材料等產業,甚至在稀有金屬礦產資源領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全球本土化”趨勢。據《華爾街日報》和CNBC網站報道,最近,拜登政府計劃斥巨資在美國國內製造貨運起重機,以更換在美國港口作業的中國製造起重機,從而消除美國國內的“國家安全擔憂”。據稱,此舉是拜登政府旨在加強美國港口網絡安全行動的一部分,美國海岸警衛隊還發布了一項安全指令,要求目前部署在戰略海港的外國製造起重機達到某些數字安全要求。

  最終分析結論:

逆全球化是對全球化的一種解構和反動,“全球本土化”則是這種變化在經貿和投資領域的體現,“密接生產”則是上述變化在生產製造領域的一種結果。從目前形勢和趨勢看,世界的地緣政治化將是未來長期存在的現象,效率較低的“全球本土化”將成為未來的長期趨勢。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50歲萊昂納多與小23歲女友躲雨,超模女友太美了
十年前沒人敢選的專業,居然翻紅了
貝索斯二婚現場曝光,55歲新娘戴兩枚大鑽戒
新規落地!回中國的人注意了:這些充電寶不能帶
馬斯克切腦全場震撼!插腦1.5秒 放言26年治愈失明

24小時討論排行

世界頂級數學家張益唐舉家回國 全職加盟中山大學
特朗普:當總統很危險 早知這樣我可能就不參選了
官媒披露:南昌艦在西太平洋以一對二 逼退外艦
全麵爆發加拿大反南亞仇恨激增 帖文暴增1350%
“美方正擬特朗普訪華計劃,帶上數十名CEO”
清華學霸矽穀殺妻案庭審:前女友揭露20年情感拉鋸戰
伊朗國葬現場:數萬人圍靈痛哭 用衣服擦拭棺槨
中國展示“肌肉”:稀土出口降至零
尷尬了!德國要求蘋果與穀歌下架DeepSeek應用
特朗普宣布終止與加拿大的所有貿易談判!
深度:美國打擊伊朗或影響北京對台戰略考量
為什麽GDP在漲,稅收在降?
中國肺癌患者突破100萬,女性發病率十年翻2.5倍
霍啟仁曼穀大婚 郭晶晶出席:終於有妯娌了!
待產婦“移民”藍州?川普重擊出生公民權 28州或生變
特朗普手機被曝由中國生產,官網撤下美國製造標簽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逆全球化”時代來臨 “全球本土化”將成長期趨勢

香港01|安邦智庫 2024-03-03 09:10:47



當今世界,逆全球化對全球經濟與貿易活動的影響日益強烈。國際地緣政治領域的博弈加劇,如同一個巨大的鼓風機,將逆全球化之“火”越吹越旺,正在持續而深刻地改變全球經貿和投資活動的格局。

安邦智庫(ANBOUND)的研究人員過去曾經分析,從全球化到逆全球化,不僅是經貿活動表麵現象的變化,還是經濟運行的底層邏輯發生了變化。在全球化順利的時候,貿易與投資遵循的是效率邏輯,資本在全球尋找低成本窪地,“資本自由流動 + 低成本製造 + 自由貿易”成為全球化時代經濟活動的標準模式。但在逆全球化時代,經濟邏輯發生了根本變化,效率邏輯開始讓位於地緣政治邏輯,政治因素強烈幹預經濟活動,跨國企業的投資必須優先考慮政治因素與“國家安全”因素。

這種變化對產業投資的影響極大。反映在經濟和產業佈局上,過去的經濟是以市場為中心,今後則會變成以產業為中心。當以市場為中心的時候,投資者強調貼近市場,市場參與方同意用技術換市場。而在以產業為中心的時候,大家都強調產業的強大,強調對產業的擁有和控製,要貼近製造業中心,擴張製造業中心。後者就是安邦首席研究員陳功此前所提出的“密接生產”模式。還有研究者稱之為“地緣製造”模式的變化,從全球化時期的“離岸製造”,轉向逆全球化時期的“近岸製造”、“友岸製造”、“回岸製造”。

半導體產業是反映逆全球化和地緣政治博弈的典型產業。半導體產業是訊息社會的關鍵基礎產業,可以認為是“矽基文明”的核心基石。半導體產業還是高度技術密集與資金密集的產業,不是隨便一個國家就能玩得起的,幾十年來,它發展為一個全球化程度很高的產業體係。正因為這種獨特的地位,在逆全球化時代,半導體產業成為大國之間地緣政治博弈的焦點產業。美國聯同其盟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對華為芯片業務的嚴格禁限與持續打壓,就是逆全球化之下的極端故事。

地緣政治時代的博弈和摩擦,促成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生態的變化。一個重要現象是,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都在爭相建設半導體芯片(晶圓)工廠。據不完全統計,過去幾年,半導體製造巨頭在歐美日等市場有超過20座晶圓廠已經或者計劃破土動工,項目總值超過2000億美元。而根據產業協會SEMI提供的數據,全球5年內新建的晶圓廠超過100座,預計2024年投資總額超過5000億美元。這標誌著晶圓代工過去集中分佈在東亞地區的局麵將發生重大變化。

美國是這一輪芯片工廠建設的重要推動者。截至2020年,美國僅擁有12%的全球半導體產能份額,遠低於1990年的37%。正是這種認識導致了美國“芯片法案”的誕生。該法案於2022年8月9日經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撥出將近527億美元用於“美國半導體研究、開發、製造和勞動力發展”。具體包括:390億美元對美國本土芯片製造的補貼,製造設備成本25%的投資稅收抵免,還有130億美元用於半導體研究和勞動力培訓。

通過供應鏈多元化和增加國內芯片製造量,美國和歐洲國家試圖讓自己的經濟變得更加具有適應性,以抗擊未來的地緣政治危機。這一切意味著半導體產業“新的全球化”模式到來了。在過去全球化順利發展的時期,半導體是一個典型的全球化生態圈,亦即一個芯片產品的完成,從原料、設計、晶圓製造到代工芯片及封測等等,常常經由全球不同公司的協作,但現在則出現了重要變化,各國都希望有自己的半導體生態圈,有自己可控的半導體產業鏈和供應鏈。

有研究機構稱,半導體產業領域的這種新模式可以稱之為“全球本土化”。在現象之中,為了遏製中國的科技發展,美國及其主要戰略合作夥伴(特別是G7成員),將藉著與台積電和三星等半導體大廠的協作,融入當地的半導體供應鏈及產業生態係統,這些產業生態係統和供應鏈會被安全地包圍起來,這就形成了所謂的“全球本土化”。

實際上,“全球本土化”並不限於半導體產業。在“國家安全”概念泛化的大背景下,在其他一些有一定技術含量的製造業領域,比如在光伏產業、電動車產業、醫藥產業、高端材料等產業,甚至在稀有金屬礦產資源領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全球本土化”趨勢。據《華爾街日報》和CNBC網站報道,最近,拜登政府計劃斥巨資在美國國內製造貨運起重機,以更換在美國港口作業的中國製造起重機,從而消除美國國內的“國家安全擔憂”。據稱,此舉是拜登政府旨在加強美國港口網絡安全行動的一部分,美國海岸警衛隊還發布了一項安全指令,要求目前部署在戰略海港的外國製造起重機達到某些數字安全要求。

  最終分析結論:

逆全球化是對全球化的一種解構和反動,“全球本土化”則是這種變化在經貿和投資領域的體現,“密接生產”則是上述變化在生產製造領域的一種結果。從目前形勢和趨勢看,世界的地緣政治化將是未來長期存在的現象,效率較低的“全球本土化”將成為未來的長期趨勢。